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的噪声控制及音质设计体会

来源 :演艺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d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演播室设计经验,从噪声控制和音质设计两方面介绍了演播室的建筑声学设计。噪声控制从建筑选扯、总 平面设计、平面布置、演播室围护结构、空调系统噪声控制和电气噪声控制六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音质设计 则结合实例进行简单介绍。
  【关键词】 演播室;建筑声学;噪声控制;音质设计
  文章编号: 10.3969/j.issn.1674-8239.2014.10.010
  【Abstract】The studio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ilities of TV programme production. Combined with the previous design experience, studio architectural acoustics design were introduced from two aspects of noise control and sound quality design. Noise control was detailedly elaborated from six aspects of architecture location, total plane design, plane layout, the studio palisade structure, noise control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and electrical noise control along with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sound quality design through practical examples.
  【Key Words】studio; architectural acoustics; noise control; sound design
  近年来,中国电视事业发展迅速,各地均在建设新型的电视中心。作为电视中心建筑的核心――演播室,其设计既满足使用要求,要又经济、合理,才能为今后使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否则,基础建设一旦建成,设计中如有疏漏,使用中很难补救。笔者结合以往的设计经验,谈一谈演播室建筑声学设计中的噪声控制及音质设计。
  1 演播室的分类
  演播室是利用光和声进行空间艺术创作的场所,是电视节目制作的常规基地,除了录制声音外,还要摄录图像。嘉宾、主持人及演职人员身处其中,各司其职。因此,除了必要的声频、灯光、摄录编设备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创作环境条件,建声环境便是其中之一。
  演播室按面积分类,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演播室。大型演播室用于场面较大的歌舞、戏曲、综艺活动等节目,在大型的电视中心,甚至设有大型的剧场类演播室(带观众席)。中型演播室用于场面较小的歌舞、戏曲、智力竞赛及座谈会等。小型演播室以新闻、节目预告、样板式教学节目为主。
  演播室按用途分可分为语言和综艺演播室两类。但多数中、小型演播室是语言和综艺兼用的。
  演播室按景区分类,可分为实景演播室、虚拟演播室(蓝箱演播室)。随着科技的发展,演播室的类别细分得越来越多,目前还有称之为LED演播室、3D演播室等等。
  2 演播室的噪声控制
  演播室的噪声一般是指与录制节目内容无关的声音。由于演播室不同于一般用房,对噪声有严格的要求,应符合国家规定噪声标准。在声学设计时,通常用噪声评价曲线定义噪声标准。演播室的噪声标准是这样确定的:在其相邻近的两个房间正常工作时,包括空调设备及其他电器设备正常运行时,传入房间内噪声级不应超过标准规定而影响正常的节目录制工作。根据用途和面积不同,演播室容许的噪声标准也不相同,见表1。
  为达到演播室的噪声控制标准,经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演播室噪声进行控制。
  2.1 演播室主体建筑的选址与平面布置
  电视演播室的噪声评价指标能否实现,与建筑设计的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应给予高度重视。
