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海南(三首)

来源 :椰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ne_y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曹文生,1982年生于河南杞縣,现客居陕西洛川,喜欢在文字里寻找生活的温度,作品散见《山西文学》《时代文学》《奔流》《岁月》《延安文学》《星星诗刊》《红豆》《河南诗人》等杂志。
  大 海
  在海南,浸泡诗歌最多的区域
  是海口的水面
  苏东坡带着北宋的舌头
  在海南的饭桌上,让每一粒米皆有文气
  肉肥而适合赋诗
  远处的海鸥,拍打着海南的安静
  我是那个求证者
  迫切需要一个引路的《经书》
  覆盖诸多杂念!
  阳 光
  海南的阳光,更适合亲近
  他让更多的求访者,体味到椰子的糖分
  如果说,人心如蜜
  我们可能更适合虚拟理想
  适合在海南的沙滩,经受着干净的光
  此刻,什么都忘了
  那一刻,我就是上帝,是佛祖
  是一缸救世的粮食
  披着海南的光。
  椰 子
  天涯海角,总有椰子树的叶子
  高过到访者的头颅
  十万只蜜蜂,救赎了一些浅薄的目光
  我在椰子的空壳里
  体味到胜于人心的甜意
  菩提本无树,需要神时时擦拭的
  不是明镜台,是海南椰子树下
  那几个迷路之人
  他们拼命敲打一个果实内核的版本
  和诗经的语言。
其他文献
椰子树的故乡  在海南,与一棵椰树对视  你需要准备好眼泪的渣盘  无论海边还是路边,任何一棵树  都能卸下你四面八方的杂念  风的括号里,椰树排名不分先后  接续向你诉说大海的辽阔  天空的深邃和人世的沙子  都在激情的烂泥中化为灵魂的粪土  对视。身高和距离不是问题  只要眼睛是平等的  即使坐在树下的空长椅上  我们也能与石头和故乡和解  站立,以椰子树的名义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人是人  
期刊
作者简介:包苞,本名马包强。1971年生,甘肃礼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届高研班学员。甘肃省第二屆  三沙,那一片蔚蓝色的国土  当我写下“三沙”,就写下了辽阔  此刻,祖国是蔚蓝色的  当我写下“三沙”,就写下了爱  此刻,祖国是柔软的  当我写下“三沙”,就写下了誓言  此刻,潮汐退去,千万座岛屿露出了水面  在三沙,岛礁是战士  它们和星星一起藏在海水中  在三沙,海水是温暖
期刊
作者简介:安琪,本名黄江嫔,福建漳州人。写诗,作文,画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世纪十佳青年女诗人。出版有诗集《奔跑的栅栏》《像杜拉斯一样生活》《极地之境》《父母国》《美学诊所》等。  临高角,落日壮烈  一天中最美的时辰  黄昏的落日之舞在临高角,绚丽  与迷乱,温暖  与感伤,同时咬住了我  我手举手机徒劳地想把这一海的  红、橙红、黄、淡黄留下却只能  眼睁睁地看着黑暗抱住了海  落日从圆,变
期刊
作者简介:梁永利,广东湛江作协副主席,出版诗集《海的欲望》等5部,主编、合编图书7部。  1988年的秀英码头  1988年,被不同方言咬伤舌头  被深度的近视镜放大了手脚  被驳船摇伤的胃,被走私,被人贩  被抢占,被跳海不死  被新闻联播。我每天的早晨  被雾气擦着脚步  被码头搬远,被汽笛抬高头颅  看集装箱上太阳膨胀成馒头  堵塞在我的声道  我被岸边一棵椰子花迷感  张开海口,呼唤莫秀英
期刊
作者简介:红雪,原名秦斧晨,大庆晚报副总编辑,黑龙江省巴彦县兴隆镇宁小铺屯生人。作品散见《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工人日报》《解放军文艺》《诗刊》《星星》《诗选刊》《鸭绿江》《诗潮》《青年作家》《芒种》《北方文学》等国内百余家报刊,出版诗集《散落民间的阳光》《碑不语》和法制新闻集《见证》。  海之大  一想到你 就想起了母亲  浪花覆盖浪花  像白发  又像乳房  敞开辽远与博大  在五指山脚 在
期刊
作者简介:王俊,女,有作品发表《星星》、《山东文学》、《草原》、《解放日报》、《文艺报》等。作品多次荣获全国征文奖。  1  三沙:岛屿、植物、或是有咸度的海水  蓄满黑头发的体温  渐次在纤痕中绽放成一朵朵  金灿灿的浪花  一只海鸟掠过水面  闪烁的翅膀,已改变了风势  它用平仄的声调  唱出了一代代人的永恒与坚持  2  海水轻轻地荡漾了一下  ——西沙、中沙、南沙  呼喊着亲人的名字  由
期刊
作者简介:紫藤晴儿,原名张楠。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参加中国网络诗人第二届高研班,参加山东省第十七届(诗人)青年作家高研班。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绿风诗刊》《扬子江诗刊》《山东文学》《中国文学》。著有诗集《返回镜中》。  天涯海角,我来了  我来了。像一只鸟停泊在你的礁石上。  听到我五脏六腑的激荡了吗?一刻也不愿停息  下来的激情。我倾斜着身体同海浪
期刊
大概是海在呼唤,海鲜应了一声。接着,一朵花儿也应了一声,一树花儿被惊醒了。于是所有花儿次第生动起来,伸开花瓣,舒展花蕊,含露吐芳笑着,等待着第一缕阳光。到底是哪朵花先醒,惊了另外的朵儿?花儿不说,没有人知道。  海风一来,醒来的花儿一树树站在夜色里,你拍我一下,我碰你一下,又迅速地归位,娇俏地偷偷捂着嘴笑,如同捉迷藏的小姑娘。所有的花儿醒来后,整个海口都弥漫了各种花的清香。花如美人,描了娥眉,涂了
期刊
作者简介:陈惠芳,1963年1月生于湖南宁乡。现任《湖南日报》科教卫新闻部主任。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乡土诗派“三驾马车”之一。1993年参加《诗刊》第11届“青春诗会”,1996年获第12届“湖南省青年文学奖”。已出版诗集《重返家园》《两栖人》。  1  还了一个愿  便抽身而去  将海南还给海南  在现场  仿佛大幕從来没有起落  炙热的目光  烫伤不了每一段海面  抖一抖蓝色的披风  万里无
期刊
作者简介:龙小龙,七零后,四川省南充人,现居乐山。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品见《诗刊》《星星》《四川文学》《绿风》《散文诗》《诗选刊》《山东文学》《中华辞赋》《芒种》等。出版诗集《诗意的行走》《自然的倾诉》。  一  请让我们  用天空、云朵、黄沙和森林  每一道蓝,每一道白,每一道黄和每一道绿  来解读或者辩证,鸟和鱼的血脉根源  用鹿回头、火山口和日月湾的景致  让每一寸石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