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搓法

来源 :中国民间疗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er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通过整理古今医家相关文献,对搓法的操作术式及临床作用进行分析。
其他文献
赖海标教授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过程中,发现广东省中山地区的疫情特点为疫毒外侵,病位在手太阴肺和足太阴脾,湿瘟郁于太阴为基本病机,或从阳化热,或从阴化寒,虚实夹杂,故治法应着重宣肺排毒、醒脾化湿。该文总结赖海标教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经验。
何华教授认为,老年眩晕多属本虚标实,病位虽在头窍,但与肝、脾、肾三脏相关。治疗从虚、瘀、痰三方面入手,善用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和中化痰之法,补虚泻实,标本兼顾。同时强调临证选方用药时应不拘一格,因人制宜,加减化裁,方能疗有成效。该文介绍何华教授运用平肝止眩汤治疗老年眩晕经验。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该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呈现低龄化趋势。西医在治愈该病方面缺乏有效手段,中医药在防治CAG方面有很好的疗效。白兆芝教授认为脾胃虚弱、胃络瘀阻是CAG的关键病机,结合现代人体质特点,以益气健脾、化瘀通络立法,在使用益气健脾药物基础上,配伍少量活血药物,临床获得良好的疗效。
该文论述孙岚云主任以补肾活血法针药灸并用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经验,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孙岚云主任认为,慢性肾衰竭病位在肾,与脾、三焦等相关,主要病机是肾虚血瘀,水湿泛溢、痰浊内蕴是疾病进行性发展的关键,治宜扶正祛邪,以补肾活血法为基本治疗大法,兼祛湿化浊,健脾排毒。基于补肾活血法,针药灸并用,可调畅脏腑经络气机,平衡阴阳,提高疗效。
目的 研究卡马西平、拉莫三嗪和司替戊醇对丙戊酸及其代谢物血浆浓度的影响.方法 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第1组灌胃给予200 mg·kg-1丙戊酸,第2组灌胃给予200 mg
目的:探讨龙氏手法结合头颈部督脉电针治疗落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落枕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龙氏手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龙氏手法结合头颈部督脉电针治疗,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4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愈显率为93.5%(29/31),高于对照组的75.9%(22/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李宜瑞教授认为,肝风内动、脾虚生痰、风动痰扰是小儿抽动障碍的主要病机,该病病位在肝,与其他脏腑均有关,可分为肝亢风动、脾虚肝亢、痰热动风、阴虚风动型。根据每种中医证型,李宜瑞教授创立了与之相对应的经验方,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疗效。
目的:探讨不同加压牵引时间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牵引配合推拿手法治
动眼神经麻痹可归于中医目系疾病,历代医家将其称为“上胞下垂”或“睑废”。该文介绍蝶腭神经节针刺术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案1则,疗效突出。
目的:观察眼针运动疗法结合温针灸治疗寒湿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寒湿腰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组给予眼针运动疗法结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运动疗法结合温针灸治疗寒湿腰痛临床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