  (1)建筑选址
  广电中心建筑场址选择时,应尽可能考虑环境比较安静、场地四周的地上和地下没有强振动源和强噪声源、空中没有飞机航道,并尽可能远离高压架空输电线和高频发生器的区域。
  (2)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布置时,主体建筑外墙距城市街道的车行道边沿一般不应小于30 m,以满足隔声隔振要求[1]。如,于2010年10月完工的某市广电中心项目,其建筑主体外墙东侧离城市主干道70 m,南侧离城市主干道超过180 m(留有发展用地),西侧和北侧离地块内道路最小距离为32 m。因冷冻机房有较大的振动和噪声,冷冻机房宜单独布置,与主体建筑尤其与主要技术用房隔开一段距离。
  2.2 演播室的平面布置
  中小型电视演播室的布局一般可划分为两个区域,即舞台布景区及摄像机工作区。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型电视演播室出现了观众席,这种带有观众席的演播室,其使用功能与中小型剧场比较接近。
  演播室周边布置有演播附属用房,用于配合演播室工作。演播室的附属用房主要有三大类:演播技术用房、布景道具用房和演员用房。演播室是电视演播区的中心用房,其他附属用房围绕演播室布置。对演播室而言,分布在演播室周围的附属用房在建筑声学设计上起到了隔绝外界噪声与振动的作用,参见图1。
  2.3 演播室的围护结构
  (1)隔墙
  为防止演播室外的噪声干扰,演播室隔墙的隔声量建议要达到55 dB以上。为达到这一要求,可采用如370 mm厚红砖墙双面抹灰或400 mm厚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墙双面抹灰等面密度大的隔墙。
  当周围环境噪声较高时,应设置隔声性能更好的隔墙。如490 mm厚红砖墙双面抹灰,或双层200 mm厚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墙双面抹灰,中间设100 mm厚空气层,参见图2。   (2)屋顶
  演播室的屋顶应采用180 mm ~240 mm厚钢筋混凝土楼板,并在下面追加隔声吊顶,做法参见图3,以防止雨噪声。当采用大型屋面板或其他轻质屋面时,必须追加能起到隔声作用的吊顶。
  (3)门窗
  相对于演播室的隔墙,演播室的观察窗和出入口门是隔声的薄弱环节,应加以重视。开向演播室的控制室观察窗,通常需用三层8 mm厚的玻璃固定窗,并使玻璃间隔,在垂直方向倾斜设置,以防止共振。
  演播室与导演室、演员候播室、摄像机存放室和布景道具库之间应设隔声门,并且要求隔声门的隔声量不小于40 dB。演播室人流主入口处,应设声闸,声闸两侧的隔声门,隔声量应不小于40 dB。
  (4)浮筑地面
  对于离噪声或振动源(如城市道路或地铁线路)很近的演播室,或对于建在业务楼或办公楼内的中、小型演播室,就需要设置“浮筑”结构,即“房中房”的结构形式,以防止楼内撞击声的干扰。这类结构形式将大大增加演播室建设工程的投资,同时施工程序复杂。因而,电视中心应尽可能远离噪声或振动源修建,演播室应尽可能脱离业务楼单独修建。
  2.4 空调系统噪声控制
  (1)空调系统的选择
  空调系统设备中,风机是主要的空调噪声来源。风机噪声直接通过送回风管路传至演播室,应尽量选用低噪声的风机,并使其在最高效率工况附近运行,其风量和风压与设计要求相匹配。
  (2)合理控制空调系统的气流速度
  空调系统风设计的气流速度过高时,会提高管路的压力损失和气流再生噪声,造成空调系统噪声过大,因此,如果要满足演播室的背景噪声要求,风道及出风口的流速应控制在表3的范围内。
  (3)空调系统设置静压箱并选择合适的消声器
  空调设备与管道之间采用软连接,空调管道采用弹性吊挂。
  按风机的噪声及频谱特性和演播室的噪声容许标准确定所需消声量,即所选消声器的消声性能与需要消声量相适应;压力损失应与管道系统所容许的压力损失相适应;气流再生噪声应与声源及消声性能相适应,使消声器的消声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2.5 电气噪声控制
  (1)电气噪声的产生
  在电视演播室中,噪声抑制不仅仅是建筑设计和声学装修上的处理,在电气设备安装和使用过程中也会遇到噪声的困扰。为抑制电气噪声,首先要对产生噪声的原因有明确的认识。
  ① 高频电磁辐射干扰产生的噪声
  由通信以及电气化设备产生的高频电磁辐射,会混入音频信号传输中,产生噪声干扰。
  ② 接地线不合理引入的噪声
  大多音频设备中的放大器电路一般由前置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组成,功率级的输出电流很大,电流通过导线产生的压降会作用于电源电压而影响到前级放大器,造成不必要的反馈而形成噪声;同样,广播系统中的设备,由于各种辐射和电磁感应所产生的电流不能够很好地对地短路,产生的噪声也会干扰到系统。
