皮肤鳞状细胞癌临床和病理分析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uo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2009-2012年经组织病理诊断为皮肤鳞状细胞癌的58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皮肤鳞状细胞癌高峰发病年龄为70 ~ 89岁,皮损见于头面部27例(46.55%),外生殖器部位20例(34.48%),四肢9例(15.52%),躯干2例(3.45%).临床上表现为结节隆起型27例,占46.55%,深在浸润型19例,占32.76%,溃疡型12例,占20.69%.组织病理表现为经典型51例,特殊类型7例(疣状型5例、腺性鳞癌1例、透明细胞型1例).结论 皮肤鳞状细胞癌好发于老年人曝光部位,应及早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提高患者生存率。

其他文献
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病理学基础,外周血白细胞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过程,并造成血管内皮损伤。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外周免疫细胞发生一系列变化,引起炎性细胞向脑组织浸润。白细胞计数增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也有研究显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能会影响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神经功能缺损、复发和死亡。文章对外周血白细胞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脑缺血后自噬可被激活,且参与到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因此自噬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有可能为缺血性脑损伤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文章就脑缺血后自噬的信号转导通路进行了综述。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第二届编委会、50周年庆祝会暨《中华皮肤科杂志》60周年庆祝会于2013年10月18日在南京金陵江滨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两刊编委和通讯编委、在南京的往届编委121人到会,其中现任两刊编委108人(两刊编委总人数157人)。
期刊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是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占位效应而内分泌症状不明显的垂体腺瘤.近年来通过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多数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是垂体细胞单克隆突变形成,对其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
2009年我校对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与2005年人才培养方案相比,体现了护理行业的岗位需求,突出了护理职业能力的培养,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本文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选修课设置等方面与2005年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对比性研究。
群文阅读,是最近两年悄然兴起的一种阅读教学的思想和实践.所谓群文阅读,就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群文阅读与班级建设,就是围绕着班集体开展阅读,和集体最终达
正五聚蛋白(pentraxin, PTX)3是一类长链PTX,作为一种炎性标记物,其血浆水平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感染、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组织损伤等情况下升高。最近的研究显示,血浆PTX3水平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迅速升高。检测血浆PTX3水平可能有助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
近五年对部分疾病治疗的给药时间,打破现在常规早中晚给药,通过辨病之阴阳虚实,结合时辰即五行归经所属对不同脏腑之疾,不同时辰给药,如:中风、周围性面神经炎等疾病,临床上
临床实习是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素质型、多向型、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护生由学生向护士角色转变的过渡阶段.肿瘤病人的护理专业性强,知识面宽,护理难度大,另外肿瘤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对临床护理带教工作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为使护生把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让护生正确、熟练地掌握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和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作为一名临床带教老师现将带教的经验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