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fa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重大现实问题
   坚持统筹谋划确保改革协调有序推进
   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各地各校大胆试验
  
  [新闻回放]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0〕48号),一批改革目标明确、政策措施具体的教育改革项目完成备案程序,标志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通知》要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大胆突破,努力形成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坚持统筹谋划,确保改革协调有序推进;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各地各校大胆试验。要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使教育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顺应人民群众对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新期盼。
  《通知》从专项改革、重点领域综合改革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三个层面,确定了改革试点的十大任务: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建设现代大学制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改革高等学校办学模式;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提高教育保障水平。
  《通知》要求,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要科学制订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目标、进度安排和配套政策,突出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要建立督促检查机制,对试点项目跟踪调研,定期进行评估,加强检查指导,确保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要加强宣传引导,对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要及时总结,组织交流,加以推广,将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试点解读]
  ·城乡结合部增设幼儿园·
  试点任务:加快学前教育发展。
  规划纲要:到2020年要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二年,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教育三年。
  专家解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解释,要在县镇和人口聚集的城乡结合部等区域增设幼儿园。优先支持留守儿童进入学前机构接受补偿性教育,减少隔代养育给儿童在情感、行为和社会性发展方面造成的不利影响。政府要给民办教育好的政策。
  ·把学校都建好减少差异·
  试点任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规划纲要: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
  专家解读:袁振国分析,解决择校问题是特指义务教育阶段。首先最主要的是把普通学校都建好,减少学校之间的差异;其次要促进教师流动。
  ·建立长效减负监督机制·
  试点任务: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途径。
  规划纲要: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
  专家解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认为,政府首先要加快招生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的改革;其次要让落榜者另有择业的途径;另外,要建立长效减负监督机制。
  ·为拔尖人才设特殊通道·
  试点任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规划纲要: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在跳级、转学、转换专业以及选修高一学段课程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探索高中、高等学校拔尖学生培养模式。
  专家解读:袁振国介绍,为拔尖创新人才设立特殊通道,包括:跳级,大学和中小学联合培养,有专门的实验室和基地等。要建立适应创新人才成长的多元化评价机制。
  ·对高校减少不必要干预·
  试点任务:改革高校办学模式,建设现代大学制度。
  规划纲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完善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办法。
  专家解读: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认为,政府部门需要转变职能,对高校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企业帮助高职设置课程·
  试点任务: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规划纲要:推进职业院校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
  专家解读:张力认为,提高职业学校吸引力的关键是专业学科设置适合用人企业的需要,所以希望行业企业都帮助学校设置课程。
  ·清理对民办学校歧视政策·
  试点任务: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
  规划纲要:建立完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险制度,开展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试点。
  专家解读: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司长孙霄兵表示,目前针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在各地可能仍存在。清理纠正这些歧视政策,既包括教育部门,也包括其他有关部门。
  ·教师评价应有严格标准·
  试点任务: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完善教育投入机制。
  规划纲要:完善教师退出机制。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
  专家解读:袁振国认为,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应该有严格的教师评价标准。
  (据《京华时报》周逸梅/文)
  
  [媒体关注]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针对社会各界广泛关心的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有关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
  1.请简要介绍一下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战略部署。
  今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未来10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开启了我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是这次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基本原则,也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根本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重视改革的系统设计和整体安排,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进一步消除制约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育规划纲要以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扩大教育开放为重点,对教育体制改革进行了系统设计,并提出了本届政府启动实施的十大改革试点,作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2.在新时期新阶段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历程表明,每一次大的教育改革,都推进教育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当前,我们迎来了又一次推动教育改革的大好机遇,具备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从复杂性来看,教育改革既涉及体制机制,也涉及思想观念,还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期待高,有些方面认识不尽一致。从艰巨性来看,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任何一项重大教育改革的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教育政策措施的出台,都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失误或失败,可能影响一代人或几代人。可以说,我国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改革的难度大、压力大,矛盾也比较多,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在实践中探索。
