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fgwf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近些年来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随之而来的是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增长,尤其是饮食方面,鱼类是人们餐桌上的常见食物,也因此促进了水产养殖中的淡水鱼养殖业的发展。在进行淡水鱼养殖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很多问题困扰着养殖户,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一些淡水鱼常见病害问题,本文对淡水鱼常见病害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对应的病害防治措施,以期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淡水鱼病害的发生概率,从而保障淡水鱼养殖户的经济利益,促进我国养殖业长久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淡水鱼;养殖;常见病害;防治
  1  淡水鱼养殖常见病害类型
  1.1  微生物性淡水鱼病害
  微生物性淡水鱼病害是养殖过程中非常常见的病害问题,这类病害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分别是赤皮病、水霉病以及竖鳞病等。首先,赤皮病是一种主要在土壤、水体中存在的微生物,一般情况下会对草鱼、青鱼等淡水鱼种产生侵害,导致病害发生;其次,水霉病的主要构成是水霉菌、棉霉菌等病原体,一般情况下会在气候比较寒冷地区的鱼种身上发生[1];最后,竖鳞病源于一种水型点状单胞菌,通常会在鲤鱼、鲫鱼身上感染。微生物性淡水鱼病害一旦发生会对淡水鱼造成严重打击,必须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解决,通常可以使用漂白粉等进行消毒。
  1.2  寄生虫性淡水鱼病害
  寄生虫性淡水鱼病害顾名思义,就是由水里的原生生物寄生到淡水鱼身上从而导致的疾病。通常情况下,寄生虫性淡水鱼病害并不会在与群众大范围传播,也不会导致鱼群大量死亡,但是寄生虫病害发生之后,却会导致淡水鱼发生其它疾病,进而危害到鱼类的生命。目前比较常见的寄生虫性淡水鱼病害主要有车轮虫病、蛭病、小瓜虫病等等,其中车轮虫病就是由车轮虫这种寄生虫的寄生导致的,通常会发生于鱼苗群中,或者在一些比较密集的鱼群里比较容易爆发[2];其次,蛭病顾名思义就是水蛭引起的病害,水蛭又叫蚂蟥,会寄生在鲫鱼、鲤鱼、鳝鱼等鱼类的头部,从而吸取其血液,导致鱼类的免疫力不断下降,进而使鱼类感染各种疾病。
  1.3  药物性淡水鱼病害
  除了微生物性淡水鱼病害以及寄生虫性淡水鱼病害以外,淡水鱼还会因为药物性的外在因素而感染疾病,这方面的病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一些农业种植过程中所需要使用的农药以及工业生产的重金属物质流入到水体中,进而导致鱼类因为水质发生变化从而发生体质方面的改变;其二是因为各种因素导致水体污染,进而出现水体中含有致病菌的问题,这对于淡水鱼的正常生长有着极大负面影响。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水平正在不断提升,也因此导致了更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这也是导致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进而也会对淡水鱼养殖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  淡水鱼养殖常见病害的发生原因
  2.1  養殖环境不断恶化
  一旦水体遭到破坏,进而出现清洁程度不足的情况下,养殖环境也会不断恶化,进而导致水体环境中出现大量微生物繁殖,很多微生物都是导致淡水鱼染病的根本原因,而在微生物覆盖面积越来越大的情况之下,水体环境只会越来越糟,在水体环境逐渐向着恶化的方向发展之后,淡水鱼养殖必然会出现严重的生长问题,其质量会发生极大的变化,甚至会导致淡水鱼群体免疫力持续降低的问题。因此,也会让养殖淡水鱼发生病害的概率逐渐提升。一旦出现这种鱼群体质集体下降的情况,就很有可能爆发大规模的鱼类病害。正因如此,保障淡水鱼养殖环境的干净整洁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还要注意水体环境的氮循环,以此来避免对后续的氨氧化作用等产生影响。如果影响了水体环境正常的氨氧化作用,就会导致水体环境中的溶氧量有所下降,若水体环境中的氧含量长期处于低下的状态,就很容易导致淡水鱼缺氧,进而对其免疫力、机体强度等造成破坏。除此之外,因为氧含量下降,水体环境中的好氧微生物会越来越少,进而也就会导致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大量堆积在淡水鱼体中,甚至会导致鱼群出现集体中毒现象,最终导致养殖淡水鱼死亡,给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2.2  未能科学养殖
