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美术教学方法初探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y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世界各国美术教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学以被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大学阶段,是学生即将踏入社会的重要过渡阶段,更应该灵活教学,只有这样美术教育才能培养出具备适应社会、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本文阐述了美术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美术教育;方法
  《高职美术》作为高等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使用所编写的教材,无论从教与学哪个方面,高职美术始终都被大家公认为是一门具有一定难度的课程,特别是对于美术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针对大学美术的课程特点以及在多次教学过程中总结的经验,从课程的相关环节进行探索和思考,并将改进的方法在教学中进行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美术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创造力
  美术, 也叫造型艺术, 就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平面的或立体的形象, 反映客观事物, 表达主观感情、认识、理想或梦幻 可见美术与创造性是紧密联系的。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失去“主体”地位, 没有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 就不能甚至根本谈不上表达主观感情、认识、理想或梦幻, 因为主观情感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 它丰富多彩, 因人而异, 它的表现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创造力的培养, 在美术培训中主要表现在: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对客观图像的真实描绘与创造性表现。董希文的 《开国大典》, 描绘了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大典的喜庆场面, 画面庄然雄伟, 舒展开阔, 富丽堂皇, 喜气洋溢。作品吸收了唐代壁画和民间艺术的营养。画面上, 天安门城楼楼柱间距的调整, 国家领导人画面的位置处理, 毛泽东主席安排在画面中心, 将当时阴雨的天气改成秋高气爽的晴朗的天气等大胆的构思与创造性的艺术处理, 使作品成功地表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这说明一个重要的道理: 艺术不是生活的“复制”,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我们在创作过程中要开阔思维, 富于创新。创造需要想象,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美术教学同样也离不开想象的翅膀, 通过欣赏作品产生联想, 可以使美术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可以充分调动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尤其是在欣赏抽象画或西方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时, 可以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
  二、高校美术教师要将创新理念很好地应用于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及评价方式上
  1.完善教学课程设置,在教学内容上不断创新
  创新教学不是一句空话。要在美术课堂上进行创新教学,就要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理论课结合实践课,实践课连接设计课,让学生从接触一个新理念到实践应用,最后到自己动手设计这一系列环节,变得更加紧凑合理,以便学生更好地将新知识及时地通过思维转化为创新设计能力。在每一环节的教学内容上,也应精心挑选。比如在平面设计课堂上,教师总是以一成不变的教学案例、内容,来应对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这样教师省事不少,但是并没有将最新的国内外平面设计思想传达给学生,也没有展现最新的平面作品给学生欣赏,学生接触的设计理念就不会是最新的,眼光也自然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更不用说创新意识了。在这样基础上的创新只会是比较落后的创新,也根本算不上创新。设计本身就必须紧接国际国内的前沿发展,只有开拓了眼界,才能达到开拓学生有效思维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学内容的不断创新,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课程设置环节和教学内容也只有达到最优化,才有利于使更多好的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
  2.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运用到实践的教学中
  美术专业的自身特点决定了更加适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好的教学内容必须结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1)可将游戏教学、愉快教学、情景教学等理念运用其中。大学美术课堂本来就不同于小学及初中的课堂,教学方式上更适合创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才能使美术课堂打破传统的概念,更加丰富而有意义。比如在讲“三大构成”的课时,可进行情景教学,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逐步引导学生对“三大构成”的深入理解。同时辅以引导学生思维的步骤,让学生开动脑筋,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体现所学内容。这样学生对这堂课学习内容记忆比较深刻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思维能力。当然也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而忽略了教学内容本身需要传达的思想。
  (2)将多媒体技术以更好的方式运用其中。虽然目前的教学渐渐改变了传统的仅仅通过课本、 黑板来传授知识的方式,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但是这种应用不是简单地为教师省事,不用教师再浪费大部分的时间来板书、做示范,也并不是简单放放图片、放放动画,而是要考虑如何通过精心的安排,让课堂丰富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让课堂效果更佳。
  3.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设置合理的教学评价模式
  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转变,必然会引起评价方式的变化。教师不能只以作品中技法的运用是否多样化、学生的基本功是否扎实来作为评价学生成绩的惟一标准。而应该将作品中是否表现了创新设计,这种创新设计是否合理等更多样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教师的评价重点转变了,才会引导学生思想及学习重点的转变。但是创新思维会呈现出多样化,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朝着一个方向去思考问题,所以面对这些多样化的思维而形成的作品,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标准来评价每一位学生,否则会扼杀掉一部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笔者经过多年的美术教学感受到,单一、独立的讲解,会使学生产生狭隘的知识面,激发不起最大化的学习兴趣。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多采取密切与现实相联系的方式进行讲授。如国画线描中的勾线讲究笔的节奏变化,这个变化在简笔画中有什么练习;上鉴赏课,分析画面中的塑造物体时,画家怎样把握运用冷暖造型的色彩和靠明暗缓急塑造的素描之间的联系。
  四、结合专业特点,讲述重点有所不同
  现代教育主张塑造学生的综合能力,美术知识的学习要体现在使用中,要能教出美术知识与本身专业知识融成一体的具有实践能力的高职学生,使学生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到。
  五、美术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艺术灵感
  灵感在艺术构思的过程中, 是形象的孕育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质变阶段的表现, 也是艺术家在构思过程中所产生的强烈的创作欲望在艺术形象上的体现。作为一种豁然贯通、喜出望外的灵感, 在形态上突然而来, 出入意料, 茅塞顿开, 文思如涌的现象在中国古代的文论、画论中, 对灵感现象已经有了十分生动的经验性的描述。例如, 苏轼观文同画竹, 说道:“见其所欲画 振笔直追 少纵即逝”, 杜甫说的“下笔如有神”等等, 都是根据不同的创作实践, 生动地描述了灵感现象的特征。灵感在艺术创作活动中是一个重要的心理现象, 它不仅能促成独创的形象的产生, 而且也是推动创作活动的一种心理动力, 它加强了艺术家创作冲动。在整个创作构思活动中, 灵感的来临常常是直接伴随着想象的, 也是通过想象中的活跃得以表现的。在每个具体的想象环节中, 灵感常常使想象中的形象趋于高度完美。■
其他文献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作为一种理想和梦想,“小康”一词在中国人心中有着历久弥新的魅力.从“小康”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这个穿越无数苦难与辉煌岁月的执着梦想,今
期刊
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九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于12月8日至9日举行.全会由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主持.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
期刊
在民间美术领域,华美富丽的风格往往与精致细腻的表现手法并举,反之,提到粗犷雄浑的作品,人们往往会把它与简洁率真的造型方法联想到一起。然而,以韩增启为代表的老北京韩氏
一个人生理上的残疾并不可悲,可悲的是心理上的残疾。刘寅生的事迹不知从何讲起。记得那是1997年5月13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残疾人自强模范表彰大会上,与会全体代表受到了江泽民总书记的
西方入侵导致了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而内地汉族社会的转型则又对边疆人口较少民族地区产生了影响,导致这些民族的传统经济政治结构松动、商品交换萌芽和发展、近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