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传奇美才女林文月

来源 :精品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200902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些日,她受邀到北大演讲,无论介绍者还是簇拥者,都喜欢把她称作传奇,她有太多资历适合被如此演绎。她却散淡着,把众人口中的传奇换成讲述中的顺其自然,一切和煦,平实,并无奇突和陡变。
  不是传奇
  这容易让人想起她在《读中文系的人》里讲述的自己弃写小说,专攻散文的经历。
  大三时,她欣然写就一篇取材农村背景的短篇小说,去找恩师台静农先生过目指正,台先生看后直截了当:内容构想都不错,只是里面的村夫村妇都像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她由此恍悟到自己的经历,向来优裕顺遂,对于外在的风雨,也只是想象与同情,并无深刻体验,就此,决心不再写小说。
  她出身优渥,其外祖父连横系《台湾通史》作者,人称“台湾太史公”。连战是她的表弟,她却甚少提及此事。她被称为台湾的“林美人”之一,即便当下已近80高龄,依然优雅过人。在北大时,有人意图向她核实,台大女生宿舍中的望月楼,是否真是因为她在此就读而得名,她面呈尴尬地说:这是我所不知道的林文月。她那被称作林徽因式的星期五文化沙龙,是董桥、林海音、三毛等文人的聚集地,但在她的讲述中,淡极了。不过是嫁给一个从事艺术的丈夫,孩子又要得晚,所以会有些共同的朋友来往。后来为了方便,就统一到了周五。聚会自然要弄些吃食,做久了,就有了她后来的《饮膳札记》一书。
  和很多民国的旧文人一样,她有着创作、翻译和学术三支笔,在台湾,是颇负盛名的散文家、翻译家和学者。她是台湾最早从事中日文学比较的开拓者,译有《源氏物语》《枕草子》等作品,因为《源氏物语》和《枕草子》分别有丰子恺版和周作人版,所以她的译笔也时常被拿来对比。在面对太多此类问题的提问后,她以音乐做比,形容中文和日文的差异“它们一个像钢琴,每个键都有清晰的音,一个像小提琴,是那种混合的弦音。”
  鲁迅、刘呐鸥与12岁的林文月
  这次受邀到北大,她演讲的主题是“拟古:从《江湾路忆往》到《我所不认识的刘呐鸥》”。讲座是“鲁迅人文”系列的开讲。
  《拟古》是她效仿西晋文人陆机的“拟古诗”所作的一系列模仿先人的散文合集。《江湾路忆往》则是其中一篇效仿萧红《呼兰河传》所作的一篇回忆童年在上海生活的文章,和普通以时间为主轴的回忆文章不同,她选择以生活的地理空间来展开叙述。
  也因这一写法,使得台湾中央大学的许秦蓁,在十年后,因为写作一篇《战后台北人的上海经验和上海记忆》的博士论文,得以“按文索骥”地重新寻访林文月笔下的上海。
  在这一过程中,许先生发现林文月提到的放学后躲雨的“内山书店”也是刘呐鸥经常购买日文书籍的地方,而且他们所站的位置都非常相像。而那时,林文月对刘呐鸥还一无所知。
  更让人称奇的是,一个日本教授看到这篇散文后,也同样告诉她,鲁迅也曾常出入内山书店。而鲁迅的学生台静农,去台湾后,成为了林文月日后的恩师。
  因为这一发现,林文月受邀参加关于刘呐鸥的研讨会。当她翻阅刘呐鸥的传记时,在一篇日记里,发现了自己父亲的名字。日记中显示,1927年元旦,刘呐鸥曾和几个朋友一起跳舞庆祝,这其中就有林文月的父亲。林文月也因此遥忆起童年的片段,父亲嘴中的刘灿波,原来就是刘呐鸥,而她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父亲惊慌地告诉母亲刘呐鸥被害的事儿,当天,家庭气氛一片肃然。
  一篇怀旧的文章,引出了很多离奇的交叠重合,也使得她最终写就《我所不认识的刘呐鸥》这篇学术研究与个人回忆穿插展开的文章。
  “台先生不讲鲁迅,因为这是他的禁忌”
  问:在讲演中,你在开头特别提到了你的老师台静农先生,说如果他天上有知,应该会非常欣慰吧?
  林文月:嗯,我跟着台先生读书,做他的学生,很多年。我们的师生关系很好,其实,当时台大中文系也很像一个大家庭,我们经常去老师家里,谈谈话,问问题,或者什么也没谈,就一起喝喝酒。他是很疼我的,我们也都非常景仰他。北大是他曾经来过的地方,我的讲座又是关于鲁迅人文系列讲座的一个,所以我想他应该会高兴。因为在过去,是没有想到会有这一天的。
  问:有资料说,台先生到台湾后,对鲁迅是避而不谈的。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吗?
