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上海研发中心揭牌暨“申穗空间”论坛第一期

来源 :城乡规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yzchen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揭牌仪式rn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建院近70年,一直重视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为进一步链接高端资源、研发新兴产品、强化品牌宣传、吸收先进经验、吸引高端人才、促进高质量发展,2021年,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特设立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四大研发中心,形成“1(创新中心)+4(遥感中心、产业中心、未来实验室、BIM中心四大平台)+4(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四大研发中心)”创新体系,从而构建“后端科研统筹+中台赋能+前沿基地”的创新研发格局.
其他文献
随着智慧城市、新基建等新兴概念在我国的发展,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的融合趋势愈发明显.目前,我国各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桥梁隧道段所使用的车辆限高装置存在着拦截方式被动、设施结构刚性强、超高预防困难等问题.基于交通安全理论,提出集事前预警、事中缓冲、事后补救为一体的预警自修复式联动救援限高系统,以降低限高架碰撞事故发生概率,减少事故损失,提高救援效率.
现阶段在降噪型沥青路面材料选择中,橡胶沥青路面可通过利用其显著的阻尼变形特性来实现噪声削减.但其吸声能力相较于其他沥青路面材料并无显著优势.现通过向橡胶改性沥青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硅藻土,制备得到复合改性橡胶沥青,进而制备两类沥青混合料试件,利用传递函数法测试吸声系数,从而研究硅藻土掺量和试件层厚对两种复合改性橡胶沥青混合料吸声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随硅藻土掺量的增加,各组试件吸声系数随之提升;试件层厚对两种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整体吸声系数影响不大,但峰值吸声系数有明显区别.
在分析基坑开挖卸荷条件下引起基坑隆起破坏的动力因素基础上,根据极限平衡理论,建立基坑隆起破坏计算模型的几何边界和荷载边界,提出计算基坑抗隆起稳定安全系数的卸荷法,给出基坑抗隆起稳定安全系数计算式(Kk).假定规范中应用Prandtl公式计算所得的抗隆起稳定安全系数为Kb,通过对两计算式归一化敏感度分析,发现两式受各因素影响的规律一致,影响基坑抗隆起稳定性的首要因素是土体内摩擦角,围护体插入深度和基坑挖深是主要影响因素,土体粘聚力和土体重度是次要影响因素.根据某基坑工程实例计算分析,本文提出的Kk计算值略小
以上海花博会项目绿化工程为依托,响应生态发展理念,对园林景观绿化种植进行全方位研究.通过对地栽苗和容器苗两种苗木的种植土组成、配生土改良、苗木检疫、起苗运输、修剪包裹、种植工艺等内容的管理及研究,形成一套系统的园林绿化管理模式,实现上海花博园景观绿化快速成景,且苗木成活率高达97%.
成以成都某地铁外电通道为例,归纳整理顶管技术在外电通道设计思考,包括顶管工艺选择、管道结构设计、管道接头形式、管道防水.为今后顶管技术在电力通道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为了探究高水位山岭隧道建设中地下水渗流对隧道衬砌的结构影响,运用有限元计算软件MIDAS GTS NX对某隧道工程进行建模计算,分析了不同注浆圈厚度(0m,3m,6m,9m)和注浆圈渗透系数(2.5×10-8 m/s,2.5×10-7 m/s,2.5×10-6 m/s,2.5×10-5 m/s)对衬砌结构竖向位移、大主应力和隧道涌水量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注浆圈厚度的增加,可以减小衬砌结构的大主应力、竖向位移和隧道涌水量,不过减小幅度在厚度大于3m之后有明显的降低;随着注浆圈渗透系数的降低,衬砌结构的竖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交通强国的战略部署,是新时期做好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工作的总抓手.去年7月24日,交通运输部与科学技术部签署《关于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合作协议》,决定深化“科交协同”,共同谋划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发展,推动交通运输发展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rn为落实合作协议精神和任务部署,2021年8月,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联合发布了《关于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
期刊
期刊
随着燃气管网建设的飞速发展,燃气管道建设中经常会面临穿越河流.因此,施工方法的选择就成了燃气管道穿越河流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施工能否顺利进行,管网能否安全运行的前提.通过两种最常见穿越河流的方式分析,并结合在工程建设中具体实例的应用,对方法的合理选择和重点施工工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天然气管网掺氢已成为各国公认的迈向低碳能源体系的重要技术路径,世界多国都已开始天然气管网掺氢示范工程的建设.而氢气掺入天然气管网的首要条件是必须确保民用燃具正常工作而不出现安全、效率和污染物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首先确定以掺氢天然气为基准气时的界限气组分,并对以此基准气为设计气源的热水器进行实验测试.实验结果发现,掺混氢气后热水器热负荷和排烟温度均略有下降,热效率有所提高,CO排放量大幅降低,NOx排放量略有减少;当热水器以天然气为气源工作时,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且未出现不稳定燃烧现象,验证了以掺氢天然气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