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春小麦矮秆基因分子标记检测分析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r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寧夏春小麦育种材料常用矮秆基因的分布,为本地小麦改良株高性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宁夏大学小麦遗传育种实验室212个(其中54个材料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引进)春小麦育种亲本为材料,调查其株高、穗长、穗下茎节等农艺性状,利用分子标记检测分析材料中常用矮秆基因Rht-B1b(Rht1)、Rht-D1b(Rht2)和Rht8的分布。[结果]中国农业科学院引进材料的株高、穗长、穗茎节的平均值(分别为69.2、7.8、28.5 cm)明显低于现有亲本材料(分别为83.6、11.1、32.0 cm)。矮秆基因检测发现166份材料携带Rht-B1b基因,占总检测材料的75.1%;88份材料含有Rht-D1b基因,占39.8%;191份材料含Rht8基因,占总检测材料的86.4%。携带Rht-D1b基因的9个材料同时含有Rht-B1b和Rht8基因。其中,引进材料中Rht8、Rht-B1b、Rht-D1b分别占85.1%、72.0%、33.3%,与整体材料中各矮秆基因分布相似。[结论]目前宁夏春小麦育种材料中普遍含有矮秆基因Rht8,其次是Rht-B1b,但主栽品种和主推品种以及核心育种亲本材料均含有Rht-D1b,即现有亲本材料中含Rht8+Rht-B1b的材料所占比例较Rht8+Rht-D1b多,但新培育的品种以含有Rht8+Rht-D1b为主。这可能是主栽品种宁春4号(Rht8+Rht-D1b)在当地长期种植,并作为育种骨干亲本被长期利用的结果。
  关键词春小麦;矮秆基因;Rht-B1b;Rht-D1b;Rht8;分子标记
  中图分类号S512.1+2;S338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36-0127-04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of common dwarfing genes in spring wheat breeding materials in Ningxia for providing theoretical basis to improve the plant height traits of local wheat.[Method]For improving the plant height,specific molecular markers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distribution of dwarfing genes Rht-B1b, Rht-D1b and Rht8 in Ningxia spring wheat.Agronomic traits such as plant height, spike length, peduncle length, length of the second and third internode from top were investigated in 212 spring wheat genotypes(among them,54 spring wheat genotypes were introduced from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Result]The average value of plant height,spike length and peduncle length of local materials (83.6,11.1,32.0 cm)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introduced genotypes (69.2,7.8,28.5 cm).Dwarfing genes analysis revealed that 166 (75.1%) genotypes with Rht-B1b,88 (39.8%) genotypes with Rht-D1b,191(86.4%) genotypes with Rht8. Besides,there are 9 introduced genotypes containing all three genes,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hree genes in the introduced materials were similar with the local materials that each gene Rht8,Rht-B1b,Rht-D1b accounted for 85.1%,72.0%,33.3% of the total amount 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 Rht8 gene extensively distributed in Ningxia spring wheat then Rht-B1b.Although,the local varieties and breeding cultivars were all bringing with Rht-D1b but Rht8+Rht-B1b genotypes were much more than Rht8+Rht-D1b.The reason for new released varieties mainly containing Rht8+Rht-D1b is possibly because of the local cultivar Ningchun 4(Rht8+Rht-D1b)cultivated for long time and as a primary breeding material adopted in local area.
