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 童心永存李镇西

来源 :湖北教育·新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这一刻,我们期待了半年——春节期间,未来班的一群同学在乐山一家茶馆成立了筹备委员会,筹备未来班毕业30周年纪念活动,聚会的日子确定在九月中秋节小长假期间。
  这一刻,我们期待了30年——1984年7月,我带的第一个班毕业了,我们用“未来”为自己的班命名,表达了我们的憧憬,我们心中约定的“未来”。今天,终于来了。
  二
  2014年9月6日中午,乐山郊外金鹰山庄。我到达时,已经来了许多学生。今天的相逢处处透着惊喜,有几位自毕业后就没有机会再见的,比如李松、王晓松,还有从新加坡回来的成丹烈……他们都来了。
  见到李松,我既惊喜又内疚,因为当年他是我批评得最厉害的学生之一。我问他:“李松,李老师当年爱批评你,还记恨李老师吧?”他笑了,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记恨倒没有,但确实心里很怕你,直到这次来参加聚会,想到要见李老师,我心里都还有点怕呢!”的确,我当年对他太“狠”了,虽然现在想不起我怎样对他“狠”,但以我当时的性情和风格,批评他的话一定非常刻薄,很伤他的自尊心。我说:“真不好意思,让你至今心有余悸啊!”
  当年和我搭班的任课老师几乎都来齐了:冯宗秀老师、王淑媛老师、严永槐老师、黄世杰老师、刘富煜老师、杨耀辉老师,还有赵香永老师及其老伴邓大年老师。
  每一个人,无论是同学还是老师,胸前都佩戴着未来班的班徽。今天的活动由许艳主持,当年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如今已步入中年,但言谈之间仍显纯真。30年过去了,她的声音依然同当年向谷建芬老师表达感激之情时一样清澈透明:“曾经在八四届一班这个平凡的集体中,我们有缘相识、相知,共同度过了成长岁月中最天真纯洁的三年时光,我们曾一起学习、劳动和歌唱……在班主任李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班还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未来班!老师的精心培育和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曾让我们作为未来班的一员感到无尚荣耀。此刻,让我们随着大屏幕去追忆重温那一张张熟悉而温暖的面孔……”
  接着是黄杰制作的一段视频:灰黄的底色,低沉的音乐,一张张老照片徐徐跃出,又缓缓飘走,如同时光在不知不觉中细细地流淌。“30年转瞬即逝,30年沧海桑田,30年再相逢,多少次心驰神往。今天我们回来了,带着祝福与思念而来,圆一个心中最无瑕的梦想!”字幕无声地淡入淡出,敲打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我们一下子回到了30年前。
  三
  许艳请老师们讲话。
  冯宗秀老师第一个发表感言。说着说着,她哽咽了,开始擦拭眼泪。冯老师特别善良,对学生特别好,当年是她手把手教我当班主任的。
  音乐老师刘富煜,三句话不离本行,他说:“未来班是在音乐声中成长起来的,你们的李老师很注重音乐,还有谷建芬阿姨为你们谱班歌,你们真是幸运!李老师现在是全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最早就是从你们这个班开始创新的。”这几句话说得我很不好意思。刘老师最后高歌一曲他创作的《乐山乐水》,结束了他的发言。
  英语老师黄世杰说:“大家在我心目中有特殊的意义,因为你们是我教过的唯一的初中班,你们毕业后,我就一直教高中。遇到班主任李老师是大家的幸运,他特别有心,保留了这么多的资料,真的是用心在从事教育。”他说完后,我也真诚地对他说:“你过奖了,其实,同学们遇到你,才是幸运,因为黄老师是我们学校最优秀的英语老师!”
  化学老师赵香永,她非常温和慈祥,站起来首先祝福各位同学事业有成,佳节快乐,身体健康。我补充说道:“赵老师也是我的老师呢!当年我读初中,赵老师教我化学。所以,我对赵老师一直怀有感恩之情。你们要叫‘赵老师’师奶呢!”
