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纳教育下农村边远地区送教上门的实践措施研究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g1ksmhz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改革的潮流也让特殊教育衍生出了更多的变化,《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指出推进全纳教育是当前特殊教育体系发展的重要目标,需要根据中国国情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模式,使残疾学生也能接受公平化的教育,平等参与到社会生活中。但是,目前我国全纳教育的全面推进仍存在一定困难,社会环境风气、残疾学生家庭情况、教育资源配比等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秉承“传递人间温情、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通过对送教上门这一试点工作的实践研究,多方面论述送教上门这一措施的效用,希望对未来工作的发展方向起到一定的指导效果。
   关键词:全纳教育;送教上门;实践措施
   在全纳教育的思潮引领下,倡导教育公平的理念,让所有儿童都在普通学校接受高质量与平等的教育与服务成为教学目标。而送教上门的应用积极地顺应了全纳教育的发展,让特殊教育形成了更多变的形式。对于重度残疾儿童,单纯地进行入学学习显然是不现实的,而送教上门这一特事特办的工作极大地与全纳教育的公平化教育理念相契合,真正实践了“零拒绝”“不遗漏”的教育思想。但就目前的教育发展来看,送教上门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以下分析了不同实践措施的应用效果,以期推动特殊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一、落实“三合一加”,针对教育做到具体化
   对农村边远地区来说,往往存在路途遥远、学生分散等问题,甚至还会出现语言不通、家长不支持儿童上学等情况。对此,在全纳教育观念的指引下,送教上门需要结合这些不利的教学因素,以整合与协作的视角开展教育工作。其中,教管人员可以落实“三和一加”的教育模式,从医教结合、系统整合、普特融合的角度去进行教育探索,充分利用送教团队与周边的医疗、教学资源,针对中小学与幼儿园的残疾儿童进行教学措施的调整,在把课堂转移到学生家中的过程中利用“互联网 ”进行课程推送与教学,让特殊教育更具针对性与具体性。
   如可以联合特校教师、教管人员、残联康复员等组成特教團队,积极进行送教上门的实践,与家长和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协调,体现出送教上门的服务性特征;还可以派遣专员教授学生的家长进行网络、电子设备的使用,并帮助学生学习应用各类课程软件,积极通过信息网络展开远程教学;也可以通过信息平台进行及时的作业批改,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及时沟通。这样,做到了不一样的“送教上门”,残疾儿童在学习上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整体的教育效果更好。
   二、优化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求
   由于知识视野、资源与成长环境的限制,农村边远地区的学生无法接触到优质的课程,仅有的教育资源也过于单一化,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特别是对残疾学生而言,由于身体原因出不了门、人际交往让学习内容也变得过于简单,往往仅有语数英的知识与一部分的理化生、政史地的内容,不了解、不认识信息工程、机械制造、极限运动、金融理论等学科或运动,更是缺少对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的直观认知。因此,送教上门方式需要更加灵活多变,在开导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如在每次送教上门的途中,可以给学生带一些课外书,从科幻小说到经济发展,从装备设计制造到科普读物,从信息编程到美术设计等,不求让中小学生消化理解,只求在囫囵吞枣中让学生对这些知识建立一个大致的概念,埋下一颗兴趣的种子。在教育的初级阶段就能够让残疾儿童找到自身的兴趣与努力的方向,针对性的教学过程能够引起学生的斗志,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克服逆境,发光发彩。另一方面,各种课外书有利于残疾儿童了解外面的世界,为其真正融入社会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做好家长工作,给予一定支持
   农村边远地区的残疾儿童往往会因为农村陈旧的观念限制,在忙农活、上学等各个方面受到阻碍。因而,送教上门首先需要做好家长的工作,通过送教团队与家长的交流,了解残疾儿童家庭的实际状况,对其教育策略作出一定的调整。经济压力不大的家庭,可以尝试运用更多的信息技术,在网络资源的应用下提高教育效果。对经济压力大、教育观念陈腐的家庭,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家长意识到残疾儿童的未来需要更多的关心,并在教育观念的逐渐影响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残疾儿童把生活的重心放到学习上来。这样能让家长真正理解孩子才是未来,孩子的学习与发展就是未来的学习与发展。
   如可以与家长进行积极沟通,在使其认识到教育意义的基础上讲解国家政策与相应的补贴,并在保证信息公开度、透明度的基础上予以学生家庭一定支持。教师还需要定期给家长分析儿童成长环境的教育影响,国家的教育帮扶政策、扶贫政策、就业保障政策在近几年发生了哪些变化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尽量克服残疾儿童受教育的困难,减轻残疾儿童家庭的经济压力和思想包袱。而在思想与身体的协同上,残疾儿童的心理能够更加健全,在多次的送教上门中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学生个体的成长起到积极的效用。
   送教上门是特殊教育中的一种辅助形式,它能够对重度残疾的学生形成知识、心理、身体等多方面的照顾,其落实过程充分体现了全纳教育中教育公平化的理念。因此,送教上门有助于推动残疾学生成长为一个完整、健康的人,对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杜晓敏,黄志成,李升全.全纳教育视角下推进特殊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考与实践: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2017(19).
   [2]王振洲,汪红烨,周喜梅.后现代视野下的全纳教育及其对残疾儿童教育公平的启示[J].现代教育论丛,2018(5).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规划课题“基于全纳教育下,对靖远县农村边远地区实施送教上门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114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当今教育中越来越注重的是对孩子思维的培养,而不再是只让孩子死记硬背将知识点背下来。如今教师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想办法提高课堂活跃性和积极性,在不断的尝试中前进,在发展中寻找更适合当代学生的学习方法,一步步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方法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重要性展开讨论。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在如今知
摘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新课标体系的重点教学任务。尤其是整本书阅读,可以让学生连贯、整理地了解故事内容,总结中心思想,体悟作者情感,能够促进学生有效阅读。基于此,探究小学语文课整本书阅读的选择与评价方法。   关键字: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选择;评价方法   在小学语文科目的学习中,整本书阅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表示,在
摘 要:语文的重要性不光体现在与人的日常交流上,还体现在对人的思维水平开发上,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存在众多不足。所以,有必要实施多元化教学,有效调动课堂的积极性,用孩子们愿意接受的方式去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语文核心素养;思维导图   一、多元化教学的意义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单向教学已经不再被大众推崇,而多元化的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人口也在向城市大规模流动,而这些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日渐成为整个社会所关注的焦点.结合现实,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现状以及
摘 要:书香校园是校园建设中的最高追求。书香校园指的是学习中的氛围,让学生在浓浓的书香中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品质。一个书香弥漫的校园,能够让学生有亲近书籍的机會,帮助学生享受阅读中的乐趣,令学生更好地成长。在校园建设的过程中,书香二字是对校园学习氛围的最高嘉奖,因此让学生在浓厚的阅读环境内进行学习,建设一个充满书香的校园十分必要。   关键词:书香校园;建设意义;
摘 要:当前,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爱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在此背景下,劳动教育大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也要换新装,跟上时代的脚步。适应中学生的发展要求,中学生劳动教育开放式评价体系诞生了。   关键词:中学生劳动教育;开放式评价体系;立体式   随着和谐中国梦的渐近,中国改革与开放的脚步渐快,教育改革浪潮也是一浪高于一
摘 要:在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已经成为小学阶段的重要目标。而体育教学与艺术教育作为小学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相通的联系。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为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教师就需要将体育教学与艺术教育进行融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艺术教育;渗透融合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素质、心理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