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旅游业市场的需求、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需求、学生提升自我价值的需求三方面阐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泰语课程的需求,并基于区域经济需求,从课程时间安排、课程教学内容、学生语言实训、学生学习评价等方面具体探讨广西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泰语课程设置。
【关键词】区域经济需求 高职院校 旅游管理专业 泰语 課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5C-0069-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旅游业服务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用“开眼看世界”的方式来享受生活,因此旅游便成了人放松身心、体验生活的选择之一。中国与东盟各国山水相连,彼此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友谊。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市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加强中国—东盟的经济合作即是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广西与东盟各国地理相近,作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作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广西应该为祖国南疆的稳定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广西顺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正在大力发展与东盟国家的旅游合作,因此需要更多掌握东盟小语种应用能力的旅游人才。目前广西一些高职院校开设了诸如越南语、泰语等东盟小语种专业,但是为旅游管理专业开设东盟小语种课程的院校非常少。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是否需要开设东盟小语种课程,该课程如何设置等已成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办学亟须探索的问题。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泰语课程的需求
(一)旅游业市场的需求。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各国都在力争搭建平台,通过旅游合作促进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为增强双方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中国与东盟互为最大海外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每周有2700多个航班往返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区域内人员流动日益频繁。在东盟十国中,泰国已多年蝉联中国出境旅游的最热门目的地。而在我国的入境游客中,泰国游客的数量在东盟十国中位列前三。
据调查,在当前的旅游机构中,持泰语导游证的中国籍导游人数有限,这与巨大的市场需求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十二五”广西人才开发目录》中提到,精通越语、泰语、马来语、柬埔寨语等小语种的导游急缺。广西持有东南亚国家小语种导游资格证的导游人数只占总导游人数的1%~2%,这与东盟各客源国旅游人数在广西入境游客总人数中所占的高比例是极为不协调的。这就需要相关高校增设东盟小语种课程,加强相关人才培养。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需求。市场需求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导向。虽然英语是国际通用语,但不是所有的游客都能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尤其是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的中南半岛上的东盟国家。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赴泰旅游的中国游客以及来华旅游的泰国游客,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培养一部分应用型泰语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这样既能服务地方经济,又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三)学生提升自我价值的需求。在大力提倡培育复合型应用人才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学生应不断地完善自身各方面素质,多方位多角度地完成自我增值。在同样具备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及掌握基本英语运用的条件下,如果学生能够再掌握一门小语种,无论是对自身的专业素养还是对就业而言,都具备重要乃至关键的影响力。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泰语课程设置
(一)课程时间安排。高职教育的学制为三年,通常最后一年或最后一学期为学生毕业实习期。因此,泰语课程的学习最晚应在第四学期完成。
高职生的生源大多来自高中,所以大部分学生对高中英语科目的学习不会陌生,虽然进入高等教育阶段也会开设大学英语课程,但学习的频率和强度已较高中大大减弱。此时,若连续给大一新生开设另一门外语课程—— 泰语课程,首先,好奇心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将有助于他们基础语音语调的稳固;其次,从第一个学期开设该课程,有助于任课教师对学生做好专业学习的规划引导,避免学生产生厌烦抗拒心理;最后,学生大三外出实习之前,需完成系列课程教学安排,从第一个学期起至第四学期结束,能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理解消化所有知识点。大二学习结束,即可参加实习实训,检验两年来的学习成果。
(二)课程教学内容。语言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从语言基础方面而言,为掌握正确的发音、书写,进行日常用语、专业场景对话及了解泰国基本概况与文化,能够阅读简短小文章并运用简单词句流畅介绍景点概况,需要开设四个学期的泰语课程,即从入学起至大二结束。这样安排既能稳固根基,保证学习的延续性,也为第五或第六个学期外出实习实训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一学期是泰语基础学习阶段,即“基础泰语(1)”。根据高职学生的水平及掌握能力,基础泰语课程的教材选用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基础泰语》系列。虽然泰语学习没有细分成泰语听、说、读和写等课程,只是综合成一门课程,但实际上包含了基础语音学习与基础听力练习及基础口语表达,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标准发音及简单交流词句。
