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与经典的美丽约会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uye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情画意的学科,大量优秀的古典诗词,无数精美的名家名篇,其本身就“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它们或情深意长,含蓄隽永;或跌宕起伏,涟漪微澜;或幽默诙谐,深沉抑郁――摘自《现代语文》。
  【关键词】 诗情画意 语文教学 阅读 经典
  不久前有报道:民国时期的教材卖到脱销,家长、学者持续热捧。这本由叶圣陶编写,丰子恺插画的语文课本重新走进公众的视野,勾起的不仅是人们对那个久远年代的回忆,还有对今日语文教育的一些反思。
  无独有偶,上海市教委的调研报告指出:学生课外阅读面主要集中在漫画、小说、教辅等,而一些中外文学名著较少,常常是按照父母意愿去阅读。对于像《论语》、《三字经》这样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只有10%的学生表示自己接触过。这让我想起安子教授的话:现在的孩子,吃麦当劳、肯德基,讀樱桃小丸子,他们不知道中国的孟姜女,不爱吃稀饭油条。这些被遗忘的,是我们经典的传统文化啊!这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小学时光,那个天天背诵课文的学生时代。犹记得自己对于语文的热爱之深,而现在对于语文课本的记忆只剩下了那些朗朗上口的诗词和经典文章。作为引导孩子们学习的老师,我们不妨在此方面多作尝试。
  一、感悟名家、品味经典,诗情画意的阅读
  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有关“诗情画意”的描写:“诗情画意,只在栏杆外,雨露天低生爽气。”(周密《清平乐》)。这是一种文学化的描述,它同时也说明中国语言文字的生动与丰富。语文并非单纯的字符,它与情感、与生活、与文化是分离不开的。
  我们能让自己的课堂随着经典阅读一起诗情画意吗?本人在聆听陈国安博士的讲座《文化阅读与阅读文化》后找出了答案。陈教授认为艺术是需要审美的,比如说李白的《静夜思》,从形式上来说,它是押韵的,押的是ang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像小手牢牢揪你的心。如果这样继续紧紧揪你的心的话,你会产生审美疲劳,因而他就这么揪你一下。“举头望明月”一下子掐住你,让你一激灵地记住了一种情感体验,让你受到一点刺激以后就迅速地放开手,又回到了那种感觉,有了思乡的情绪,这就是声韵的美。从内容上来说这种乡愁是民族的。
  这种审美就在我们的心里生了根。我想:学生这样诗情画意的品味诗情画意的古诗词,当然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融进文本、精心设计,兴趣盎然的阅读
  品读经典,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以人为本,从学生的生活和需要出发,以学生联系密切的生活场景和内容为入口,展开教学内容。
  在教学《景阳冈》时,我借鉴了一位老师的做法:在课堂开头播放《水浒传》主题歌,梁山好汉中与歌词相符的人物莫过于武松,他大口喝酒并大胆上山打死老虎,就显出这样的英雄本色。让同学们在主题歌的感情酝酿中自读感知有关内容,领悟文章的精巧构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师还要不断拓宽教育教学空间,真正建立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要求拓宽原有的教育途径,建立学科、活动和潜在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要大胆地走出课本,让课堂有血有肉,让潜在的意识得到开发。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武松,男,35岁,膀大腰圆,生性好酒。因为打死国家保护动物,现畏罪潜逃,若有人捕获前来开封府,或提供信息者,赏银万两。”学生一看这种悬赏的告示,纷纷为武松鸣不平,跃跃欲试的为他辩护。争论中,武松的人物形象自然地走进了每一位学生的心间,人性的美也水到渠成的流入学生的心田。
  三、整合资源、精心设计,如诗如画的阅读
  “诗情画意的语文”离不开经典。《语文课标》提出: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经典阅读就是带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最有效的途径。如何充分把美展示在孩子的眼前呢?
