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佛教监寺制度研究

来源 :佛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qing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隋唐僧官制度在“三纲”的基础上另设监寺制度,以俗人兼管僧团的内外事务。这种做法早在高昌郡时期的吐鲁番地区就已出现,并与南朝梁武帝欲亲任白衣僧正存有内在的关联性。监寺制度由隋炀帝创立,唐贞观中遭到废除;至唐中晚期(不晚于唐代宗大历年间),随着国家加强对佛教事务管理的需求重新出现,但改由僧人担任,并在吐蕃占领与归义军时期的敦煌地区发展出“寺卿”“僧政”等新的基层僧官职位。“监寺”这一基层僧官的发展与演变,正是隋唐时期教权与王权之争以及佛教中国化的一个具体表征。
其他文献
<正>方立天(1933-2014),毕生在中国佛教、中国哲学两个领域“双耕”不辍,成果享誉海内外。方立天深耕佛教中国化研究多年,曾坦言:“多年来我最感兴趣,并为之付出心血的课题有三个:一是佛学研究的现代化;二是佛教之中国化的内容和方式,也就是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三是佛教哲学之中国化。”
期刊
报纸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蕴含许多崇德修身与治国理政的智慧精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对党员干部的政治操守与执政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责任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方位,创造性地构建了“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政德建设理论,为新时代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提供了重要遵循。党员干部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以马克思主义为“魂”,不断升华政治品格,强化
期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自强的宝贵文化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凝聚全人类共同价值、增进文化自信自强的现实回应,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实践的应有之义。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育人机理上的价值共融性,文章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分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内容、构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建
期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源头活水。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地创造性转化。在“应合”的角度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相辅相成;在“意合”的角度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在使命和方向上相一致;在“契合”的角度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之间是
期刊
在文化宇宙的辽阔画卷上,中华文明以其不朽的魅力和深刻的影响,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茶文化,身为这一古老文明灿烂的宝藏内容,拥有着悠久的发展史,蕴含着深奥的哲学思想,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播及演变,不仅反映了一种文化自信,能彰显时代的价值与行动的意旨。本文从茶文化的历史脉络展开,通过深入分析茶文化的精神实质和现阶段发展情况,旨在探寻以茶弘扬中华文化的途径,从而坚定文化自信,为相关领域人士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
期刊
报纸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产生于马克思主义在对文化层面理论的剖析过程中,所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立足于无产阶级,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内涵和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特征进行阐述,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重要价值,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实践路径。
期刊
报纸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