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临床护理与医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Y5123553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日的:保胆取石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与开放式胆囊切除术比较,探讨保胆取石術治疗胆囊结石的可行性。方法:保胆取石组100例,开放式胆囊切除组150例,分别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问,住院天数、术后感染、饮食变化和体重变化的差异。保胆取石组90例患者术后随访4~5个月,症状消失占80%,B超复查胆囊均未发现结石。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切口感染、饮食恢复及体重变化方面均优于开放式胆囊切除组。结论:保胆取石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胆囊结石患者手术治疗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保胆取百术;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手术治疗方法有开放式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我院西外科自2003年10月至2008年10月选择100例胆囊结石患者,应用保胆取石手术,总结资料显示,与开放胆囊切除术比较,效果更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保胆取石组100例,男30例,女70例,年龄20~60岁(平均38岁),其中<40岁60例,40~50岁28例,>50岁22例;病程0.5~18年,其中<1年11例,1~5年60例,>5年39例,主要症状有阵发性右上腹痛。查体:右上腹压痛40例,墨菲征阳性39例,符合以下条件:①术前行胆囊收缩功能测试,显示有收缩和分泌功能,无肝内外胆管结石;②同意接受保留胆囊的非急性期患者。开放式胆囊切除组150例,各组年龄、病程、症状均无差异。
  
  1.2 手术方法
  保胆取石组:全麻下,取右上腹直肌胆囊投影处纵切口,长2~3cm,寻找胆囊;于胆囊底部缝合引线5根,等渗盐水纱布保护周围,在牵引线中央剪开1cm切口,以取石篮、吸引器取出结石,也可使用取石钳,务必保护胆囊粘膜,较大结石可击碎后取出。术中取出的大多为单发结石,结石最大的4cm×2.5cm,最多者15枚,用大量等渗盐水冲洗胆囊,细致检查无残留结石,胆管通畅后,以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胆囊底部切口,不置引流管,逐层关腹。胆囊切除组:全麻下,经右上腹直肌切口,长3~6cm辅以拉钩,充分暴露,以顺、逆行联合方式切除胆囊,胆囊床充分止血,腹腔冲洗,检查无误,逐层关腹,采用的是经典胆囊切除术。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症状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在手术时间、住院人数、术后切口感染,恢复饮食时间和体重变化方面差异较大,保胆取石组在术后切口感染率、饮食恢复时间及体重变化方面均优于另一组。但术式仅限于胆囊收缩功能尚好的患者。本组90例患者随访3~5个月。症状消失占80%,B超复查均未出现结石复发。
  
