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堤”铸茶魂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duo521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司“尾牙”还没做,王贵卿就先邀媒体朋友来参加新春茶话会,因为在他看来,媒体是“海堤”每一个成长脚步的见证人。会上,他同大家寒暄了一阵后,身旁的一名记者神秘地拿出一份红头文件,“高调”地宣读:“……经研究决定,任命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茶”)总经理王贵卿为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茶”)总经济师……”。话音刚落,掌声四起。在掌声中,这个向来雷厉风行的山东大汉竟然笑得有些腼腆。他坦言,这是他最引以为豪的一个“行头”,而在过去的一年中,他收获的还不止于此,首届厦门商界“十大风云人物”、厦门市“劳模”等荣誉都被他收归囊中。
  这些光彩熠熠的“标签”,记录的不仅仅是他的个人成绩,更是他所心系的“海堤”一步步走向成熟的成长轨迹。其实,“海堤”自诞生之日起,就象征着一种精神一半个多世纪前,万名建设者在厦门日夜奋战筑海堤,“不畏艰难,不断拼搏,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王贵卿掌门的“厦茶”及品牌“海堤”无疑是传承了这种精神,表现出了十分旺盛的生命力与蓬勃的活力,尤其是在波诡云谲的市场经济浪潮中,他凭借着军人独有的坚毅与果敢,带着500多名员工,激流勇进,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的“攻坚战”,成功地实现了企业从完全依赖出口到出口、内销“两腿并行”、产品从“厦门加工”到“厦门创造”的“华丽蜕变”,成为厦门特区三十年来引领茶叶市场消费潮流、引导茶业健康发展的先锋力量。
  就是他,用“海堤精神”熔铸了一片醇厚的茶魂。
  临危受命
  从某种意义上说,王贵卿这个“总经理”的位置也是被“逼”出来的。
  1181年,王贵卿“卸甲”转业到“厦茶”当人事股股长。“当时还是计划经济时期,茶叶供应都靠批条、靠粮本,直到1995年以前,整个福建的乌龙茶基本被‘厦茶’垄断。”王贵卿回忆说。但是,随着茶叶市场的逐步“开放”,原来属于“垄断”地位的厦茶,出口订单却急速下滑,国内业务也大幅度萎缩,危在旦夕。
  时势造英雄。危机对王贵卿来说却是一个崭新的开端。“企业效益差,工人的工资自然少了,大家怨声载道,还有个别人滋众闹事。这令人伤透了脑筋。”就在管理层束手无策的时候,有着部队“领军”经验、时任厦茶集美厂厂长的王贵卿硬是被工人们“抬”上了高层的位置。接过“烫手的山芋”。“说实话,我挺为难的,但没办法,军令如山,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他还是一副军人的口气。
  一上任,摆在王贵卿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让“厦茶”摆脱困境。降低成本与完善管理正是当务之急!于是,他把公司中层以上的干部都召来开会。“我对他们说,要让企业活起来,我们必须做点牺牲,你们愿意就留下,不愿意可以走。”果然,有不少人辞职了,但是留下的人都经历了一番阵痛:总经理工资降35%,副总降20%,中层降10%,而普通职工不降反升。“那已经是2004年了。我的工资还不足3000元,但换来了员工的信任。”他还组织全体职工召开了职工代表大会,全体投票通过了公司管理制度。“制度定下来了,就要严格去执行,我也不例外。那时,除了公司的事务,我还兼厂长,每天都要提前1个小时上班,忙完工厂的事。再到公司,时间掐得刚刚好!如果遇到焙茶,工人不愿加班,我就陪他们干到天亮。总经理都这样了,他们还好意思不干吗?”他摊着手说。就这样,“两头兼顾”的生活持续了一年多。
