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具身认知”理念的公民素养培育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ang_nc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浙江省桐乡市茅盾实验小学基于“具身认知”的理念,重视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强调学生通过“做”形成良好的公民素养。通过13年的实践,建构了现代合格小公民的素养结构,形成了“从习到惯,行而知理”的具身教育模式,形成了包括“步进式”的操作系统和绿色评价系统的“积极行为支持”体系。
  [关键词]公民素养;具身认知;积极行为支持
  小学生正处于良好行为习惯从无到有、由依从向独立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良好公民素养的形成在其一生的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然而,当前小学教育中公民素养教育存在不少问题:第一,忽视学生社会性发展,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第二,采用亡羊补牢式教育,缺少防患于未然的前瞻性教育;第三,教育方法偏重认知,缺少实践体验。
  自2002年以来,茅盾实验小学系统地构建了现代合格小公民素养结构,以“做”为导向,在学生层面形成了重视学生“做”的具身认知教育模式,并由“天天好习惯”的自理养成、“以实践为导向”的礼仪训练、“以传承为核心”的文化浸润、“全员、全程、全面”的责任培育和“家校一体化”的倒逼工程组成,从而通过学生嵌入式体验与个性化迁移实现“从习到惯,行而知理”,在学校层面形成了包括“步进式”的操作系统与绿色评价系统的“积极行为支持”体系。(见图1)
  一、构建了现代合格小公民素养体系,所有学生都成为小绅士或小淑女
  学校明确了小学生公民素养培育的“三级三段式”目标体系。第一,通过梳理国内外小学生公民素养教育的内涵,确定“修炼自己、相处他人与服务社会”等3项为一级指标。第二,有重点地选择了“懂礼仪、会自理、遵守规则、珍爱生命;讲诚信、懂感恩、友善合作、尊重他人;不忘责任、勤俭节约、民主参与、爱心助人”12项二级指标。第三,从小学生成长的3个不同年龄段出发,按一级指标的指向维度,将每个二级指标的内容,细化为低段、中段、高段三个水平、螺旋推进的具体训练点,从根本上保证了教育的前瞻性和系统性。学校的小学生公民素养评价指标,在2012年经教育行政部门评估成为本区域养成教育的评价指标,在本地区51000名以上的小学生中推广使用。
  经过13年的实践,学生各方面表现出来的优秀素养,在学生家长、社会人士中有口皆碑。学生家长放心地将孩子交给学校,还当起了义务宣传员,随时以自己的亲身感受讲述着孩子的可喜变化。“端庄文雅”“谦恭礼让”等文明之风在校园内蔚然形成,高年级学生礼让低年级学生,男同学礼让女同学,形成一道道让参观者惊叹的感人风景。
  在现场的浙江教育报的记者这么写道:“整个出操过程无人指挥却整齐、有序;用餐时间食堂鸦雀无声,人人践行‘光盘行动’……”在游学新加坡、台湾、日本等地时,学生们更是用实际行动,在海外留下良好的形象。一位旅居日本30年的老华侨就这样感慨:“日本是特别讲礼仪的国家,你们的良好行为彻底颠覆了他们以往认为国人不文明的刻板印象,我觉得当代中国学生的素养杠杠的!”浙江自然博物馆的管理人员看到我校学生彬彬有礼,秩序井然,连吃饭也不高声,连声说道:“我看到过讲文明守规矩的学生,但没见到过如此讲文明守规矩的学生;我看到过这么讲文明守规矩的学生,但没有看到过整个学校的学生都如此。”
  二、强调“做”:具身认知教育模式促使学生公民行为“从习到惯。行而知理”
  学生的实践——“做”——是形成良好公民素质的关键,这与当代前沿的心理学理论“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的观点一致,该理论有别于传统的先认知再行动的观点,强调行为决定态度,行为促进情感与认知。就如同只有当学生实践操作了“吃饭要排队”这样的行为,才具有了遵纪与关怀他人的意识;只有当学生学习演练了中国古乐器的吹拉弹唱,才认识到中国音乐的魅力与自己的追求。在具身认知的理论指导下,我校在强调学生“做”的方面采用了大量的实践策略,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形成了“从习到惯,行而知理”的具身认知教育模式。
  1.“天天好习惯”自理工程,养成学生自主、自立、自理的素养
  在专门岗位中训练,在实践阵地中体验,在各类专项活动中巩固,以此培育学生“会自理、友善合作、勤俭节约”等小公民素养。
  (1)设置专门岗位:一人有多岗
  每位学生都有两个常设岗位:一是卫生服务岗位,要求所有学生在统一时间,包干责任区块,整理抽屉柜子,在劳动中提升素养;二是班队服务岗位,要求学生每学期竞聘上岗、轮流换岗,在多重岗位上为同学服务。此外,学生还在“爱心小义工”“学生膳管会”“学生代表大会”等服务岗位中不断锻炼自己,参与“爱心小义工”还被纳入了高年级的成长记录。