  Key wordsSpring wheat;Dwarfing gene;Rht-B1b;Rht-D1b;Rht8;Molecular marker   20世纪60年代以来,作物矮化育种已成为近代作物高产育种的重大突破。人们将矮秆基因在作物改良中的应用称为“绿色革命”。自此,人们对矮秆基因的研究和利用从未间断。利用矮秆基因调节株高是世界各国小麦育种的核心目标之一,同时也是培育高产和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主要策略之一[1]。适度地降低植株株高常与提高小麦抗倒伏性、提高收获指数和产量潜力相关。矮秆基因Rht-B1b(Rht1)、Rht-D1b(Rht2)和Rht8的利用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范围内小麦产量的增加。常规育种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擇技术的紧密结合已经成为今后小麦育种的发展方向。各国普遍重视简便、实用和可靠的分子标记的开发,验证与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为准确快速检测鉴定矮秆基因提供了可能[2]。小麦Rht (Reduced height) 基因是目前生产上利用较多的控制株高的主效基因。Rht-B1b(Rht1)、Rht-D1b(Rht2)和Rht8是我国常用的矮秆基因[3]。了解现有小麦品种和骨干亲本的矮秆基因分布有助于对株高和产量潜力的改良。该研究以宁夏现有春小麦品种(系)及亲本材料为对象,分析材料的相关农艺性状和常用矮秆基因的分布情况,拓宽对现有春小麦品种(系)及亲本材料遗传背景的了解,为宁夏春小麦品种选育中株高性状的选择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212份春小麦品种(系)及亲本材料,其中,54份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引进的矮秆材料编号为P01~P54;165份本地材料编号为P001~P165,包含宁春4号、宁春40号、宁春44号、宁春45号、宁春50号、宁春53号,宁2038,J058等现有品种或品系以及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和宁夏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中心馈赠的矮秆材料MagnifM1;54份引进材料中部分晚熟被淘汰,最终保留了47份材料。
  1.2农艺性状测量小麦成熟期,每个材料随机选取3个样点收获5~10株,并从中选取3个完整植株,分别测量株高、穗长、穗下茎节长、倒二茎节长、倒三茎节长,统计平均值。
  1.3DNA提取
  在小麦拔节前取各材料幼叶样品1~2 g,采用SDS法提取样品DNA,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测定DNA浓度。
  1.4矮秆基因Rht-B1b(Rht1)、Rht-D1b(Rht2)和Rht8分子标记检测
  1.4.1PCR扩增引物。矮秆基因Rht8、 Rht-B1b和Rht-D1b标记序列信息见表1。其中Rht-D1a 和Rht-B1a 分别为 Rht-D1b (Rht2)基因和Rht-B1b (Rht1)基因位点的野生型,被检测材料的Rht1和 Rht2基因位点分别应用其对应的突变型和野生型2对特异引物进行相互验证检测。缺失数据采用PCR试剂盒重复试验,并进一步检测扩增结果。
  1.4.2PCR扩增体系。PCR反应体系为10 μL:10×Taq DNA 聚合酶Buffer 1.0 μL,1 mmoL/L dNTP 1.0 μL,25 ng/μL DNA模板2.0 μL,1 μmoL/L Forward Primer 1.5 μL,1 μmoL/L Reverse Primer 1.5 μL,25 mmol/L Mg2+ 0.6 μL,5 U/μL Taq 聚合酶0.1 μL,ddH2O补至10 μL。
  1.4.3PCR扩增程序。95 ℃5 min;95 ℃30 s,60 ℃/63 ℃/ 68 ℃ 45 s,72 ℃30 s,35个循环;72 ℃5 min,4 ℃保存。
  1.4.4PCR结果检测。Rht1及Rht2基因野生型和突变型的PCR产物在1.2%琼脂糖凝胶中以溴酚蓝作为指示剂,用溴化乙锭染色,0.5×TBE缓冲液120 V恒压电泳(DYY-6B型稳压稳流电泳仪)40 min。电泳结果由宁夏大学农学院遗传育种实验室全自动凝胶成像系统观察并保存。Rht8基因的扩增产物采用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经银染检测后记录目的条带。
