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中,教师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如何有效化解压力是每个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文章就教师是否可以发怒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适时发怒不仅不会造成负面效果,相反会带来一些出其不意的效果。
【关键词】教师;发怒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05-187-01
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社会要求的人才越优秀,同样加在教师身上的担子也就越沉重。无论是德育,素质教育都要全方位的贯彻,这其中还要引导学生注意安全,懂得法制等等,老师要不停准备更多的“水”,从而好倒给学生不行递过来“杯子”里。
如此大的压力,很容易导致教师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尤其当各种家庭中出现的困难,以及教书以外的人际关系.学校事务等一并袭击着教师,教师很容易如火山般时不时地爆发出自己积压已久的恶性情绪。那么表现在教学中,最多的便是愤怒,当许多的孩子在教师无数次的叮嘱后,仍然我行我素,不予理睬的时候,老师们往往会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可遏制地愤怒起来。
如此的发怒好吗?有人说很好,有人会说不好.现在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这几种情况吧。
首先是有很多老师认为教师是可以和应该有脾气的。因为面对班级中的歪风邪气,如果不愠不火,无异姑息养奸。有一位吴老师如是说,他开始就是认为发脾气是无德无能的表现,所以他面对学生种种违规行为,即使他再怒气冲天,外表也是心平气和,这导致他们班象一盘散沙,每个学生都自己顾自己,教室门窗、电灯、电风扇无人关,黑板报无人出,寝室卫生敷衍了事,不少同学都抱著一副“事不管己、高高挂起"的样子,班干部也无所谓好坏。在一次活动中,学生们依旧不理睬那么多,依旧我行我素,即使吴老师做了许多准备和动员工作,可是仍然在活动中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导致班级活动的失败。
于是那天下午,吴老师控制不住自己的怒火,大发雷霆.结果字他那次发火以后,班级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班级里的事被大家当成自己的事了,班级还是被评为全校文明班。所以他总结说,教师是可以并应该有脾气的。以前他总是怕发怒会损坏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而现在他看到发火之后,学生跟他更为亲近。
而另外一些老师说“别发火,发火说明教师无能”,因为他们看到许多老师在愤怒的失去理智,常常把孩子打伤,后悔一生。又或者与家长愤怒相对,导致老师与家长的关系恶化。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人在发脾气愤怒时,是智能较低下的时候,往往做出愚蠢的判断和荒唐的决定。要做好工作,为了集体为了国家,也是为了自己必须控制好的情绪,少发或不发脾气。”听一听,看一看,我们发现他们都各有个的道理,我们知道教师也是人,也有喜怒哀乐。我们一方面被要求教师德才兼备,另一方面我们也有作为普通人的个性和情感,应当拥有自己的方式的表达情感的权利,因而我们对于吴老师发怒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生活又时常告诉我们发火经常证明一个人的武断和专制,甚至不近人情.粗暴蛮横,缺少教养,以及束手无策时的装腔作势,这只能削弱我们的威信,伤害师生的感情,并显示出一个人的无能。
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而且老师发脾气虽然可以对学生产生震慑的作用,但如果不结合具体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和有的放矢的思想教育,这种震慑所起是难以长久的,因而老师的愤怒是只能治标不能治本。那么我们应当对愤怒如何裁决?我认为不发怒不是什么好事,这是许多老师的经验之谈,但发怒太多确实也是无能的表现。因此 ,我们应当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理性的发怒。
例如在外交行业中,许多外交官在进行外交,是可以发怒的,但一定要想好,决定什么时候发?怎么发怒?这些内容也可以表现在文告上,可是文告当然是在他们比较冷静的情况下写出来的。所以正如古人所说“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君子有所怒、有所不怒”,也就是根据情况适可而止。
教师是具有榜样作用的,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眼中。而且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有着深远及其的影响。教师在教育行业中也是一个不断打磨的过程,以致于不断的适应当今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多地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用的人才。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表现和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批评,但必须处于善意的态度并保持冷静的情绪,是愤怒尽在控制之中,而不是让愤怒控制了我们。不经过头脑思考的愤怒,不仅会失态,有时还会失手,只有冷静的愤怒,才可以防止造成让人扼腕痛惜的悲惨后果,并恰当的有机的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谁能说自己绝对不会发怒呢?谁又能说所有的发怒都错误呢?有原则的发怒、理性的发怒,才是我们应当努力学习和把握的情绪。让发怒和不发怒都尽在我们的控制之中吧,因为这也是作为一个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想让学生们“当服则服”我们就应当“当怒则怒”而不是随意所为,免得发怒后引来满心的懊恼,后悔不堪。