  (2)建设实践阵地:课内外联动
  学校开设专门的实践课程,出版专著《天天好习惯》,引导学生具体活动中的规范操作,如“学习篇”中的“书包自己背”“文明小观众”,“生活篇”中的“抽屉书柜常整理”,“生命篇”中“遇到危险怎么办”等均是小学生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行为细节。如可在少年军校与休闲活动中习得规范,学生严格参加军训,书写从军日记,参观武警中队等;可以到“开心农场”参加劳动实践,浇水,除草,为植物挂牌,为蔬菜设计名片,等等。
  (3)开展专项活动:互动能量大
  每个学期的专项训练活动,更是掀起全校性的活动高潮,如自主管理、团结友爱、安静就餐、讲究卫生、静心阅读等主题。学校还通过国旗下讲话引导、树立身边典型、强化督促和评比等,促使学生从习到惯,从他律到自律,不断强化小公民的素养。
  2.“以实践为导向”的礼仪课程,训练“端庄文雅、谦恭礼让”的小绅士小淑女
  学校的礼仪课程具有明确的实践导向,具有可操作的细则与达标要求,通过活动实践体验,培育学生“懂礼仪、守规则、尊他人”的小公民素养。
  (1)视频微课引领:你行我也行
  “列队进入,女生优先;餐前洗手,安静就餐;不剩饭菜,营养全面……”这样简洁的餐厅规则,适合小学生理解。而在我校,还要把这些制作成视频微课,包括看似简单的穿衣、洗手、洗脚、用厕所、卫生整理等。因为有了视频微课,学生可以边看边做,于细微处涵养着优雅的气质。   (2)文明形象常驻:亮出你我风采
  每次学校组织校内、校外大型活动,都会开展“安全文明班队”的评比,“礼让在先、保持整洁、观看时鼓掌表示感谢……”成为了活动中的基本礼;自主的带队、整齐的队列、靠右的慢行,展示了每个班的良好风貌;一句问候、一脸微笑、一弯鞠躬,体现了每位学生的礼仪形象;进入餐厅,有序领餐,安静就餐,餐后做到“桌面”“地面”“餐盆”三净,一次次赢得来访者的啧啧称赞。
  3.“以传承为核心”的文化浸润,重塑成长所需的规则与合作
  通过传统游戏、合作活动等,培育学生“遵守规则、珍爱生命、友善合作”等小公民素养。
  (1)老游戏新玩法:快乐中学规则
  学校引导学生为“跳绳”“踢毽子”等活动升级,改编规则适应新的要求,比如创设学校“童玩节”后,“老鹰捉小鸡”“跳房子”“拴手帕”“跳橡皮筋”等传统游戏有了新玩法,学生专心致志地学习各种各样的传统游戏,也在快乐中锤炼着意志,发展着规则的意识。
  (2)小小民族运动会:传承中练合作
  举办“小小民族运动会”,在文化传承中体验合作带来的成功体验。校运会前大家一起动手,收集来的各民族文化形式在展示台多彩绽放;校运会开幕式上,每班代表一个民族,伴着欢快的民族音乐,身着鲜艳的民族盛装,用齐心合作献上了一场绚丽的视觉盛宴。
  4.“全员、全程、全面”的责任培育,将学校演绎为真实的“小社会”
  学校采用了“全员、全程、全面”的培育策略,通过学生的实践行动、体验感悟和反思,培育学生“爱心助人、民主参与、不忘责任”的小公民素养。
  (1)传递爱心接力:你有困难我来帮
  全校师生一直以多种方式传递着爱心的接力棒,在本市特殊教育学校更是留下了十多年如一日的爱心故事。通过每年的爱心义卖、零钱捐助等,学校成立了爱心基金,资助四川、青海、云南、贵州、新疆和浙江的小伙伴,捐助民工子弟学校、福利院、社区贫困老人等。2014年5月起,每年还评选表彰10位来自全市多所小学家庭贫困、自强自立的菊乡少年,并资助每人每学期1000元的学习经费直至其初中毕业。
  (2)历练民主管理:学校演绎小社会
  学校开设了学生民主参与的各种体验场,以校园真实“小社会”的演绎,成就未来“大社会”的合格公民。学校就许多攸关学生利益的事情,向学生征求意见和建议;民主推荐的学生代表膳管会,每周审核菜谱,评定制作质量;每学年的学代会上学生积极参政,相关提案受学校重视,如将校园最中心的绿化地,升级成为了学生劳动实践的开心农场。
  5.“教育一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的倒逼机制,推动“家校一体化”
  学生还会把自己养成的小公民素养带到家庭和真实的社会情境中,在巩固“会自理、懂感恩、讲诚信”等素养的同时,“倒逼”家长规范公民行为。
  (1)拓展社会生活:我把习惯带回家
  每年寒暑假的《假期生活要求》,引导学生把公民素养培育延伸到家庭、社会的活动,如学会一种家务,到农村去参加一次劳动,为爸爸妈妈洗一次头、洗一次脚,走进小区开展文明调查,参加“童心共筑家乡梦”等,从内心深处体验到文明与进步的需要,这比传统教育中教师的“千叮万嘱”更具操作性和有效性。
  (2)引导家长行为:倒逼家长促养成
  推出《茅盾实验小学10条家庭教育理念》《好家长评比办法》,对家长的要求也明确纳入了《假期生活要求》,学生的习惯家长管,家长的行为要由学生来评。比如让学生记录并指出家长的公民行为的问题,这样倒逼家长规范公民行为,为孩子做行为习惯的好榜样。
  三、强化“做”:积极行为支持体系的“步进式”操作系统与绿色评价系统