  因此,为了尽可能地少走弯路,避免折腾,使改革的收益最大化,改革的风险最小化,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改革,做到统筹谋划,系统设计,循序渐进。一是重视顶层设计,对各项改革都有一个前瞻性的通盘考虑和设计,明确目标任务和操作步骤。二是突出重点,抓住那些长期困扰教育科学发展的难点问题和社会充满期待的热点问题,集中力量争取突破,不能全面铺开、平均用力。三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程度有机统一起来。按照这些要求,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从3个层面系统推进教育改革:一是重大标准、重要制度的改革,以及复杂、敏感、系统性强的改革,由国家层面进行统筹谋划,在做好整体设计的基础上统一组织实施。二是对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由省级人民政府和中央有关部门在国家指导下开展试点,取得经验后,再总结推广。三是各地各校结合自身实际,根据规划纲要的要求,自行组织改革试验。
  3.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是哪些?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多层次、多领域的体制机制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教育改革必须紧紧围绕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着眼于破除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和突出矛盾,力争在4个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推进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课程教材、考试招生和评价制度改革,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二是在办学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推进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三是在管理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建立健全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深化高等教育管理方式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四是在保障机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提高教育保障水平,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4.开展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基本原则主要有3条: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从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努力解决深层次矛盾,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推进教育改革的出发点,把能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需要作为检验教育改革的根本标准。二是坚持统筹谋划,确保改革协调有序推进。搞好总体设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立足当前与兼顾长远相结合,专项改革与综合改革相结合,着眼于事关全局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确保改革的科学性、系统性。三是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各地各校大胆试验。充分考虑我国城乡差别大、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把整体部署和尊重基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地方、学校和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鼓励各地各校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增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
  5.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地区和试点单位是如何确定的?
  为做好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工作,从今年年初开始,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就结合规划纲要提出的重大改革,研究确定了近期启动实施的重点任务,并将这些重点任务公开发布,请愿意先行先试的地区和学校,选择一项或几项申报国家改革试点,按照“自愿申报、专家评审、协商论证、综合平衡、统一部署”的原则,制定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在第一轮申报的时候,共有500多个改革项目,各地各校改革的积极性很高。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主要从科学性、合理性、操作性等方面,对所有项目提出修改完善建议,并将意见反馈给申报单位,进一步完善试点方案。试点方案再次上报后,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组织由教育部门、相关管理部门和专家组成的综合评审组,重点就试点方案的改革措施、配套政策、保障条件等进行研究论证,提出修改完善建议,反馈给申报单位。经过“三下三上”的过程,总体方案不断完善,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听取与会代表的意见。大家认为,总体方案体现了顶层设计、试点先行、有序推进的原则。根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大家所提的意见建议,又对试点总体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并按程序审定。8月27日,国务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进行了统一部署。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明确了试点的重点任务和试点地区、试点单位。所有的试点项目,都是各地各校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改革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研究设计的。
  6.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基本内容为3大类,即专项改革试点、重点领域综合改革试点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专项改革包括10大试点任务:基础教育有3项,分别是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途径;高等教育有3项,分别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等学校办学模式和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另外4项是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和完善教育投入机制。重点领域综合改革试点,包括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和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旨在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实现形式。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统筹编制符合国家要求和本地实际的办学条件、教师编制、招生规模等基本标准。统筹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保障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体制机制。总的来看,试点任务涵盖了各级各类教育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每项任务在确定试点地区时统筹考虑了东、中、西部的布局。
  7.在全国性的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中如何搞好统筹协调?