  历史老师杨耀辉身体不太好,耳朵有些不好使了,但他今天依然颤巍巍地来了。他感谢同学们邀请他参加这个聚会,还说:“我们是先后同学呢,因为我也是乐山一中毕业的学生。”
  数学老师王淑媛说:“我知道当年我对同学们有些凶……”同学们赶紧说:“没有没有,您是严格要求我们呢!”她当年的确要求很严格,正因为如此,我们班的数学成绩不错。她把话题集中在我身上,说:“李老师对每一个同学都很好,不因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有所偏心,他对大家的爱是一视同仁的。”
  物理老师严永槐是王淑媛老师的丈夫,他说参加过好多次学生聚会,无非就是吃吃饭唱唱歌,而我们这个班的聚会组织得很有意义,让他很感动。他夸奖道:“李老师教的班总是那么有凝聚力。”我回忆着说:“严老师当年是我们的年级主任,对我们班以及对我都很关照。我和王老师、严老师除了是同事关系,还有一个关系就是邻居。当年我的单身宿舍就在他们隔壁,一墙之隔啊,有时候我吃面没醋没酱油,就去王老师家要,真是感谢王老师和严老师啊!”同学们都笑了。
  乐山市更生学校的阮平校长是我的老朋友,特受邀前来参加我们活动。他说,当年他也一直关注着未来班,今天能够应邀参加这个聚会很高兴。而后,他向同学们表达了祝福。
  四
  轮到我发言了。我说:“刚才刘老师说到谷建芬老师给我们谱班歌的事,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的班歌吗?好,全体起立,我们一起重唱我们的班歌。”我打开班歌的视频,随着视频的展开,我们唱起了我们的班歌《唱着歌儿向未来》:“蓝天高,雁飞来,青青松树排成排……”30年了,班歌再次嘹亮响起,我们再次心潮起伏。这是我们青春的旋律,是我们生命的音符。
  班歌唱完了,我说:“今天,我想说三个感谢。第一,感谢在座的老师们,你们当年和我搭班,对我的支持,我永远铭记,未来班其实是我们共同的创造。第二,我要感谢同学们,当年我刚从大学毕业,除了激情什么都不懂,简单急躁,犯了不少错误,可你们对我那么宽容。尤其是当年的调皮学生,比如李松,比如周一,我当年对你们的确太粗暴了,请你们原谅李老师。第三,我要感谢同学们的爸爸妈妈,当年对我的工作也非常支持,他们放心地把你们交给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年轻人,现在想起来,真是让我感动。同学们,我很少问你们现在是做什么的。也许你们的职业不同,收入不同,或者从世俗的眼光看,你们之间的所谓‘社会地位’也有所不同,也许有的是局长或其他什么长,有的是普通劳动者,但我不想知道这些。因为在我的心目中,只要你善良、正直、勤劳,你就是我最优秀也最令我自豪的学生。这句话,是我今天对你们说的最重要的一句话。”   五
  因种种原因未能到场的毛加庆、付饶、陈峥、李志英和龚驰群,纷纷发来电子信件表达歉意和祝福。我将他们的信制作成PPT,配上了他们少年时期的照片。我和许艳轮流给大家朗读了他们的来信。
  毛加庆的短信言简意赅,他当年是班上个子最高的男生,很热爱班集体。现在公务在身,不能前来,大家都能理解。
  付饶的信寓意深长,当年在班上,她是年龄最小的同学之一,而且是独生女——那个年代,独生子女不多,同学们大多都有兄弟姐妹,所以付饶有些“特别”。付饶的作文写得好,文字间有一种和她年龄不太相称的思考。当别的同学还在天真烂漫地抒情的时候,我们的付饶已经在作文里表现出“思想者”——至少是“思考者”的素质啦!