  2结果与分析
  2.1农艺性状调查结果
  2.1.1212份材料株高分布。由图1可知,212份材料株高集中在56.48~102.85 cm,其中67.39 cm处有一个峰值,主要是由于北京引进材料株高整体偏低所引起(平均株高为69.24 cm)。另外一个峰值由剩余167个材料株高数据产生,这些材料的株高平均值为83.57 cm。由调查数据得出北京引进材料整体株高低于本地材料,材料中也有极端高和极端矮的类型。
  2.2矮秆基因分子标记检测分析
  2.2.1矮秆基因Rht1检测分析。
  由图6部分材料矮秆基因Rht1检测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宁春4号、宁春44号、宁春40号、宁春45号、宁春50号和宁2038无Rht1基因,同时,矮秆材料MagnifM1和P19、P001、P007均不含Rht1基因。检测结果中仅宁春53号,高代材料J058和P12含有Rht1基因突变位点。
  3结论与讨论
  利用杨松杰等[4]、张晓科等[6]检测的Rht-B1b 和Rht-D1b基因及Rht8基因的标记引物,该试验分析了212份宁夏现有春小麦亲本材料及骨干品种(系)主要矮秆基因的分布情况。Rht-B1b和Rht-D1b基因在全国各个生态区育成品种中的分布频率不同[5],Rht-B1b高频率分布地域出现在黄淮冬春麦区,而Rht-D1b基因高频率分布地域就出现在北部春麦区。由于不同品种的遗传背景不同,所含矮秆基因的类型和数目不同,很难对Rht-B1b和Rht-D1b基因的效应进行单独分析[7]。Rht8基因在我国广泛分布[8],这与该试验中
  各材料检测的结果一致。农艺性状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引进的47份材料株高、穗长、穗下茎节长平均   值(分别为69.2、7.8、28.5 cm)明显低于现有亲本材料(分别
  为83.6、11.1、32.0 cm),在配制杂交组合时可以考虑利用引
  进材料进行矮秆育种。
  212份材料矮秆基因检测结果表明,目前宁夏春小麦育种材料中普遍含有矮秆基因Rht8,其次是Rht-B1b(Rht1),但主栽品种和主推品种以及核心育种亲本材料均含有Rht-D1b(Rht2),即现有的育种亲本材料中携带Rht8+Rht-B1b的材料所占比例较Rht8+Rht-D1b多。新培育的品种以含有Rht8+Rht-D1b为主,这可能是主栽品种宁春4号(Rht8+Rht-D1b)在当地长期种植,并作为育种骨干亲本被长期利用的结果。
  此外,该研究还检测到了9份同时含有Rht8、Rht-B1b、Rht-D1b 这3个矮秆基因的材料。这与唐娜等[9]对现有品种的分析结果不同。这些包含3个矮秆基因的材料均为外引材料,且都表现出极端矮小、晚熟的特性,一般不会在生产实际中被利用,仅在遗传学分析中才会有少量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保宏,宋春华,贾继增.我国小麦品种的Rht1、Rht2矮秆基因鉴定及分布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7,30(5):56-60.
  [2] 周阳,何中虎,张改生,等.用微卫星标记鉴定中国小麦品种中Rht8矮秆基因的分布[J].作物学报,2003,29(6):810-814.
  [3] 贾继增,丁寿康,李月华,等.中国小麦的主要矮秆基因及矮源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2,25(1):1-5
  [4] 杨松杰,张晓科,何中虎,等.用STS标记检测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在中国小麦中的分布[J].中国农业科学,2006,39(8):1680-1688.
  [5] 穆美财,刘勇,郭小丽,等.山东小麦品种中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分布的分子鉴定[J].分子植物育种,2005,3(4):473-478.
  [6] 张晓科,王辉.小麦矮源的研究和利用现状[J].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6(4):10-12.
  [7] 程治军,吕知敏.小麦的矮秆基因及其研究方法[J].作物杂志,1995(4):36-37.
  [8] 贾继增.小麦的矮秆基因及矮源[J].作物品种资源,1987(3):22-24.
