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琐记(组诗)

来源 :鹿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m_19780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乡记
  连绵群山先收下,这童年的风景
  多年之后,依然保持着原来的模样
  山泉比月光更加清澈,捧起一掬
  就能轻易照见那些混沌的日子
  布谷鸟穿梭林间,悦耳的鸣叫
  让归乡的步伐频频迟疑
  狗吠不再张扬,肥硕的身躯
  将慵懒和安逸暴露在太阳底下
  熟悉的面孔,被时光烙上印记
  温暖笑容牵出纯正乡音
  曾敬仰的前辈不经意淡出内心
  以另一种形象让人心存敬意
  田园荒芜,背井离乡的人
  让梦想的种子在远方生根、发芽
  在故乡极目远眺的地方开花
  天空越来越广,村庄越来越空
  岁末记
  彩灯点亮行道树,火红灯笼
  驱赶着最后的寒冷。夜空沉寂
  静候绚烂烟花映上幸福脸庞
  一年将尽,万物卸下冗装
  重新酝酿萌芽、开花、结果
  消耗着粮食和蔬菜的人们
  应该停下脚步,给生活写一封信
  感谢鲜花、掌声和知遇之恩
  感谢星空和远方带来诗意
  在钟声敲响之前给自己一个拥抱
  我们都是被时间追赶的人
  在自己的舞台上散发着光芒
  怨恨、遗憾、过错,一一放下
  借用一场雪,掩去所有印迹
  轻轻合上旧年的日历
  携一缕温暖的光
  和另一个自己相遇
  熬夜记
  夜色越来越深,最后一丝喧闹
  停留在街头以远。偶尔有车辆驶过
  如滚雷驰过,留下闪电的背影
  独坐深夜的人,在巨大黑洞里
  寻找命运的出口
  打翻生活的五味瓶,揉碎回忆
  给遗憾过往,虚构一个新的结局
  或者,将生活片段重新组装
  让所有的相遇都留下美好故事
  稿纸空白,夜色苍茫
  容得下一个人天马行空的想象
  在深夜,照亮房间的不是灯盏
  是思考者闪现的灵魂之光
  有一些透过窗户,让大地渐渐明亮
  暴雨记
  只要不殃及池鱼,不摧毁花木
  再怎么倾盆都不是暴雨
  我是说,一场突如其来的雨
  瞬间将城市打湿
  车辆慢下来,行人快起来
  街边树枝在雨中点头哈腰
  迅速聚集的水流,涌入下水管
  能看到的无非这些。我要说
  一场雨在远方酿成灾难
  在倾斜的山地,最先是洗刷泥土
  接着是一些碎石,小草或庄稼
  雨水讓泥土碎石草木混流
  最后把大树掀翻,把房屋卷走
  暴雨制造的洪流,流到最后凝固了
  像大地一道无法抹去的伤疤
其他文献
江师傅做了19年邮递员。  退休后,他和老伴每年夏天到在珠海当律师的儿子家避暑,去时烈日炎炎,归后菊黄蟹肥,五年过去,年年如此。尤其老伴生日在那做,场面温馨,一家人开心。这年元旦,儿子回乡在盛大世纪城买了一套小三居送给父母,郊区边缘,地势偏僻,开春时暴雨连天,由于排涝不力,马路中段积水没腰,淹没不少车辆,被拍客们在网络曝光,惊动了县长热线。江师傅却很中意。他在这条路上跑了19年。每个晴日黄昏,二老
期刊
包厢里有人正唱着《童年》,声音是极度跑调的,仿佛年龄跑偏了之后,那些原本熟悉的旋律也自觉地跟着偏离原来的轨道。可就是这跑调的声音依然引起了林城的回忆,所以不是人的歌声而是屏幕上的歌词“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把微醉的林城带回到了以前。  那是十六岁秋天的一个黄昏,放学之后林城没有回家,也没有与伙伴同行,而是一个人跑到了偏僻的田垄上,看着天边一个劲儿地哭,晚霞越鲜艳美丽,他就哭得越厉
期刊
