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0~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feng216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自1996年第二次全国儿童期单纯肥胖症流行学研究后10年来我国儿童期单纯肥胖症的发展特征和趋势;复核本工作组研究初期所确定的工作假设和所选择的指示参数的科学效应;修订本工作组所制定的中国儿童单纯肥胖症控制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方法

选择沈阳、济南、青岛、郑州、长沙、重庆、西安、成都、深圳、海口、文昌11个城市,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共调查0~6岁儿童84 766名,代表人口1 414 220名儿童。儿童肥胖的判定标准为世界卫生组织(WHO)身高标准体重值,采用标准差计分法(Z-score),体重高于中位数1个标准差为超重、高于2个标准差为肥胖。测量体重、身长/身高、3岁以上儿童的腰围、臀围、大腿围及血压。计数、计量数据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分析,显著性检验水平为0.05。

结果

(1)本次调查0~6岁儿童肥胖、超重总检出率分别为7.2%、19.8%,其中男童肥胖、超重检出率分别为8.9%、22.2%,女童肥胖、超重检出率分别为5.3%、17.0%。较1996年分别增长了3.6、4.7倍,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56%和52%。肥胖、超重检出率北部高于西部,中南部居中;男童高于女童。肥胖、超重比仍处于高危水平。(2)出生后1个月儿童的平均体块指数(BMI)值>16.5,于1个月时BMI均值达最高(17.8),之后逐渐降低,5.5岁时降至最低点(平均值15.7),然后随年龄上升,但最高BMI均值未超过18。(3)本次调查中,脂肪重聚年龄为5.5岁,较1996年后移半年。出生后前半年的脂肪重聚比(ARR1)为0.56,出生后半年(ARR2)为0.97,均处于可接受水平,且明显低于10年前的水平。(4)西部地区儿童由于身高不足,可以出现"假性超重"。这既掩盖了早期线性生长不足和营养不良,又掩盖了可能产生的肥胖。(5)本次调查肥胖儿童血压高于第95百分位数的比例高达12.9%,其腰臀比大于本工作组设置的1.0的危险警戒水平者占17.2%。(6)本工作组所设立的BMI参照值及肥胖筛查界值点、脂肪重聚比/年龄等参照值及界值点、腰臀比参照值及界值点等指示参数在现场筛查和指示健康危险因素等方面是适宜、科学、实用的。

结论

近10年儿童期单纯肥胖症检出率和肥胖儿童高血压率增加明显,且存在心血管高危状态,应加强儿童期单纯肥胖症的早期预防控制。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对稳定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幼猪血流动力学的价值。方法18头幼猪随机分为对照组、肝素组和干预组,每组6头。内毒素诱导肺损伤。于动物基础状态(B)、成模(A 0 h)、成模后2 h(A 2 h)、4 h(A 4 h)、6 h(A 6 h)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BP)、脉搏轮廓心输出量指数(PCC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功能指数(CFI)、左心室收缩力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