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重庆市生态竞争力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ch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借鉴《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以及相关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等的评价指标,结合重庆的实际情况,建立了重庆市生态竞争力评价指标和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2002—2012年重庆市生态竞争力进行定量计算与评价,为重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竞争力;主成分分析;指标体系;评价模型; 重庆市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12-0209-04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guide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ongqing,this paper established an evaluation indicator and an evaluation model of ecological competitiveness.Then with the help of the SPSS statistical analysis software,ecological competitiveness of Chongqing during 2002—2012 has been calculated and evaluated based on the method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We carried on preliminary calculation and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competitiveness in Chongqing,aiming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ongqing.
  Key wordsSustainable development;Ecological competitivenes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Indicator system; Evaluation model; Chongqing
  21世紀以来,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这改变着全球乃至国家、地区的经济与环境的发展格局,人们在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时也面临资源的枯竭和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这必然会制约区域发展,影响人类健康。良好生态环境是一种招牌,是树立良好形象加强区域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生态环境竞争力作为区域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运而生并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20世纪70年代区域竞争力日益受到重视。不少学者对区域竞争力的定义、内涵、理论演变、影响因素、评价体系等方面开展了不少有益的研究,如Kitson等[1]2004年的研究中所表述的,由于区域竞争力本身存在缺陷的评价指标以及过度设定的政策,因此其一直是一个晦涩难懂的概念。芦岩等[2]通过对国内外竞争力研究的梳理和总结,认为区域竞争力是经济区域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和有效配置资源,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其他同类区域)更多的财富、占领更大份额的国内外市场,以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能力。20世纪90年代,应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全球经济、环境发展战略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3-4],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明确提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之根本。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创新,提倡绿色经济,而环境是绿色经济的重要突破口[5],因此生态环境竞争力成为当今世界研究的前沿领域。肖红叶[6]在《中国区域竞争力发展报告》中研究各地竞争力时候提到了环境要素,但只是作为一个基础影响要素,其在区域竞争力组成中所占的比例很小。随后学者们对生态环境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势度测评方面[7]。在此基础上鲁金萍等[8]不断完善并定义了生态环境竞争力,即为一个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治理及其生态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能力,是区域竞争力的一个有机组成内容。何炎炘等[9]认为生态竞争力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生态资源支撑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具备的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生态竞争力可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的优劣,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重庆作为直辖市,地处西南地区的咽喉部位,更应该注重生态城市形象的提升,关于重庆市生态竞争力的研究目前还不是很多,只有一些基于省域尺度的全国范围内的生态环境研究。笔者对2002—2012年重庆市生态竞争力状况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评价,以期为重庆生态建设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与实践指导。
  1研究区概况
  重庆是我国设立的直辖市中唯一地处西部的市,处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和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的结合部,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是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西南工商业重镇和水陆交通枢纽[10],是推动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加快西南部区域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要地。重庆多山地、丘陵,内部地质地貌复杂,土层偏薄,石灰岩层较多,水土流失、石漠化面积扩大,生态脆弱。境内温暖湿润,水量丰富,长江自西向东穿区而过,其干流长度在境内为708.8 km,占长江干流总长度的11.2%。
  2重庆市生态竞争力体系建构
  指标体系建立是参考国家环保总局2007年印发《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11],李宗尧等[12]、何炎炘等[9]设立的生态竞争力指标体系,龙伟等[13]提出的重庆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结合重庆市实际情况选取了更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建立了更为合理、科学的重庆生态竞争力指标体系(表1)。