  远在美国的陈峥,早就说好要回来的,但临上飞机时,却被告知没有办中国签证——她已经加入外国国籍,但在潜意识里始终觉得自己是中国人,既然是中国人,当然不用办中国签证。她急坏了,特意发来电子邮件和微信解释。我说:“陈峥在我们班只待过短暂的时间,我只教了她一学期,她就因父母工作调动转学到了南京。但她一直惦记着我们班,一直和我保持着联系。”我通过PPT给同学们展示了陈峥当年的照片——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姑娘,还有她保存的未来班的纪念册,我的照片,读高中后给我写的信,以及她现在的照片。
  李志英的来信也特别让人感动,她还托陈晓梅同学给大家做了一个大蛋糕。许艳朗读李志英的信,屏幕上是小姑娘李志英圆圆的、笑眯眯的脸蛋。当年她是为数不多的住校生,生活自理能力很强,性格文静,不多言不多语,但很有内涵。
  还有当年可爱的小姑娘龚驰群,纯真无比,来信是一篇散文,朴实无华,充满真情实感。
  六
  接下来,我播放了特意为这次活动制作的一段视频,内容是通过展示30年前的老照片,让我们重拾温馨的记忆。回望那些年我们留下的倩影,这些倩影包括同学们的郊外野炊、江边嬉戏、歌咏比赛、课外活动等等。
  历史依然鲜活,往事并不如烟。随着“纯真岁月,花季少年……”字幕的出现,同学们的毕业单人照一一呈现,黑白照片上十五六岁的同学们纯真幼稚,特别可爱。“人生如歌,我们已走过30年”展示的是毕业以后的照片,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长大,我们的一次次聚会。最后,在“童心不泯,青春万岁”之后,又是同学们当年的合影。我们在感慨的同时,把憧憬的目光投向未来……
  我的笔记本电脑中传出一个清澈悦耳的童声,这是许艳当时的声音:“亲爱的谷阿姨,您好!代问王健阿姨好!您为我们谱的班歌,我们于12月19日收到了,全班同学非常高兴,也非常感谢您和王健阿姨!为了表达我们的心意,此刻,我们全班同学正在教室里,对着录音机,准备在李老师的指挥下给您唱几支歌。虽然我们唱得不好,又没乐器伴奏,但我们唱的每一支歌,都饱含了我们全体未来班的同学对您——亲爱的谷阿姨,还有王阿姨的感激和敬意!我们每一个同学都相信,虽然相隔千里,但这朴素而发自肺腑的歌声,会把我们连在一起。谷阿姨,现在就请您听,您为我们谱写的班歌《唱着歌儿向未来》,由李老师口琴伴奏。我们唱得不好,请您原谅!”
  “蓝天高,雁飞来,青青松树排成排……”“我们欢乐的笑脸,比那春天的花朵还要鲜艳……”“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一首又一首歌,响彻会议大厅,回响在每一个人的耳畔。同学们听到了30年前自己的声音,心灵再次受到震撼。?
  七
  我拿起一叠发黄的纸:“大家看,这是什么?这是当年未来班成立大会上,陈晓梅、付饶等同学创作的三幕话剧剧本《相会在未来》,这上面有陈晓梅的字迹,有付饶的字迹,还有我修改的痕迹。昨天晚上我仔细看了看,虽然从艺术的角度讲还比较粗糙,但表达了同学们当年对未来真诚的憧憬。剧本表现的是未来班毕业25年后的2008年大家聚会的情景。”
  大家非常惊讶。我继续说:“我随便念念人物表——马庆,清洁工人;王晓松,摄影家;刘大庆,邮递员;许艳,歌唱演员;毛利,农艺师;田晓敏,医生;王薇,邮票设计家;陈建,木工……”我一边念,同学们一边哈哈大笑。
  我又说:“有一个非常奇妙的巧合呢!剧本设计了一个情节,李志英因为特殊原因不能前来参加聚会,专门写了一封信回来。今天,李志英真的不能来,真的写了一封信回来!”
  大家惊叹,都说这个巧合太神奇了。
  我继续展示“文物”:我当年给大家刻印的歌单《歌唱祖国》《妈妈,我们远航回来了》,给大家写的“征文启事”,给大家读过的长篇小说《青春万岁》《红岩》,还有当年中秋节活动和少先队篝火晚会的纪念书签,书签背后是我画的画,等等。
  我说:“这次聚会,我给大家带了两份礼物,一是谷建芬阿姨为我们写的班歌歌谱手迹和她给我们写的全部信件的复印件,二是我的作品。”黄杰和许艳替我将谷建芬老师的信和我的书一一送到老师们和同学们的手中,这些书包括《爱心与教育》《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教育女儿手记》。我特别强调:“在《爱心与教育》中,有你们的故事,所写到的同学都是真姓真名呢!”
