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孩子一个金色童年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feng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是社会的希望,是未来的栋梁,他们是小苗,是蓓蕾,需要我们用心去灌溉,去培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不断的改革,幼儿教育也逐步被提上了日程,幼儿教育也将迎来它的春天。在经历了2012年的幼儿教师国培,让我对当前幼儿教育的教育观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幼儿教师要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去引导和启发幼儿。同时也看到了我们自身的不足及改进方向。
  但是近年来,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日趋严重, 许多家长抱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拼命让孩子“超前学习”。但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更需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在注重幼儿学习品质方面的培养时,也要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而学前教育小学化, 则严重的影响了幼儿的身体正常发育造成幼儿心理畸形,抑制了幼儿的个性与社会性培养。使幼儿的个性和社会性很难健康发展。其次潜能过度开发,导致幼儿兴趣严重的缺失,背离了幼儿的成长规律,使他们分辨力减弱,同时还造成师幼互动减少,影响了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学前教育小学化误导了家长的理解,幼小衔接不是要机械的学加减乘除法,提前学习后,会出现孩子对所学的知识没有新鲜感,不再感兴趣,不爱听讲的现象,从而给小学教学也带来了麻烦。
  那是什么原因引起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呢?
  随着儿童观和教育观的改进,学前教育的小学化超前化已成为幼儿教育改革中不可不去的刺。可要剔出这颗已入骨的剌却是件不容易的事。特别是处在农村的幼儿园,因留守老人及儿童过多,而他们对于新知识,新方法的接受力较弱,面对着那些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却难以运用。还记得刚接触幼儿教育工作时那个学期,我曾在手工课上教幼儿折一件作品,为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就请幼儿折好后拿回家给家长看,并告诉他们说父母一定会因为这件作品是你折的而感到高兴,也请家长对你动手能力及模仿力做评价,或是提建议,也便于让我们以后做得更好;第二天早上,我找了个小朋友,请他说说昨天把作品拿给家长看后家长的反映,及自己听到家长评价后的感受,那个孩子跟我说:“老师,我妈妈当时就把他扔在垃圾桶里了,说我在学校不好好的读书写字,却去做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我想孩子听了这句话后不光否定了孩子的劳动成果,就连作为老师的我都很无语。作为家长,特别是那些留守的爷爷奶奶们,他们不认为与人交往交流是幼儿该学的,不认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该幼儿养成的,不认为孩子有好奇心及探究欲望是好的,不认为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是不可缺的,不认为孩子的心理健康很重要;更不知道培养孩子主动学,快乐学的优势。他们只关注孩子今天在学校里写了什么字,做了哪些题,只知道他家的小孩因参加活动弄脏了衣服;只知道他的小孩跟人有点摩擦我必须出头,只知道他又因调皮把什么弄坏了等等。当下,随着外出人口的增多,农村人口不断的流失,为了仅有的生源,作为农村的幼儿教师不得不做出以家长的观念为主的观念转变。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幼儿教育的小学化,超前化。
  可怎么样才能让广大的家长朋友知道这新的教育观?又如何能转变这种观念呢?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第一,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要坚持新的儿童观及教育观。并多做学前儿童观与学前教育观的宣传。一切为了孩子的将来,不再让家长做幼儿教育观念的主导者。
  第二,请家长也与小学部教师多联系,明确幼儿园与小教部的目标差异,让孩子知道孩子在上小学时我们孩子所学的知识不会超前也不会滞后。
  第三,社会及其政府门通过电视,网络及其报纸加大幼儿教育方式方法的宣传。争取让更多的家长,特别是农村家长了解现代幼儿教育的观念,了解学前教育小学化,超前化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危害。 -窗体底端
  为了避免学前教育小学化,可以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意义,发放宣传材料,介绍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不附和家长错误的观念,科学的引导家长,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取知识。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将领域内容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转化成一节节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孩子在学前期时,作为成人的我们对待幼儿教育时,只要多开展寓教于乐的幼儿教育活动,多创设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的环境;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倾听、激发幼儿学习的动机。并对他们在活动中的需要及时适当地做出反应;找机会参与到儿童活动之中,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动;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对儿童的每一次发展和进步都做出积极的反映,看到他们的闪光点,不吝啬表扬,努力使每个幼儿获得满足与成功,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并对儿童的学习活动提出合理的要求和适当的干预,让他们在活动中了解社会规则,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重视活动的过程,让幼儿能够活动中获取社会经验,而不是活动的结果。更要善于发现教育机会,做积极的正面引导。作为成人的我们只需做好幼儿教育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而不是每天要求学生去写几个字,让孩子只知道机械的重复或者模仿,而不是学习探索与创新。我们教育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是否调动了儿童活动的积极性;再找时间与小学教师多聯系,做到不超前教育,但也不滞后教育,真正做好幼小衔接,让孩子上小学后既不茫然也不会因超前而产生自我满足的心理。只要我们的教育“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就是好的学前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然而,只有爱,还不是教育,还要有爱的智慧,今后我要通过自己的教育行为,将有利于家长育儿方面的方法传递给家长,达到家园合作一致化,使孩子发展的更好。
  幼儿的健康成长关乎每个家庭的幸福,关乎教育事业的发展,甚至关乎国运的兴衰。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杜绝,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才会让幼儿教育真正成为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才会还孩子们一个充满欢笑和幸福的金色童年。
其他文献
学位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企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础。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有力保证,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鲜明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干部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保证和服务企业改革发展等方面发
摘要: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中,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这样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  关键词:语文 课堂 生命  审视我们的行为,我们始终习惯把学生看作是一个“认知体”,把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信息结构能力作为基本目标。不难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堂始终没有解决这样
放松活动是体育课结束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指人体由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步转入到相对安静状态的各种缓和运动。对幼儿的身心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  放松活動的理论依据  生理学研究证明:运动后充分做好放松活动,对促进疲劳消除,调整内脏器官和心理放松有很好的功效。  1 .对缓解心脏缺血的作用  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后,幼儿的体力消耗很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身心疲劳。特别是在高强度、大运动量的练习后,体内的大部分血液
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个充满个性的鲜活个体,他们的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各方面的情况又是各异的,要想更好地驾驭他们,只有通過平时的接触和细心观察,并抓住他们的需求,尤其是心理需要,才能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美国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驱使人类的是若干个始终不变的、遗传的本能的需要。”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观点,他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尊重的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带动新的产业改革的同时,也对基础公众服务的管理模式造成一定影响。本文以自来水企业为例,针对现阶段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应对解决方案,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并提升服务品质。  关键词:自来水服务热线;信息化管理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管理平台将企业运营与互联网技术融会贯通。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加强企业单位把控、节约时间和经济成本、实现资源共享、协
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關。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教学细微环节之中,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视。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