  根据行为功能分析原理,重视学生的社会性发展,采用强化而非惩罚的方式塑造并保持学生的积极行为,保证教育的前瞻性。
  1.“小步子、可操作、有反馈”的“步进式”操作系统
  积极行为支持强调,在对学生行为进行预防和干预的过程中,首要条件是建立明确的行为目标,目标要具体化,这样才具有可操作性。
  (1)“小步子”(Step)
  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我们制定分年段的积极合理的重点发展目标。如以学生“爱心助人”为例,五六年级的最高标准确定为“积极参加爱心救助活动”,而“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为中段学生的目标行为,“愿意与他人分享”作为低段学生的目标行为。将各年段目标状态和相应起点行为的距离,拆分为一系列细化的、阶梯式的“小步子”。(见图2)
  (2)“可操作”(Operate)
  我们不仅突出了细分的“小步子”要有可操作性,更在具体的活动和训练中实实在在地“做”,有针对l生地开展有目标、有计划、可操作的引导和训练,使学生逐步迈向目标状态。
  (3)“有反馈”(Feedback)
  当学生行为从低一级的标准向高一级的标准提升时,就及时给予个体化的积极强化。同时也发挥学生伙伴的协同力量,通过主题队会、专项活动、爱心伙伴小队等方式,适时辅以团体动力性的积极强化。
  2.“基于目标达成,人人都能成为合格小公民”的绿色评价系统
  学校大胆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制度,形成了基于目标达成的“绿色评价系统”,这是一个过程性、累积性、公开公平、凸显激励肯定的评价机制。
  (1)突出养成,淡化甄别
  绿色评价系统重视学生的自我发展,强化学生与自己比较、与自己的过往比较,而淡化与他人比较。注重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开展形成性评价,通过每日争星、每周小结、期末总评使学生的积极行为获得肯定,凸显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2)突出达标,淡化评优
  每个年级按培育目标体系,分设了“自立小能手”“扬善小达人”“阳光小主人”三个单项的期末奖励,并实施了以合格为标准的评价机制,构建人人都能达标的小学生公民素养评价激励,即所有奖项评选不设名额限制,只要能够达到预定的标准即可获得奖励。
  (3)突出过程,淡化终端
  绿色评价以学生自主评价和同伴评价为主;评价方案还向学生、家长与社会公布,评价结果通过公示接受公众的监督;评价不仅有阶段性的及时肯定,也有各种多元化展示平台的激励。校园内的“校园风尚标”专栏展示小公民培育的亮点,“雏鹰展翅亮风采”形象展示墙每学年进行更新,免费拍摄制作大型照片,展示合格小公民的形象。
  (责任编辑 甘璐)
其他文献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当今教育特色的时鲜话题。但是,冷眼观察当下的学校文化建设,不难发现,一些学校文化建设严重背离学生的需求,脱离学校的实际,偏离文化的本义。那么,文化建设应该怎么做?经过学习思考和探索实践,笔者认为,本土性、独特性、整体性、内化性四个方面应值得重视。  一、学校文化建设要有本土性  有的学校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掀起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高潮。他们信奉着“让每一堵墙
据日本《读卖新闻》2011年9月2日报道,日本吸取东日本大地震的教训,提倡在发生灾害时为确保学生的安全可先将学生集中留在学校。地震发生后,首都圈的铁路停止运行,无法回家的家长们完全不能确认孩子的安全,不知道当时孩子到底在哪儿,许多家长陷入惊慌。对此,文部科学省也针对发生灾难时如何处理学生的去留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并计划制定新的指导方针,  东京都板桥区立高岛第一学校(有440名学生)在8月26日组
2014年12月25日,国家督导检查组对宁夏银川市金凤区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进行检查验收。  国家督导检查组实地查阅了金凤区义务教育发展档案材料;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长、校长和教师代表共60人进行座谈与问卷调查。随后,分两组实地察看了金凤区丰登回民中学等6所学校,重点核查了入学机会、保障机制等指标的达标情况。  12月26日,督导检查组宣布金凤区以91.2分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
