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三全育人”德育模式的构建及运行

来源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指导下,对大学生德育模式的构建及其运行机制进行探索,努力构建完善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对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三全育人”德育模式的内容、构建意义,分析当下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利于不断完善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德育模式的运行机制.
其他文献
互联网和移动传播的发展使流量时代的到来成为必然,数据由此成为流量时代衡量媒体影响力的绝对标准,但是流量决定一切却产生了自媒体造假的乱象,并在网络空间内传递诸多不良信息,这对于流量时代主要参加者的大学生群体造成众多不良影响.流量时代“饭圈文化”盛行、“标题党”贩卖负能量、网红和“锦鲤”现象并行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冲击.加强流量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培养大学生成为推动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力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自信,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抵制“民族和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侵蚀,把握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感与自信心.针对民族地方特色文化的关注和仪式感不够、优秀民族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和践行度不高及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缺乏系统的认知等现实困境,从地域和历史因素、文化认知、学校教育引导等方面分析其原因,能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得出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相应路径.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为人、治家、兴国的根本.培育新时代青少年的节约意识,事关青少年的个人修养和道德素质,既是节约家庭资源、培育良好家风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发展、树立节约风尚的需要.新时代青少年缺乏节约意识,主要表现为青少年节约观念偏颇、节约情感淡薄和节约习惯匮乏.培育新时代青少年的节约意识,要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强化厉行节约的制度约束,引导青少年主动加强自我教育.
随着我国4G网络的建成以及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普及,一大批移动互联网短视频载体应运而生.短视频载体具有不同于以往载体的显著优势,这为打造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供了可能.当前短视频载体发展十分迅速,相关的监管措施跟不上,导致短视频载体上信息良莠不齐,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主导地位难以确立.国家、权威机构、高校教师和大学生这4个主体应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短视频载体更加有效地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把短视频载体打造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红色人物是红色文化的创造者与红色革命事件的践行者,他们所表现出的民族意识、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高尚品质,对当代青年家国情怀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教育启示.因此,可以通过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发展红色旅游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及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进一步加强对当代青年家国情怀的培育.
人生观是“三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青年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儒家在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人生观问题上的许多观点,对于今日 之青年的人生观教育有许多启示.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在于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肩负起重大责任,把握创新精神的本质要求,扩展教育路径.高校要通过培育创新文化、积极开发网络载体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等手段,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为影响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外部因素,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与决定着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大学生的品行塑造具有推动、感染与规范作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面临国际环境、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带来的冲击与挑战,对此,应当发挥高校制度规范的价值引导功能,增强政治环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互动协调功能,增强高校大众传媒的宣传教育功能.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既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又是提高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现状,提出加强高校学生理想信念引领、推进传统文化渗透课程建设、重视传统文化隐性育人格局等措施,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提升高校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有效融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