  [9] 唐娜,李博,閔红,等.分子标记检测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在我国小麦中的分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2,17(4):21-2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为摸清青海春小麦施肥现状,指导科学施肥。[方法]2010-2011年开展农户施肥习惯的访谈问卷调查。[结果]西宁海东地区、海南地区和柴达木绿洲农业区小麦平均产量分别为4 198.0、5 457.4和6 361.6 kg/hm2,全省平均产量为4 869.6 kg/hm2;小麦氮肥(N)投入量为137~225 kg/hm2,磷肥(P2O5)130~161 kg/hm2,钾肥(K2O)0~
期刊
摘要[目的]为了摸清黑龙江省东南部山区枸杞资源情况,选育出适宜该地区栽培利用的枸杞新品系,建立高寒地区枸杞无性繁育技术。[方法]对黑龙江省东南部山区的枸杞资源进行了调查,主要对物候、果实性状、生长等指标进行了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资源收集,根据果实特征初步选择出优质无性系,并对其进行扦插试验。[结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收集20株初选优树,根据果实特征初步选择出优质无性系3个;对优选无性系的扦
期刊
摘要[目的]检测广西猪群主要疫病的感染状况。[方法]2015年,从发病猪场和屠宰场采集猪组织样品276份,应用RT-PCR方法检测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并应用PCR方法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结果]发病猪场中,CSFV、PRRSV、PEDV、PCV2、PRV病毒感染率分别为3.98%、11.36
期刊
摘要[目的]獲得高质量、高产量并能满足转录组测序要求的大豆根总RNA。[方法]比较分析了Trizol法、CTAB-LiCl法和试剂盒法的提取效果。[结果]3种方法均能从大豆根中提取出总RNA。但与Trizol法、CTAB法相比,试剂盒法提取的大豆根总RNA纯度高、完整性好,平均浓度达413.9 ng/μL,A260/A280≈2.14,A260/A230≈2.10,方法可重复性好。[结论]试剂盒法
期刊
摘要活性氧(ROS)是在植物体内产生的氧化能力很强的氧。植物体内存在着抗氧化系统,对调控活性氧的平衡起了关键作用。系统概述了植物活性氧的种类、产生、检测、伤害及植物抗氧化系统的清除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今后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合成同工酶,提高植物对不良环境的抗性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活性氧;抗氧化系统;抗逆性  中图分类号S-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36-0001-0
期刊
摘要[目的]对大海马D-loop和Cyt b序列进行遗传变异分析。[方法]基于D-loop和Cyt b部分序列对东山岛(20尾)和泉州市(20尾)养殖场大海马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获得的D-loop和Cyt b序列分别为707~709 bp和404 bp,且2种序列在2个大海马群体之间极其保守。D-loop和Cyt b序列G+C含量明显低于A+T含量,C含量也低于G含量,Cyt b序列第3位密
期刊
摘要以诸城市城镇森林景观为研究对象,借助3S技术和样方调查方法,对城镇森林景观类型和模式进行划分,分析其区域特征和动态变化,并选出城镇森林景观建设的基调树种,为山东半岛及周边省份的美丽城镇森林景观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城镇森林景观;特征分析;基调树种选择;诸城市  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36-0180-03  AbstractT
期刊
摘要[目的]对一株石油烃降解菌TY22的烷烃羟化酶基因alkB克隆测序,并对其外源表达和功能进行研究。[方法]PCR扩增获得alkB基因部分序列,再根据该序列通过染色体步移技术,最终获得完整CDS序列。将alkB基因与pET21b(+)载体构建重组质粒,并转入E.coli BL21(DE3)进行表达。再将alkB基因克隆至pCom8载体中,分别转入E.coli GEc137(pGEc47△B)和P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海南3种森林类型的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功能。[方法]以海南岛琼中地区天然次生林、马占相思林和15年生的橡胶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理化特性和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同森林的土壤理化特性及其持水量差异明显,天然次生林和马占相思林土壤容重小、孔隙多、有机质含量丰富、持水量大,而橡胶林土壤容重较大、孔隙少、有机质含量低、持水量低。3种森林类型0~40 cm土层的饱和持水
期刊
摘要利用遵义6个县区气象观测站和6个田间小气候观测站的气温数据,从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反映的气温特点,以及气温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变化的气候立体特征2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县区气象观测站和田间小气候观测站的气温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但日较差数值相差较大,且田间小气候观测站气象数据能更具体真实地反映山地气候特征。  关键词气象观测站;田间小气候观测站;山地气候;气温立体特征  中图分类号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