  奇迹
  尽管影响企业发展的“内忧”基本消除了,但是海外客户大量的流失让王贵卿仍然不能“高枕无忧”。“2004年,我们的订单几乎为零。我第一次去日本拜访客户,人家认为你来自一个快倒闭的公司,根本看不起你”。当时的情形,他历历在目。
  然而,简短的一通电话却改变了“厦茶”的命运。“我无意中听到日方的一个业务员接到了一个电话,大体内容就是他们公司急需一批茶,几天内必须到货。”通讯信兵出身的王贵卿凭敏锐的直觉很快就抓住了这一重要信息。机会来了!当王贵卿得知对方要货20吨,并且必须3天之内运抵日本仓库时,王贵卿回答他:给我半小时时间,我给你答复。“他非常怀疑地看着我,问:你可以?!”王贵卿腾地站了起来。惟妙惟肖地模仿那个业务员惊讶的表情。
  他立刻打电话给茶厂,吩咐厂里的所有机器都开起来,并——致电部分负责人,通知所有工人加班备货。但是,问题决非如此简单。“如果按常规程序报关通常需要提前7天,也还是来不及,而且那天已经是周五了。我就把实际情况告诉海关的朋友,问他能否在周末提前报关。他说这是违反规定的,但可以尝试在星期——上班就办这事。”
  “业务员回去以后,向课长汇报了这件事,课长也深表怀疑。还是他们的部长有见识,他和我见了面之后,对部下说‘他以前是军人,说话果断有力,应该没问题’,就和我签了合同。”那一晚,他一夜没合眼。次日6点,工厂打来电话说,货已开始装箱,海关一早就检验放行,三个半小时后就会到横滨机场。他心里着的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下午4:45,奇迹出现了——20吨的茶从厦门空运到日本,从原料准备,经加工、商检、再到运输,前后不到24个小时!
  “日方的副总裁、部长、课长全都来了,他们还是不信:昨天还在纳闷断货,今天货就运到了,你王贵卿难道会变魔术?直到他们看到货,才彻底信了。”第二天,日方就召开了大型会议,王贵卿被邀为座上宾与日方进行谈判。回国前,他拿到了一张300吨的订单。“一周后,日方两个部长来回访,就坐在这个位子,整整谈了一天。我给他们讲了我们的思路和战略。”他指着座椅说。这一次的交谈,又给“厦茶”带来了800吨的订单,打那时起,订单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厦茶”“活”了!
  华丽蜕变
  “这是气象色谱仪,能测农残;这是原子吸收分光光谱仪,能检出重金属,这是……”王贵卿带我们到公司的实验室参观,介绍每一部仪器的性能时如数家珍。“这些都是2005年为应对日本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而购置的,这制度真让人紧张啊。”他感叹道。当然。这只是王贵卿应对举措的“冰山一角”,茶叶安全卫生的关键还在于源头。对待“超标”的茶,他毫不留情,“统统毙掉,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价格可以讨价还价,品质问题决不讨价还价!”他斩钉截铁地说。为了从根本上保证茶叶的安全卫生,“厦茶”还定期在产地给茶农进行培训,并在各产区配备技术人员进行全程辅导和跟踪,记录生产全过程,而“做得好”的茶农,还会得到“厦茶”送出的一份红包,“最高的可以拿到3万”。这样一来,当许多外贸茶企遭遇“肯定列表制度”的重创时,“厦茶”却安之若素,出口量逆势增长。
  “厦茶”虽经受住了“肯定列表制度”的考验。但也使王贵卿意识到了一个新问题:如果过分依赖出口,说不定哪天还是会“翘辫子”。经过仔细思虑,他脑海中浮现出了五个字:“危机化管理”……要是日本市场没了,怎么办?对于这个有58年历史的老国企来说,要生存要发展,战略转型迫在眉睫。
