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在面对世界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济全球化挑战的新形势下,怎样才能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笔者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独特资源,企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创新理念,体现发展主题,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凝聚职工人心,激发创业热情,才能实现企业全面持续发展。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通常表现为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沿袭的传统与习惯等。企业文化由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组成,分为表层、浅层、中层、深层四个层面。其中心内容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精神文化体系,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员工所共有的观念、价值取向等外在的表现形式。企业文化载体是企业文化的表层现象,是企业文化的精神反映。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有很好的企业文化载体,有了好的企业文化载体,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1、遵循人本思想。企业文化是现阶段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说到底是经营人心。因此,塑造企业文化必须要体现以人为本,重视员工的主体性。企业文化要求员工意识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其必须以优秀的文化内涵为载体,激发职工的创造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职工与企业融为一体。建立企业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企业所提的经营宗旨、价值观、道德行为必须代表企业共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即多数员工的共识。只有这样,企业员工之间才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共同目标、共同精神,增强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为企业的发展的良好意识和敬业精神,才能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突出创新理念。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企业文化是一个科学的理论载体,它代表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在建立企业文化中,必须突出创新理念,依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实事求是的、创造性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否则企业文化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企业文化建设要突出创新理念,就是企业的经营理念、发展战略、经营哲学、管理特色以及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等应体现出科学发展思想、社会责任感意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理念、自主创新的精神等,使企业精神和管理理念与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大政方针政策相一致,强化职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形成凝聚力。
3、体现发展主题。企业谋求的是持续经营,企业文化是实现这个根本目标的基本保证。企业在经营环境、资金、技术及人力的支配上大致相同,由于企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资源配置效果不同,形成经营业绩的差异。先进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落后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的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造成资源浪费,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被淘汰出局。因此,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必须体现发展主题,紧紧依靠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力量,通过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培育企业团队精神、加强员工队伍思想道德建设等活动,逐步增强企业的文化力,使产品具有较强竞争力,把企业的发展推向新境界。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
1、政治导向原则。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意识形态,是微观的上层建筑,它必然渗透和反映了一定的政治倾向,并为一定的政治路线服务。因此,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遵循政治导向原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2、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则。企业文化既有共性的一面,又有因文化背景不同所形成的个性的一面。由于企业所处的行业、地域及企业本身各自特点,企业文化各有其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则,就是要求企业文化建设既要遵循共同的客观规律,符合社会文化的特点,又要结合自身的条件,突出个性特点。
3、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继承和创新是文化发展不可分割又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应在挖掘、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广泛地借鉴吸收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与本企业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有利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新型企业文化。
4、群众性原则。职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一切优秀的企业文化都要通过广大职工的努力,建立和发展起来。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群众性原则,努力调动广大职工共同参与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陕西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通常表现为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沿袭的传统与习惯等。企业文化由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组成,分为表层、浅层、中层、深层四个层面。其中心内容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精神文化体系,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员工所共有的观念、价值取向等外在的表现形式。企业文化载体是企业文化的表层现象,是企业文化的精神反映。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有很好的企业文化载体,有了好的企业文化载体,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1、遵循人本思想。企业文化是现阶段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说到底是经营人心。因此,塑造企业文化必须要体现以人为本,重视员工的主体性。企业文化要求员工意识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其必须以优秀的文化内涵为载体,激发职工的创造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职工与企业融为一体。建立企业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企业所提的经营宗旨、价值观、道德行为必须代表企业共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即多数员工的共识。只有这样,企业员工之间才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共同目标、共同精神,增强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为企业的发展的良好意识和敬业精神,才能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突出创新理念。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企业文化是一个科学的理论载体,它代表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在建立企业文化中,必须突出创新理念,依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实事求是的、创造性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否则企业文化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企业文化建设要突出创新理念,就是企业的经营理念、发展战略、经营哲学、管理特色以及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等应体现出科学发展思想、社会责任感意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理念、自主创新的精神等,使企业精神和管理理念与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大政方针政策相一致,强化职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形成凝聚力。
3、体现发展主题。企业谋求的是持续经营,企业文化是实现这个根本目标的基本保证。企业在经营环境、资金、技术及人力的支配上大致相同,由于企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资源配置效果不同,形成经营业绩的差异。先进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落后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的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造成资源浪费,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被淘汰出局。因此,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必须体现发展主题,紧紧依靠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力量,通过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培育企业团队精神、加强员工队伍思想道德建设等活动,逐步增强企业的文化力,使产品具有较强竞争力,把企业的发展推向新境界。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
1、政治导向原则。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意识形态,是微观的上层建筑,它必然渗透和反映了一定的政治倾向,并为一定的政治路线服务。因此,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遵循政治导向原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2、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则。企业文化既有共性的一面,又有因文化背景不同所形成的个性的一面。由于企业所处的行业、地域及企业本身各自特点,企业文化各有其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则,就是要求企业文化建设既要遵循共同的客观规律,符合社会文化的特点,又要结合自身的条件,突出个性特点。
3、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继承和创新是文化发展不可分割又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应在挖掘、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广泛地借鉴吸收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与本企业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有利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新型企业文化。
4、群众性原则。职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一切优秀的企业文化都要通过广大职工的努力,建立和发展起来。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群众性原则,努力调动广大职工共同参与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陕西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