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培根:华为从冬天到春天的管理智慧

来源 :经理人·深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xia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正非把产品、研发、管理、战略、组织、流程复杂的关系浓缩为两句话,提出了华为在海外发展的宏观商业模式,一是“产品发展的目标是客户需求导向”,第二是“企业管理的目标是流程化组织建设”。
  华为在美国《财富》杂志最新一期的世界500强名单中,首次以785.108亿美元营业收入打入前百强,排名第83位。而在8月24日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中,华为继去年排名榜首后继续领跑榜单。可以说,华为及其创始人任正非蛰声中外。
  任正非的思想变奏
  华为由国内向海外发展,这一步是在2000年的12月17日迈出的。2000年,美国爆发了互联网产业泡沫破灭以后引发的经济危机,国外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开始收缩他们的战线,大量超越顾客需求的技术和产品被积压起来,华为的冬天来了,所以任正非决定在冬天的时候向海外拓展。标志着这个转折点是《华为的冬天》这篇文章,在这之前,华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国内公司,在国际上没什么营收。从2001年以后,华为开始一步步在国际化上拓展自己的生存领域。
  2000年,华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销售额达220亿元人民币,并以29亿元的利润居国内行业之首,但因深感美国IT业泡沫消退的危机,任正非于同年十月开始撰写2001年十大管理工作要点,指出华为或将面临最困难的一年。任正非于2月17日,在华为内刊《管理优化》第148期,以“华为的冬天”为标题,刊登了讲解全文。
  文章指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本质是什么?就是一场用产品进行的战争。德国二战的时候用武器、军火主义扩张失败了,但是德国经过对二战的反省和自我批判,重新焕发了生产力,调整了他们国家的方向,所以他们在产品大战中间,在制造业工艺方面占据了世界的上游,所以德国的产品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商业组织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产品,没有产品不要谈战略。很多昔日的大国强国面积辽阔、资源丰富,今天为什么沦落为边缘?因为他们没有全球化的产品,一个全球化的产品不是闭关锁国可以造出来的,它必须在今天这个全球信息一体化的时代,要凝聚世界各国文明的结晶,它才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产品。
  企业的生存之道
  2003年8月30日,华为《管理优化》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就是《在理性与平实中存活》,在这篇文章中,任正非把产品、研发、管理、战略、组织、流程复杂的关系浓缩为两句话,提出了华为在海外发展的宏观商业模式,一句是“产品发展的目标是客户需求导向”。第二句是“企业管理的目标是流程化组织建设”。这两句话相辅相成,第一句话说的是领导,做正确的事情;第二句话说的是管理,用正确的方式做事。这篇文章自从他发表至今,华为的实践仍然是围绕着这两句话在进行,在不断的把它细化、平台化、规范化。
  2000年IT业泡沫的破灭,以及随之而来的冬天,引发了任正非对这场商业危机的反思:技术导向的反思、经济发展中激进思潮的反思、农业文明的反思,逐渐发展成为对商业伦理和商业模式的大规模的全局的反思,任正非发表了如“华为的冬天”、“我的父亲母亲”、“北国之春”“认识驾驭客观规律”等等,这一系列密集的文章和讲话,表明了任正非在这段时间思考的广度和强度。从当下的IT泡沫破灭,追溯到其由来已久根深蒂固的人性本质,从对华为的自我批判到人类历史进程中经济灾难的反省,从企业家个人在历史上的定位到企业组织文化建设的方向,任正非经历了自创建华为以来最痛苦的思想过程。在反思中调整,在调整中发挥,在发挥不利时再反思,如此循环不息,持续深入系统的反思终于升华为理论上的突破。
  《在理性与平实中存活》这篇文章中首次为华为提出的宏观商业模式,也是任正非长达4年来密集思考的理论性总结。在哲学的意义上,这个理论模式认为企业的灵魂不是企业家,而是顾客,因为企业家的生命是脆弱的,而顾客是永远存在的。所以只要坚持以顾客为中心,建立流程化的组织,企业就永远有灵魂。
  华为的创建历程
  2011年,任正非发表了一篇文章《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篇文章表明华为这个在农业文明土壤上诞生的民营企业已经融入到了世界文明的主流之中。在这篇文章中间,他详细的回顾了他在创建华为之初的想法,创建华为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他人生最困难的时刻,他是怎么样思考、以及一再的反省,最后走出人生的困境,带领华为融入到世界的文明主流之中,这篇文章在某种程度上是华为发展历程一个非常浓缩的概括。
  我们来看看任正非是怎样介绍他创建华为和发展华为的,以及他对华为未来的希望。很多人问过我,现在是任正非还在,华为还在发展,如果任正非不在了,在后一个时代,华为会向何处去?任正非也在一直思考这个问题,所以他认为文化和管理可以保持华为在一段时间内的持续运转。
  《一江春水向东流》摘录:我一生最大的榮幸就是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是小平同志的思想引导中国走上了初步的市场经济,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有幸搭上了这条船,随波逐流到今天。那是一九八四年,由于大裁军,我复员转业,南下深圳。后来因为打工不顺利,在生活所迫,人生路窄的时候,我于八七年自谋出路,才创办了华为公司。那时我已领悟到“只有组织起大家一起工作才能成功”这个人生真谛。
  一个国家要从落后的农业文明走向现代化的制造强国是不容易的。美国在1789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宪法治国的国家,但是美国的宪法蕴含着一国两制,1865年,美国通过了宪法修正案,从宪法层面废除了奴隶制,美国从此开足马力向一个制造业大国发展,终于在20世纪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可见美国走向现代化的不容易。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中国正式开启了向制造业大国发展的进程,到今年38年,中国还有漫长的时间走向一个在高端、中端、低端整个产业链都具有先进现代化水平的制造工艺国家。