  八
  “这次活动,筹备组还专门为参加这次聚会的老师们准备了一份礼物,这是我们班同学一点小小的心意。”许艳说。黄杰代表同学们给每一位老师赠送纪念品,那是一枚精美的印章,每个老师收到的印章上都刻着自己的名字。
  轮到同学们发表感言了。王晓松匆匆赶来,周涛刚下飞机,也匆匆赶来了,同学们一阵惊喜。
  已是公安局局长的张海波说:“李老师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教我做人。几十年来,无论我做什么,我始终守住做人的底线:善良、正直、勤奋!这不是客气话,我真的很感谢李老师!”我接着他的话说:“无论你们从事什么工作,比如张海波,无论你是当局长还是当什么,都是张海波,我希望我的每一个同学都善良。前年,《小崔说事》播出了关于我的一期节目,第二天,我在我的博客上看到一段留言,留言者说:‘我是当年李老师第一届未来班的一员,含泪看完了《小崔说事》,听到了熟悉的班歌,未来班的班歌还在传唱,这是老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这个同学还说:‘当年有人说李老师教我们太善良,会不会不适应社会?现在我要说,我是适应社会的,而且做到了老师所希望的那样:善良、正直、勤奋!’当时看了这段留言,我非常感动。因为的确如此,当年不少好心的同事都担心我的学生太善良,走上社会会吃亏,但30年过去了,我的学生站出来作证——善良的人不会吃亏!后来,我知道这是李志英的留言。”   张海波的性格稳重但不死板,为人朴实,待人真诚,富于思考。我再次嘱咐他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守住灵魂,他诚挚地说:“请放心,李老师,你教育我们要善良和正直,对我影响很大。无论如何,底线我会守住的。”我相信他说的是真话,但这个社会这个体制,真让人不放心啊!我只希望他能够坚守到最后。让时间来作证吧!
  我接着说:“今天我们这个聚会应该记载下来。筹备的同学已经在谋划编印纪念册了,并向我约稿。我这里……唉,周一!”
  突然听我叫到名字,周一赶紧回答说:“到!什么事,李老师?”
  我问他:“你是不是我永远的学生啊?”
  他不假思索:“那当然啦!”
  我说:“好,那我给你布置作业了,这次聚会结束后写一篇文章!”
  “这……”两秒钟的迟疑,然后是斩钉截铁:“我写!”
  我对大家说:“听见没有?连周一都要完成这个作业,大家就没有什么理由不完成了。”
  “周一,大家知道的,当年他把李老师气惨了啊!我把他骂哭了,他居然坐在下面一边哭,一边说要派人来打我,害得我30年来都不敢出门,哈哈!”
  时间一晃过去了两个小时,联谊会接近尾声了。许艳说:“为了筹备这次同学会,筹备组的几位同学,他们分别是:黄杰、吴尉、何静红、王琦,做了大量的筹备联络工作,在此我们为他们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感谢!”
  黄杰播放一个精美的视频作为结束语:扣人心弦的画面,抚摸心灵的旋律,在时钟大背景下,一张张老照片缓缓浮现,又逐个飘离。同学们当年的单人照以电影胶片的形式滚动推出,照片旁边,一行行字幕轮替出现:“如今,我们想挽回那已经不复返的美好时光,就想让时间停留在那,好好地,静静地欣赏……看我们能否把回忆的窗户打开,重拾30年前的快乐……致我们成长的时光!”
  九
  9月7日,吃了午饭,我们从农家乐朝沿江边朝凌云山方向漫步。不规则的乡间小道,小道上的泥沙,还有大片大片的竹林,一下子让我们找到了当年的感觉。左边江水静静地流淌,右边是农舍、菜园子、小狗,还有满目葱茏。我是1982年春天开始教书的,那时候还没有双休日,只有星期天才放假,我常常带着学生来这荒芜的小岛,尽情撒欢。我们在这里野炊、斗鸡、捉迷藏,还把鞋脱了站在江水中打水仗……这些记忆,直到现在还鲜活地留存在学生的心中。毛利说:“我印象中,那时候李老师经常带我们出去玩,差不多每个星期天都要去郊外搞活动!”许艳说:“我妹妹读乐山二中,那时候特别羡慕我在李老师班上,因为经常有郊外活动,好玩!而她的班上没有这些,只有不停地做作业!”
