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话剧《雷雨》的戏剧艺术特色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an_l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剧《雷雨》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曹禺先生的首部戏剧作品,创作于1933年。它标志着“五四”以来中国话剧创作划时代的重大成就。《雷雨》一经问世便震动了中国话剧界。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是1923到1925年前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作品以其精巧的艺术构思,鲜明的人物形象及深刻的故事内容,描绘了旧制度的必然崩溃的图景。一经上演,就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喜爱。后成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看家剧目。之后又有上海话剧中心版及南北联合上演的明星版。笔者从事话剧工作20余年,有幸排演过《雷雨》片断,饰演过“周朴园”。在创作过程中,认真挖掘了《雷雨》这个剧本存在的时代背景,分析了剧本结构,分析了事件的发生、发展,分析了戏剧冲突,分析了人物。觉得它有着厚重的历史价值与文学价值。本文想将自己这些深刻的感触从四个方面对《雷雨》做一个粗浅的分析:第一是剧作结构严谨;第二是激烈复杂的戏剧冲突;第三是鲜明复杂的人物塑造;第四是极富特色的语言艺术。
  一、剧作结构严谨
  1、《雷雨》的结构精巧。采取锁闭式结构。基本符合西方戏剧结构的“三一律”。即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一部剧本只允许写单一的故事情节,戏剧行动必须发生在一天之内和一个地点,作者在写作时,非常巧妙地体现了戏剧的特点。时间、地点、情节三要素完整一致。人物安排、场景变换、戏剧情节都集中在一定的时空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回顾”和“穿插”手法,把“现在的戏剧”和“过去的戏剧”交织起来,让新旧矛盾、家庭内部矛盾,周鲁两家的矛盾、封建资产阶级和工人及下层劳动人民的矛盾编织起来,都集中在郁闷的周公馆。时间跨度长达30年,却把剧情浓缩在24小时内,时间集中、地点集中,从而有力地刻画了人物性格、矛盾激化,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2、巧妙地应用幕前情节。作者巧妙地应用幕前情节推动现在的情况。情节发展波澜起伏,不断推进至高潮。各种复杂的情爱关系,血缘关系全部暴露。剧情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在极短暂的24小时内迅速转入三死两疯的大悲剧结局。情节发展集中在周朴园等8个人物身上。从一开始就紧张地在一条纵的故事线索上发展,每一个人物以其独特的性格,身份陆续登场。剧中有大量的幕前情节,30年前周朴园和侍萍的关系,3年前繁漪和周萍的关系,几个月前周萍和四凤的关系如何交侍。安排幕前情节是结构的关键。于是,在每一幕中,在人物的语言对话中都将幕前情节呈现了出来,作者有意安排郁闷的气氛最终会有雷雨的洗礼,使作品更具有时代性、现代性。这种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比较典型集中,更富有戏剧性。
  二、激烈复杂的戏剧冲突
  《雷雨》反映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情节安排巧妙,矛盾冲突杂而不乱,层次感强。同时,作者在剧中将矛盾激化、缓和、再激化、再缓和。节奏紧凑,不给人喘息之机。这正好与“雷雨”这个剧名相吻合。例如四凤,周萍把她当作救赎,周冲把她当作希望。侍萍却不想让她走自己走过的路。周萍,对于周朴园是欺骗与罪恶感。对于侍萍是难逃宿命,对于繁漪是悔恨与畏惧,对周冲是歉意,对四凤是希望。鲁大海的出现在周公馆掀起了轩然大波,导致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父子相认不相亲反相仇,母子相认不相亲反相怨,兄弟相认不相认反相残,夫妻相见不相亲反相恨。这种杂而不乱的种种矛盾冲突环环相扣,动人心魄。
  《雷雨》的戏剧冲突非常复杂,但都以周朴园为中心。主要有三条:第一条是周朴园与繁漪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冲突,反映了周朴园作为封建家长对妻子冷酷专制的统治和追求自由和幸福的繁漪的不满和反抗。第二条是周朴园和侍萍之间的尖锐矛盾冲突,这是地主少爷,资本家老爷和孤苦的下层劳动妇女之间的阶级压迫和对立。第三条是周朴园和鲁大海之间的尖锐矛盾冲突,这是资本家与工人,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冲突和斗争。正是这些精巧的艺术结构同时伴有复杂激烈的矛盾冲突才使得《雷雨》具有无限的艺术魄力,让观众和读者心弦紧绷,情绪体验更加充分。
  三、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
  《雷雨》的艺术成就之一是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极其成功地塑造了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典型——繁漪和周朴园。在剧中,他们复杂的心理,交织着错综矛盾的情感,都被曹禺先生淋漓尽致地勾画出来。