老城墙  无论是邺城还是麦城  抑或是我以城为名的故乡  一座城,当年  一定气宇轩昂,八面威风  时间是一场浩大的风  故乡成为风中斑驳的倒影  一段城墙深埋  当年的豪情风蚀殆尽  一块儿掉角的墙砖  只能成为乡亲手中的藏品  从此,不用再去保家卫国  不用再想乐业安宁  挖出的一段城墙  仿佛一段暗伤,匍匐  皈依大地。从此  故乡,只剩一段烟尘  一条河流的走向  一条鱼的世界  悠然自得
期刊
因为楼下是一所学校,每天上班,都会看见有老人护送孩子来上学,而且往往都是老人帮孩子背着书包,孩子则空着双手跟在老人身后。有的老人甚至于还帮孩子提着早餐什么的,快要到校门口,才把身上的负担交给孩子。我经常看到住楼上的爷孙俩,还在上小学时,都是爷爷帮孙女背着书包送她上学,现在孙女已经读到初中三年级,都快要中考了,每天上学还是看到那位爷爷帮她背着书包送她上学。很多时候,真想叫那个爷爷把书包放到孙女的肩膀
期刊
初见  苍茫是我一个人的心事  悲伤是,幸福也是  总把精致的孤独当作书签  每一页,都是走失的灯火  那些怀疑的光芒揉入我的眼神  看什么,都笑着,却无表情  深秋,花该落地,应藏起那些红  不必点亮星辰的舍利去照耀朝圣的心  微澜,无弦的琴已被月色镂空  让一个偏旁站成守夜的人  挥手还是招手?暮云还是朝云?  一切的相似都好像还未曾发生  当记忆还没有背叛时间的沙漏  那么可以停一停,从进来
期刊
去阿坝  原本在这个中秋和国庆  大睡一周  用美梦安抚  荒草萋萋的内心  计划不如变化  当看到黄昏的秋风中  一枚红叶作别枝头  我心头一紧  改变了情深似海的初衷  赶着灵魂  去传说中的阿坝  寻找一场人间的浪漫与真诚  洁净心空  从固原到阿坝  用几何的概念  对着地图  将两点之间的距离缩短  化解遥远的羁绊  现实中  我们难能如愿  沿着起起伏伏的曲线  翻过高山  穿越草原 
期刊
旧信件  她把当初我写给她的信  藏了又藏  好像生怕这个事实  多年以后  变成假的  现在,那些捆在一起的信  躺在一个松木盒子里  我和她,躺在一间水泥房子里  彼此的对话,都失去了昵称  如果碰上月色很好的夜晚  而月光恰好照在  那个松木盒子上  她就会说:“打开一次吧,  也许我们还能听见,  那些露水深处冰凉的虫鸣。”  字迹  它停留在一张发黄的相片的背面  像我手停在你最怯懦的部
期刊
1  转眼间,树上的叶子就黄了。  暖阳下,读卡尔维诺的作品,是一份难得的心情。他那看不见的城市,在奇特的构思里,语言仅仅是外衣,发生的故事或许是有传奇色彩的。越过高楼的阳光正好落在书页上,字里行间都是作家奇崛的想象。驶来的汽车声夹杂着孤绝。  卡夫卡敬重小人物。我想留守在乡村的人,是再小不过的小人物了。我也是小人物,但有谁知道我啊。其实,这不要紧的。卡夫卡在孤独中涅槃。而我不是卡夫卡。  一早清
期刊
那些长在竹林的树  常常的,它们显得碍眼和多余  年迈的爷爷,恨不得将它们  砍下山来。砍掉它们,就像砍掉  山林多余的第六指。更何况  在茂密的竹林里。它们深褐色的肉体上  布满乌龟般的脉络。耻笑七年寿命的植物  这些年来,村里拉毛竹的人  日渐稀少。砍树的人们基本已经绝迹  亚热带的雨林。指日可待  多么欢欣的场面。只是那些花豹  怎么样穿越崇山峻岭。重新安家  而爷爷患病之后,耷拉着脑袋  
期刊
明城墙遗址  一些沉重的方砖  矗立在北京城的东南角  手拉手,怕被拆散  它们不知道早就被遗忘  还在惊恐四顾  在四季里,挤挤挨挨  永远抱团取暖  在久居的地方,在出生地  周围的花草树木都经过精心修剪了  只有它们,颓废,倾圮  野草将根须用力地刺进砖缝  伸出两片手掌  邀请散兵游勇一样的风雨霜雪  把新鲜的青色,盗取干净  晨练的老者,目光笃定  默守着它们的身世  匆匆的路人,脚步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