  淡水鱼养殖户没有掌握科学养殖的方法,也会导致养殖环境不断恶化,主要原因就是很多养殖户为了提高淡水鱼产量,没有科学控制鱼苗数量,选择盲目扩大养殖量,最终导致一片水体中养殖密度过大,还会不节制地使用一些颗粒饲料,对水体环境造成了进一步破坏,使得水体环境中产生细菌,甚至还会导致淡水鱼患败血症,进而影响鱼群质量。
  3  淡水鱼养殖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
  3.1  水霉病的防治措施
  通常情况下,淡水鱼感染水霉病后不会有非常明显的症状,但是只要通过镜检就可以发现淡水鱼身体上有伤口,伤口之上就会产生水霉菌。一般水霉菌在温度低于22℃的水体环境中产生和繁殖。在淡水鱼患水霉病后,其动作会逐渐变得迟缓,对于外界的反应也会不够灵敏,而且还会经常出现滞留在水体上层的现象。而患水霉病症状比较严重的淡水鱼甚至会出现肌肉腐烂的问题,最终就会导致淡水鱼死亡,给养殖户造成损失。对水霉病的防治主要有以下措施,首先需要使用生石灰等材料对鱼塘进行清理,从而避免水霉病的发生;其次,如果已经出现了淡水鱼患水霉病的情况,则可以使用食盐与水按照3:100的比例进行调配,随后将患病的淡水鱼放置其中浸泡5min左右,此时需要注意,如果要长时间浸泡淡水鱼,则必须控制食盐与水的调配比例;最后,还可以使用小苏打、抑菌药物等材料对水霉病进行防治,直接将这些材料进行调配并直接泼洒于鱼塘中即可。
  3.2  红头病的防治措施
  淡水鱼患红头病之后,其最主要的症状就是头部充血,鱼群的食欲也会骤减,而且不会继续成群结队,患红头病程度严重的淡水鱼甚至会出现头盖骨开裂的症状。在针对患红头病的淡水鱼进行解剖研究后可以发现,很多患病淡水鱼的肌肉也会出现充血症状,而且淡水鱼的腹腔中还会出现大量腹水。针对患红头病的淡水鱼进行防治主要采取纤毛虫鱼药,使用这种药物可以进行驱虫,同时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些三黄散等药物,同时治疗需要持续进行,需要至少投喂五日以上。   3.3  肠炎病的防治措施
  淡水鱼患肠炎病的主要原因是细菌感染,一般情况下感染肠型点状气单胞菌等细菌会导致淡水鱼患肠炎病。当水体环境遭受严重污染时,淡水鱼非常容易患肠炎病,患病后,淡水鱼的腹部会逐渐变大,而且体表会出现红色斑点,除此之外,淡水鱼的腹腔内壁也会逐渐糜烂。为了进一步控制淡水鱼的肠炎病,必须加强对养殖环境的改善。除此之外,还要对饲料投放量进行控制,同时还要保障饲料质量。在治疗淡水鱼肠炎病时,必须定期使用液氯对水体进行消毒处理。
  3.4  加强对渔业资源和水体环境的保护
  首先,应该避免发生养殖用水污染的问题,对此可以采取治标治本同步进行的策略,建设治污场,同步开展对化肥、农药等的使用规范,避免不合理的使用量;其次要实现对淡水养殖环境的合理开发,要根据水域环境容量进行科学布局,避免采取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的发展方式,不能过于注重产量的提升就忽略了对渔业资源开发和水体环境的保护。
  3.5  养殖池的治理和消毒处理
  淡水鱼的养殖池必须采取科学方式进行治理和消毒处理。首先,养殖池的大小必须合理控制,需要根据养殖规模等因素进行规划,若具备较为良好的机械设备等硬件设施,养殖池的保水性比较理想,则可以适当扩大养殖池面积,若硬件设施配备不够理想,则必须控制养殖池面积;其次,若存在一定的土质渗漏问题,就必须使用薄膜对地表进行防渗处理;最后,针对养殖池进行治理的重点在于池深,同时还要定期对养殖池底的淤泥进行清理。
  3.6  加强鱼类的人工繁殖基础
  首先,需要加强制种质量,需要先开展预选工作,由于具有非常丰富的鱼类基因库,因此其遗传基因比较复杂,而自然界中的鱼类都是自由繁育的,因此应该将这种自然形状作为主要指标,开展高质量的人工选择,实现对鱼卵质量的优化;其次,要开展远距离雄鱼互换工作,以此来实现对全新遺传基因的引进,进而提升鱼种质量;最后,需要建立比较完善的鱼类管理体系,同时要建设优良鱼种的基地建设,对鱼种的选择、繁育、鱼苗的培育等都进行高质量管理,从而最大程度控制鱼苗质量。
  3.7  加强对鱼苗的检疫和消毒
  在对鱼苗进行采购时,必须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同时要做好权威的检疫工作,尤其是从外地新引进的鱼种,必须加强对其的关注和管理,检疫工作主要针对鱼体颜色、体型、游动形态等进行检查,另外还要对鱼苗进行抽检,对鱼体的腮、体表以及内部的脏器进行检查,观察是否存在病原体,尤其是从外地引进的鱼,在繁育之前必须做好检疫工作,避免有病原体大范围传播。在检疫过程中一旦发现有染病的鱼苗,必须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治疗,鱼苗健康之后才能出售和繁育,在养殖过程中,很多健康的鱼苗也会带有一些病原体,因此做好检疫工作就是为了避免染病鱼进入市场,以免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影响。除此之外,在采购鱼苗的过程中,需要经过装卸、运输等诸多环节,而这些环节可能会对鱼苗的体表造成损伤,因此在其进入养殖塘之间,应该进行检查,并对其进行消毒处理,以免发生伤口感染问题进而导致养殖塘出现大量病菌。
  4  结语
  一旦在淡水鱼养殖过程中发现病害必须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同时,针对可能发生的淡水鱼病害也要加强防治,注重对养殖环境的杀菌消毒,保障水体环境质量,提升淡水鱼养殖存活率。
  参考文献
  [1] 马驰,麻和才.淡水鱼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J].兽医导刊,2019(14):145.