  教学中,我曾将图画、音乐、戏剧引进单调的课堂。在孩子的眼里,画面上的角色都是活的,他们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丰富画面并与之对话。我也用音乐渲染情感,在音乐声中,他们仿佛看到了盲姑娘手中跃动的蝴蝶;仿佛看到朱自清笔下匆匆的时光。我还运用戏剧形式让学生再现《长相思》,哪怕学生的再现形式只是粗浅的,但戏剧是立体、动态的画,符合学生的心理。课本上静止的符号式的人物,通过角色的扮演就能鲜活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无论是扮演者,还是观众,都卷入到角色的命运中,那是生活的再现。图画、音乐、戏剧让语文教学迸发出生命的热浪,美丽的、忧伤的经典诗词在课堂中也同样鲜活了起来。
  经典阅读是当代教学的呼唤,是实现“诗情画意语文课”的有效途径。对经典阅读教学的尝试和努力,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重新返回经典阅读之乡,构建学生人生路上的精神家园。套用安子教授的一段话:愿今后的学生能通过经典的阅读,过一种诗性的生活,读来的是点点的经典,终于后来也能成为一个文化人。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健康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身心健康,尤其是对于九年级这个初中教育关键阶段更需要引起注意。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心理疏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树立学习自信心,要引发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还应该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期刊
语文阅读习惯是在语文阅读活动中,阅读方法、阅读能力等经过长期训练,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是语文阅读活动的一种倾向和需要。在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一、课内重引导  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内的引导是关键。只有课内的方法学好了,才能在课外得到真正的更好的发展,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 从早抓起,强化认知。  引导学
期刊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尤其在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大的发展方向。初中作文教学相较于小学来说,对于学生写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技法语法的运用也越来越多,因此想要不断提升初中作文教学水平就要进行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探究。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从重视课本教学,加强学生仿写、拓写训练;培养课外阅读习惯,
期刊
【摘 要】 运用多种史观来看待历史问题是学生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承担起这一教学任务。在具体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渗透相应的史观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对具体的历史事实进行深入研究。大历史观是一种强调学生从宏观角度来看待历史问题的史观,借助初中阶段历史教学的基础内容,提升学生的大历史观念是非常关键的。本文结合初中历史内容以及大历史观的基本原则,对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简要分
期刊
【摘 要】 校本课程应具有灵活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致力于探究性实践活动的设计。本文以校本课程《镛城旅游》开发应用实践研究为例,阐述了如何在校本课程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关键词】 校本课程 地理实践力 《镛城旅游》 探究性活动  引言  地理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必然要体现学生终身发展及终身学习的要求,特别是使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在校本课程实施中得到训练,用以体现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期刊
【摘 要】 小学阶段的学生最大的特性就是对于未知的事物都具有极强的探索心理,因此教师就需要牢牢抓住学生的特性进行引导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发性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在学生还处于幼年时期是最易变的,在良好的教育规范性其能够产生正确良好的学习观念,倘若处于一个不良的学习环境下学习,那么学生的学习观念必然会扭曲。由于小学生的还处于幼年期在课堂上难免会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当中牢牢
期刊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与深入,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运用到小学教学的各个学科之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不但可以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则是本文所要探究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 学习探究  合作学习模式并不是一个新兴的教学方式,但是是很少采用的教学方式。
期刊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逐渐成为一种潮流趋势,“万众创新”的局势正在慢慢形成。跟随时代的发展,创新也已经成为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主要表现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所谓创造意识,指的是为满足社会以及个人发展的需求,在大脑中形成的创造前所未有事物想法的一种积极思维。从包含范围来看,创新意识可以分为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情感和创造意志四个方面,因此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应当从这四个方面入手。本文主要围绕
期刊
【摘 要】 21世纪是一个日新月异、百舸争流的时代,要想在这个时代的潮流中,站稳脚步,就必须实行创新,坚持创新,勇于创新。作为未来国家的建设者,每个学生都具有可发展的创造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除了教授地理知识之外,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 高中地理 创新思维 能力  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中学教学中不断地采用了很多新
期刊
【摘 要】 作为我国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的教学效果不仅影响学生总体成绩的提升,同时也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数学的学习必然不离开大量的习题,在新教育改革的推行中,如何能够应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具有较好的解题能力是值得探讨的话题。基于此,本文将立足于数形结合的视角,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材中“分数”的内容为例,结合具体习题,对降低数学教学解题难度的具体策略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