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诱导分化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的诱导分化疗法是肿瘤治疗学研究的新领域.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已成为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首选手段.随着对肿瘤诱导分化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动物实验的开展,诱导分化疗法成为肿瘤治疗学研究的一大热点,提示本疗法可能是今后临床治疗肿瘤的一个新方向。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概念式教学法实施中临床教师的态度与行为状况.方法 将2001级33名护生分为对照组,2002级、2003级27名护生分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理论授课毕后再行临床
The epitope-G1 gene of Bovine ephemeral fever virus (BEFV) glycoprotein was synthesised by PCR and cloned into expression vector pPIC9K to construct recombinant
我国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常见病因是肝炎病毒感染和中毒性肝损害,常导致肝脏及其他重要生命器官如循环、呼吸、泌尿、消化、血液及中枢神经等系统功能衰竭,死亡率高达70%~80%.单
目的XIAP相关因子1(XIAP-associated factor 1,XAF1)可与XIAP直接结合并拮抗其抗凋亡作用。本文研究了XAF1在人体肝癌组织表达,同时探讨了XAF1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免疫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外科是常见的急腹症,迄今尚无特异性治疗.肥大细胞是重要炎症效应细胞,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引起胰腺、肺、肠道等器官损害.肥大细胞稳定剂通过抑制其炎症反应,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时上述器官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药物流产或人工流产(刮宫术)对再次妊娠及母婴的影响.方法 将初孕有一次药物流产史的健康孕妇120例分为A1组,初孕>1次药物流产史的健康孕妇70例分为A2组,初孕有一次人工流产(刮宫术)史的健康孕妇120例分为B1组,初孕>1次人工流产(刮宫术)史的健康孕妇60例分为B2组,孕前无流产史的健康孕妇随机选择120例分为对照组C,分析3组孕妇病例随访资料.结果 除先兆流产外,药物流产组与对照
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广泛应用于临床抗瘢痕形成、抗成纤维细胞及肉芽组织增生和预防组织粘连的药物,本文通过对近5年来MMC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中预防术腔粘连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
抽动秽语综合征(TS)是儿童期多见的一种病因不明的神经精神障碍,可以通过建立TS动物模型探讨其病因、发病机制和新的治疗手段.目前常用的TS动物模型有药理学模型、免疫学模型、特定的神经回路发育缺陷动物模型及感觉运动门控缺失动物模型等,这些模型均达到了一定程度的表现效度、结构效度和预测效度,从不同方面反映了TS的可能发病机制。
烧伤后机体应激导致代谢紊乱,表现为严重高分解代谢,机体损耗和抵抗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临床上主要采用生理营养指标、实验室诊断指标和能量消耗测定3类检测指标对机体代谢状况进行诊断评估,继而通过药物治疗结合非药物治疗手段加以调理支持,促进烧伤修复.目前,仍有多种诊断治疗方法尚未普及或有待完善。
蛋白激酶Cδ(PKCδ)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过程.在介导细胞凋亡过程中,PKCδ先通过别构效应、磷酸化和剪切等步骤进行激活.活化的PKCδ可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