  林文月:台先生不讲,因为这是他的禁忌,我们讲话时也避免谈到。我们了解到的内容也大都是来自外面的资料,这也是因为当时台湾处于白色恐怖时期,有两岸关系上的敏感。后来白色恐怖解除后,我们索性也不谈,因为不想让他为难。好像后来有人去找过他,问起这些事情,他也表示不愿接受。平时,偶尔讲些有趣的事情时,他会不自觉地把鲁迅带上,譬如当时他怎么到南方来接鲁迅,怎么传达一些消息等等,都是片段的。他是很敬佩鲁迅先生的文笔的,鲁迅也很欣赏他,台先生很多乡土趣味的小说,鲁迅很是推崇。
  “如果知道丰子恺在翻译,我可能就逃掉了”
  问:因为你翻译的《源氏物语》同时有丰子恺版,所以经常被拿来比较。两个版本很大的差异是对和歌的处理上,丰版更多是被翻译成唐诗的形式,你的则更多是一种兮字体,当时是基于怎样的一种考虑呢?
  林文月:我翻译这部作品的时候,两岸还不相往来,所以完全不知道有人在翻译,如果事先知道,可能我就完全逃掉了,已经有伟大的作品,我不可能再去较劲。或者我在翻译的时候,遇到问题,会找来参考。那后果有两个,一个是解决了我的问题,一个是也跟着搞错了我的问题。毕竟《源氏物语》是千年以上的书,太多流派和解说,很难有定论。我在翻译的时候,最早参考的是英国人Arthur Waley的英译本,尽管它是很棒的英文,但却不是全译本。我有问题时去查找,发现他也规避掉了。我和丰先生都是全译本。他的风格偏向中国人对古文,对唐宋时代的趣味,我的则被评价为是和文的,可能这是批评我,但我却很高兴,因为我记得在中学的时候,看外国小说,很希望看到的俄国文学有俄国味,英国文学有英国味。我不喜欢都是中国味道的。
  至于和歌的翻译,我也曾考虑翻译成五言绝句,但是那样感觉用字太多,因为我们是一个字是一个字的含义,日文是一个字是一个音。另外我不想让读者有错觉,就是日本在1000年前有和我们一样的五言绝句或者七言绝句的两句。我希望读者能够体味到,这不是一个中国的、惯有的东西。所以后来我创造了个三句的,中间加兮字,这样一方面比较委婉,像日文的味道,另一方面,我让第一行跟第三行的最后一个字押韵,这样有点像诗但又和我们的不一样。
  问:做翻译,你是否有自己的一些原则?
  林文月:做翻译是没有完美的,总是有不足。可是我觉得谈翻译,最好要知道原文是怎么回事。中文像钢琴,一个字一个音,可以分开的。弹得很好,可以连贯起来。日文像小提琴,是一种弦音的效果。我把文章弄长一点,绕来绕去,是想表现原文给我的感觉。我觉得翻译不单单是告诉读者一个内容,不是他跟她恋爱,所以就结婚了,这么简单。它有很多的过程,怎样的表现,每个人都不同。《源氏物语》和《枕草子》相比,《枕草子》更像小提琴。我自己当然是想把鋼琴尽量弹成小提琴,但可能有的人会觉得啰唆,累赘。做翻译,首先要变成细心的读者,读出他的内容,还有一点也很重要,读出他的表现方式,他的声音,否则就是你替他讲故事。
  “我是害羞的人,但推出去了也很勇敢”
  问:你有篇文章叫《散文的经营》,那对于人生,你是否有自己的经营?
  林文月:其实真的很奇怪,我常做一些奇怪的事情,后来就变成了真的可以了。我其实是个害羞、胆小的人,但是如果你把我推出去,我也会很勇敢。想想我至少有一个好处,就是做事情很有系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另外,我是个认真、尽责、守时的人,起初在一个文学杂志翻译《源氏物语》,每期都发表,台静农先生很心疼,说你可以偶尔偷懒,缺一两期的,但我想那样可能就会拖得更久。
  问:很多大陆人觉得台湾人的文章里,会有种特别的心平气和的调调。
  林文月:这和大环境有关系,物质生活好了之后,要很长时间才能有心平气和的氛围。台湾几十年前,也同样,到了一个地方就抢成一堆,吵吵闹闹的,很躁。但现在慢慢可以讲话,人文的东西也出来,就使得人更平和,更舒服些。
其他文献
最近有点困扰,觉得土豆好像已经超过了我的掌握能力,总是比我预想的熟得要快。于是火候经常出问题,想做的是土豆烧排骨,做出来变成了土豆泥排骨;把土豆切片放进火锅,也是如果手腳稍微慢一点,没来得及捞出来,就会全部散掉,简直像融化一样。不得不又说到近来似乎还红着的那锅“笨笨红烧肉”,大概也是吃了这种土豆的亏吧?谁能想到它会这么不经煮呢?谁能想到它会化得比冰雪化成水还快呢?  这还是人们熟悉的土豆吗?一直以
期刊
刚刚被饿醒了。花了一个小时根据地理位置一圈圈搜索周围的宵夜。根据我在许多城市的生活经验,宵夜无非就是24小时连锁、烧烤、茶餐廳等有限的几项。其实,人在午夜的时候需要一种中间态的餐饮,它不能像大排档那么随意热闹,有潜在地沟油的威胁,也不应该像正餐一样拘束而丰盛。这些餐饮消费的气质都不大对头,在这种夜静更深的时候,需要一片屋宇提供安全感,最重要的是能让人感觉到亲近。这是人类的天性,夜越深,我们身上的刺
