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恶性黑色素瘤锎中子内照射治疗一例

来源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vce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57岁.因"肛门坠胀,大便次数增加,黏液血便3个月"在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行电子结肠镜病理活检诊断为"肛管恶性黑色素瘤".2006年7月来我院,膝胸位肛门指检:肛周阴性,直肠通畅,距肛门2-4 am 6、12点处可扪及质地稍硬、活动度尚好的软组织肿块.6点处肿块约1.1 cm×1.1 cm,12点处肿块约1.5 cm×1.5 cm.因患者拒绝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及结肠造瘘手术,且此病例属多发肛管恶性黑色素瘤,普外科会诊后认为局部切除后难以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所以决定行锎中子内照射治疗。

其他文献
实验证实照射也能引起多药耐药性[1],但照射引起多药耐药基因(multidrug resistance-1,MDR1)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较少.以往研究表明p53蛋白、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s-70,HSP70)在MDR1转录调节中起重要作用[2].本实验采用体外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系,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照射前后MDR1 mRN
期刊
期刊
目的 分析三维适形放疗同期化疗非小细胞肺癌急性放射性肺炎(RP)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搜集2006年1月到2008年10月间首程行三维适形放疗并同期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例90例,对相关放射剂量体积资料和治疗毒性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级急性RP的发生率为32.2%,2级30.0%,3级5.6%,4级0%,5级1.1%.临床因素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是原发肿瘤部位.剂量学方面当平均肺剂
手术是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手段,尽管肿瘤外科技术的长足进步,直肠癌单纯手术的5年生存率仍在50%左右[1].失败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复发率约为20%-40%[2].术后联合放化疗可提高局部控制率,降低复发率,对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回顾分析了1998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的158例Ⅱ~Ⅲ期直肠癌根治术后病例资料,观察术后放化疗对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和生存率的影响。
期刊
目的 回顾性分析宫颈癌患者术后放疗的疗效、晚期副反应及预后因素.方法 搜集2005年2月前6年接受术后放疗的ⅠA~ⅡB期官颈癌病例114例,其中年龄24~72岁(中位值42.5岁);FIGO临床分期ⅠA期6例、Ⅰb1期51例、Ⅰb2期18例、ⅡA期26例、ⅡB期13例;术后病理为鳞癌92例、腺癌19例、腺鳞癌2例、未分化癌1例.113例采用加速器6、15 MV X线盒式4个野常规放疗40~60 G
患者男,38岁.主因"眶内血管外皮瘤术后3年余,双侧股骨转移固定术后2个月"于2006年12月住院.2003年6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球胀痛、突出、复视,CT检查示左球后眶内占位,向后侵及左侧颞极;MRI检查诊断为左蝶骨大翼区占位(约4 cm×3 cm),血管瘤可能性大.2003年6月24日行"肿瘤全切术",病理诊断为左球后颅眶区沟通占位,血管外皮细胞瘤(生长活跃).术后3个月出现局部复发,行γ
期刊
放疗是宫颈癌治疗的主要方法,其中腔内治疗是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不可缺少的部分.腔内照射技术开展已近百年,近年来又有了新的发展。
期刊
期刊
二维电离室矩阵是由电离室规则排列而成的一种新型测量设备,在剂量测量与验证中具有重要应用.笔者介绍德国PTW公司设计生产的二维电离室矩阵2D Array Seven29TM在调强放疗计划剂量验证中应用的内容和方法。
期刊
虽然三维适形放疗(3 DCRT)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已有不少报道,但目前对肝癌放疗的临床靶体积(CTV)仍然没有达成一致看法.笔者对VX2兔肝癌模型进行了CT扫描并观察了肝癌细胞的浸润范围,得到了兔肝癌的亚临床灶区域,以期为确定肝癌的CTV提供依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