  3重庆生态竞争力实证与综合分析评价   3.1数据来源及处理数据源于《重庆统计年鉴》以及《重庆水资源公报》等,部分数据是通过计算而获得。其中有些指标的优势度是与赋值成反比的 ,因此首先需要将这些逆向数据正向化,然后通过标准化剔除单位差异。该研究标准化处理所采用的公式是:
  式中,xi为第i个指标的均值;Si为标准差。
  3.2生态环境竞争计算
  3.2.1生态环境竞争力计算模型的确定。主成分分析法是应用多个变量之间相关性的一种多元统计法,来解释原始数据的大部分变异[14],是一种将多个变量转化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变量(主成分)的统计分析方法[15]。该研究中二级指标竞争力计算是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借助于SPSS来完成的。其中各二级指标体系之权重主要是借助于方差贡献率求得。其公式为:
  式中,Wj为因子系数;Fij是得分系数矩阵。
  一级指标得分采用二层指标的算术平均法来确定。其前提是各二级指标对总生态竞争力的影响重要程度是基本相当的,即S=(S1+S2+S3+…+Sn)/n,因此,生态竞争力评价模型为:
  3.2.2生态环境竞争力计算。利用以上构造的数学模型,对2002—2012年重庆市生态竞争力进行计算与分析,得到各年生态竞争力综合得分,从而判断近年来重庆生态环境竞争力的变化情况以及发展趋势,进而探讨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为生态重庆的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资源禀赋竞争力。
  资源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有效利用自然资源才能促进生态环境良好发展。因此首先需要测算2002—2012年重庆市资源禀赋竞争力。通过对二级指标资源禀赋下的7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采用方差贡献率方法来确定权重,可得出资源禀赋竞争力评价模型:
  (2)环境质量竞争力。
  由于环境质量指标数量较少,因此在主成分分析中只能提取1个主成分,然后再利用方差贡献率确定权重,得到评价模型:
  (3)环境污染竞争力。同样环境污染竞争力也只能提取1个主成分,利用方差贡献率可求出其评价模型:
  (4) 协调能力竞争力。
  协调能力包含12个四级指标,对这些四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 ,即可获取2个主成分:
  再利用方差贡献率确定的权重,最终得出协调能力评价模型:
  一级指标总生态竞争力采用算数平均法求得。即:
  3.3结果分析与评价2002—2012年重庆市生态竞争力变化趋势见图1。
  分析图1可得出以下结论:
  (1)近年来生态环境竞争力优势度不断提升。近年来重庆生态环境竞争力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直辖以来重庆市作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区域[16],中央支持力度加大,开展了一系列重点项目,如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加快坡地改造,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进行污染物控制与治疗,建成全市生态环境预防检测体系,这些都推动了重庆生态环境的建设,其成效近年也开始显现出来。
  (2)生态竞争力中,二级指标所包含的四大竞争力优势度发展存在差异。近年来重庆生态环境競争力的几个组成部分的变化依然存在差别,其中资源禀赋、环境质量、协调能力都在不断提升,优势度逐渐上升,而环境污染竞争力依然在逐渐减弱,2011—2012年稍有改善。从环境污染竞争力因子载荷结果来看,污染主要表现在耕地施用化肥量、工业废气以及工业固体废物上。说明近年来重庆响应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号召,积极优化产业发展模式,利用科技创新开发新能源,控制企业能源使用以及排放,这些做法初有成效。但就目前而言,环境污染是短板,其依然是制约重庆市生态竞争力提升的瓶颈。
  (3)各二级子系统竞争力变化速度存在差别。资源禀赋、环境质量、协调能力都在不断提身,但各竞争力的提升速度存在差别,其中资源优势度上升速度最快。从资源禀赋因子载荷结果来看:第一主成分在森林覆盖率、建设用地占土地面积的比重、人均公共绿地上载荷最大;第二主成分在自然区的比率上载荷最大。归纳起来这些指标主要反映绿化程度与环境效益。可见近年来重庆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进行坡耕地改造,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成效明显。
  协调能力竞争力发展速度较快。通过协调能力竞争力主成分分析中提取出的主成分,可确定各个因子对主成分的贡献率。从协调能力因子载荷结果来看:第一主成分在这几个因子上载荷最大,即人均GDP、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归纳起来就是反映人民收入、生活水平和环境治理效益;第二主成分在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中比例载荷最大。这些指标主要反映人民的生活质量、科技水平以及教育素质。可见直辖以来,国家对重庆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重庆经济社会与人民生活水平发展迅速,同时在国家近年来低碳经济的推行下,重庆也特别注重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切实将生态文明、科技创新融入生态重庆建设之中。
  虽然环境污染竞争力优势度依然在下滑,但是在国家环境治理的大背景下,重庆环境质量得到控制,近年来优势度也在改善。
  (4) 从空间角度来说,与全国相比,重庆生态竞争力提升力度需进一步加大。从纵向上看,2002—2012年重庆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生态竞争力不断提升,这为宜居重庆、生态重庆的营造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从横向上看,重庆生态建设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相对比较落后,生态环境竞争力位于下游区,处于劣势地位。2009年重庆生态竞争力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位于26名[17]。生态建设进展缓慢。这与重庆自然基础、经济发展、文化等多种因素有关。重庆作为地处西南地区之门户,多丘陵、山地,山高坡陡,碳酸盐类岩石,土层稀薄,水土流失多发、石漠化逐步扩大,生态基础薄弱,生态环境依然有恶化趋向,需继续不遗余力地治理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加快生态建设的步伐。   4结论与展望
  健康的生态环境是一种有利自然资源,也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和必要武器[9]。该研究借助于SPSS软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初步测算了2002—2012年重庆市生态竞争力,其结果可为重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指导。
  在指标的选取过程中,由于获取数据的限制性,不能将所有指标都罗列出来,也有某些指标内涵存在少许的重叠。在评价模型的计算过程中,虽然避免了权重选择的人为随意性,但是在因子提取中不可避免会存在少许数据的缺失造成一定的误差。
  生态竞争力作为一个前沿科学问题 ,开展各地生态竞争力分析与研究将对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大理论指导意义。区域生态竞争力的评价与预测将对未来生态重庆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因此生态竞争力这一热点问题将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继续深入,不断完善,为区域政策的制定提供更有科学意义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KITSON M,MARTIN R,TYLAR P.Regional competitiveness:An elusive yet key concept[J].Regional studies,2004,38(9):991-999.