期刊
不丹,紧邻西藏的山地小国,到达却颇费周折,因为没有直航,先飞成都,第二天一早飞加德满都,住一晚后第三天一早飞不丹,加德满都至帕罗的这条航线可以见到比任何一条航线都壮观的喜马拉雅山脉奇景,但也因为要飞越一连串的世界著名高峰,特别考验飞行员的技巧,同时对天气要求也很高,必须在能见度好的清晨起飞,然而我们还是遭遇了阴霾,结果在尼泊尔机场等候了两个多小时才上飞机。    启程  不丹皇家航空公司是不丹唯一
期刊
深圳到武汉的高铁上,一位穿橙色印花T恤的男士主动帮忙抬婴儿车。“我女儿两岁。”他说,带着浓重的南方口音。留意看了一眼他的T恤上的印花,一條龙与一枝花妖娆地缠在一起,却被居家男人穿出了舒服、耐看的烟火气。  T恤是男人衣橱里数量最多的衣服。倘若你不是健身教练,T恤上总应该印点什么。T恤不印花,就像吃鹅肝却没有红酒,到了台湾却没有去基隆港,有一种暴殄天物的浪费之感。的确,世界上再没有哪一类衣服如此适合
期刊
会诱发“高考移民”潮,挤占本就已显稀缺的流入地教育资源,并迫使高考录取指标更加向流入地集中从而造成新的“地域不公”等。  在放开异地高考已在全社会形成普遍共识的背景下,改革固然不会在问题和困难面前因噎废食、半途而废,但这些担忧之声也给我们提了个醒:教育公平的实现不会因放开异地高考而“一步到位”,相反,从异地高考出发到实现教育公平,还需要更完善的政策措施以及更广泛的制度改革。  要实现教育公平,不仅
期刊
多位投资及互联网业内人士证实,阿里巴巴已经和新浪微博接近或已达成投资入股协议。投资完成后,阿里巴巴将持有新浪微博独立公司约15%~20%的股份。“阿里+微博”PK腾讯微信,将是未来几年的重大看点。  说到底,互联网还是流量和用户之争,中国互联网行业之所以形成BAT((百度、阿里、腾讯)三足鼎立的局面,也是由于这三家公司把握住了最多  的流量和用户。因此,这次阿里巴巴的投资带来的未来合作很有想象空间
期刊
如果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不是一个虚拟人物,他现在已经是一个90多岁老龄的老者了,不过就像蝙蝠侠一样,银幕赋予了他们不老不死的永恒秘方。50年来,他不仅比所有人都聪明,比所有人都会格斗,而且还越活越风流倜傥,最关键的是,被大家公认,他是电影世界里最会穿衣服的男人。  如果要追本溯源,这一切最大的功劳,其实都来源于1962年第一部007电影《Dr. No》的导演的“偏执”,他就是看准了
期刊
巴克莱银行  前任:罗伯特·戴蒙德  离职时间:2012年7月  继任:安东尼·詹金斯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戴蒙德因公司涉嫌操纵银行间贷款利率辞职。詹金斯与前任风格迥异,他低调、言谈温和,更能帮助公司缓和与媒体和监管机构的紧张关系。  摩托罗拉  前任:桑杰·贾  离职时间:2012年5月  繼任:丹尼斯·伍德赛德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伍德赛德曾任谷歌美国广告销售副总裁,接任后声称将把摩托罗拉品牌
期刊
自恋是一种爱  1914年头几个月,正值欧洲战争酝酿之时,皇家艺术学院展出的一幅名画吸引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注意。  这幅画展现了一个街头场景:两名警察阻碍了交通。马和马车在街上拥挤穿梭,车间的空隙里,保姆和她照看的小孩在闲逛。小孩儿身着做工精致、质地柔软的衣服。保姆手拿孩子的玩具。画面意在表达:世界必须停下来好让孩子通过,其标题为《宝宝陛下》(见下图)。  弗洛伊德当时正在写他最重要的论文之一
期刊
作为高考改革的一块硬骨头,异地高考正逐步揭开谜底。先是国务院政策出台,随后十几个省份明确表态具体方案将在2012年年底前公布。然而,人们最期待的京沪粤等省市还动静不大。为此,教育部日前表示,将会同发改委、公安部、人社部等开展专项督查,并分赴这些“热点地区”督促指导落实方案。  异地高考改革势在必行,但审慎对待也在情理之中。这项招生考试改革,影响范围之大、涉及问题之广、争议之激烈、情况之复杂,远远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