  3 讨论
  
  胆囊是人体的重要消化器官,除了具有浓缩胆汁、收缩胆囊和调节缓冲胆管压力的作用外,还有免疫功能。多年来,胆囊结石患者多采用胆囊切除的治疗方法,切除后,胆囊贮存和排放功能不复存在,胆汁从肝内直接进入肠道,而进食后,需要大量胆汁帮助参与消化。由于没有胆囊收缩功能患者进食后出现腹胀,腹泻等不良症状。有学者指出。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发生的危险性较未行胆囊切除患者增加50倍,原因是胆囊切除后,长期分泌过多的胆汁,影响肠道细菌的降解,致使胆囊池中次级胆酸增加。而次级胆酸具有致癌作用,故易发生结肠癌。由于胆囊三角的解剖不清和胆囊管的变异,胆囊切除术有造成胆管和周围组织损伤的可能性,据统计胆囊切除术造成胆管损伤占0.15~2.5%,病死率占0.17%,手术损伤带来的后遗症也是相当严重的,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可达15%,其中有的患者消化功能明显受损,体重下降,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术后综合征虽然概念模糊,但在临床上治疗非常困难。
  从理论上分析,保留胆囊存在一定的复发率,因为保住了胆囊原有的功能,而胆囊结石的形成与肝胆功能有关,保胆取石并未除去形成结石的因素,也未阻断形成结石的机制。Oleary认为,胆囊功能异常是胆结石再发的重要因素,与胆汁中脂肪和蛋白质的浓度增高有密切关系。即便如此,保留胆囊仍利大于弊,首先保持了完整的肝胆系统生理功能,又可减少术后胆总管结石和结肠癌发生危险因素。既避免了对胆管及周围组织的医源性损伤,又大大减轻手术对患者带来的痛苦,还减少了经济负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恢复快,只要适应症明显。应侧重保留有功能的胆囊。
  1882年,langenouch创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至今,一度被尊为“金标准”,但存在一定的弊端。临床应用的药物溶石治疗胆囊结石,体外振波碎石和手术治疗等等,都在追寻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方法;而保胆取石手术确实存在诸多方面的优点。本文作者认为它是胆囊结石手术的合理方法之一。可在临床借鉴和参考及推广。
其他文献
随着医学的进步,由传统模式向病人为中心的生理、心理、社会新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疾病,而是要达到病人有个良好的心态、完整的躯体和高的生活质量,为此,护士的职责应是拓展为帮肋病人恢复身心健康和为健康人提高健康水平的服务功能。    1 现代生活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    人们的健康与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人们的健康随时都在受生活内容、生活行为、生活习惯、和生活节奏的影响,而因文化、经济、环
期刊
做好收集工作是档案室获取和积累档案资料的必要途径,是档案业务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作为医院档案室来说,它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否做好医院档案的收集工作,是衡量这所医院档案室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  在卫生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伴随着《档案法》的颁布实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都重视和加强了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但是,在利用档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收集环节普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介入手术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心理特点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患者不同阶段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并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结论: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贯穿全程,帮助患者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斗志,减轻其不良情绪,提高了治疗效果。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介入手术;心理行为干预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急性期进展快,误诊率、病死率高,是临床上少见而严重的急症。传统的
期刊
随着医疗卫生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招聘护士逐渐成为护理队伍的主力军。由于年轻、临床经验少,要使她们适应新岗位的工作要求,必需经过一年以上的带教才能使其独立走上工作岗位,这一过程是招聘护士深入实践的重要转折点,带教老师在其中起桥梁作用。    1 带教计划    1.1 带教目标:高标准严要求,立足于尽自己所能让招聘护士达到最佳独立工作状态。  1.2 带教方法:采用启发式、指导式、朋友带教法,根据招聘
期刊
【摘要】医院属于服务性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医疗服务市场竞争机制的出现,以及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同以及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等,医院不得不重新审视医疗服务。一个医院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高标准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在医疗服务中始终把患者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标准,医务人员的责任就是给每一个患者提供迅速有效的医疗服务。  【关键词】二乙医院;功能科;护士    作为医院的每一位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对52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通过对老年肺源性心脏病病人采取适当有效,易于接受的健康教育,可以避免或预防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可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延缓肺心病进展,对病人的康复,树立保健意识,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结论:适当有效的健康教育,具有提高患者依从性,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增强各种治疗效果的作用,同时可以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护士在患者心目中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化疗患者睡眠的原因以进行针对性地护理,促进其睡眠。方法:选择睡眠障碍的化疗患者17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87例和对照组8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根据不同的原因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护理干预后睡眠障碍情况两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造成睡眠障碍最主要的原因为恐惧、经济困难、化疗的不良反应,癌症患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睡眠
期刊
[摘要]为了解自理理论在截瘫病人护理中的作用。将116例截瘫病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病人均实行整体护理,观察组病人运用自理理论护理;统计两组病人并发症、自理能力、焦虑抑郁心理状况;结果显示:两组病人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理能力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观察组出院时明显低于入院时;说明自理理论用于截瘫病人的护理中,可提高病人自理能力,从而减轻焦虑及抑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对生育的影响,寻求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对200例人工流产≥1次者,根据自愿的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愿意接受卫生健康教育指导的110例为干预组。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受卫生健康教育指导的90例为对照组。已婚未有人工流产史,身体健康之妇女为正常对照组80例。通过检测血清、宫颈粘液抗精子抗体(AsAb),分析人工流产次数与继发性不孕的关系,健康教育指导对人流次数的影响。结果
期刊
【摘要】了解社区护理的内涵、社区护理的内容及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展望我国社区护理的前景。以便于进一步开展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  【关键词】社区护理;社区护士;现状;展望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为了适应“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目标的要求,护理工作的职能必须不断地扩展,其服务范围必须跨出医院,迈向社区,进入家庭。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已成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