  [2] 芦岩,陈柳钦.国内区域竞争力研究综述[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8(4):92-96.
  [3]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可持续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9.
  [4] 宋小芬.生态环境与城市竞争力[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3:10-30.
  [5] 叶琪.环境竞争力理论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前沿探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7-11.
  [6] 肖红叶.中国区域竞争力发展报告(200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1-527.
  [7] GASPARATOS A,ELHARAM M,HORNER M.A critical review of reductionist approaches for assessing the progress towards sustainability[J].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2008,28(4/5):286-311.
  [8] 鲁金萍,郑立.中国部分省区生态环境竞争力探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6):175-178.
  [9] 何炎炘,李进华.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生态竞争力评价:以安徽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2(4):462-467.〖ZK)〗
  [10] 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重庆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A].2007.
  [12] 李宗尧,杨桂山.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态环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以安徽沿江地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17(1):124-128.
  [13] 龙伟,郑钦玉,何艺,等.重庆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建立及综合评价[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8(5):881-884,888.
  [14] 武松,潘发明.SPSS统计分析大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15] 鄭立,鲁金萍.新疆生态环境竞争力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22(10):4-6.
  [16] 王崇举,黄志亮.东西部开发比较研究及西部大开发战略抉择[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
  [17] 李建平,李闽榕,王金南.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686.
其他文献
2月24日,我会以通讯方式召开了第八届理事会第三次(通讯)会议。会议向理事会汇报了2014年的主要工作进展和2015年的工作计划,就目前正在推进的工作和2015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详
目的:评估综合止血措施在烧伤切削痂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使用包括烧伤切痂创面及供皮区者1:500000肾上腺素盐水皮下注射,局部1:50000肾上腺素温等渗盐水外敷及肢体削痂过程中应
摘要[目的]高产是玉米育种的一个重要目标,开展品种试验以筛选出适宜天津地区推广种植的高产鲜食糯玉米新品种。[方法]通过对15个鲜食糯玉米新组合的田间农艺性状、抗性进行调查,分析其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以及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比较各组合之间的产量,从而选出产量较高、综合农艺性状好的组合。[结果]糯15病害严重,应该被淘汰;糯3和糯11的产量不稳定,不建议进行下一步的区试试验;糯7的产量稳定,
目的:观察分析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在肝性脑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来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50例肝性脑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
基于最大熵原理,应用工程模糊集理论中的相对隶属度等概念,综合考虑水环境评价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定义了不同的加权广义权距离来表征待评价水样与水质标准的差异,建立了两个水
目的:探讨复治肺结核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6(IL-6)和一氧化氮(NO)表达水平改变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复治肺
目的:观察悬吊跟骨骨牵引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病例共42例,均采用跟骨悬吊牵引治疗,肿胀消退后予小夹板外固定,4周左右去除骨牵引,8周左右去除小夹板,进行功能
为了研究厌氧微生物作用下沉积物中砷的形态转化及固液界面的分配过程对砷的环境行为与归趋的影响,通过采集锦州湾清洁沉积物进行负载砷,利用微生物培养与非生物培养实验,对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开展临床路径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89例老年男性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其
目的:探讨晚期不典型肾结核的临床表现和主要诊断、治疗方法。方法:2001年至2009年6月收治泌尿生殖系结核31例,对其中17例晚期不典型肾结核,回顾性分析患者经济状态、年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