2013年11月中下旬,笔者赴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就当地农村义务教育情况进行实地蹲点调研。在调研中,笔者深入到兴宁中学(寄宿制中学)、白廊学校(九年一贯制的库区学校)、兴宁完小(寄宿制小学)、海水学校(只有九个人的教学点),观摩了课堂教学,与教师、学生促膝交谈,查看校园周边环境,发放调研问卷,详细了解学校各方面情况。  一、资兴市义务教育情况  1.义务教育学校和学生情况  资兴市从2005年底开
各国政府与教育政策制定者越来越关注对学生、教师、学校领袖、学校及教育系统进行评价与评估(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评价与评估正被用作一项更好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向家长和社会提供有关教育表现的信息,以及改进学校、学校领导和教学实践的重要工具。评估与评价结果对于了解学校系统的表现以及提供反馈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所有这些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学得更好。  评估与评价政策如何才能共同
一、基本情况  法国是欧洲培养足球人才最多的国家之一。足球是法国国民教育大纲中确定的一种体育运动。足球的作用不仅仅在竞技比赛,更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学业成功,提升国家形象。  1.足球是中小学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  根据法国国家中小学体育联合会(UNSS)2012年统计,选择足球或室内足球运动的中小学生人数近25万,在所有体育项目中占第一位。  足球在学校有两个发展平台:体育必修课和学校体育
王安琴,小学美术高级教师,浙江省奉化市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宁波市美术特级教师带徒学员;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浙江省艺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奉化市教科研先进个人、奉化市优秀社团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所主持的课题“结合‘边际效应’促进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获宁波市基础教育教研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参与市属级多项课题的研究,主持编写了多个校本教材和拓展性课程。  美术是走在“图像时代”前沿的一门时尚学科,
潘德顺,中学高级教师,荣获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徐州市拔尖人才、徐州市名教师、全国百位德育名师等多项荣誉称号。在科学教学的园地中,潘德顺老师像一个立锄为禾的农夫,潜心育人,静心教研。他以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为指导,探索出“结构预习—问题生成—合作探究—交流评价”的有效教学模式,形成了结构性、简约性、思辨性的课堂教学风格。近几年来,举行县级以上公开课、示范课、讲座30余次,
一、案例背景  2015年初,广东省佛山市对口帮扶云浮指挥部制订了《佛山教育系统对口帮扶云浮工作实施方案(2015—2017年)》,提出了佛山云浮两市于2015至2017年实施教师互派项目。2015年,佛山市共派出32名教师到罗定市(云浮市属下的县级市)支教。其中,罗定市连州镇中心小学通过比较两地学校管理差异,在支教教师的帮助下开展了学校管理的复制与改进工作实践,对一些佛山市学校正在开展而本校没有
关于留守儿童的问题是当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现在,国内到底有多少留守儿童,恐怕是难以统计的。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尚在户籍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目前,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单亲家庭、离异或父母双亡五种情况的孩子也被列入留守儿童群体,因此,总人数至少超过了6000万,并且这一数字是不断变化的。留守儿童这一庞大的群体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之下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一个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