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效果

来源 :中国医药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unui_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火针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FT)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陕西省中医医院针灸一科和皮肤科收治的44例FT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火针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火针组采用火针点刺面部扩张的毛细血管,对照组采用强脉冲光照射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区域,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面部情况及面部美学分区评分、面部毛细血管形态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和随访3个月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区域及支数减少,皮肤情况也得到改善.治疗后,两组面部美学分区评分、面部毛细血管形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3个月疗效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火针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效果肯定,与强脉冲光照射相近,远期效果稳定,可在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特色中医延续护理方式对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按入院时间进行编号分为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中医护理;观察组50例,采用基于对照组的特色中医延续护理;两组出院后连续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Barthel指数(BI指数)、肢体运动功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焦虑和抑郁情绪.结果 两组干预3个月后BI指数、肢体运动功能、SS-QOL评分高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病,通过药物控制血压是治疗高血压和减少其并发症的主要手段.然而降压药物在临床上出现的个体间差异十分普遍,这主要与抗高血压药物的代谢酶、受体和其他药物作用靶点发生了变异有关.本文旨在综述7种抗高血压药物相关的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药物个体差异的关系和机制,根据个体与抗高血压药物相关的代谢酶、受体和其他药物作用靶点的遗传变异制订不同的治疗方案,从而实施个体化精准治疗.
高血压是一种患病率极高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的治疗和管理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我国甚至全球的难题,世界各国也一直在探寻快速降压、保持血压长期平稳的治疗方法,从传统方案如单药治疗、阶梯治疗及自由联合治疗到近些年出现的单片复方制剂(SPC)等.SPC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降压机制的药物构成,是联合治疗的优化和延伸.SPC优越的降压能力在临床试验中被广泛验证,与前述3种传统的降压方案比较,SPC的降压作用更强,血压达标率更高,达标时间更早,在高血压的治疗和管理方面有更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