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感染治疗的新模式

来源 :国际儿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ll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新生儿感染发病率一直稳定于7‰左右,而败血症的病死率仍高达20%。宿主防御功能不成熟导致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极低体重儿)的易感性增高。传统的免疫疗法为血制品的使用。当前新的治疗模式为利用重组细胞因子作为生物应答调节剂来提高宿主的防御机能,阻断机体的炎症反应,以降低新生儿感染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其他文献
期刊
流感嗜血杆菌(HI)在女性生殖泌尿道的寄生率很低(<1%),但能频繁地传播,具有很强的潜在的致病力。孕妇带菌易发生早产、胎膜早破、流产和死胎。围生期新生儿HI感染的主要表现是败血症和/或肺炎、结膜炎。50%由未定型菌株引起。母-婴间垂直传播可能在宫内或经产道时已发生,传播率>50%。HI对氨苄青霉素及头孢菌素敏感。亦可加免疫支持疗法。
皮质激素吸入疗法是目前防治小儿哮喘的最有效方法。近年来供吸入的倍氯米松、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特点。潜在性不良反应与剂量及吸入技术有关。焦点在于有合适的指征及吸入皮质激素的治疗方法。
磁共振频谱(MRS)是一种非创伤性检测体内化学成分的方法,应用该技术能够在活体上测得脑组织的代谢情况,与核磁共振成像(MRI)相比,更能早期、敏感地反映缺氧缺血后脑损伤。此项技术的应用为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预报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概要介绍MRS的原理、31PMRS和1HMRS及其在HIE预后预报方面的应用。
近年来高频通气(HFV)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强烈吸引力在于应用十分小的潮气量即可能达到理想的气体交换,可能的机制包括扩增弥散、直接肺泡通气、吸气和呼气的速度分布不同及分叉处对流气流、pendelluft和气体交换的不均一性,HFV对呼吸、血流动力学和颅内压等有特殊的生理效应,近年来HFV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气漏、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等疾病并取得了与常规机械通气联合应用的成功。
新生儿能量代谢非常旺盛,对其能量消耗量进行测定可为新生儿尤其是患病早产儿合理的营养支持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介绍了直接能量测定法、间接能量测定法和双标记水法等测定方法。并就新生儿能量代谢的测定及其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本文综述了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SIT)的作用机制、临床效果、方法、安全性,将SIT用于哮喘的可行性进行阐述,以便对哮喘SIT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对新生儿免疫细胞的研究丰富了人们对新生儿免疫特征的认识。新生儿T细胞功能低下,尤其产生部分细胞因子(如IFN-γ、IL-4等)的水平低下,新生儿B细胞自身分泌免疫球蛋白不足,其他免疫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也有许多不同于成人的特征。
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是多因素的,可能包括俯卧位睡眠,孕母滥用药物及吸烟,代谢紊乱及感染等。本文扼要综述了目前国外关于这些因素的研究进展情况和这些因素引起SIDS的可能的发病机制。
一氧化氮合酶(NOS)在脑缺氧缺血(HI)中的双重作用已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分别阐述了三种不同亚型的NOS在脑HI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和神经毒性作用,并展望了NOS抑制剂在HI脑损伤中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