  [2] 李瑞臣.淡水鱼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对策[J].新农业,2019(18):25.
其他文献
摘要:主要描述了当前可以造成城市园林植物危害的因素,以及对应的园林设计还有植物的有关保护现状。再有,对于城市园林的设计还有对应的植被保护所开展的对应的实施措施,以及对应的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形势进行论述。  关键词:城市园林;园林设计;植物保护  1 当前可以造成城市园林危害大的因素  1.1 城市园林植物被过度污染  有很多人都认为植物是可以对环境中的污染进行化解的,因此不用担心植物。植物是可以有
摘要:西藏地区有着特殊的地理环境,其具有丰富、成分复杂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的类型和成分,对土壤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西藏农业的发展,还能进一步推动西藏的经济发展,提高西藏人们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阐述西藏土壤肥料的研究现状,对西藏土壤肥料工作展望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借此推动西藏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西藏地区的农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西藏;土壤肥料;发展展望  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摘要:在我国江苏属于西甜瓜种植大省,但是在种植过程中经常存在病虫害,如果不进行有效防治,则势必会威胁到西甜瓜的产量,甚至是质量。现阶段,一些研究学家认为:在对设施栽培西甜瓜重要病害进行防治时,应对综合防治原则进行严格遵循,同时对相关绿色防治技术进行不断应用,比如化学防治技术、农业防治技术、物理机械防治技术以及生物防治技术等。基于此,文章對设施栽培西甜瓜重要病虫害种类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详细阐述了主
摘要: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在本篇文章中,重点分析了林场林业工程中有关造林质量的因素,以及就如何提高造林质量提出了建议,强调了坚持做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互统一,才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最有力的措施。  关键词:林业工程;造林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对策研究  0 引言  在生态建设中,林业工程是非常重要的,而林业工程要想得到有效的提升,
摘要:总结新形势下绥德农村农业机械化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下基层找问题,对症突破制约农机化結症;加大购机惠补力度,确保老百姓买得起农机;重视农机人才培养,确保老百姓用得了农机;加大农机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扩大新技术应用;培育农机服务组织,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等建设性意见,为扩大农机覆盖率、提升农作效率献计献策。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示范点;推广服务  1 绥德县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摘要:农机作业可提高种植效率,提高产量,但农机在使用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做好冬修工作可以避免出现安全问题,本文就对农机冬修开展情况进行简单阐述,希望为此项工作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关键词:农机;冬修;问题  1 农机化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拖拉机拥有量达到3800台,总动力为8.1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810台,小型拖拉机2970台,联合收割机26台;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1905部,小型拖拉机配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农业的迅猛发展,对土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肥技术需要科学合理的施肥,对土壤条件加以改善,增加农业产量,提升农民收入,先进的土肥技术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帮助土壤在较短时间里尽快的恢复肥力,而且也减少了土壤污染,能够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土肥技术的运用能够减少病虫害问题,农户的损失降到了最低,起到良好的推动效果。土肥技术需要及时的解决土肥技术推广时出现的问题,联系农村的具体情
摘要:本文阐述了现在石林县石林镇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本地区现在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试探性的措施和方法。同时也论述了农业机械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机服务组织;农业技术;农业机械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经成为现实社会较为突出的问题。以精耕细作为特征的传统农业,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加快推进全
摘要:饲料保质期与饲料配方、包装物、储存条件及生产日期等因素均有密切关系。针对科左中旗域内所销售饲料标示保质期的不同,通过对影响保质期因素的分析,理清饲料保质期的合理性与经济性,为生产与销售环节提供技术支持,避免或减少饲料霉变造成的经济损失,为畜牧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饲料;保质期;生产日期;防霉剂;包装物  1 基本情况  1.1 科左中旗饲料市场容量情况  科左中旗地处内蒙古、吉林
摘要:风景园林工程建设对促进我国城市文明形象的展现以及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生态理念的提出是能够促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以及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措施。将生态理念融入到风景园林的施工当中,能够实现园林整体施工效益与呈现效果的优化。基于此,本文以风景园林施工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对将生态理念融入风景园林施工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态理念;风景园林;园林施工  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