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燃气用户工程室内暗设管道研究与建议

来源 :煤气与热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城镇燃气用户工程室内燃气管道暗设方式分类和应用特点,以现行工程建设国家标准GB 50028—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2020年版)》为基础,提出室内燃气管道采用暗封、开槽暗埋、预埋等暗设方式敦设时的管材选用建议,按照用户类型、压力级制、敷设场所等条件提出暗设方案建议,提出采用各种暗设方式时管道敷设的技术要求,以及暗设管道的焊缝检验要求,为正在编制的《城镇燃气用户工程设计规范》相关内容的细化完善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服装销售虽然属于零售业,但其具有典型的服务型产业特征,在销售服装的过程中,卖方会与买方就服装的款式、造型进行交流,就服装的零售价进行磋商等,沟通和磋商是服装销售过程的重要环节,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消费选择。某些时候有效的沟通是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关键,从事服装零售的工商户、零售商、商店职员应当充分重视服装销售过程中的沟通与对话。
介绍智能燃气表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基于国密技术的安全应用方案。方案基于PKI体系建设,采用定制化安全通信协议以及自定义轻量级证书,利用可信技术保证智能燃气表固件程序的安全启动,在智能燃气表内采用安全芯片前置化处理方式。基于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以及燃气行业特殊属性,给出安全建设的建议。
对某办公楼地下水地源热泵回灌井的最佳回扬强度、最佳回扬间隔时间进行试验研究。地下水地源热泵回灌井定期回扬可以及时清除回灌井中的暂时性堵塞物,疏通回灌水的运移通道,保证回灌效果。该办公楼地下水地源热泵回灌井的最佳回扬强度为48 m3/h,最佳回扬间隔时间为7 d。
某核电站安全端在异种钢焊接后,其18MnD5低合金母材和E309L不锈钢堆焊层沿熔合线发生开裂。通过宏观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试验、金相检验及微观分析等方法对该安全端焊后熔合线的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焊接热输入过小,熔池温度不够,冷却速度过快,从而产生了马氏体淬硬组织,使得熔合线处产生应力集中,造成安全端18MnD5低合金母材和E309L不锈钢堆焊层之间发生开裂。同时主裂纹引起了不锈钢焊缝沿晶二次开裂,冷却速度过快加快了二次裂纹的萌生和扩展,从而加速了安全端熔合线的开裂。
基于斜沟煤矿18108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利用FLAC3D软件对采空区松散度进行模拟,分析倾向、走向的垮落情况,计算得出采空区孔隙率分布规律,利用FLUENT软件模拟得出采空区气体流场分布规律,再经综合模拟分析,得到了斜沟煤矿采空区煤自燃“三带”分布规律,研究结果得到了现场验证。研究结果对于类似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防治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介绍管板式光伏光热模块结构。建立实验系统,进行光伏光热系统性能实验,测试计算系统发电效率,热效率。实验地点为天津,实验时间为2019年12月至次年2月。选取2020年1月某个晴朗日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测试时间为6;40—17:40。太阳辐照度先升高后下降,在午间达到最大,系统发电效率的变化趋势与太阳辐照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测试时间内,日均系统发电效率为7.8%,最大系统发电效率为11.3%。光伏电池板温度先升高后下降,与太阳辐照度相比,变化有所延后。光伏电池板最高温度为56.9℃,说明循环水对降低光伏电池
韩家湾煤矿现有调度通信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广播系统、安全监控等信息化系统缺乏彼此协调运作能力,制约了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经营效率。对韩家湾煤矿现有通信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了融合通信系统架构,优化设备主要包括数据交换业务平台、综合业务平台、综合网管服务器等,并分析了系统的特点。融合通信系统在人员精确定位系统基础上进行基站的优化设计和一体化综合应用,促进了煤矿的安全生产发展与产业化升级改造。
采煤工作面生产落煤过程中,煤尘浓度大,不仅影响作业人员身心健康,而且高浓度煤尘危及现场人员安全,仅采用煤机内外喷雾降尘效果不明显。经过对综放工作面采煤机落煤降尘工艺优化研究,在煤机上方布置导风降尘装置,并进一步优化改进,使之更适应作业现场环境,取得了明显的降尘效果。
软弱互层复合顶板动压巷道支护与围岩稳定性控制一直是工程现场及科研院所研究的热点及难点问题之一。基于皖北矿区某矿Ⅱ7324N工作面回风巷顶底板岩性及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巷道矿压显现规律与锚杆(索)破断特征,判定该巷道属于下软上硬的软弱互层复合顶板动压巷道。对巷道内锚杆(索)破断特征与规律分3个区域进行分析,并基于此规律简要总结降低软弱互层复合顶板动压巷道锚杆(索)破断率的措施。研究成果对于解决该类巷道支护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支护难度大、效果差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井壁破裂涌水不仅增加矿井生产成本,易造成井筒偏斜等安全事故,制约了矿井高质量发展。在综合分析张双楼煤矿井筒建设特点和历年治理经验的基础上,综合多种注浆材料的优点,采用井下先壁间、后壁后的破壁注浆堵水方案。结果显示,与传统的地面注浆相比,有效减少了井筒淋水,实现了快速堵漏,对同等条件下的井壁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