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er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主要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教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兴趣,为计算机相关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技工学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模式
  1.边讲边练。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讲授理论知识,而不及时给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那么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的上机练习,那么,学习效率难以保证。对于技校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自学能力较差,面对所学知识茫然不知所措,上过一、两堂课后,就会失去对该课程的兴趣。一堂课我们一般应该安排20-25分钟进行讲解、示范,根据需要该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让学生实践一下。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熟练掌握。
  2.精讲多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讲课内容作出适当的调整,力求精讲、少讲,仅把学生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实际上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地思考,当然这也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3.分层次教学。目前,技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相对来说,城市学生在接触计算机的时间比农村学生多,甚至有些农村学生从没碰过计算机。这样的现象,给技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而后进生因“吃不了”常常会失去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试着进行分层次教学。在学习新内容时,先对学生进行水平测试。基础差的学生需要按教材学习,从易到难,逐步认识,使用计算机;对教材所要求的内容非常熟悉且操作熟练的学生,他们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可根据他们的兴趣,安排另外的任务。
  
  二、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教师在把握总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个个隐含新知识点的“任务”,布置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完成的方法。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我经常精心设计一些作品,在一堂课的开始,让学生自己试着实现,然后根据他们的实做结果,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比如,在学习WORD中文档编辑时,给每人发一张包含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的操作题,在下课前十五分钟,对上机指导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2.分组学习。将学生分成几个组,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有的放矢地自觉训练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放羊式”的上机是不能取得实效的。每组内有一两个好学生,这样做不仅对于后进生是一种帮助、辅导,而且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也是一种知识的巩固、技能的深化过程,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手来,在老师忙不过来的时候,成绩好一点的学生可以指点一下后进生。老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带着学生有任务的练习,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发现了问题,教师应归纳总结。对不同程度的同学提供不同的帮助,让每个人经过努力都能完成任务。
  
  三、教学过程设计
  1.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首先,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必须全面熟练地掌握所用的教材,然后精心地对它进行加工处理,并且有目的地收集有关资料,与所用教材有机结合,还必须关注计算机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动态,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更新知识。如果教师对计算机的发展现状和动态不闻不问,光知道照本讲解,就有可能把错误信息传授给学生。例如:新型的CIH病毒攻击的是计算机硬件,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中关于病毒的危害仅涉及对软件的破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有能动性的教学对象,他们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除了课堂的讲解和实践的指导,还应鼓励学生利用自由时间走进图书馆、阅览室,多翻阅一些有关计算机的报刊杂志,增长知识,弥补课堂知识的局限性。
  2.以应用为目的,以兴趣为动力
  对于大多数技校生来说,将来绝大部分不会从事计算机的科研与开发,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目标的确定,就是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使学生在走上岗位之前,就具备一定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如学习PowerPoint2000应用知识时,教师先把任务提交给学生,要求在本章内容结束时,能利用本章知识把个人的简历制成演示片,并要求对其中幻灯片的表现效果进行个性化设计,这样以应用为目的进行作业设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的学习就有方向性,任务完成了,他们也理解了相关的知识。如果说由于应用的目的,学生会出于外在压力“要我学”,那么,由于兴趣的缘故,学生会出于内在动力变成“我要学”,在兴趣的作用下,学习不但更主动,而且也更有效,教师应该考虑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兴趣,使他们在兴趣的推动下深入学习。
  3.以实践为基础,以理论为台阶
  学习计算机,特别是以应用为目的学习,如果没有实践作为基础,如同在空中造楼阁。我认为学习计算机,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先知其然,在循序渐进中知其所以然。如有机会动手组装一台计算机是学习硬件基础知识的最好铺垫。学生对主板、CPU、内存、硬盘、软驱、光驱、显示器、显示卡、键盘等硬件就有感性认识。以这些感性认识为基础,学习相关的硬件知识就不会过于抽象;学习WORD排版,教师不妨给学生布置一道作业,先让他们选出一张他们感兴趣的报纸,以这张报纸为参考,要求他们分别用WORD来重新排版(小组成员少用两人,多则五人),最后都打印出来,再一起讨论哪组的打印效果最好。通过输入、改错、插图、制表、排版、打印,学生会更清楚WORD功能,并且知道如何使用这些功能。对于一个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技校学生来说,动手能力的培养确实很重要,但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只会组装电脑,却不懂每一个零部件的功能及相关的基础知识,只会用现成的应用软件,却不懂软件的基本知识,若电脑出了一点问题,就慌了手脚,束手无策,显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所以,理论的学习和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教师一定要想办法,让学生想学、乐学、可学,同时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道德等多个方面的发展,让学生能学会对基本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克东,何克抗.计算机教育应用与教育革新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杨建荣.浅谈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保障.2004.
  [3]江兆祥.创建和谐教育机制,推进素质教育实施.http://www.sdysyz.com.2005.
  [4]吴纯良.信息技术教学的三层台阶.http://www.wcoat.com.2005.
  (作者单位:重庆市商务高级技工学校)
  
其他文献
以工程实例为背景,介绍了采用数字化钢性模板支撑组合结构的具体施工方法,归纳了该组合结构的特点,通过传统支撑与数字化钢性模板支撑组合结构造价对比,表明了数字化钢性模板支撑
体育运动的进步,依托于理论和实践的交替上升。羽毛球运动是竞技体育的重点项目,羽毛球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多种方法,提升训练效果。在基础训练的同时,新型训练方
[关键词]英语教学 交际工具 运用能力    中学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用英语教英语是实践性的具体表现,是中学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中学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和运用的能力,英语教学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听懂、会说、如何运用语言,而不是仅仅教学生懂点英语知识,单纯的学习点语言,而是能够积极灵活地去运用语言。  过去在课堂上没有把英语教学过程变成言语交际的过程,只有一种模式教学,教师用汉语组织教学
通过NaCl处理筛选出了适合保护地栽培的耐盐西瓜砧木,并对其耐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丰付子瓜、北京极早冬瓜等砧木最耐盐,可耐受300 mmol/L的浓度,韩育瓠子瓜等品种
该文介绍了以事件驱动为核心,按照控件组合分层调用的方式实现软件界面功能,从而提高了控件的可复用性,降低了UI设计与实现的复杂性,减少了重复开发和调试,增强了稳定性。使
人脸检测是人脸识别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在数字视频处理、身份验证、基于内容的检索、视觉检测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该文对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彩色人脸检测的各个步骤包括图像去噪、图像边缘检测、图像分割、图像光照影响的去除等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了各个步骤以后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