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教育的实践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ping1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以大學生为主题,第二课堂的建设与实践,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素质,并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成都工业学院为例,通过对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教育的实践与总结,希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 创新创业;第二课堂;大学生
  The Practice of the Second Class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e Chengdu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Jin Chaofan, Gao Jinchang *, Xia Yong, Lu Yixin, Xiao Xiuchan, Li Qianglin, Wu Juzhen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hengdu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Chengdu, 611730)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mainstay for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increases the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enhanc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build an innovative country. Taking Chengdu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for an example, through the practice and summary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education, the paper hope to improve th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02
  李克强总理于2015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座谈中,以简政放权的改革为市场主体,让国人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同时实现精神追求。为共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国家出台《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统筹协调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工作。
  21世纪是“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国力的竞争转移到了创新与创业的水平上,在本质上来说,也是人才的竞争,因此,高等院校正在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创新创业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为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教学理念与模式。2015年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规划了未来五年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1 第二课堂的内涵
  第二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旨在引导和组织大学生开展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比如社团活动、科技竞赛、实习实训、志愿服务、党建活动等,这是对第一课堂(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第二课堂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训练大学生的基本技能为重点,与课堂教育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整体,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在实践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实践教学经历,“第二课堂”有多种的涵义。蔡克勇等认为第二课堂是指学校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价值、有意义的课外教育活动[1]。第二课堂是适应素质教育内涵要求的学习性实践活动,是学生在学校规定的教学计划之外的课外教育活动。彭巧等认为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是高校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高校育人体系的有机整体,主要是指在高校规定的正常教学计划课程学习之外的课外教育活动,旨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开展的一系列健康有益活动的总称[2]。第二课堂即课外实践教育,它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不仅包括教学计划之内的实践活动,也包括学校规定的教学计划之外所从事的一切实践活动。根据教学实践,可以将“第二课堂”界定为在专业的教学计划之外的教学,在学校统一管理与教师的指导下,以课外实践活动为主的实践教学,其中包括学生自愿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教育活动、实践活动[3]。
  大学生毕业面临着就业,而当前社会就业压力较大,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在挑战与机遇中实现就业。第二课堂能够给予大学生创业意识提升的实践,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时间,通过在实践中大胆的探索、思维创新,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大学生在创业教育基础上,通过自己创新创业活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加上实践活动(即第二课堂的实施),产生创业兴趣,梳理创业思想,可以进行自我创业设计[2]。
  2 大学生创新创业第二课堂在成都工业学院的实践
  2.1制定第二课堂实施办法
  成都工业学院制定《“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学校综合改革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化以学分制为核心的学籍管理模块建设的需要。从2018级(2017年)学生开始,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除课内完成必修、选修和实践环节学分外,还须修读第二课堂学分,并获取5个学分后方可毕业,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成绩单一并装入毕业生档案。学校还成立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工作指导委员会,目的在于保证第二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根据构建素质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精神,“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课程内容,主要涵盖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人文素养与交往能力、社会工作与领导能力、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等六大方面。实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中心工作、融入教育改革上有所成效,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证明自我的科学评价证明,切实体现创新创业的能力,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身优势,弥补自身不足,还对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创新创业成绩单”的反馈,激励学生广泛参与实践,促进各种能力均衡发展,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力,从而搭建起融合社会、学校、学生“三位一體”的平台。
  2.2第二课堂开展的活动
  为了能够达到第二课堂的教学实践目标,学校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进行实践,如知识讲座、社团活动、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学习等。
  2.2.1知识讲座
  学校开展了不同学科的讲座,讲座内容主要包括健康知识讲座、现代科学知识讲座、经济管理知识讲座、创新创业大赛辅导系列讲座、人文社会科技知识讲座等,以致使学生能够多学科知识积累,为创新创业打牢基础。丰富多彩的讲座可以繁荣校园文化,强化大学生学习气氛,鼓励大学生进行理论研究、学术创新、创新创业等,促进作用良好。在讲座这个自由的空间里,大学生有机会向来自各个方面各个行业的精英学习,激发创新创业的勇气和信心[4]。
  2.2.2社团活动
  大学生社团活动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学校成立了创新协会、发明与创造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环境监测治理协会等社团,不仅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扩展知识面,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自身潜力、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成都工业学院于2016年获批成立四川省级大学科技园,它是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桥梁纽带。
  2.2.3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对于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及培养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如“挑战杯”、“互联网+”等,建立了创新竞赛类实践基地,为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和竞赛提供实践环境,并为具有实践潜力的学生提供指导。
  2.2.4创新创业学习
  学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由专门的创新创业老师进行教学,指导创业或创业计划书,通过创新创业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梳理创业意识。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让学生能够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在每学期设置特定时间进行集中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进实验室、走进工厂进行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训
  成都工业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初级阶段,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需要进一步改善和发展。大学生注重第一课堂的学习,对于专业知识转化到创新创业实践,学生缺少这方面是实践,因此,学校大力气进行宣扬创新创业,举办一系列讲座、开展竞赛比赛,加大力度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训。
  指导教师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第二课堂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育理念,根据所教学科的性质和专业特色,在讲课过程中,结合社会生产实际,挖掘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通过渗透、结合、强化的方式,把专业课教育和实践教学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5]。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创业方向,发挥指导教师专业特长,针对性地、全程跟踪指导学生,最大可能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业行动有效[6]。
  大学学校需要建立和健全创新创业制度,营造积极的创新创业环境。目前学校已经意识到了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并出台《“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建立运行机制是重要制度保障,经费支持是创新创业活动开展的物质保证[7,8]。积极把第二课堂的建设与第一课堂紧密联系起来,把第一课堂学到的专业知识尽快地投入到创新创业的第二课堂。第一课堂是专业基础,第二课堂是拓展和延伸,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9]。通过第二课堂的实践,比如创新创业竞赛类活动,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理念、精神和毅力,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团队协作等各方能力。最终把知识应用于实践,转化为成果(学校具有大学生创业园),真正地实现创新创业[10]。
  4 总结
  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教育的建设与发展,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改进,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屠丹丹.第二课堂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
  [2]曾剑雄,宋丹,高树仁.大学生第二课堂研究:历程、焦点与前瞻——基于1999—2016年CNKI的文献述评[J].重庆高教研究,2017,5(6).