  作者在塑造周朴园这一形象时,把他的情感和理智的矛盾全盘托出来。因此,矛盾性是周朴园最显著的心理特征。这是内在的,最本质的矛盾,甚至他的土洋结合的穿着,这些外在的不合谐,则体现出周朴园这一形象外在的,直观的矛盾性。周朴园是一个尊崇旧道德的资本家,又是外国留过学的知识分子。“仁厚”、“正直”、有“教育”的外壳和伪善、庸俗、卑劣的精神内核不断发生矛盾、冲撞,由此产生的罪恶。作家通过一系列富有表现力的戏剧情节来表现:一方面是对妻子的专制,对儿子的威严,对工人的残酷,对仆人的横暴。另一方面是对侍萍的“柔情”与“眷恋”。不许搬动侍萍喜爱的旧家具,不许打破侍萍不能开窗的习惯,甚至教训周萍为了生母而改正过错等等。再看周朴园对侍萍从前的怀念与后来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的冷酷无情这一对矛盾,其实就是“情感和理智的矛盾”,尖锐而深刻。年轻时的侍萍美丽纯情,与他有过一段难忘的时光,给他以后两次不成功的婚姻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于是,对侍萍的思恋、怀念,便成了他后半生用来自欺欺人,经常咀嚼的一种情感。当然,这一切是在他确信侍萍已死,对他的根本利益已无丝毫损害的前提下的动作,一旦又老又丑的侍萍以下等人的身份突然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理智告诉他,承认了侍萍就有损于自已的名誉、地位、家庭和尊严。个人的利害,阶级的本能立刻占据了他内心世界的主导地位,从而露出残酷的本来面目,想以5000元为代价了却这段姻缘,再一次把侍萍一家人(包括四凤、鲁贵、鲁大海)赶出周家。曹禺在塑造周朴园时,深入挖掘他的内心世界。同时,又有意识地着力发掘其性格中不完全一致的“理智与情感”的侧面,把明显与隐瞒,尖锐与缓和,激烈与平静的矛盾交错糅合,从而使这一形象产生出丰富而生动的矛盾性。   繁漪是一个“五四”运动以后的资产阶级女性,聪明、美丽、有追求自由和爱情的要求;但她任性而脆弱、热情而孤独,饱受精神折磨,渴望摆脱自己的处境,却又不想冲出周家这口活棺材。作者着力刻画的是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她对待周朴园和周萍,有着不同的复杂心情的态度。反抗周朴园是随着剧情的深入而不断发展的。喝药那场戏,可以看到繁漪对周朴园的不满和愤怒,但迫于周朴园的威势,最后不得不将药喝下去。当她跟踪周萍回来后,她雷雨般的性格爆发出相当大的冲击力,向周朴园发起进攻,对他进行深地揭露:
  繁漪:体面?你也说体面?(冷笑)我在你们这样体面的家庭已经18年啦!周家的罪恶,我听过,我见过,我做过……我做的事,我自己负责。
  在和周萍的戏剧冲突中,人物性格的发展愈加明确,为了紧紧抓住周萍,在第一幕里,对周萍外紧内松,旁敲侧击,明查暗访,到第二幕里威胁周萍:
  繁漪:小心!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了。她是什么事都做的出来的。
  到第三幕里,她就开始报复了,在鲁家墙外反扣窗户,激化了矛盾。第四幕,她向周萍最后恳求无果时,陷入了神经错乱的半疯狂的精神状态,揭了周萍的底,不顾一切地摧毁了周公馆。作者就是层层深入地揭示她在特殊的环境中心态的发展变化,由爱发展成恨,由倔强发展成疯狂,从而加深了这一人物的悲剧意义,她代表着“五四”以来女性追求个性解放,争取民主自由的最强音。
  四、极富特色的语言艺术
  话剧是语言的艺术。戏剧语言有两种,一是舞台说明,二是人物语言,在此谈谈《雷雨》人物语言的三个特点。
  1、高度个性化,所谓人物语言个性化,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语言成为人物个性、性格、心理的声音外化,是一个演员塑造角色的重要基本功。如:
  周朴园:(忽然严厉的)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刚刚还是一个温情脉脉、俨然在感情中不能自拔的性情中人,但立即撕破了多情的面纱,露出了冷酷的本质。
  周朴园: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周朴园:(由内衣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5000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周朴园无情又无义,再也伪装不下去了!变化了语言。人物语言不需经过修饰,本质而又本能。非他(周朴园)莫属。这就是高度个性化语言。
  2、丰富的潜台词,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潜台词的作用是使语言简练而有味,通过潜台词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如:
  周朴园:(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我姓鲁,老爷。
  “你姓什么”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怎么知道这些?又如:
  鲁侍萍: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①
  周朴园: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亲戚?②
  周朴园:嗯。——我们想把她的坟修一修。
  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③
  周朴园:怎么?