  每个传奇都有坎坷的一生,都有一段默默无闻的时光。华为从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到如今的世界百强,从痛苦的自省和调整到理性与平实的发展,从苦难的冬天到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春天,历经艰辛与磨难。但最后的最后,他们最终惊艳于历史的舞台,声名鹊起,这不能说是一种偶然,更是种必然。
其他文献
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养老”成为热议话题。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养老金融、智慧养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等等话题获得广泛关注,表明“养老”是事关民生、经济的重点内容,在宏观层面进行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和规划,也尤为必要。  按照联合国的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属于老龄化社会,达到14%即深度老龄化社会。  在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数据显示,202
期刊
凭借产品、渠道、机构三大策略的因时而变,信泰人寿制订了“个险做精、银保做强、中介做大、收展并重”的渠道转型策略,取得显著成效。“以客户价值优先”的产品策略下,公司在疫情期间推出多款网红产品,一度成为很多年轻人选择重疾险的首选公司。  2021年7月30日,信泰人寿发布的《2021年2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信泰人寿保险业务收入282.33亿元,同比增长56.69%,净利润0.82
期刊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高质量、高追求的发展目标,也把人才的要求推向新高度、新标准。  自2005年加入中信保诚,朱远平在保险行业已深耕16年。如今,在保险行业进入转型升级深水区的节点上,他坚信只有把握转型与发展趋势,方能赢得未来。  朱远平现任中信保诚人寿天湖家族天骏营业区总监。天骏营业区始创于2005年,目前拥有众多营销精英,其中包括3位业务经理、11位业务主管以及12
期刊
“保险是一份既能够帮助客户,也能够造福人类的事业。我希望自己和团队都能秉持着这样的社会责任感,在保险领域实现梦想,成就自我。”  周梅现为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保)城市合伙人。从金融行业拓展到保险行业,背后的驱动力来源于周梅对风险的管控及安全的追求。“2012年开始我进入金融行业,主要从事综合理财规划工作,站在第三方视角为客户梳理财务风险,配置资金账户及相应的投资方案和产品。
期刊
重大创新是无人区的生存法则,没有理论突破、技术突破和大量的技术累积,是不可能产生爆发性创新的。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因此,跟着人跑的“机会主义”高速会慢下来,创立引导理论的责任会到来。  从科技的角度来看,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将演变成一个智能社会,其深度和广度我们还想象不到。越是前途不确定,越需要创造,这也给千百万家企业公司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期刊
健科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科”)成立于2005年3月30日,总部位于深圳,是经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全国性综合保险经纪公司,也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全国性保险经纪公司之一。  自成立以来,健科以服务和专业为核心竞争力,以市场为主导、客户为中心,着力构建专业精良的服务管理体系。作为佳兆业集团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健科致力于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涵盖保险保障、健康管理、财富规划的全方位产品及服
期刊
8月25日,由深商總会、深商联会长庄礼祥带领近120名知名深商企业走进华为,这是深商系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一次深商黄埔军校活动。参与此次活动的均为深圳知名企业一把手,向华为消费者CBG CEO余承东、华为资深核心顾问陈培根等华为高管学习华为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探索深商的改革创新之路。
期刊
一家公司成立后,要在10年内在深圳成为新锐,20年在全国成为领导者,30年进入国际市场,启动企业全球化转型升级之路,快于这个速度因发育不全易猝死,慢于这个速度因力量流失易成为侏儒。  在中国,提及创新,有一股势力不能被忽视:深圳企业家!  说到深圳这个城市,它已经成为中国创新高地,被媒体称为中国的硅谷、世界的硅谷,在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城市创新环境指数”报告中,深圳已连续十年位居全国第一。  在财
期刊
研发人员尤其需要渠道、零售和品牌营销能力强的人。所以,我们要找业界最优秀的人,加上华为自己最优秀的人,组合起最强大的团队。用任总的话说是要用“混凝土”团队来做。  我1993年加入华为,是华为的第一代数字交换机开发人员,在华为近25年,也见证了华为从小公司成长到今天,非常不容易。  在华为这么多年,印象最深的是任总一直很有梦想的说我们要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当时觉得很难,公司才20多个研发人员,
期刊
深圳不断地崛起一批批自主创新能力很强的企业,尤其是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深圳的创新企业集群发展备受关注,被其称之为“硅洲”(Silicon Delta),这些企业在各自领域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位居世界前列,一大批深圳企业家正在成长为“掌握新经济命脉的新力量”。深圳企业家一直最担心的事情就是被淘汰,危机感一直在推动着深商往前发展,深商對生存压力更为敏感,从而对技术创新、转型升级更为主动积极。那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