  2007年,“厦茶”筹建了研发部,开始把注意力转回内销市场,打算内外销“两条腿走路”,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产品的转型,逐步加大高端茶产品的份额。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金骏眉遭爆炒,一路走高,价格被炒到3~5万元/斤。针对茶市的这一现状,王贵卿让研发部把市面上的金骏眉都买来,结果发现真正产于桐木关的茶不足1%,几乎都是外山茶。“炒作普洱茶”的经验教训告诉王贵卿,过度炒作是不可持续的。于是,他就给研发部划拨了600万元资金。并当场立下“军令状”:新研发的这款红茶口感要超过金骏眉,还要耐泡,冲泡次数要超过10泡。具有50多年深厚功底的研发团队很快就把市场上的优质红茶原料都找来,不断地研究。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熔铸了世界各地红茶优点与“厦茶”工艺技术的精品红茶……“海堤红”问世了。“它的香气闻起来有兰花香,喝起来口里会感到清甜,而且工艺是经过改良的,并采用了高科技包装,可存放3年以上。这些是别人模仿不来的!”他的自豪溢于言表。这款单品一经上市,迅速成为一张“王牌”,2011年单品销售额突破了3000万,而且供不应求。以至于有人把“厦茶”当成了“海堤红”公司。因而,在媒体眼中,“海堤红”不仅是—个奇迹,更是变“厦门加工”为“厦门创造”的“华丽转身”。此外,“厦茶”在夯实做精拳头产品福建乌龙茶的基础上,将产品线“东延南伸”,将台湾乌龙茶和广东乌龙茶纳入乌龙茶产品体系,组建了中国乌龙茶“产品集团军”。
  然而,渠道的创新更是加速了“厦茶”的蜕变。2007年,首家“海堤茶叶”门店开业,第一年营业额就达到了200万。从2009年开始,随着“厦茶”影响力在业界的进一步“发酵”,“海堤茶叶”以直营、加盟和入驻商超的方式进行大规模复制。开启了国内布局之路,在全国各大城市布了近300个销售点,2011年销售总额近5亿元。“原计划是3~5年时间里,将占86%的外销比例降到内外销各占50%。如今内销占70&,外销30%。现在即使不做出口,我们照样也能‘活得很好’”。
其他文献
兼具冒险家与飞行员身份的法国大文豪圣德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 Exupery),于1943年出版的巨著《小王子》,自二十世纪中叶风靡全球以来,至今对世人的影响始终未曾退烧。而书中小王子对自家玫瑰真诚不移的挚爱,更不知赚了多少大人们的热泪。  现实世界中,也有一位热爱玫瑰的黄腾辉,尽管早已从花莲瑞穗的乡下小孩蜕变为今天拥有全球近50家直营“古典玫瑰园”的杰出企业家,却始终不像个商场
期刊
前尘影事,如夢如幻。  二十世纪初叶,苦难深重的华夏大地上,独行着一个清癯孤傲的灵魂,他涉猎广博、学贯中西,于文、词、诗、歌、书画、篆刻、音乐乃至戏剧等无不研习并尽善尽美。出家前,他无愧为艺文、美育大师;往生后,他被尊为佛教南山律宗第十一代世祖。这位传奇一生的高贤大德就是李叔同(1880-1942年,小名三郎,幼名成蹊,学名文涛,法名演音,号弘一)。  花枝春满,天心月圆。许多年来,国内外有关李叔
期刊
12月,一年的最后一章,一年的故事都要在这一章落幕、收场,转入来年。2011广州茶博会上,普洱成为最大的主角,普洱热再度回潮,三年的滑落几乎让它奄奄一息,是什么让它东山再起。明星的倩影在茶界的舞台渐渐清晰,传统的茶叶何以与明星挂钩,茶界怎么开始了“追星”之路?传统绿茶区大行绿改红之举,这是与时俱进的步伐,还是追逐风潮的一时火热。  时光飞过,究竟在这片天空留下了什么?这个世界往往,80%的结果来自
期刊