  ③ 电源干扰产生的噪声
  由于动力设备、空调设备、照明设备等系统设备的共同接入,很容易造成电磁兼容性差,产生尖峰脉冲、浪涌电压,不同频率纹波电压都会对音频设备产生干扰。
  (2)电气噪声的抑制措施
  为了能很好地控制和抑制电气噪声,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和方法。
  各电气系统要有独立的设计方案,应设计单独电源变压器。这样做的好处,首先使系统工艺电源得到净化,抑制强电对弱电的干扰;同时又保障了用电系统的安全,使工艺系统用电不会因为空调、照明系统用电的缺失而影响到正常的节目录制。
  在布线施工和设备安装时,所有的电力电缆、信号缆等各种线缆均要做到穿金属屏蔽管保护,屏蔽管中间不能断开,连成一体,终端接地;电力电缆(强电)和信号线缆(弱电)尽量避免平行布线,并尽量做到相互远离布线,严格杜绝用不同的多股电缆分别传送不同的信号。如果有布线施工时造成信号之间的噪声干扰,则在今后使用过程中很难对这类噪声进行抑制和处理,节目质量大打折扣,甚至不能使用。
  在设备安装过程中,无论采用平衡或非平衡连接方式,都要注意屏蔽线接地,以免产生系统噪声。通常的有效方法是将屏蔽层一端接地,另一端开路。系统设备尽量选用性能指标好、抗干扰能力强的产品。
  3 演播室的音质设计与过程控制
  3.1 演播室的平面形式及尺寸比例
  演播室的平面形式有矩形、梯形、正方形、圆形、扇形等。国内新建电视中心多数为矩形演播室。它具有施工方便、经济可行,便于安装设备,易获得良好的声学效果等优点。
  为了防止演播室内的声染色,演播室的长宽高尺寸比例可参考表4。
  梯形演播室相对于矩形,对防止演播室内的声染色更加有利。
  3.2 演播室的混响时间指标确定
  演播室的混响时间均采用强吸声短混响的方式,500 Hz的最佳混响时间推荐范围可按其容积根据图4的曲线求得。混响时间频率特性,原则上应取平直的特性,这在小型演播室内比较容易达到,但在大容积演播室就比较困难,因此,容许对低频适当放宽,可取中频的1.10~1.15倍。
  3.3 带有围幕的中型演播室
  控制混响时间的吸声材料配置在墙面和顶部,且侧重于吸声效果,相对而言不讲究材料效果,因为一般会有沿周墙600 mm~800 mm的围幕挡住视线。
  以烟台广电中心的600 m2演播室为例,对带有围幕的中型演播室的混响时间做简要分析。
  (1)600 m2演播室概述
  600 m2演播室的矩形平面参见图5,长度为28.8 m,宽度为20.1 m,高20 m,体积约为10 000 m3, 设计最佳混响时间为1.0 s。
  (2)600 m2演播室声学材料布置
  吸声材料布置参见图6。地面采用塑胶地面。
  墙面吸声材料布置:标高9.6 m天桥以下,设3 mm厚穿孔铝板黑色氟碳喷涂,穿孔率13.7%,后贴黑色吸声无纺布,50 mm厚离心玻璃棉,空腔大于100 mm;标高9.6 m~13.5 m间的墙面,材料为黑色软包吸声材料;13.5 m以上标高墙面,材料为9 mm石膏板,后为空腔200 mm构造。
  不设装饰天花,直接外露双层埃特板弹性吊挂隔声吊顶。
  3.4 演播室混响时间的过程控制
  (1)600 m2演播室中期测试
  在烟台广电中心600 m2演播厅的施工过程中,进行了中期测试。在演播室完成地面、天花和三个墙面的装修之后,对演播厅进行现场混响时间测试,将测试结果进行核算后,如果和设计值有偏差,可以对未施工的第四个墙面的声学构造进行调整。因此,中期测试是为确保演播室施工完成后的混响时间与设计值保持一致而进行的过程控制。
  (2)600 m2演播室竣工测试
  竣工测试是对演播厅施工完成后的声学验收。烟台广电中心建筑声学竣工测试结果见表5、表6。
  4 总结
  演播室的建筑声学设计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建筑声学设计专业进入项目时间要早,同时还涉及多个专业,设计施工复杂,声学指标要求高。所以,演播室建筑声学设计需要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相关系技术人员的相互沟通,共同努力,才能建造出高质量的演播室。
  参考文献:
  [1]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第6册[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2] 项端祈. 实用建筑声学[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 GY/T5086—2012 广播电视录(播)音室、演播室声学设计规范.
  [4] 朱显泽, 曹渲丽. 电视演播室建筑及声学设计[J]. 辽宁建筑, 1997(1):39-41.
  [5] 娄子军, 王强. 录音室演播室的噪声控制[J]. 音响技术,2009(10):25-28.