所以理性的发怒才可以有效的宣泄自己的情绪,又不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严重的伤害,从而使许多事情尽可能的按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教师;发怒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05-187-01
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社会要求的人才越优秀,同样加在教师身上的担子也就越沉重。无论是德育,素质教育都要全方位的贯彻,这其中还要引导学生注意安全,懂得法制等等,老师要不停准备更多的“水”,从而好倒给学生不行递过来“杯子”里。
如此大的压力,很容易导致教师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尤其当各种家庭中出现的困难,以及教书以外的人际关系.学校事务等一并袭击着教师,教师很容易如火山般时不时地爆发出自己积压已久的恶性情绪。那么表现在教学中,最多的便是愤怒,当许多的孩子在教师无数次的叮嘱后,仍然我行我素,不予理睬的时候,老师们往往会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可遏制地愤怒起来。
如此的发怒好吗?有人说很好,有人会说不好.现在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这几种情况吧。
首先是有很多老师认为教师是可以和应该有脾气的。因为面对班级中的歪风邪气,如果不愠不火,无异姑息养奸。有一位吴老师如是说,他开始就是认为发脾气是无德无能的表现,所以他面对学生种种违规行为,即使他再怒气冲天,外表也是心平气和,这导致他们班象一盘散沙,每个学生都自己顾自己,教室门窗、电灯、电风扇无人关,黑板报无人出,寝室卫生敷衍了事,不少同学都抱著一副“事不管己、高高挂起"的样子,班干部也无所谓好坏。在一次活动中,学生们依旧不理睬那么多,依旧我行我素,即使吴老师做了许多准备和动员工作,可是仍然在活动中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导致班级活动的失败。
于是那天下午,吴老师控制不住自己的怒火,大发雷霆.结果字他那次发火以后,班级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班级里的事被大家当成自己的事了,班级还是被评为全校文明班。所以他总结说,教师是可以并应该有脾气的。以前他总是怕发怒会损坏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而现在他看到发火之后,学生跟他更为亲近。
而另外一些老师说“别发火,发火说明教师无能”,因为他们看到许多老师在愤怒的失去理智,常常把孩子打伤,后悔一生。又或者与家长愤怒相对,导致老师与家长的关系恶化。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人在发脾气愤怒时,是智能较低下的时候,往往做出愚蠢的判断和荒唐的决定。要做好工作,为了集体为了国家,也是为了自己必须控制好的情绪,少发或不发脾气。”听一听,看一看,我们发现他们都各有个的道理,我们知道教师也是人,也有喜怒哀乐。我们一方面被要求教师德才兼备,另一方面我们也有作为普通人的个性和情感,应当拥有自己的方式的表达情感的权利,因而我们对于吴老师发怒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生活又时常告诉我们发火经常证明一个人的武断和专制,甚至不近人情.粗暴蛮横,缺少教养,以及束手无策时的装腔作势,这只能削弱我们的威信,伤害师生的感情,并显示出一个人的无能。
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而且老师发脾气虽然可以对学生产生震慑的作用,但如果不结合具体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和有的放矢的思想教育,这种震慑所起是难以长久的,因而老师的愤怒是只能治标不能治本。那么我们应当对愤怒如何裁决?我认为不发怒不是什么好事,这是许多老师的经验之谈,但发怒太多确实也是无能的表现。因此 ,我们应当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理性的发怒。
例如在外交行业中,许多外交官在进行外交,是可以发怒的,但一定要想好,决定什么时候发?怎么发怒?这些内容也可以表现在文告上,可是文告当然是在他们比较冷静的情况下写出来的。所以正如古人所说“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君子有所怒、有所不怒”,也就是根据情况适可而止。
教师是具有榜样作用的,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眼中。而且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有着深远及其的影响。教师在教育行业中也是一个不断打磨的过程,以致于不断的适应当今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多地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用的人才。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表现和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批评,但必须处于善意的态度并保持冷静的情绪,是愤怒尽在控制之中,而不是让愤怒控制了我们。不经过头脑思考的愤怒,不仅会失态,有时还会失手,只有冷静的愤怒,才可以防止造成让人扼腕痛惜的悲惨后果,并恰当的有机的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谁能说自己绝对不会发怒呢?谁又能说所有的发怒都错误呢?有原则的发怒、理性的发怒,才是我们应当努力学习和把握的情绪。让发怒和不发怒都尽在我们的控制之中吧,因为这也是作为一个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想让学生们“当服则服”我们就应当“当怒则怒”而不是随意所为,免得发怒后引来满心的懊恼,后悔不堪。
所以理性的发怒才可以有效的宣泄自己的情绪,又不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严重的伤害,从而使许多事情尽可能的按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