  鲁侍萍:这个人现在还活着。④
  在这一段里,鲁侍萍同时扮演着两个角色,一实一虚,很有意味,另一个角色的意思就是①她现在与你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②根本就无所谓亲戚。③她没有死,现在就立在你面前。④那次她母子被人救起了。潜台词充分表明了她的内心世界。
  3、富于动作性,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第二幕的结尾,繁漪与周萍的对话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繁漪:(冷笑)小心!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女人逼得太狠了。她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①
  周萍:我已经准备好了。②
  繁漪: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窗外,自语,暗示着恶兆地)风暴要来了!③
  ①暗示了情节的发展。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③暗示了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一语双关。
  正因为各具特色的语言表达,才更深刻地丰富了剧中每个人物的内涵。而剧中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又增添了语言表达方面的丰富性。双方的相辅相成。赋予了《雷雨》巨大的艺术美感。
  总之,《雷雨》以它现实和虚幻相结合的无与伦比的美,打动无数中国人的心灵。也在舞台上留下了让人难忘的性格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它不仅是曹禺先生戏剧创作道路上的里程碑,更是中国话剧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一部杰作。
  参考文献:
  [1]雷雨·序[M].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版.
  [2]中国文学名作欣赏[M].学苑出版社,2000年版.
  [3]雷雨[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
  [4]王晓华.曹禺戏剧的深层结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5]司马长风.中国现代文学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作者单位:青海省文化馆)
其他文献
激励性评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教和学起着重要的导向,调控作用。激励性评价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诱发其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方法。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评价方式呢?  一、积分激励法  在语
期刊
羊与人类“相依为命”一同走过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羊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息息相关,人们以羊肉为食,以羊奶为饮,以羊皮为衣为被为褥,以羊毛为棉为絮为线……尤其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羊甚至被赋予了文化和社会的内容。青海的羊文化民俗事象,广泛蕴藏于民族文化的各个事象领域,如:古文化、婚育、服饰、饮食、文学等等,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动人景象。  一、古文化与羊  羊是人类生存的伙伴,在人们的生产生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要得让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活动有显著的高效,就一定得重视对现代散文课文的教学。本文笔者认为,现代散文阅读的基本目标有:对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偏重于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作、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改善方法有:初步阅读,初步感知;深入阅读,增强感知;实践教学,升华情感。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 ;有效教学
在《班主任工作手册》中有一项是家访记录,但当下这项家访工作常常被我们忽略.毕竟现代社会信息沟通十分便利,电话、QQ、微信都可以联系,家校的联系形式可以多样化、灵活化.
陈忠实的代表作《白鹿原》堪称是一部描写陕西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小说以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作为时代背景,描写
期刊
摘 要: 区域活动是有助于幼儿学习、生活、游戏的一个活动形式,具有开放、宽松、自由等特征,能更多地体现幼儿个体的游戏愿望和自主行为。本文就区域活动的规则、材料投放的合理性展开讨论。  关键词: 区域活动 规则 材料 投放  区域活动是有助于幼儿学习、生活、游戏的一个活动形式,具有开放、宽松、自由等特征,能更多地体现幼儿个体的游戏愿望和自主行为。怎样能顺利开展区域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下面就作探讨。
本文从高等数学的一些概念、公式、定理和解题方法等方面入手,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总结了教学中的“俗”与“通”的教学方法,以期抛砖引玉.
回族是青海世居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宴席曲是青海回族文化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回族把结婚办喜事称为“吃宴席”,宴席曲是专门在婚宴或其他喜庆场合,邀请“唱把式”演唱的一种民间歌曲形式。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海北州的东北部,大通河中游,是一个美丽神奇而富饶的地方,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人民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了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征的音乐文化,宴席曲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歌种之
“顶层设计”作为一个工程学名词,当前已经成为政治新名词,由于顶层设计的特点能够与国企今后的发展道路完美贴合,所以在国企今后的发展中需要以顶层设计为核心思想进行改革,
河湟谷地,顾名思义,泛指黄河上游和湟水流域交叉地带.其地理范围包括今日月山以东,祁连山以南,今西宁四区三县、海东以及海南、黄南等部分沿河区域.据《后汉书·西羌》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