第二学期开设两门课程,即“基础泰语(2)”与“泰国文化概况”。“基础泰语(2)”是“基础泰语(1)”的延续,在掌握正确发音的基础上,通过简短对话与基本语法的学习,夯实专业基础,丰富词汇、句型储备量。而“泰国文化概况”课程的开设,将有助于学生从地理、历史、文化等各方面对语言对象国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同时冲淡语言语法学习的枯燥性,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三学期开设两门课程,即“泰语阅读”与“大学泰语听力教程(上)”。通过“泰语阅读”课程,学生不仅能丰富词汇语法,还能提高整体阅读水平,了解各种现象或状况的泰语表达方式。该门课程不采用特定教材,由任课教师根据情况选用合适的篇章授课。听力课程采用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泰语听力教程(上)》,该教材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包括日常对话、寓言故事、泰国概况等内容,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适合高职学生使用。 第四学期开设“旅游泰语”课程,该门课程采用公开发行教材或自编教材,分别从游客接待、酒店住宿、餐厅用餐、景点介绍等方面进行专业学习,为学生实习实训做好最后的准备。
(三)学生语言实训。语言只是一个工具,语言实训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師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各种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训,比如每日泰语口语天气播报、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对话、学唱泰语歌、观看泰语视频等。还可以借助学院的泰国外教和留学生资源开展实训。笔者所在院校正大力发展与东盟国家的教育合作,聘请一位来自泰国的老师,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泰国留学生到学院进行交流学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可与泰国老师合作,举办泰语角,向泰国老师学习地道的泰语。泰语课程教师可安排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作为志愿者,与泰国留学生结对子,志愿者在给泰国交换生提供在校学习和生活服务的同时,锻炼自己的泰语口语。此外,由笔者所在学院牵头成立的中国—东盟边境职教联盟每年都会在学院召开与东盟国家的教育合作研讨会,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可利用所学知识为泰国来宾提供陪同翻译服务,从而也能得到泰语实训机会。
“以赛促训,强化技能”也是提高学生泰语应用技能的重要途径。在校园里可以举办校级泰语口语演讲比赛或小语种语言实训文化周,也可以选派学生参加广西高校大学生泰语演讲公开赛非专业组赛事或全国高职高专越南语泰语技能大赛,与各高校学子同台竞技,既可检验自身的学习功底,又能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备赛的过程也是技能提升的过程。
校外实训可以到涉泰旅行社或酒店等企业机构进行半年到一年的毕业实习,这是一线工作岗位,学生将能真真切切地用所知所学服务外宾,同时也能跟前辈学到更多的实用性经验。
(四)学生学习评价。学生的学习评价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而言,应是个“推进器”而非“筛选器”。评价不应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应只以成绩高低下定论。教育的过程应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克服困难、树立自信的良性动态过程,应以人性的发展为标准,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同时注重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泰语课程考核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局限在课堂进行考核,可以采用“过程性考核+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形式,过程性考核把课堂学习实训和学生平时参加泰语角、与泰国交换生结对子及给泰国来宾提供陪同翻译服务结合起来综合评价;期末考试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如闭卷考试或口语考试等,但要做到与实训项目、考核内容相适应。通过各种灵活的评价考核方式,学生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的泰语知识,亦锻炼了与人交流的能力,提高今后在旅游行业的就业能力。
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泰语课程符合社会行业需求、区域经济发展和学生学习需求。在课程开设前对广西区域旅游经济发展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进行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相结合,帮助教师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泰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泰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让他们能在毕业之后更好地就业并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钟建珊.中国—东盟共搭平台力促区域旅游合作 共拓“美丽经济”[EB/OL].(2017-07-31)[2018-09-20]. http://www.cnta.gov.cn/ztwz/2017bflyngycfz/zgdmlyn/jdxw_3265/201707/t20170731_833735.shtml
[2]周少蓉.广西外语导游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广西教育,2014(15)
[3]罗婧,陈奕烨.“新海丝”背景下桂林高校旅游泰语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6(35)
