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绘本戏剧教学《没有耳朵的兔子》为例探索幼儿自我认同的培养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62162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发展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部分。幼儿是在与他人能动性互动和自我不断反思中探寻“我是谁”这个问题的,而体验式的绘本戏剧教学给幼儿提供了更好的心理发展平台。笔者利用绘本中的心理教育元素,借助戏剧教育即兴式、反省式,问题化、实操化的游戏,通过阅读、感受、模拟、共情,增强幼儿的自我认同感。
  4~6岁是幼儿自我评价、自我认同感形成的关键期。在班级管理中教师经常会遇到游戏时“不敢说”、绘画时“我不会”、闯关时“我不敢”、展示时“我不行”的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认同自己,培养幼儿的自我认同感。幼儿绘本戏剧教育正是一个可行的载体,让幼儿在体验式阅读的基础上,通过戏剧游戏、肢体律动、即兴表演等各种方式的演绎,表达情感、解决问题、释放情绪,从而让幼儿获得认同、净化和领悟,培养幼儿自我管理的能力。

一、解构绘本内容,挖掘心理元素,寻找对应策略


  绘本种类繁多,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如人际交往、认识自我、情绪情感抒发等等。教师可以借助绘本的特性,遵循带入理解、解决问题、排解情绪等步骤,逐渐帮助幼儿提升自我认同感。例如,《没有耳朵的兔子》是一本关于自我认同的绘本。故事的主角是一只没有耳朵的兔子,它期望得到同伴的认可,于是练就了很多的技能,但是依然没有一只兔子愿意和它玩。一次偶然的机会,这只兔子捡到了一枚没人要的鸡蛋。在陪伴蛋宝宝成长、与这只特别的小鸡相处的过程中,兔子也慢慢地学会了接纳自己,尊重他人的不同,最终获得了友谊,感受到了自我的价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社会领域中提到“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故事结尾没有耳朵的兔子在和小鸡快乐地生活中释然了,它觉得有没有耳朵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它有了强大的力量支撑它的精神世界。故事向幼儿传递了一种关爱他人、乐观向上的精神,同时帮助幼儿认识了自我,让幼儿相信“我”是独一无二的,“我”的存在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这是绘本要传递的主旨,也是教学的目标,教师要在故事解析中充分理解这些心理教育元素,再寻找相应的戏剧教学策略。