  这次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十分艰巨,必须搞好统筹协调。一要做到“上下结合”。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体现着国家意志,教育的大政方针和基本制度必须由国家统一制定。但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管教育的是各级政府,办教育的是各个学校。学校的实际情况如何,教育改革的效果如何,包括校长、老师在内的一线教育工作者,还有学生和家长往往是最清楚的。任何一项改革,只有既得到学生、家长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支持,又符合国家的要求,才能真正推行、取得成功。二要做到“左右结合”。据初步统计,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涉及约60个部门和团体的合作。任何重大改革,只有加强统筹协调,得到各相关方面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理解和帮助,才能凝聚改革的力量,减少阻力,形成合力。三要做到“点面结合”。改革必然导致原有格局的调整、体制机制的创新,先在点上取得突破,才能减少和消除阻力,控制可能存在的风险,留出后续完善的空间。凡是涉及面广的重大政策,应该在一些地区和学校先行先试,取得成功经验后,再由点及面推广。这样做可以减少改革成本,使改革收益最大化。四要做到“远近结合”。教育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领域的许多矛盾是长期积累形成的,原因也比较复杂,解决起来需要一个过程。要对各种问题和矛盾进行科学分析,既要进行长远谋划,又要明确近期任务。对于反映突出的问题,要优先列入改革日程,及早启动改革,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五要做到“软硬结合”。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我们在硬件建设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今后在继续加快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要更加重视软件建设,加强思想观念的更新、方式方法的转变和体制机制的创新。只有硬件软件同时建设、同步加强,才能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8.如何确保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取得成功?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全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国务院成立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由20个部门组成,主要职责是审议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方针和政策措施,研究部署、指导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统筹协调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由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织领导,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各地各部门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改革试点工作的领导,确保组织到位、责任到位、保障到位。
  二是加强检查指导。为加强对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指导,已于11月中旬成立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会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进行检查、指导和评估,及时向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提出报告。各地各校的试点项目实施方案,都要经咨询委员会评审、完成备案程序后,才能启动实施。改革试点启动后,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要建立督促检查机制,按照试点实施的计划进度,开展跟踪调研,及时了解情况,定期进行评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试点方案。对于实施中需要突破的政策和规定,要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原则和精神,充分论证,积极探索,稳妥操作。对于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要深入分析和系统评估,做好预案,积极化解,确保改革平稳推进。对于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及时妥善处理,避免出现大的偏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将根据试点进展情况对试点项目进行动态调整和补充。对措施不具体、保障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群众不满意的试点项目,对以改革试点名义进行不正当办学行为的试点单位,将予以调整。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动员各方面力量支持改革。对在改革实践中涌现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只要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都应给予保护和支持。对于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要及时总结,组织交流,加以推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扎扎实实把改革引向深入。
  
  [试点地区]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试点地区
  1.明确政府职责,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辽宁省大连市,上海市闵行区,江苏省部分市县,浙江省部分市,安徽省合肥市,甘肃省部分自治州,宁夏回族自治区部分市县)。
  2.探索政府举办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园的措施和制度,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浙江省,云南省)。
  3.改革农村学前教育投入和管理体制,探索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途径,改进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模式(黑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县,贵州省毕节地区,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江苏省,浙江省部分学校)。
  
  ◎专家文章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快学前教育发展
  刘占兰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学前教育受到高度重视。进一步明确了政府责任,确定了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办园体制和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重点任务。最近,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召开了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确定了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发展方向和建立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奋斗目标。可以说学前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学前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幼儿园总数、在园幼儿数不断增长,普及程度逐步提高;探索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学前教育体制和机制,办园活力不断增强,形成了多形式办园的格局;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探索日益活跃和深入,保教质量不断提高。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当前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是:学前教育资源短缺、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健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体制机制不完善尤为突出,严重制约着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由于历史上欠账多,遗留问题多,因此学前教育的普及和加快发展任务艰巨,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和制约尤为重要。学前教育的体制机制问题突出地表现在管理体制、办园体制、投入体制等方面不完善、不健全。各地在进行改革试点和实践探索的过程中,需要有改革的勇气和决心,需要有创新的意识和智慧。
  首先要完善和理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经验教训已经证明,过去十几年我们过度依赖社会和市场的办园体制无法实现学前教育的广泛覆盖、布局合理、方便群众等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性质,出现了入园难、入园贵的突出问题。