  我们穿过一片片竹林,走过一条条小道,说笑着。我对王薇说:“王薇,有一个细节,你可能已经忘记了,但我记着。就是快毕业的时候写作文,题目是什么我忘记了,大概是写老师的吧,你写的是我,而且第一句话就是:‘李老师,你的确是一个高尚的人!’当时我觉得你很夸张,但我知道你说的是心里话,对一个孩子来说,怎么想的就怎么写。虽然我知道这句话对我来说过奖了,但我还是很感动,因为这是来自学生真诚的评价。这句话对当时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励。”
  但今天说起这件事,我心里却想到了李松,心里又是一阵愧疚。其实,当年被我“恶狠狠地”骂过的学生不止李松一个人。所以,当时王薇说我“的确是个高尚的人”显然有些夸张。
  王薇说:“我也一直想向你说声‘谢谢’!”
  我问:“为什么?”
  她说:“有一次,我们外出活动,很晚才回来。你骑自行车把我送回家。我现在对你补一声‘谢谢’!”
  王薇说的这件事我一点印象都没有了,但我想应该是我做过的,因为这是一个老师起码的职责。所以我说:“任何老师都会这样做的。”
  王薇说:“当时我妈妈对你也特别感激,因为她经常听我说起你,现在我妈妈对你印象还很深呢!”
  我相信,王薇说的是心里话,我说的也是肺腑之言。在这里,师生之间不用也没有必要“互相吹捧”。30年的时间可以见证我们师生情感的纯真,这种情感超越了一切世俗的功利,尤其是在当今这个充满物欲的时代。其实30年来我做老师也不是什么“高尚”,不过是凭着良心做事而已。一切都是应该的,自然而然。
  我们终于来到了当年戏水的地方,隔江而望便是千年屹立的乐山大佛。我们背靠大佛合影,容颜虽然不再年轻,但青春依旧在心中蓬勃。
  十
  晚上,我们在江边吃完火锅后又直奔歌厅。我们一直惦记着陈峥。她改签了旧金山直飞成都的航班,将于傍晚在成都双流机场着陆,然后直接来歌厅。我们在歌厅一边唱歌,一边等着她。
  九点多,经历了十几个小时飞行的陈峥终于来到了我们中间,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她的到来。我们让她猜猜同学们都是谁,她认出了许艳,其余的在我们的提示下有的能说出名字,有的简直就认不出了。也难怪,她在我们班只读了初一,初二开学她就转学去南京了,毕竟相隔32年了。虽然叫不出名字,但她和大家依然亲热。
  不一会,门又被敲开了,进来一位中年人,我一看,大叫:“张劲松!”然后给大家介绍:“这是当年比你们低一个年级的学生,叫张劲松。我没教过他,但他当年一直非常羡慕我们未来班,也很尊敬我。听说今天我们师生30年团聚,特意赶来参加我们的活动。”
  张劲松说:“李老师说得对。未来班是我当年特别羡慕的班级,我一直关注你们。李老师是我特别崇拜的老师!我祝福大家!”
  黄杰又提了一个建议:“我们来个怀旧专场!唱一唱当年我们未来班常唱的歌曲!”大家都说好。我们充满激情地唱着、跳着,歌声中,同学们仿佛都回到了十二三岁,我回到了大学毕业之初。青春的旋律,让时光可以倒流。
  十一
  9月8日中午,陈峥请大家吃饭,地点在肖公嘴的“老房子”。那天刚好是中秋节,有的同学家里早已有安排,但王琦说:“陈峥专程从美国赶回来,我们怎么也该陪陪人家!”于是,除了的确有特殊情况的同学之外,能参加的都参加了。   我举杯说:“今天,我们在此欢迎陈峥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到我们未来班!同时,今天又是中秋佳节,是家庭团圆的日子,我们未来班也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所以今天也是我们30年后团聚的日子。我祝福同学们,祝福我们永远的未来班!”
  陈峥平时常住美国洛杉矶,我就开玩笑说:“你是从洛杉矶回来吃乐山鸡!”大家都笑了。我又说:“离开中国时,你可以买一只正宗乐山鸡回洛杉矶!”