二、绘本邂逅戏剧,代入故事角色,寻找自我认同感


  儿童绘本通常都有一个形象鲜明的主角,角色扮演能帮助幼儿更好地代入角色进入故事,并以角色的视角经历、思考故事情节。对于社会观念尚未建构完成的幼儿而言,用自己作为思考的出发点是最容易想象、最容易有切身感受的方式。
  (一)借助主角特征,了解自己與同伴——自我认知
  例如游戏活动“专家外衣”。教师可以让幼儿以“动物专家”的身份,结合画面上的细节,猜测是什么动物。有的幼儿说是海豹,有的幼儿说是鼹鼠……当教师说这是一只兔子的时候,孩子们反驳道:这不是兔子,它没有耳朵。教师追问:你们觉得兔子是什么样的?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出示绘本中的各种兔子,让幼儿观察这些兔子有什么不同。
  在幼儿的已有观念中,每只兔子都应该有一对长长的耳朵,但绘本中的兔子却有长耳朵、短耳朵、胖耳朵、瘦耳朵、方耳朵、圆耳朵、弯耳朵等。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打开幼儿被桎梏的想法,让幼儿介绍自己,从外貌、性格、爱好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与众不同,由争论引发共鸣,引导幼儿充分地认识、了解自己,感受与他人存在的不同点,让幼儿明白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引导幼儿做一个真正的自己,从悦纳自己到真正地悦纳他人。
  (二)借助自我剖析,关注情绪和需求——自我调节
  绘本戏剧教育可以让幼儿在安全距离下借角色身份解决问题,潜移默化地增长幼儿的自我经验,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把错误的认知调整到正向,在互动中了解彼此,学会爱自己和爱别人,在认识自己情绪的时候可以同理到别人的情绪。
  例如游戏活动“内心独白”。教师可以让幼儿站在故事主人公的角度,以没有耳朵兔子的身份说说被同伴忽略、排斥的内心感受。
  幼儿A:捉迷藏的时候我一个人躲在树干后面,天都黑了它们也不来找我,好难过。
  幼儿B:为什么它们都不喜欢和我玩,就因为我没有耳朵吗?
  幼儿C:我好希望有人愿意陪我玩玩,和我说说话。
  首先,通过独白和讨论交流,让幼儿对没耳朵的兔子产生移情,引导幼儿站在没耳朵兔子的角度观察、聆听、思考和感受被人嘲笑、孤立的情绪变化,帮助幼儿产生认同感。其次,通过角色扮演,可以帮助幼儿把自己内在的感受投射到角色中,给予幼儿表达真实自我的勇气,有了角色的保护,幼儿可以透过角色将孤立、无助等负面情绪释放出来。最后,通过从兔子的遭遇投射到自身的境遇分享,让幼儿了解排斥、孤立对于他人来说是一件让人非常痛苦的事情,让幼儿学会感受弱势群体的心情,了解被人尊重的重要性,从而能设身处地地学会照顾别人的感受,接纳他人的错误。
  (三)借助教育戏剧,懂得换位和接纳——自我反省
  同理心是社会情绪能力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游戏,可以让幼儿融入故事中,让幼儿能设身处地地察觉、理解故事主角的情绪和情感,不仅能帮助幼儿理解角色、理解他人,还能更好地让别人理解自己,让幼儿在正确的引导下尝试换位思考,建立更为融洽的人际关系。
  例如游戏活动“肺腑之言”。教师可以请一名幼儿扮演没有耳朵的兔子,其他幼儿面对面站成两排,“没耳朵兔子”从中间走过,两边的幼儿给予它积极正面地反馈。游戏中,幼儿说“没耳朵兔子,你能跳得这么高,很厉害!”“没耳朵兔子,我想和你做好朋友。”“没耳朵没关系,你看捉迷藏的时候你是第一名。”“没耳朵兔子,我觉得你很可爱。”
  瓦拉赫效应告诉我们要寻找幼儿的智能最佳点,不要让短处掩盖住光芒。有的时候幼儿并不是没有闪光点,只是我们还没有寻找到最适合他发挥特长的地方。没有朋友一起玩耍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件比较难过的事情,我们要利用游戏正面的鼓励和赞赏幼儿,让幼儿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喜爱、认同和接纳,不仅有利于帮助幼儿建立自信,还能增强幼儿的安全感,对于幼儿自我认同感的建立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爱心,让幼儿成为善良、正直的人。
  (四)借助情感抒发,达到相互认同——自我实现
  心理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便是幼儿的自我评价。幼儿初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评价体系,以依从性评价为主,往往依赖于他人给出的看法评价自己。而幼儿最初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成人的影响评价他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正确地引导,幼儿会根据行为规则简单地理智评价,会从对个别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多方面的评价,从对外部事情的评价到内心品质的评价。
  例如游戏活动“感谢拥抱”。当幼儿阅读到没耳朵兔子细心照顾蛋宝宝的情节时,会深深地受到感染。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代入故事中,让幼儿想象自己是蛋宝宝身边的一个角色,可以是它的妈妈、爸爸或是亲朋好友,从他们的角度表达对没耳朵兔子悉心照顾蛋宝宝的感激之情。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尊重”和“自我实现”是高层次需求。通过游戏活动,教师可以让幼儿感受到拥抱是一件神奇的事情,让幼儿在与同伴的拥抱中和同伴的语言鼓舞中,感受他人给予的正能量评价,重拾自信,享受他人给予的尊重和肯定,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认同。