  各级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主体。这是《规划纲要》、《若干意见》和学前工作会议多次明确和重申的要求。政府要承担起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任务,合理规划、布局、投入和管理,促进学前教育朝着公益和普惠的方向发展。因此,各级政府不能再以任何理由推卸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那些至今仍存在着与《规划纲要》要求和国务院规定不相符合的做法的地区,应该尽快纠正。
  落实政府责任必须充实学前教育管理队伍,实现全覆盖的管理。从学前教育管理现状来看,据2008年中央教科所对16省市30个区县的抽样调查,有25%的区县学前教育处于既无管理机构也无管理人员的“两无”状态。即使有的区县有人管理,也只是管少数的教育部门办园,绝大部分的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园都不在教育部门的行政和业务管理之下,办园的规范性和保教质量无法保证。
  完善学前教育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规划纲要》第65条提出“开展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督导检查”。在刚刚召开的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委员刘延东在讲话中强调:要建立督促检查和考核奖惩机制,把政策是否到位、措施是否有力、能否有效缓解入园难,作为检验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指标纳入考核范围。对于那些举措不实、力度不够、效果不好的地区,要加强指导和问责。有关部门要开展专项检查,推广先进经验,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其次要改进和创新办园体制机制。
  当前办园体制机制中最大的问题是学前教育的公益性不能充分体现,广大民众对低收费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因此,要调整和创新办园体制机制。两条基本的路径是:大力发展供普惠性服务的公办幼儿园和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从而快速提高学前教育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此,首要的任务是大力发展面向广大民众的收费合理、质量优良的公办幼儿园。正如《若干意见》中所要求的,“不得用政府投入建设超标准、高收费的幼儿园”。公办园不能办成豪华园,今后要兴办更多的公办幼儿园为社会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同时要下大力气扶持和资助尽可能多的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先行试点,尽快探索出区分和认定普惠性民办园的管理办法,制定这类幼儿园的办园标准、收费标准、财政支持制度,日常管理和业务指导制度,督导评估制度等,确保其办园方向和保教质量。
  一些地区已经探索了有效扩大城市公办幼儿园的途径。如本次全国学前教育工作会议上大连的经验:以加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为突破口,着力构建“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大连将小区配套幼儿园纳入公共教育资源统筹管理。幼儿园建成后,无偿交付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举办成公办幼儿园,优先满足小区居民子女入园的需求。实行政府限价收费。真正确保小区适龄儿童“有园上”、“上得起”。
  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更需要办园体制的创新。如本次全国学前教育工作会议上,河北省的经验是以公办小学附属幼儿园为农村学前教育的基本办园形式,保证了园舍、基本办园条件和正式在编的教师。
  第三要使投入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与合理。
  长期以来,学前教育投入体制不完善,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没有建立。学前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家长负担过重。城乡困难家庭子女上不起幼儿园。《规划纲要》提出了学前教育的“成本分担机制”和“资助制度”。
  《规划纲要》明确了学前教育的投入机制:“学前教育要建立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分担的投入机制”。鉴于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差异巨大,各地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投入体制机制方面有不同的探索。
  《规划纲要》已将学前教育纳入国家的资助政策体系。要求“各地根据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和发展情况,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已经落实具体的帮扶措施,近两年减免贫困儿童入园费用37万元,接纳外来务工子女26 000名。
  对于学前教育投入的体制机制,最近国务院《若干意见》中又作了进一步明确具体的规定,可以将其概括为“五有”:一是“预算有科目”。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制度要求。二是“增量有倾斜”。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三是“投入有比例”。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要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占合理比例,并在未来3年有明显提高,尽快扭转财政投入不足的局面。四是“拨款有标准”。各地要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保障幼儿园的正常运转。五是“资助有制度”。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
  (作者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的试点地区
  1.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北京市部分区县,天津市,山西省,黑龙江省部分县市区,江西省,安徽省,湖南省,四川省成都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创新体制机制,实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制度,实行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办法,多种途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晋中市,辽宁省部分市,吉林省通榆县,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嘉善县,安徽省,福建省部分市县,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广东省部分市区,海南省,四川省部分县,云南省,甘肃省部分市,青海省部分自治州,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石河子市)。
  3.完善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体制机制,探索非本地户籍常住人口随迁子女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保障制度(北京市,上海市,安徽省,广东省,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完善寄宿制学校管理体制与机制,探索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市县,贵州省毕节地区,甘肃省酒泉市,青海省海南州)。
  5.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考核和评估制度(北京市,上海市,安徽省,云南省)。
  
  ◎专家文章
  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多途径解决择校问题
  王佐书
  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给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配置带来深刻影响,使得教育经费投入水平、师资配备、教学设施设备以及教育质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同一区域内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和水平差距依然较大,造成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难以遏止,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城市,矛盾相对突出,人民群众意见较大,严重影响到教育的形象,成为当前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7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性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
  根据《规划纲要》的要求,国家应制定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对学校校园校舍、图书仪器装备、体育美育卫生设施以及信息化建设等办学条件提出明确要求。各省可根据国家标准制定本地区办学标准,提出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的规划和实施步骤。国家设立专项经费,实施中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分地区、分年度新建改扩建一大批农村中小学,确保2020年前将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成为符合国家办学条件标准的合格学校。