  [3]彭巧胤,谢相勋.再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4):45-46.
  [4]吴军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6(16).
  [5]丁怡.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堂教育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3(9):74-77.
  [6]沈燕明,屠丹丹,许勇.高校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优势与实效性提升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6):83-85.
  [7]陶丽,孙双霞.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181-184.
  [8]王静,黄治东.“双创”背景下大学生第二课堂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14):77-79.
  [9]刘一,邱希玲.当代中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S1):203-205.
  [10]柯羽.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2009(8):71-73.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中职-本科“3+4”衔接模式研究的现状分析、阐述了研究意义与价值所在,给出了研究的思路与内容。从而得出了中职-本科“3+4”衔接模式的创新点。  【关键词】 中职-本科“3+4”衔接模式内涵;研究意义与价值;思路与内容;创新点  【中图分类号】 G4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01  一、中职—本科“3+4”衔接模式研究的现状与
期刊
沿空掘巷开采工艺可以大幅提高开采效率和利用率,本文对沿空掘巷的支护技术及围岩稳定性分析,并以榆家梁煤矿为工业试验,针对沿空掘巷现有问题,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分析沿空掘巷围岩稳定性的因素。采深、采厚、原岩应力、直接顶和基本顶的力学性质均会影响沿空掘巷围岩稳定性,通过模拟分析发现,当锚杆预紧力增大到20kN,围岩控制效果较理想;并且煤柱内垂直应力峰值随着煤柱宽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大。
  (2)分析沿空掘巷支护方式。建立基本顶受力模型及挠度函数,发现基本顶下沉变形值在各处均不断增大;对
【摘 要】 卓越教师培养是教育战线的大事,教育部有关卓越教师培养的文件中具体明确了卓越教师的培养目标。职前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后备军,研究其职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卓越教师的培养需要关注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遵循教师成长的规律,二是学科专业课程与教育类课程并重,三是结合中小学校,建立“U-G-S”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培育“卓越化学教师”为出发点,对韩山师范学院化学专业卓师生职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本文
期刊
矿井煤层自然发火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采空区等需要密闭的空间漏风造成的。为了避免由于煤层自燃及有害气体扩散而引发的矿井火灾,常常需要对采空区、工作面巷道等区域进行密闭处理,将易自燃区域及采空区进行隔离,进而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
  本文依据矿井生产中封堵工作的必要性,结合当前国内外矿井用于工作面、采空区巷道密闭充填材料的特点,开发了一种以粉煤灰和硅酸盐水泥为骨料的新型轻质泡沫混凝土充填材料。通过设计各组分的正交实验,研究了轻质泡沫混凝土充填材料各组成部分及其比例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对
【摘 要】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高校应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基于此,本文以卓越教师培养班教学为例,从树立就业意识、提高学习效率、改进培养模式、成才保障四方面入手,深入探究高校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素质乡村中学化学教师培养模式,旨在提高化学师范专业的教学效率,全面推进教学改革进程。  【关键词】 高素质化学教师;就业导向;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3.26【文献
期刊
【摘 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世界各国对教育建设的追求从未停止,从国外到国内,在进行一些教育改革之后,又对师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从国内外不同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比较,延展到实际高师院校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结合实际的实践情况进行研究,为以后探究新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及如何培养高质量卓越教师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人才培养;卓越教师;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
期刊
【摘 要】 教师教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灵魂,其设置的合理性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的师范生具有重大作用。本文以基础教育改革设施和卓越教师计划为背景,结合化学教育卓师班与普通班的课程设置并进行比较分析,为合理调控课程设置,培养更好的化学教师提供可参考依据。  【关键词】 化学教育;课程设置;卓师班;普通班  【中图分类号】 G64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
期刊
【摘 要】 班主任老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当老师用爱心、耐心、真心、责任心去滋润孩子们时,孩子们一定会茁壮成长。  【关键词】 责任心;爱心;榜样;终身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01  当人们在羡慕和赞叹教师职业高雅和清闲的同时,又有很多人感叹:现在的学生难管,现在的老师难当。当然,
期刊
【摘 要】 教师是培养国家人才战略的一大关键因素,为此国家对于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和卓越教师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本文主要讲述苏式教育思想在“卓越教师培养”招生选拔的运用之处——以广东省韩山师范学院化学专业“卓越教师培养班”招生为例,思考师范生向卓越教师前进的道路。  【关键词】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卓越教师培养;高师院校;招生要求;现代教师现状  【中图分类号】 G641.2【文献标识码】 A【文
期刊
【摘 要】 主要研究韩山师范学院2014级化学专业卓越教师培养班的培养方案。主要从卓越教師的标准、卓越教师的培养模式与特色、卓越教师的培养效果三个大的方面展开。从卓越教师的培养效果来看,韩师卓越化学教师职前培养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 卓越教师;教育培养模式与特色  【中图分类号】 G64.2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01一、卓越教师的标准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