三、演绎绘本戏剧,排解消极情绪,实现自我成长


  利用绘本戏剧教育开展戏剧活动强调的是幼儿的体验和感受。在熟悉绘本故事的基础上,教师和幼儿可以尝试进行绘本戏剧表演。
  在教师的组织下,师幼可以一起将故事改编为戏剧文本,并根据幼儿对绘本的理解和需要,修改绘本故事的内容或结尾,让故事情节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心理发展。在排练演绎的过程中,幼儿会移情于故事中的主人公,借助肢体语言的诠释、音乐节奏的配合、服装道具的使用等,进一步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在不断地互动演绎中,幼儿经历了想象、感受、模拟、共情,通过绘本角色接受和认同了自己,学会了接受社会差异性,消除了与人交流的紧张感,从而实现了自我的不断成长,促进了社会化情感的发展。
  绘本是一个蕴含着无限能量的宝藏。教师要利用好绘本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通过戏剧教育的方式,发挥出绘本最大的教育功能,让绘本成为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的一颗幸福种子,在幼儿稚嫩的心灵中开出美丽、善良的花朵。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城区幼儿园)
其他文献
市面上目前已经冒出近百家打着“还款提额神器”的信用卡智能还款APP,号称“智能代还,一键操作,省心方便”,网上类似的广告随处可见,对于一些超前消费的年轻人来说诱惑极大。  这些“神器”的真相到底如何呢?青年报记者经过调查发现,所谓智能还款实则是反复套现,甚至可能会盗刷你的钱,信用卡智能还款背后一步一步全是坑。小额循环还款极具诱惑性越还债越多 全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总额8年翻了10倍  近日,农业银
产妇在娩出胎儿后的24小时内,利用专业计量方法计算出失血量高于500mL的称之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现阶段,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产后出血的发生概率大大降低,但是产后出血仍然是造成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发生产后出血,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尽量保证产妇健康和生命安全。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一)宫缩乏力  临床数据显示,宫缩乏力是引发产妇产
幼儿园科学活动中融入STEM理念可以极大程度地开拓幼儿园科学活动范围,让教师更重视具体的教育内容,注重培养与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基于STEM理念所展开的科学活动,需要教师合理地选择科学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在具体活动中融入科学知识,幼儿通过参与各项科学活动,能够锻炼自身的实践探究能力,充分体现出STEM理念的教育价值,也能够促进幼儿多元能力的发展,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STEM教育理念的内涵  ST
韵律是张弛、起落、有规律的节奏,韵律活动具有合乐性和表现性。韵律不仅是一种节奏,还是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韵律活动在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和智力方面的发展,增强幼儿的体能以及各方面的适应能力,还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性格。本文主要介绍韵律活动的有效开展策略。一、提高幼儿参与韵律活动的主动性  幼儿对参与韵律活动的兴趣直接影响他们参与韵律活动的自主性和
人工流产可分为手术流产和药物流产,常用的方法有吸引人工流手术、钳刮人工手术和药物引流产术。而人工流产手术无论选择何种方式,都会对身体造成较大的伤害。本文将详细阐述人工流产的手术方法。手术流产  1.负压吸引术。此种手术方式主要适用于妊娠在10周以内,要求终止妊娠并且没有禁忌证的女性或者是因为某种遗产性疾病不适宜进行妊娠的女性。在进行手术的时候,医生采用负压电吸引的方法,吸出早期妊娠产物,即胚囊和蜕
角色游戏是幼儿园最常见、最有特色的游戏活动之一,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模仿成人的行为。角色游戏不仅可以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发展幼儿的语言、动作、社会交往能力,还是很好的教育手段。小班幼儿喜欢玩角色游戏,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较少,表达能力、动作水平仍有待发展,游戏时常会出现内容单一、半途而废等情况,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有意识地提高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水平。一、小班角
种植是幼儿最喜爱的劳动之一,幼儿在亲历种植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观察、探索、表达能力,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可见,“全收获”的“全”是指多层次、多方面、多主体,说明种植不只是让幼儿有收获,更多的是重过程。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相遇”,为的是看见幼儿的行为,听见幼儿心底的声音,尊重幼儿的需要。如何更好地“看见”幼儿,就是以观察记录作为重要窗口,观察幼儿的行为,发现幼儿的想法,懂得幼儿的需要。从而把握幼儿整体发展
音乐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而且可以使人的精神得到放松,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好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和音乐教学完美结合实现了幼儿园音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些学校和教师不重视音乐课教学,在课堂活动中只是把重要知识点一带而过,导致幼儿很难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幼儿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固守传统
儿歌是儿童文学作品的体裁之一,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儿歌的语言活泼,内容丰富,韵律十足,不仅能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还能促进幼儿的口语表达、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中班的儿歌,结构较为复杂,篇幅较长,教材中儿歌呈现出来的画面是整幅的、挂图式的,这样的大幅图片并不符合中班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
随着幼儿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当前的幼儿教育模式发生了质变,帮助幼儿适应教学活动已经不再是教学工作的最终要求。强调幼儿独立探究意识、学习意识的培养,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成了幼儿教育的最终目标。探究是基于客观现象分析理论知识的过程,幼儿能借助探究满足自身的求知欲,从而完成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本文阐述了基于情境教学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方式。一、构建知识情境,培养探究欲望  在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