[4]钟卫红,古能平.基于学生学习需求的高职茶艺英语课程教学改革[J].广西教育,2013(4)
【作者简介】何 琳(1988— ),女,瑶族,广西贺州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学泰语教学研究。
(责编 苏 洋)
【关键词】区域经济需求 高职院校 旅游管理专业 泰语 課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5C-0069-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旅游业服务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用“开眼看世界”的方式来享受生活,因此旅游便成了人放松身心、体验生活的选择之一。中国与东盟各国山水相连,彼此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友谊。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市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加强中国—东盟的经济合作即是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广西与东盟各国地理相近,作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作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广西应该为祖国南疆的稳定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广西顺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正在大力发展与东盟国家的旅游合作,因此需要更多掌握东盟小语种应用能力的旅游人才。目前广西一些高职院校开设了诸如越南语、泰语等东盟小语种专业,但是为旅游管理专业开设东盟小语种课程的院校非常少。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是否需要开设东盟小语种课程,该课程如何设置等已成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办学亟须探索的问题。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泰语课程的需求
(一)旅游业市场的需求。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各国都在力争搭建平台,通过旅游合作促进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为增强双方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中国与东盟互为最大海外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每周有2700多个航班往返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区域内人员流动日益频繁。在东盟十国中,泰国已多年蝉联中国出境旅游的最热门目的地。而在我国的入境游客中,泰国游客的数量在东盟十国中位列前三。
据调查,在当前的旅游机构中,持泰语导游证的中国籍导游人数有限,这与巨大的市场需求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十二五”广西人才开发目录》中提到,精通越语、泰语、马来语、柬埔寨语等小语种的导游急缺。广西持有东南亚国家小语种导游资格证的导游人数只占总导游人数的1%~2%,这与东盟各客源国旅游人数在广西入境游客总人数中所占的高比例是极为不协调的。这就需要相关高校增设东盟小语种课程,加强相关人才培养。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需求。市场需求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导向。虽然英语是国际通用语,但不是所有的游客都能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尤其是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的中南半岛上的东盟国家。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赴泰旅游的中国游客以及来华旅游的泰国游客,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培养一部分应用型泰语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这样既能服务地方经济,又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三)学生提升自我价值的需求。在大力提倡培育复合型应用人才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学生应不断地完善自身各方面素质,多方位多角度地完成自我增值。在同样具备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及掌握基本英语运用的条件下,如果学生能够再掌握一门小语种,无论是对自身的专业素养还是对就业而言,都具备重要乃至关键的影响力。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泰语课程设置
(一)课程时间安排。高职教育的学制为三年,通常最后一年或最后一学期为学生毕业实习期。因此,泰语课程的学习最晚应在第四学期完成。
高职生的生源大多来自高中,所以大部分学生对高中英语科目的学习不会陌生,虽然进入高等教育阶段也会开设大学英语课程,但学习的频率和强度已较高中大大减弱。此时,若连续给大一新生开设另一门外语课程—— 泰语课程,首先,好奇心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将有助于他们基础语音语调的稳固;其次,从第一个学期开设该课程,有助于任课教师对学生做好专业学习的规划引导,避免学生产生厌烦抗拒心理;最后,学生大三外出实习之前,需完成系列课程教学安排,从第一个学期起至第四学期结束,能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理解消化所有知识点。大二学习结束,即可参加实习实训,检验两年来的学习成果。
(二)课程教学内容。语言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从语言基础方面而言,为掌握正确的发音、书写,进行日常用语、专业场景对话及了解泰国基本概况与文化,能够阅读简短小文章并运用简单词句流畅介绍景点概况,需要开设四个学期的泰语课程,即从入学起至大二结束。这样安排既能稳固根基,保证学习的延续性,也为第五或第六个学期外出实习实训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一学期是泰语基础学习阶段,即“基础泰语(1)”。根据高职学生的水平及掌握能力,基础泰语课程的教材选用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基础泰语》系列。虽然泰语学习没有细分成泰语听、说、读和写等课程,只是综合成一门课程,但实际上包含了基础语音学习与基础听力练习及基础口语表达,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标准发音及简单交流词句。