  义务教育要政府负全责,全部纳入公共财政体系,作为优先领域予以重点保障,逐步提高保障水平,不断扩展公共教育服务范围和提高教育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共财政投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新增教育经费向农村倾斜的政策,奠定实现教育公平的体制基础。进一步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进程,推动地方实行全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整体规划,统一布局。以区域内统一标准建设规范化学校,努力缩小学校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以优化配置教师资源为重点,逐步实行同区域同工同酬,统一教师工资标准和津补贴标准,推动城乡教育对口交流和教师均衡配置。根据这样的要求,各地纷纷行动,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改革思路和具体措施。如上海市组织中心城区品牌学校赴成片经济适用房、动迁房基地公建配套学校开展对口办学,提高办学起点;深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扩大受益面,提升工作效益;推进城郊学校结对考核、组建教育集团、教育协作共同体等促进优质教育资源辐射的方式;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加快推进城市薄弱校改造,逐步实现区域内校际均衡发展;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取缔各种形式的重点校和重点班,积极推行将重点高中招生名额均衡分配到初中的做法;实行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探索区域内优质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和机制;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激励和问责机制,定期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和督导,有关信息要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如四川省成都市制定和落实县域内均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办法,夯实“全域成都”教育均衡发展基础;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按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公平就学的办法,有效控制“择校热”,促进教育公平。如在湖北省实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建立健全农村教师补充、交流、培训、保障机制;选择13个县市重点试点教师队伍交流、校长选拔任用等具体项目,建立国家级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示范区,加快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并逐步向更大范围扩展。相信通过不同地区的大胆探索,积极尝试,一定能为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
  ■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试点地区
  1.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考试评价制度,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辽宁省盘锦市,江苏省南通市,安徽省,山东省,陕西省西安市,甘肃省部分市县)。
  2.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改革(北京市,广东省深圳市)。
  3.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推进中小学德育内容、方法和机制创新,建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建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上海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肃省部分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开展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措施和办法(北京市,天津市,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陕西省,四川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部分市县)。
  5.研究制定义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标准,改革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办法,建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探索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安徽省,湖北省,海南省,重庆市,云南省部分州市,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部分市县)。
  
  ◎专家文章
  加快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顾明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下简称《规划纲要》)把推进素质教育作为今后教育工作的战略主题,有着重大的意义,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要求,也是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要求。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际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只有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培养大批具有社会责任心、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各类人才和一批能够引领先进科学技术、引领先进文化的杰出人才,我国才能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才能在国际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近年来,素质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并逐步转化为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创造了很多宝贵经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校的阳光体育和科技艺术活动,以及招生考试制度等环节正在发生积极而深刻的变革。
  但是必须看到,推进素质教育虽然在几个方面有所突破和进展,但是当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中小学生课业和心理负担过重的情况;存在着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的情况;存在着只重视考试成绩,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实践能力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就业的竞争、有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有考试制度的制约等等。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社会矛盾在教育上的集中反映。因此,推进素质教育是全社会的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就教育本身来讲,需要通过改革创新,特别是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来推进素质教育。《规划纲要》序言说到我国教育的问题是:教育观念相对陈旧,内容方法比较落后,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行困难。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深化教育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人人成才的观念、多样化人才的观念、终身教育的观念、系统培养的观念。教师相信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什么是人才?只要热爱祖国,有社会责任心,勤奋努力,为社会作出一定贡献的就是人才。当然因为社会分工不同,人的能力不同,人才是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天才是人才中的精英,是极少数人才能达到的。我们的校长、老师,包括家长都想培养英才,杰出的人才。这种追求卓越的思想可以理解。但杰出人才从哪里来,是从群众中来,是从众多的普通人才中来。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也要发现有特别天赋的人才,因材施教,特殊培养。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英才才能脱颖而出。
