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桥大”深造的日子

来源 :地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ling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夏时分,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我踏入一方新领地,传说中的长庆桥映入眼帘.下车、拿行李、扫码、登记、测温,默默完成一系列熟悉的防疫流程,我与初次见面的门岗心照不宣.
其他文献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这句话的意思是,文学作品的演变联系着社会的情况,文坛的盛衰联系着时代的动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的国家,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学艺术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
期刊
温暖计划公益团购微信群又建起来了,但团长小北姐说,这是他们最后一次重建,完成最后一次团购就解散.不管之前是因为什么让这个群建了散、散了又建,但这最后一次重建,是和一个温暖的结局有关.
期刊
一rn张浩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前跑,在土道上荡起了一股股土烟.他的眼睛死死地盯着远方那辆马车和那个正在移动的人影.此时,正直北方春夏交替的季节,黄昏的原野上,凉风习习,到处呈现出一片诱人的绿色.
期刊
一rn“倒数第一!光屁股打幡儿,丢人丢到祖坟上去了!”经理办公室的门关着,门里突然传出高八度的怒吼声,火气冲天,差点把在门口等着签字的刘永平吓出心梗来.
期刊
一rn多少年来,塔克拉玛干以它变幻莫测和未被开掘的神秘吸引着无数的人.塔克拉玛干沙漠是让斯文·赫定魂牵梦萦的地方.温柔时它似娴静的少女,曼妙的 线条起伏绵延,在月的清辉下像坦露的裸体,给人以无限想象和迷恋;狰狞时又搅得天地混沌,翻卷的流沙飞扬跋扈,在风沙的肆虐下身体发肤无不被细沙侵入.尤为恐怖的是,它拂过的地方踪迹全无,刹那间让人方向莫明,心惊胆颤,被称为“死亡之海”,意思是“进去出不来”.斯文·赫定不会想到百年之后,中国石油人在他险些丧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开辟了一条前无古人的路——沙漠公路.
期刊
或许是楼层太高,李国成不需要抬头,就看到了空中的朵云,一朵一朵地飘在天边.他游离的眼神落在了楼下,路边的树开满了鲜花,一个年轻人正在树边拍照.他探了下身子,怎么看那个年轻人都像自己的孙子李春晓,郁闷的心情不禁好了起来.
期刊
小山肩扛镢头,步子迈得咚咚响.他在响沟口的小石桥上,见前边不远处,有一个右肩扛着镢头、左手提着编织袋的年轻人.rn年轻人脚穿一双黑布鞋,下身着一条胖大黑裤子,上身穿蓝色棉袄,一头又浓又密的黑发.小山加快脚步.他从背影认出来了,那个年轻人是住在垴上的皂角.
期刊
1958年9月13日,由1219钻井队承钻的“地中四井”在钻至650米时发生强烈井喷,原油畅喷三天三夜,日喷原油800吨左右.rn“地中四井”的激情喷薄,宣告了冷湖油田的横空出世.rn冷湖油田在上个世纪50年代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石油基地,位居当时全国四大油田之一,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此,“英雄地中四”就植根于每一个青海石油人的心中,成为柴达木石油精神的一个里程碑.
期刊
斗转星移,我已到退休之年,想想生活和工作的过往,干过的岗位不少,陪伴我走过人生每一个阶段,给予我帮助的领导、同事和亲朋好友更多.还有一些人,我与他们并不相识,他们的经历却引导着我的人生轨迹,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期刊
写下这个题目时,我的心是澎湃的,手是颤抖的,眼睛是湿润的.我不知道用什么词汇来描述我的心情.rn当我的指尖触碰到电脑键盘的刹那,眼前突然出现了一阵幻觉:波涛滚滚的辽河之上,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辽河两岸油井密布,钻塔高耸,一座座井站就像一艘艘小船在碧波中荡漾着.对了,还有人,是一群人,一群手持管钳的石油人,火红色的工衣、火红色的工帽、火红色的工具,就像辽河之上的太阳,耀眼夺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