第二学期开设两门课程,即“基础泰语(2)”与“泰国文化概况”。“基础泰语(2)”是“基础泰语(1)”的延续,在掌握正确发音的基础上,通过简短对话与基本语法的学习,夯实专业基础,丰富词汇、句型储备量。而“泰国文化概况”课程的开设,将有助于学生从地理、历史、文化等各方面对语言对象国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同时冲淡语言语法学习的枯燥性,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三学期开设两门课程,即“泰语阅读”与“大学泰语听力教程(上)”。通过“泰语阅读”课程,学生不仅能丰富词汇语法,还能提高整体阅读水平,了解各种现象或状况的泰语表达方式。该门课程不采用特定教材,由任课教师根据情况选用合适的篇章授课。听力课程采用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泰语听力教程(上)》,该教材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包括日常对话、寓言故事、泰国概况等内容,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适合高职学生使用。 第四学期开设“旅游泰语”课程,该门课程采用公开发行教材或自编教材,分别从游客接待、酒店住宿、餐厅用餐、景点介绍等方面进行专业学习,为学生实习实训做好最后的准备。
(三)学生语言实训。语言只是一个工具,语言实训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師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各种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训,比如每日泰语口语天气播报、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对话、学唱泰语歌、观看泰语视频等。还可以借助学院的泰国外教和留学生资源开展实训。笔者所在院校正大力发展与东盟国家的教育合作,聘请一位来自泰国的老师,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泰国留学生到学院进行交流学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可与泰国老师合作,举办泰语角,向泰国老师学习地道的泰语。泰语课程教师可安排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作为志愿者,与泰国留学生结对子,志愿者在给泰国交换生提供在校学习和生活服务的同时,锻炼自己的泰语口语。此外,由笔者所在学院牵头成立的中国—东盟边境职教联盟每年都会在学院召开与东盟国家的教育合作研讨会,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可利用所学知识为泰国来宾提供陪同翻译服务,从而也能得到泰语实训机会。
“以赛促训,强化技能”也是提高学生泰语应用技能的重要途径。在校园里可以举办校级泰语口语演讲比赛或小语种语言实训文化周,也可以选派学生参加广西高校大学生泰语演讲公开赛非专业组赛事或全国高职高专越南语泰语技能大赛,与各高校学子同台竞技,既可检验自身的学习功底,又能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备赛的过程也是技能提升的过程。
校外实训可以到涉泰旅行社或酒店等企业机构进行半年到一年的毕业实习,这是一线工作岗位,学生将能真真切切地用所知所学服务外宾,同时也能跟前辈学到更多的实用性经验。
(四)学生学习评价。学生的学习评价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而言,应是个“推进器”而非“筛选器”。评价不应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应只以成绩高低下定论。教育的过程应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克服困难、树立自信的良性动态过程,应以人性的发展为标准,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同时注重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泰语课程考核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局限在课堂进行考核,可以采用“过程性考核+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形式,过程性考核把课堂学习实训和学生平时参加泰语角、与泰国交换生结对子及给泰国来宾提供陪同翻译服务结合起来综合评价;期末考试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如闭卷考试或口语考试等,但要做到与实训项目、考核内容相适应。通过各种灵活的评价考核方式,学生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的泰语知识,亦锻炼了与人交流的能力,提高今后在旅游行业的就业能力。
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泰语课程符合社会行业需求、区域经济发展和学生学习需求。在课程开设前对广西区域旅游经济发展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进行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相结合,帮助教师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泰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泰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让他们能在毕业之后更好地就业并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钟建珊.中国—东盟共搭平台力促区域旅游合作 共拓“美丽经济”[EB/OL].(2017-07-31)[2018-09-20]. http://www.cnta.gov.cn/ztwz/2017bflyngycfz/zgdmlyn/jdxw_3265/201707/t20170731_833735.shtml
[2]周少蓉.广西外语导游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广西教育,2014(15)
[3]罗婧,陈奕烨.“新海丝”背景下桂林高校旅游泰语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6(35)
[4]钟卫红,古能平.基于学生学习需求的高职茶艺英语课程教学改革[J].广西教育,2013(4)
【作者简介】何 琳(1988— ),女,瑶族,广西贺州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学泰语教学研究。
(责编 苏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