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职业病防治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h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法定职业病的局限
  
  职业病防治制度是围绕职业病这一核心展开的,如何确认职业病需要一个评价的依据和标准,这就是法定职业病的由来。职业病防治制度演进的三个时期中形成三种不同的对职业病定义,1987年这一定义改为:“职业病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二条:“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但定义描述的职业病并非国家予以保护的职业病,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制度完整的说是法定职业病防治制度,法定职业病是国家确认并经法定程序公布的职业病,它是受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制约而成的。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它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职业病危害是我国划分法定职业病的具体标准。
  法定职业病来源于国外多年的实践经验,它的立意是积极的。法定职业病的意义有两层,即确认已知职业病和加强对已知职业病的防治管理,其存在的前提是劳动者因公所致的一切危害都受会到保护,是建立在西方国家完善的劳动者医疗保障体系之上的。在我国,法定职业病的作用被误读,实践中它的含义被表明为何种职业病应该受到规制,结果导致部分职业卫生责任被转嫁。传统的法定职业病在医疗保障体系健全的国家是有其存在的意义,目前就国情来看照搬此种模式已经产生了弊端。具体分析,目前有两种情况尚未得到有效规制,一类是危害程度不大或不明传统职业病,一类是新型职业病。第一种情况产生的因素是导致职业危害的因素种类很多,范围也比较广,职业病的类别较多,不同类别的职业病对劳动者产生的危害差异较大,对各类职业病的防治也不同,因此国家没有把所有已发现的职业病防治都纳入《职业病防治法》的调整范围。造成第二种情况的因素是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高新技术的应用程度提高,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实际生活中职业病谱的规模不断扩大造成的。对相关医学病例的研究发现,近年来未得到规制的职业病包括过劳死、办公楼综合症、爆玉米花肺、眼疲劳症、反复紧张性损伤症、煤矿工人震动噪声病、减压性骨坏死、失重性骨质疏松症、放射性白血病、化学刺激性咽炎、计算机综合症等多种类型职业病。新型职业危害问题出现,而我国没有相应的制度可以把出现的职业病及时的加入到目录中,这给职业病防治工作造成困难,使劳动者的法律救济途径也更复杂。
  
  二、监管制度的困境
  
  国家的哪些部门负责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以及部门之间具体的权限划分是职业病防治监管制度的主要内容。我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制度监管主体及其分工情况如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部)统一负责全国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病防治的有关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病防治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同时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伤社会保险的监督管理。根据卫生部出台的相关部门规章,国务院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以下项目的管理工作:职业病卫生标准管理、职业病事故调查、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建设项目分类管理、职业病健康监护管理、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实践中发现职业病危害在一定程度上是与生产安全有很大关系,安全生产部门应该对生产场所的职业病危害等问题进行监督管理,2003年中编办发布了《关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调整意见的通知》,调整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定监管主体,由安监部门接管原属卫生部的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部分的职责。2005年,卫生部与国家安全监管局又联合下发了《关于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责分工意见的通知》,明确了卫生部门和安监部门各自的职责范围和协调机制。
  我国职业病监管制度的变化很快、争议很大,从历史上来看,80年代以前的职业病防治由卫生部门统一管理,80年代曾发生劳动部与卫生部争权的现象,1998年的机构改革“三定”方案,国务院把所有的职业病防治监管职能全部划入卫生部,2001年的《职业病防治法》也是如此规定的。2003年《关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置机构和人员编制调整意见的通知》的出台,职业病防治监管权分配给安监部门和卫生部门。职业病防治监管全部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时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职业病监管中涉及了大量的工厂、工程的卫生技术规程,比如对厂房和卫生通道的要求、工作场所的卫生安全布置的要求、生产设备的技术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在处理这方面的监管工作因不熟悉情况而遇到困难,同时这些方面的管理有时也会与安监部门对工厂、工程的监管相互冲突;其次,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力量薄弱,缺乏有效的强制力做后盾,难以起到对厂矿企业全辐射的职业卫生监管;此外,地方经济保护主义对卫生行政部门职业病监管的影响问题也很突出,地方政府只重视创造投资环境,往往忽视对劳动者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关注。2003年与安监部门新分工后遇到的问题主要是现行的《职业病防治法》没有对监管主体的变更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确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执法主体地位,安监部门只能通过2003年和2005年的两部文件为依据来行使执法资格,这是与上位法《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相冲突的,让安监部门仅依赖文件来行使职业病防治的监管职能。随时有被卷入行政诉讼之可能;同时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监管工作全盘放手,但地方安监部门尚不具备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能力,职业病监管出现真空,导致许多省份的职业卫生监管陷入混乱。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建设项目没有按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也能开工和竣工验收,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不到位以及工作场所有毒有害检测点减少的现象。由此可见我国对职业病防治的监管力度实质上有所减弱,笔者认为这是造成目前职业病危害泛滥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三、工伤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弊端
  