  毛利、王琦说李老师对每一个同学都很公平,没有因成绩而歧视任何一个学生。我说:“是的,包括现在,无论你们从事什么工作,只要善良正直,都是我最优秀的学生!”大家感慨现在的教育却不是这样,太功利,太势利。他们从自己孩子的身上,看到一些老师缺乏爱心,只有功利心。我听了,心里只有叹息。
  让我欣慰的是,这个班的学生,至少就目前我所知道的而言,他们大多普通平凡,但都守住了最初的本心:善良、朴实、勤劳、正直,而且性格性情变化都不大。陈峥小时候也是这样文静但不失大方,品行纯真而纯正。王琦、杨红还有姜茹几个同学则性格豪爽、大气、仗义,特别热心集体事务,乐于为同学们服务。王薇、陈晓梅温文尔雅,秀气可爱,李燕琼朴实而内敛。秦智英一直都那么低调、羞涩,说话都脸红,现在也是这样的。何静红、吴蔚则明显成熟稳重,在班上很有威望。周涛、王晓松温顺柔和,现在依然平和而彬彬有礼。黄杰和当初相比,性格有些变化,那时他比较调皮,现在他如此富有组织能力和号召力,是我没想到的。同学们说我也没有什么变化,一直都那么富有激情,那么青春焕发。
  十二
  我说:“真的很感谢你们!我至今记得我生病住院前一天,许艳、毛利、冯萍、黄慧萍、耿梅等同学到我宿舍,许艳哭着说,我们把李老师气病了。然后又给我唱歌,要我录下来,在医院想你们时就听一听。”
  许艳说,她还记得这件事。我说,那次住院,我还溜出来和你们一起去峨眉山。王琦接话:“什么时候李老师再带我们去峨眉山清音阁,在当年照相的地方按当年的坐姿造型再照一张相。”
  我说:“好呀,我一定抽个时间,我们一起再去峨眉山!”
  当年许艳、毛利和冯萍三个小姑娘是好朋友,三个人都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她们几乎形影不离。我说:“还记得吗?你们还常常吵架闹别扭呢!我经常给你们调解,劝你们要大气。”她们都笑了。是呀,无论当年和小伙伴闹了多少别扭,甚至打架,若干年后想起来,还不是童年趣事一桩!
  当年许艳给大家的印象就是思想单纯、心底透明,甚至有点傻乎乎的小孩子气,特别可爱。有意思的是,她现在还是这个性格。她快人快语,心无城府,一双眼睛宛如秋水,清澈见底,让人一眼就可以望穿。
  十三
  陈峥同大家聊美国,聊洛杉矶,邀请大家去美国时和她联系。我开玩笑说:“干脆下次把未来班聚会地点放在洛杉矶!”大家都说好,特别是毛利,迫不及待地说:“不一定10年一次嘛!”大家跟着说:“就这样定了!”我说:“冷静点,去洛杉矶需要统一的时间,要大家都能够统一时间,几乎不可能。”但大家说:“10年后我们都退休了,有的是时间。”我说:“那好,到时候许艳负责经费赞助!”大家说:“好!”许艳一脸为难:“啊?我哪儿去找哦!”
  说笑归说笑,大家还是很认真地说希望以后彼此多联系。我说,我们创建一个微信群嘛!黄杰说干就干,很快便创建了一个名为“未来班”的微信群,大家纷纷加入。
  我们这次聚会以一顿开心的午餐画上句号,真是意味深长,别有情趣。我说:“陈峥虽然回国遇到麻烦,但为我们这次聚会活动增加了曲折而有趣的戏剧性,同样,如果龚驰群没有特殊原因而参加聚会,我们就少了一封感人的信。”大家点头称是。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临别时,我和大家一一握手,彼此祝福中秋快乐。
  十四
  在回成都的车里,我还想着未来班,越想越觉得学生太可爱了!当初教他们的时候,我真的没有一点功利心,就想让班级生活有趣一些,让同学们感到好玩、有意思,觉得在李老师班上很幸运,于是我想方设法让班级生活丰富多彩,想方设法和别的班不一样,才有了那么多次郊游,那么多的活动……没想到这一切在30年后都成了学生们充满温馨的记忆,因为有了这么多年轻的记忆,青春便可以万岁,而我们的未来班也成了我一个教育的经典——也是青春的经典!
