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来源 :大众科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p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增加了底气,提高文化软实力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忘本来,面向未来,才能实现文化超越。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保持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方向的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形态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内容和最大增量。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大力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营造新时代文化自信与文化他信的“美美与共”局面。
  一、践行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生产劳动创造了世界历史。人民群众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文化根源于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之中。文化建设不但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始终践行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扎根人民群众这一伟大根基,从群众生活中汲取文化的创作灵感,以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向往为文化创作目标,全力解决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展人民群众喜闻樂见的文化,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推进文明社会的建设。文化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更要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源于实践、源于人民,因此只有根植于人民群众的文化建设才能实现文化自信,实现民族自信。
  二、践行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传承并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各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是引领民族进步和发展的思想基石和精神力量[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来源之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根基与灵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源泉,是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这便要求我们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性和本土性,汲取本民族文化的精华,摒弃糟粕,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以及创造性转化,不断拓展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结合现代文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方向指导。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最为独特的精神标识,发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民族力量。
  三、践行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一个时代的政治和精神的产生基础在于该时代的生产方式、交换方式以及社会结构。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每一个时代的精神文化必须与时俱进[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步入新时代,因而文化建设必须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社会主义荣誉观引领社会风尚,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培养,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供了引领作用,因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强化教育引导作用,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将价值观念更好地转化为实际行为,通过制度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变得常态化,从而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团结民众,形成共筑中国梦的民族共识[4]。
  四、践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加强世界文化交流
  马克思主义强调,每个国家和人的需要的满足都要有赖于世界[5]。纵观世界历史与我国近代史,闭关自守必当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同的国家与民族之间突破了交流的障碍,增加了彼此之间的依赖性。在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关系比历史中的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密切,不同民族之间开展了更为广泛、深刻的交往。我们应当用发展的眼光和全球性视角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让中华文化能够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推进新时期孔子学院事业发展,强化“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国际文化教育展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加快建设中国文化软实力,做到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互联网对国外的先进文化思想成果加以借鉴和吸收,打造中国文化品牌,提高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无限魅力。
  五、结语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践行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继承并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践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最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
  参考文献:
  [1]辛向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J].理论探讨,2017,(2):12-17.
  [2]张志顺,段青青,张彦杰.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视阈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7):32-35.
  [3]袁银传,彭晓妍.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基本路径[J].东岳论丛,2019,40(4):5-11.
  [4]谢守成,张崔英.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继承与发展[J].江汉论坛,2018,(10):11-17.
  [5]刘顺厚.在新时代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J].党政干部参考,2018,000(012):P.31-31.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目前我国科技水平发展迅速,信息化时代也已来临,企业间的竞争压力不断提升,只有通过合理利用高级会计师的专业能力和信息化的体系建设,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提供足够精细准确的高级会计师职能作用,提升企业在经济决策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本文就信息时代下构建高级会计师体系展开探讨。  关键词:信息时代;高级会计师体系;建设知识体系  引言  经济的飞速
期刊
摘 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无论在以前的“旧世界”还是现在的“新世界”都有极强的理论指导作用。根据这一理论,人要想实现全面发展,就得从个性发展、社会关系个人能力提升的方面入手。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现在社会的复杂背景下,“人的全面发展”也有了新的含义。丰富的内容对于解决现在社会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有重要借鉴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继续以马克思主义
期刊
摘 要:作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机动车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也急剧增加,造成大量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如何使受害人获得迅速、切实的保障也同样成为立法者和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本文对目前道路交通事故的现行规范进行了评析,特别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立法进行了关联性探讨,并由此探讨道路交通事故中一些特别情况的裁判规则。  关键词:交通;事故;裁判  一、道路交通
期刊
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益于提升行政单位自身工作效率、强化人员工作热情,也对各项行政工作的开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本文针对如何提升行政办公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给出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行政办公人员;思想政治;工作  社会的进步,单位转型的发展,人員素质的培训,思想方面的提升,都需要借助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单位作为组织机构要注重职工的政治思想发展动态,关注提升思想素质,与时俱进、完善素养,
期刊
摘 要:随着大数据时代序幕的拉开,电子商务又将来迎来一个崭新的机遇:移动性、数据性、虚拟性、个性化、社会化等。移动电商已经成为市场霸主,移动精准推荐与精准营销已经成为潮流与时尚,其研究工作具有非常重要商业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移动电商平台;精准推荐;算法设计  一、引言  互联网飞速发展过程中,目前表现得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但PC互联网正在日渐式微。据中国互联网
期刊
摘 要:在新一轮科技创新的浪潮下,AI人工智能、5G网络、无人驾驶等高科技先后涌现,给传统的制造装备行业带来巨大冲击。随着一些互联网公司对云计算,图像传输、机器学习等前沿科技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5G网络的助力,加快了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落地实施。本文在对这一技术进行介绍的同时,还针对汽车无人驾驶技术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作出阐述。  关键词:无人驾驶;5G网络;发展前景  引言  在互联网技术大
期刊
摘 要:作为近代唯理论哲学家的代表,笛卡尔和莱布尼茨二者在理论上有共同的趋向,比如莱布尼茨针对天赋理论和笛卡尔相似,并且在对洛克批判的基础上,也对笛卡尔的天赋观念理论进行了完善。本文针对二者天赋观念论作出概述,叙述出天赋观念观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笛卡尔;莱布尼茨;天赋观念;继承发展  莱布尼茨天赋观念是在笛卡尔天赋观念基础上进行继承和发展,在莱布尼茨的天赋关理论中更多地体现了主体的先有因素。
期刊
摘 要:科学发展观是根据我国当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在分析国内外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其核心、第一要义、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都是其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和發展,是我党执政理念的升华。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进行哲学解析,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及更好的贯彻和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关键词:唯物史观;科学发展
期刊
摘 要:作为学校共产党员队伍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党支部对基层党组织的思想作风建设和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无疑是从严治党一个重要的关键点。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基层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从实践中创新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的管理。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创新  一、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意义  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是高校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基层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抓手,也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沙湖党委着眼于自身特色,注重发挥党建工作引领作用,将党建工作植根于旅游产业链,使党建工作更贴近群众、更接地气,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能力、服务能力和发展能力,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同时,在党建工作引领下,景区的旅游工作也取得长足进步,党建与旅游在融合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探索出了一条“围绕旅游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旅游”的特色党建发展之路。  关键词:新时期;旅游企业;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