  其次,要改善教育内容和方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习。要做到这一点,也还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树立学生是主体的观念。老师要放开让学生去思考,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探索。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山东杜郎口中学创造“先学”(预习)、“同学”(师生共同学)、“再学”(再思考)、“都学”(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不同地学)的经验就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当然教师仍然要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启发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第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规划纲要》中提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最强动力,历史上很多科学家、文史学家都是从小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很有兴趣,然后经过刻苦努力,最终成功。所以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一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二是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有了这两样,可以无往而不胜。
  第四,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有时间思考,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有时间参加喜爱的科技文体活动。《规划纲要》中提出要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因此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志愿者活动。促进学生了解社会,树立爱心,增强社会责任感。这就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讲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规划纲要》指出,政府有责任、家长有责任,当然学校更有责任。学校的责任就是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对教师来讲,就是要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如果每节课都能让每一个学生学懂学会,课外的作业负担就可以减轻,就可以腾出时间来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第五,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规划纲要》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中还提出要因材施教。要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提出采取多种方式来培养人才。因材施教孔子早就提出来了,是我国教育的优秀传统。《学记》中说:“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就是说教师要懂得教育规律,什么能教,什么不能教。又说:“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也就是说,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学生学习的时候会有4种失误:或者贪多,或者不求进步,学得太少,或者把学习看得太容易,或者遇到困难即停止。教师只有了解了每个学生学习的不同,才能扬其长,避其短,所谓“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所以我们提出: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公平的教育。
  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当然还涉及评价制度、考试制度的改革。但最最关键的还在于我们的校长、教师,当然还有家长和全社会都要更新教育观念。家长和社会观念更新了可以减少对学校的压力。学校校长、教师观念更新了就能创造出许多办法来培养人才。学校通过改革创新,教育质量提高了,反过来会教育家长和社会。学校要起主导作用,引领社会舆论和教育家长。
  我相信,通过改革创新一定能出现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试点地区
  1.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政府、行业及社会各方分担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天津市,辽宁省,吉林省长春市,上海市嘉定区,江苏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重庆市,四川省德阳市,云南省部分州市)。
  2.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建设,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部分市,安徽省部分市县,福建省,河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开展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9+3”免费试点,改革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体制,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毕节地区,云南省部分州市,青海省)。
  4.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督导体系(内蒙古自治区)。
  5.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北京市部分区,吉林省长春市,上海市,江苏省部分市,浙江省部分市,山东省部分市,河南省商丘市,湖南省部分市,广东省广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市)。
  6.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广东省,甘肃省部分市)。
  
  ◎专家文章
  推进改革试点创新办学模式
  黄 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选择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这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从改革入手,通过试点,取得突破,创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这就抓住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办学质量提高的关键环节,牵住了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诸多问题的“牛鼻子”,对于完成《规划纲要》所提出的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职业院校和企业在合作中实现共赢和科学发展。各地职业院校大胆探索,不断创新,积累了许多新鲜的经验和做法。实践证明,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符合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但我们也要看到,目前我国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整体不高,参与程度不平衡,究其原因主要是:现行对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责权不明确,缺乏有力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少企业对参与职业教育还不大了解,出于对生产安全和成本的考虑,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和教师进修;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没有明显的优势资源,对企业吸引力不够。这些问题影响了“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推进。
  根据《规划纲要》所提出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的主要任务,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的要求和部署,针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认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应着力探索和研究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探索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政府应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加强统筹,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其他教育协调发展;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的办学法规,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职责和权利,建立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分担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构建企业和学校资源共享、互利互赢的发展格局。