  我国的《职业病防治法》和卫生部的相关规章中规制职业病工伤保险和职工保障的内容总结下来主要有:1、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伤社会保险的监督管理,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待遇;2、职业病病人的诊疗、康复费用,伤残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职业病病人的社会保障,按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3、职业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4、劳动者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最后的用人单位承担,最后的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该职业病是先前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由先前的用人单位承担;5、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工伤保险待遇不变,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6、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排处理,给予适当的津贴。
  职业危害发生后对职业病病人权益的保护,重在加强职业病工伤保险制度和职工安置保障制度。《职业病防治法》中已经有一些规范涉及这方面的问题,但实践中仍存在不少的问题。首先,法律中有强制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的规定,却没有对违反该规定的行为设置相对的法律责任,相反同意没有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可以事后承担赔偿责任,实际上是对违反行为的妥协,使强制性规定形同虚设;其次,职业病工伤保险具有其特殊性,国家把职业病与职业伤害纳入相同的工伤保险中。一方面对保险单位不利,导致一些地方出现拒保现象,另一方面因赔偿力度小、赔付内容少、覆盖范围过窄而对劳动者的权益造成危害,归结起来是责任的不合理转嫁;第三,依赖民事法律途径解决职业病争议增加了职业病病人维权的困难;第四,立法中没有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对职业病病人康复过程中、康复后的工作安排、健康补偿、和救济补助的具体内容;第五,对于重大职业危害事故处理,理应支付给职业病病人子女足以保证生活的抚恤金,对工伤职工的子女支付到其经济自主为止,而立法中忽视了这一问题;第六,职业病工伤保险和保障的立法数量有限、内容原则化,重要的内容只存在于《职业病防治法》中,没有单行的办法出台,给执法工作和职工的诉讼带来诸多不便。
其他文献
摘 要:伴随国际化进程和对外语人才需求的扩大,双语教学受到教育界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众多高校甚至中小学已经开始了双语教学的探索实践。本文从双语教学的历史背景入手,厘清双语教学的概念,分析双语教学的制约因素,结合我国双语教学的实际,提出我国双语教学走出困境,达到预期目的的解决之道,对我国双语教学在理论及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双语教学;背景;现状;对策    2001年8月,教育部在《关于加
期刊
摘 要:本文在解析有效学校文化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创建有效学校文化的“DIEP”路径模式,并从建设精神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有效的学校文化;学校效能;路径;策略    正像学校的目标是多维度的一样,不同的学校其组织文化也是多样的。但总的来说,从其综合文化特征来看,高效能的学校基于的组织文化应该是良好、健康、优质的,在这里我们称之为有效的学校文化。   
期刊
我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一条都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这一规定既表明法律监督是我国检察制度的根本属性和理论基础,检察机关必须忠于职守,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又表明检察机关的监督权是国家权力机关授权性的法律监督权,是国家权力机关法律监督的延伸,具有国家法定性、权威性和专门性。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最高法律监督和检察机关的专门法律监督构成了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村官群体普遍受到关注。一般而言,大学生村干部主体体身份属于事业单位人员。但由于社会各地区发展的需要,出现了参照事业单位管理聘用的大学生村干部。对于这类大学生村干部的职务犯罪如何定性、如何适用法律,存在较大的争议和分歧,需要相关的司法解释作出明确的规定。    一、案例    案例:朱某某系某市某镇某居委会大学生村干部,2007年7月通过某市选拔大学生村干部考试担任某市某镇某居
期刊
摘要:关于检察权究竟属于何种性质,学界有着不同观点,本文认为检察权的定性的基础在于其存在的法律价值取向,因此,本文从法律价值的视角研究检察权,分析我国检察权的现状,对今后的检察制度改革如何配置检察权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检察权;设置;价值    检察权与法律监督权成为当前探讨检察制度改革方向中的热门话题,尤其是检察权的性质是司法实践和理论界讨论的焦点,学者们从社会实践、历史渊源、外国法的
期刊
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的精神,对于有效地打击犯罪,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实现办案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宽严相济的内涵人手,结合刑事检察工作实际,浅析如何在审查逮捕环节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指对于刑事犯罪区别对待,做到既要有力打击和震慑犯
期刊
摘要:西文编目工作是一种专业性、技术性、规范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编目人员掌握技巧,熟悉MARC格式。牢记重要的标识符和代码。在编目工作过程中不断提高编目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网络环境;西文编目;源记录;书目数据    西文编目工作是对西文文献准确、规范、全面的著录。需编目人员阅读提要、前言、目录、插图、书的内容,参考著者、丛编名等来理解其主要内容等,并对图书所述的内容及知识作学科属性的分析和分类
期刊
摘要:随着高能电磁脉冲产生技术和高能微波技术的成熟,应用于信息战的电磁脉冲炸弹在国外已经实用化。由于其频谱范围宽、灵活性和针对性强,电磁脉冲炸弹对通信、雷达、计算机网络等电子信息系统有极强的破坏力。本文介绍了电磁脉冲炸弹的发展概况,给出了电磁脉冲炸弹的工作原理与技术基础,并在定性分析电磁脉冲炸弹杀伤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电磁脉冲炸弹;杀伤能力;防护    电磁脉冲炸弹属于
期刊
摘要:本文对生态纺织品-有机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包括有机棉的概念,有机棉纤维、纱线的性能。有机棉产品的开发及发展前景的展望。有机棉花生产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类健康发展以及满足人们对绿色环保生态服装的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态纺织品;有机棉    随着全球纺织环保概念的兴起,使得“保护环境,回归自然”的观念已逐渐为广大消费者接受。人们对舒适、健康、环保纤维的追求,推动了高科技、高附
期刊
审查逮捕是侦查监督的三项职责之一,是开展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的重要基础,也是侦查监督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重要途径。审查逮捕案件质量的高低好坏,关系到能不能履行好检察职能,能不能维护好公民的合法权益,能不能实现好法律上的公平和正义。笔者现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提高审查逮捕案件质量谈一些浅见。    一、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全面把握逮捕条件,是提高案件质量的首要条件    办理审查逮捕案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