其他文献
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时常遇到学生犯错。作为班级管理者,应该如何对待犯错的学生?  人人都会犯错,学生自然也难以避免。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初中生的心理发展处在一种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成熟性和幼稚性等错综复杂的矛盾。虽然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成人感”,可是还不具备成人的自我管理、约束等各方面的能力,所以难免会出现错误。而对于不同的错误,我们要学会“退步”,智
期刊
期末复习阶段,看着孩子们下课还辛苦地坐在教室里奋笔疾书,身为班主任的我略感心疼地说:“大家先下课休息一下吧!”没想到,我得到的回复居然是异口同声的拒绝:“不行,数学老师说要做完才准下课!”  多么听话的孩子啊!我是不是应该发出如此感叹呢?可他们才小学三年级啊,我心中没有一丁点因为他们听话而产生的成就感。  忽然想起了上届教过的小涛同学:“老师,我要去上厕所!”“老师,我先玩会再做作业吧!”“老师,
期刊
前几年,“听话”教育仿佛成了“落水狗”,人人都想“痛打”而后快。批判者认为,“听话”教育让孩子缺乏主见,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听话”教育不利于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这些批评有一定的道理,但“听话”教育和让孩子听话也并不是一无是处。  在跟着批判“听话”教育的同时,或者在面对绝大多数人都在批判“听话”教育时,我们是否还应该做点什么?比如,融入自己的思考,更多地反思“听话”教育这一教育现象问题之所在
期刊
一个“会”听话的孩子,是带着思考在“听话”,他知道何时该听,何时不该听,何话该听,何话不该听。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一个个“会”听话的孩子。
期刊
对于“听话”与“个性”,界定不一,态度也不同。追求两者互惠共存,不必强求,而要在尊重学生个体的基础上,努力寻求师生的共同成长。
期刊
“老师,张同学把人撞倒了。”“老师,李同学忘值日了。”“老师,刘同学不遵守游戏规则。”……我刚处理完这个“事故”,那个“事故”又出现在眼前,我不停地教导着,苦口婆心地讲着道理。那段时间,我真的好辛苦,班级里总是有学生向我报告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告状的学生越来越多,我疲惫地应对着,不时地向同事们抱怨:做一年级班主任真是不容易。  一天,一位有经验的老教师突然问我:“你是不是平时总是关注孩子的错误,如
期刊
今天,是孩子们最后一次坐在初中校园的教室里聆听老师的谆谆教导了。作为班主任的我,在最后的叮咛告别中,郑重地对全班同学说了一句谢谢,谢谢他们让我学会了“妥协”。  曾经,我的字典里没有“妥协”二字。因为年轻和性别的关系,为了赶走胆怯和心虚,我照搬前辈所教的“不苟言笑、端起架子”,以“霸气”“无敌”的姿态,出现在每一届刚接手的孩子们面前。  每一次接手新班级,我总是自信又强势地对学生说:“遇见我,是你
期刊
教科书、教辅书可比作母乳,母乳很重要,但是如果一个孩子只吃母乳,6个月以后就无法满足,到1岁、2岁甚至就会发育不良,他必须有大量自主食物的选择。读书也是这样,你只读教科书、教辅书,一定会精神营养不良,你必须有大量的阅读。  真正的教育是从阅读开始,阅读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全面学习能力的提升。过去大家都把阅读认为是学语文所需要的,实际上远远不是,所有的学科都是由阅读作为背景的,学习越往上越需要大量的阅读
期刊
教师应当是“智者”,否则他的工作很难有价值。学生到学校来,是“求学”,学什么?学智慧,学方法,学好习惯。学生渴望成为有智慧的人,他们认为教师应当是“有办法的人”;如果他发现教师不聪明,他有什么必要从师而学?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他的“学习”,主要是丰富自己的智慧。在学生眼中,教师无论遇上什么困难,都有办法应对,至少,老师是“能和我一同想办法克服困难的人”。  正因为如此,一名教师
期刊
前不久,在华中师范大学德育所组织的一次教育培训会上,发起了一场关于“转化后进生是谁的责任”的公开辩论。  培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德育所的专家与培训者——三所学校的近200位老师的交流与讨论。大礼堂的舞台上,六位中小学老师代表和两位专家先后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表达自己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其中一位教初中的X老师问,几乎每个班上都有一两位不爱学习、学习成绩特别差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怎么办?  他提问后,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