展销两旺 茶市火爆  “今年的效果超过以往任何一届”。广东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张燕平总经理十分开心地告诉记者,“紧压茶盒礼品茶最受欢迎,天天补货”。26日下午。广州茶博会即将闭幕。记者看到,在广东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展位茶台里,依然座无虚席。“发货量超过300万元”在海湾茶业的发货台,发货的工作人员兴奋地告诉记者。几天来,海湾茶业“老同志”系列普洱茶一直不间断地发货。  在茶博会现场,各类品牌普洱茶
期刊
三月,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是一个温暖的时节。  这个季节微风和煦,阳光柔和,空气清澈,四周都渗透着柔情似水的如女子般细腻的情感。本来,女人如水,这时候似乎要与女子走得更亲近些。  于是,我们想歌颂一群不一般的女性,她们在茶行业中有勇有谋,出类拔萃,有着一份更胜于男子的坚毅与坚强,她们就像一朵朵傲气盛开的“茶界花木兰”。  很多时候很多人都认为女性要做得比男性出色,要用柔弱的双手撑起属于女性的半边天
期刊
2012年12月8日,泉州万达文华酒店三楼宴会厅高朋满座,名流云集,福建省、市相关领导以及各商界精英出席了本次盛会,而中闽魏氏带着全新推出的新贵红乌龙——“魏氏红”,隆重亮相。  新形象:陈绍华阐释“中正从容”  2012年下半年,中闽魏氏进行了包括企业LOGO、门店VI等一系列品牌形象升级。全新的品牌形象更具中国风,大气雍容,获得茶行业以及设计界的一致赞赏。中闽魏氏总经理魏贵林表示,本次形象升级
期刊
“你幸福吗?”“我姓曾”……前不久,央视《新闻联播》播放了一组在街头随机采访普通人的新闻,提出的问题就是“你幸福吗?”而这个简单的问题,却得到了千奇百怪的答案,甚至还冒出了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大神级回答。一时间,“你幸福吗?”成为了网络热词,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各种调侃。  那么幸福是什么呢?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答案。睡觉睡到自然醒是幸福,数钱数到抽筋也是一种幸福,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和诠释吨各有不
期刊
进门的小院子是有点半露天的,绿色的蔓藤在屋檐顶上悠闲地绕行着,透过间隙可以看见后院山坡上那盎然的绿意,湿润的青草和泥土的芳香随风扑面而来,像婴儿小手轻挠般从皮肤痒到了心里,有一种从所未有的畅快感从胸腔涌出,深深吐纳几口,心中的积郁与烦闷被稀释在身边这清新的绿海中,如同卸下负累。一身轻松。  走入内庭,却有与小院不同的感觉。如果说这所茶居的小院有着农家情趣,置身于茶居大堂便是到了书香门第人家。第一眼
期刊
写茶的心得多了,认识的茶友也就多了,以前仅是南京,现在是全国各地的茶友,真可谓以茶代酒,友谊常青!秋月春花之时,闲云野鹤之间,静坐山头,泡一壶茶,读《红楼梦》,肯定会是兴趣使然。似懂非懂看红楼,若隐若现闻茶香,一阵晚风来,更是挑灯夜读的好兴趣,可惜这种情况只能在梦里!  俗云:“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在贾府中是一日不可缺少的。《红楼梦》写到茶的品种,有六安茶、老君眉、枫露茶、女儿茶、
期刊
耽溺于国产红茶的香氛里有些年头了,尤其是最钟爱的那几款,每年在尝新的同时,也不厌其烦地“叙旧”,细作一番比较后才算过瘾。对于其它的红茶,除了好奇尝鲜之外,就没有下文了,更不消说去碰“洋红茶”了。不过,像这样有点“坐井观天”的品茶姿态,在“偶遇”印度两种个性鲜明的红茶一浓烈的阿萨姆红茶与温柔的大吉岭红茶之后就被彻底打破了。因为在它们身上除了能品味到浓郁的高原气质与阳光味道以及异域风情之外,还有一种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