其他文献
【摘 要】介绍了新媒体的概念,以及新媒体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以多种形态与传统媒体融合,向用户提 供信息和娱乐服务。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电视;手机应用程序;互动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4.09.014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new media. By usi
期刊
9月4日,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五届十一次常务理事(扩大)会在大连召开。协会35位常务理事参加会议,名誉理事长艾青春出席会议,顾问委员会正副主任、地区组组长列席会议。  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拟提交协会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审议的《工作报告》和《财务工作报告》;讨论通过换届选举办法及相关安排;通过不记名投票方式选举推荐朱新村同志为六届协会理事长候选人;讨论并原则通过《章程》修改的有关意见;讨论并原则通过六届协
期刊
9月14日~16日,中国舞美学会“首届舞美大师论坛——感受视听空间的表现力”在北京举办。来自全国的舞美设计师、相关企业代表、相关专业院校师生近160人参会。  9月15日,国际著名舞美设计师乔治·西平详细展示了设计团队为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打造的视觉设计方案与修改过程和最终的呈现效果,并介绍了不同段落的构思和实现过程中灯光、投影、音乐等不同部分的把握与配合。  9月16日,论坛举办“乔治·西平与国内设
期刊
【摘 要】光源显色性是光源重要的性能之一,对它的度量和传达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对原有的CRI表述一直存有争议。 由于LED集成光源的兴起,最近几年全世界对这个经典课题的研究又掀起了一股新的热潮。本文简明扼要地综 述了光源显色性度量的进展,介绍了色质指数(CQS)、色域指数(CGI)等指数的特点,并结合演艺灯光行 业,阐述了作者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显色性;度量指数;色饱和度;显色指数CRI;色
期刊
近日,2014年欧洲青少年歌唱大赛总决赛在马耳他举行,吸引了5 500名观众到马耳他造船厂Malta Shipbuilding观看演出。该场馆因恶劣的室内声学条件而在业内闻名。几经分析,音响系统设计者认为扩声系统应被分散布置并具备强大的能量。同时需要控制场馆混响时间较长的问题。为此,安装了马耳他地区最大型的演唱会音响系统,包括Electro-Voice的XLC和XLD扬声器,TG7和P3000功放
期刊
国家大剧院创作,2009 年10月首演于国家大剧院。  韩春启:《西施》是我的第二部歌剧作品,这也是国家大剧院自己制作的首部歌剧。从人物造型方面来说,我想人人心中都会有个美丽的形象。但设计师面对的却是一个具体的演员。就是西施本人也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形象标准。好在歌剧是听的艺术,人们会理解设计师,理解演员的表演和造型。  我带陈晓君做的设计,进展得很顺利,与曹导的合作也很默契,厂家也特别配合,所以演
期刊
武汉歌舞剧院创作,2014年6月首演于武汉。  韩春启:这部戏是我带着两个研一的学生进行设计,胡岩和王雪莹参与了全部的方案设计和工艺制作。戏的人物似乎比较简单,但是编剧将真实人物与虚拟人物处理在一个空间的戏剧结构,对服装设计来说还是有很大的挑战性。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学生和我都得到了锻炼,与武汉歌舞剧院的合作非常愉快,同时也得到了专家和导演的认可。  编剧:黄维若  导演:曹其敬  作
期刊
辽宁歌剧院创作,2014年10月首演于沈阳。  韩春启:《雪原》(原名《血原》)是刚刚制作上演的剧目。当我在写下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时值中国以国家的名义向祖国的先烈们进行公祭。  在服装设计方面,我带着三个研究生(孟璇璇、李特和骆云)在设计观念定位和材料肌理审美两个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编剧:冯柏铭、冯必烈  导演:曹其敬  作曲:徐占海、郑冰  舞美设计:罗江涛  服装设计:韩春启、李特、孟
期刊
【摘 要】“电视舞蹈” 是指用摄影机拍摄的舞蹈,对舞蹈作品的传播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欧洲,英国广播公司(BBC)推 动和资助的“镜头编舞计划”培养了一批具有潜质的舞蹈编导和导演,创作出一批富有创意的电视舞蹈作品。而 以劳埃德·尼尔森、帕斯卡·马格纳为代表的艺术家们创作出的中长篇叙事舞蹈电影,发挥电影叙事的优势,通过舞 蹈肢体语言来说故事,用富有节奏感的蒙太奇剪辑,使舞蹈和电影在审美上完全融合,成为一
期刊
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剧场建设也进入高速发展期。在大规模、快速的剧场建设中,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相伴而生的问题却也不容忽视。为了促进剧场建设,努力提升建设水平,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与本刊联合开辟演出场馆建设“前车之鉴”专栏,陆续约请专家学者及有识之士,将他们参与剧场建设中的感悟、经验和提请注意的问题进行梳理、发表,期盼这些真知灼见会对业主、建筑设计、建筑声学以及剧场工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