  二是要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构建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融通。要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课程衔接体系,以及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衔接体系,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证书制度,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满足学生“创业有本领、就业有技能、继续学习有机会、终身发展有基础”的要求。
  三是要探索“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职业教育要紧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农村办学。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规范专业设置,创新教材建设。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改革创新中的作用,推进产教结合、校企一体化、集团化办学,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的紧密对接。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开展工学结合、弹性学制、模块化教学等教学形式的改革创新。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使用和管理的制度,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建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把职业教育质量监测纳入职业教育督导工作内容。
  四是要探索经济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以调整结构、整合资源、合作办学、对口支援和特殊扶持为抓手,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结构调整,实现科学布局,特别是要加大经济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等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支持力度,使其共享优质资源,促进区域之间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国家要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投入,建立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农村学生的资助和免费体系。
  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是职业教育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工作,各试点地区和职业学校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要从试点地区、职业学校的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论证,进一步将试点方案细化、实化、具体化,形成本地区本学校的实施方案。对于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及时调整,做好试点工作经验的总结和宣传工作,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取得成效。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参事)
  (本组稿件:本刊综合教育部网站、《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 李配亮◇
其他文献
云教[2010]8号  (2010年6月29日)  各州、市教育局,省属中小学校:  为了进一步规范全省普通中小学校办学行为,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我们拟定了《云南省教育厅关于普通中小学校办学行为的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统一认识,把《若干规定》的要求落实到位。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校办学行为,是促进全省基础教育
期刊
“幼儿教育要注重兴趣培养、行为养成和思维训练。”  5月17日上午,罗崇敏厅长一行在玉溪市委副书记、市长高劲松,副市长杨洋、市教育局局长李世华等陪同下,走进了江川县幼儿园。  始建于1975年的江川县幼儿园,历经3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建设成为一所办学理念先进,学校管理规范,硬件设施齐全,教师队伍过硬,办学效益显著的省一级示范性幼儿园。  实地查看和了解办园情况后,罗崇敏强调,幼儿教育要“三注重”:
期刊
同志们:  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开展活动以来,全省教育系统的创先争优活动开局良好、进展顺利。根据中央、省委和教育部新的精神及工作要求,我们召开今天的会议,汇报交流活动开展的情况,安排部署下步的工作,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在全省教育系统扎实深入开展。下面我讲3点意见:    一、教育系
期刊
“高标准、大规模、快节奏、高质量。”在近日举行的全省推进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现场工作会上,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罗崇敏对曲靖职教中心给予这样的评价。从会议选择在曲靖召开,到各州市人民政府分管教育的领导以及教育局负责人亲临曲靖职教中心考察,毫无疑问,这是对曲靖职教中心建设工作的极大肯定——它确实走在了全省前列。  在曲靖职教中心,考察团的大巴行驶在宽阔整洁的道路上,透过玻璃窗,道
期刊
云南省教育学会教育行政管理分会成立    本刊讯(记者 矣勇)5月14日,来自全省各州(市)、县(市、区)教育局、各高等院校的办公室主任会聚昆明,交流工作体会与经验,并共同见证云南省教育学会教育行政管理分会的成立。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杜玉银出席成立大会并致辞,省教育厅副厅长和福生在会上对进一步做好办公室工作提出要求。  新成立的云南省教育学会教育行政管理分会由209个理事单位组成,包括省委高校工委、
期刊
治理教育乱收费是涉及亿万家庭的重要民生课题,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任务,也是深入推进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从2003年起,每年都把治理教育乱收费问题作为全国纠风工作重点之一。按照中央的部署与要求,七部委和各地方党委、政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不断加大治理工作力度,教育乱收费得到明显遏制,学校收费行为不断规范,专项治理工作取得
期刊
我们刚刚参加了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教育部袁贵仁部长、王立英纪检组长和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联席会议有关部局负责同志的讲话,总结了经验,分析了形势,部署了今年普通高校的招生考试工作。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及早研究部署,切实做好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招生考试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
期刊
本刊讯(记者 王世赋)5月4日上午,时逢“五四”青年节,云南省大学生形势政策报告会在云南财经大学举行,省委副书记李纪恒应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团省委邀请,为在昆高校的2500名大学生代表作形势报告——《在云岭跨越式发展中展现青春风采》,对当前云南抗旱救灾情况、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战略等时政焦点作深入剖析。  李纪恒说,2009年入秋以来,云南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这次特大
期刊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白书记、秦省长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和指示精神,总结交流职业教育工作,特别是区域性职教中心建设的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增强信心,开拓创新,促进我省职业教育跨越式、超常规发展。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关于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构想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我省职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期刊
第六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云南赛区  初中组  (共29题)  命题作文  1 明天我在哪里  2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蛙声”是“丰年”的音符,是“绿色”的象征,是“梦想”的角声。然而如今,“蛙声”正从人们的生活中渐渐地远去……  以“蛙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 如果灾难来临  4 人生也有节气  5 就从现在开始  6 声音的文明  7 你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