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来源 :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54073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的独奏曲,而是世界的大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之所以能引起相关国家的强烈兴趣,关键在于它为世界各国开辟了合作新路,并努力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助推“中国梦”的实现,还将助力沿线国家实现现代化,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建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从而形成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这一重要思想理念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之中,契合了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潮流,成为中国引领国际关系发展的一面鲜明旗帜,也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基本思想理念。
  可分享:合作共赢
  古人云:“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思虑者,则无不知。”“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有力抓手,更彰显了中国“达则兼济天下”的大国担当,展现了人类社会合作共赢的美好前景。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欧亚非大陆各种古老文明迎来了共同复兴的曙光,世界各国也获得了共赢发展的可能。在“一带一路”建设领域中,探索中华文明与欧亚非大陆其他古老文明如何实现共同复兴之道是重大命题。为此,我们需要激活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开展先进适用、有利于就业、绿色环保的产能合作,支持其工业化进程,让合作成果更多惠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实现人类永续发展,各种文明、各种发展模式相得益彰,美美与共,开创中华文明与欧亚非其他古老文明共同复兴的美好前景。“一带一路”建设将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持久和平,实现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共同发展。
  习近平同志对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有过深刻阐述:“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不同于对抗、零和那种陈旧思维,“一带一路”建设倡导合作共赢。“一带一路”建设与霸权主义主导下的所谓“合作”有着本质区别:前者具有公正性,而后者具有不公正性;前者具有平等性,而后者具有歧视性;前者具有包容性,而后者具有排他性;前者具有非对抗性,而后者具有对抗性;前者具有和谐性,而后者具有冲突性;前者具有持续性、长久性,而后者是暂时的、不可持续的。“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正生动地展现着合作共赢这一基本理念。
  可持续:包容均衡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英语里也有类似的话:“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由此可见中西方思维的相通性。现在的问题是,大家都会“捕鱼”却“无鱼可捕”,人类社会正面臨可持续发展问题。“一带一路”建设为解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从文明角度看,世界历史上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常常伴随着“文明代差”。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农业文明不得不屈服于西方的工业文明,西方国家出于对“文明代差”所产生的“文明红利”的争夺,不断入侵并瓜分中国。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明代差”逐渐消失,制度的竞争开始在另一层面演绎国际关系的运行规律,并直接考验文明的创新与韧性。经过中西方100多年的碰撞,现在中国和西方在很多方面已处于同一起跑线上,面临的很多问题是一样或类似的,如可持续发展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过去是西方着眼于解决西方问题,中国着眼于解决中国问题。现在各国都面对一些共同的问题,尤其是可持续发展问题,都在为此进行改革,整个世界处在改革变动之中,或者说处于“全球大觉醒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中国不仅要探讨中华民族如何实现伟大复兴,而且要探讨中华民族如何“为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
  “一带一路”建设从人类重大共同关切的问题入手,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共同愿望。当前,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已从生产力层面拓展为三个层面的基本涵义:器物层面,要实现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制度层面,要实现国内、国际制度可持续;精神层面,要实现生产生活理念可持续。一句话,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生活、可持续思维的三位一体,是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新内涵。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包容,要努力实现先发国家与后发国家平等、大国与小国平等、代际平等,改变西方国家不包容他人的现状。正如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所指出的:“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开放、包容、均衡、普惠,这是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深刻揭示。
  通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以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理念丰富人类可持续发展观,这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使命,也是当今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体现。中国道路作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和“中国对世界的历史性贡献”,在应对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方面与其他国家有相同之处,而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有助于中国开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文明新范式。这是“一带一路”建设在理论与实践上的重大意义。
  可走进:落地生根
  如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重要思想。而“五通”的主要理念是共商、共建、共享。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是让企业“走出去”,而且是要企业“走进去”,同沿线国家的发展需求相结合,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有的国家需要基础设施,有的国家需要贷款,有的国家需要教育,我们提供的应该是这些国家需要的。“走进去”的过程是共商的过程,是共建的过程,更是共享的过程。只有共商、共建、共享,才能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同时,相关服务也要“走进去”,适应当地的民俗、宗教,用当地人所希望的形式“走进去”。这就要求企业经营注重差异化原则:产品、服务、理念体现不同地区人们的个性,尊重当地的习俗。
  “一带一路”建设是在21世纪播撒中国合作共赢的理念,引导企业走向全球分工体系中最有潜力的市场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开创经济全球化新模式,实现各国共同发展。当然,“一带一路”建设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既要考虑机遇,也要考虑风险,包括政治风险、安全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道德风险等,而化解风险需要人才。“一带一路”建设是百年大计,需要大量人才,不仅需要国内人才,也需要沿线国家的人才,需要在沿线国家合作办学,培养人才。只有以大量人才包括沿线国家人才作为保障,“一带一路”建设才能真正“走进去”,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带一路”建设面对的是转变了的时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从睁眼看世界、融入主流世界、向世界开放,到今天世界向我们开放,中国正在以全新的姿态走向世界。这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时空的转变要求我们摒弃西方逻辑,揭示“一带一路”建设的自身规律,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其他文献
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自试点建设以来备受关注。科学评估智慧城市建设的作用,对于构建智慧城市、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基于2005—2016年中国17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机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智慧城市建设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及其作用大小。研究发现:与非智慧城市相比,智慧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智慧城市地区经济发展,能够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平均而言,政策试点后,智慧
欧元区:一场伟大的社会实验?欧元区"双速复苏":德国火车头,意西拖后腿欧元区GDP同比增速及各国的贡献率"金融分化症"减轻,支持意西下半年复苏欧元区各国中小型企业贷款利率美
会议
基于2006-2017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分别对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隐性债务与转移支付之间的互动机制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转
会议
1.前言洱海既是大理市主要饮用水源地,又是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地带,具有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为流域内经济发展提供水源保障等多种功能,是整
会议
精准扶贫是国家反贫困战略的重要内容,而产业扶贫是国家试图通过就业带动贫困人口实现持续性脱贫的重要方式。文章通过对豫北Y县13个产业扶贫基地进行实地调研和访谈,在初步评估产业扶贫绩效的基础上,通过三组比较案例研究发现:在政府精准扶贫资源与政策强力下乡时,乡村精英的逐利动机导致的机会倾向与前期生产积累共同决定了产业扶贫绩效。当乡村精英的机会倾向强而生产积累弱时,产业扶贫的绩效较差。当乡村精英机会主义倾向弱而生产积累强时,产业扶贫绩效较佳。最后,文章解释了乡村精英为何在生产积累较弱的情况下,仍选择产业扶贫项目。
Pollution problems in the Lake Erhai watershed 1.1.Rapid water quality degradation In history,the Lake Erhai had clear water and was known as "Plateau Pearl" in
会议
贺阳是北京经济学界知名理论学者,现在国家体改委分配司任司长,参与了1995年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方案的设计工作。日前记者就深化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有关问题采访了贺
深秋的季节,青山红树醉秋色。秋天,在摄影人的眼里是绚丽的、多彩的、静谧的。此时,一年一度的中国石化报社摄影研讨会在古城洛阳举行。来自石油石化各企业的摄影界朋友们汇
23王春光国画作品 23 Wang Chunguang painting work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