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 人生旅途贵知己

来源 :八小时以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soot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陈凯歌61 岁。早前大家喜欢称呼他凯爷,现在干脆叫大爷。他自己解释,“大爷”大概是一个老北京人之间的尊称,在旧时代,不管叫别人还是自己,都称“爷”,与辈分毫无关系。
  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之一,陈凯歌身上总凝结着强烈的文人气质,贯穿于他所有的电影作品中,《黄土地》、《大阅兵》、《霸王别姬》、《风月》、《荆轲刺秦王》、《无极》、《梅兰芳》《赵氏孤儿》及《搜索》。当商业至上、娱乐至死成为中国电影的主流,凯歌开始遭遇艺术生命中最大的尴尬。
  花甲之年的他,是逆流而上抑或随波逐流,早已变得云淡风轻。坚持自己想要的东西,你有你的不解,我有我的骄傲,且心从未改变。
  冯小刚说,“陈凯歌是象牙塔里的人”。象牙塔,多少人遥不可及却始终向往的地方,神圣无邪,一览众山。所谓“高处不胜寒”,生活中的陈凯歌清高、有距离感,琐碎的俗务对他来说都是负担和压力。于是,妻子陈红在褪去女明星的铅华之后,挽起衣袖,真正坚定地站在陈凯歌的身旁,一同承担起一切。
  舒婷在《致橡树》曾经说过: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1992年,陈红第一次遇见陈凯歌,当时陈凯歌正在拍摄《霸王别姬》。没有失望,也没有感觉,存在于陈红记忆深处的只有陈凯歌作品《大阅兵》里的“当兵的男人”,威风、高大、帅气,也仅仅限于光影之中。陈凯歌曾经当过兵,在《大阅兵》中,他把男人、部队的气势拍得非常性感,非常到位,“给人一种强烈的吸引,那种男性的吸引力”,陈红回忆着,“我们俩正式相识主要是1994年《风月》选角的时候。那个时候,王静莹被换下来,剧组就在全国范围内找演员。我当时在拍《霜叶红于二月花》。有一天早上接到电话,他们让我去试妆,我就去了。在化妆的时候,第一次有点激动。我是闭着眼睛在让化妆师打理,那时挺累的,因为是在拍其他戏的空当里赶去试妆的。我猛一睁眼睛,呀,镜子里怎么多了一个人?导演就坐在我身后,他在看我,非常仔细地端详我。当时我心里一下有一种怦然心动,说不清楚的感觉。你在一瞬间,突然发现镜子里多了一个男人,这么仔细、这么专注地看你,让我觉得……凯歌是非常仔细的人,强调每一个细节。其实他是出于一个导演对于一个演员的判断,但是在那一刹那,我突然有了一种别样的感觉。”
  陈红和陈凯歌没有因为《风月》继续工作的缘分,却开启了爱情的缘分。
  1995年的再次相遇,陈凯歌对陈红展开了爱情的攻势。这次,没有了电影中漫漫长路的爱情马拉松。很简单,很自然,一个诚心邀请,一个欣然接受,一个是才子,一个是佳人,相同部队出身的经历,相同敢言敢为的性格,一切水到渠成。
  “和我在一起,凯歌可能觉得特别轻松,特别没有压力,而且我可能和别的女孩子不太一样,我不是那种矫揉造作、嗲兮兮的女孩。我那个时候还剪着小男孩的头,挺率直的。这些可能都是他喜欢的。”
  1996年,陈凯歌参加完当年的戛纳影展,就直接从法国飞到温哥华去看陈红。见面的第一句就问她,“你想不想结婚啊”?陈红对于结婚从来就没有想过,被这么一问,忽然呆住了。“我来这的目的,就是要跟你结婚”,陈凯歌补充道。
  人生中第一个男人跟自己求婚,陈红激动得早已说不出话来。没有婚戒,没有鲜花,不是冲动,而是对眼前这个女人“蓄谋已久”表达。陈凯歌有过两次婚姻。他曾经也觉得这辈子不会再结婚了。然而,当一切准备重新开始,陈凯歌只提出一个条件:结了婚,就不允许离婚。陈凯歌经常用花园去形容自己的婚姻,两个人在婚前各自拥有一个花园,结婚以后,不是花园变小了,而是花园变大了。花园并不会重叠在一起,变成一个小花园,肯定是更大更美了。
  彼此给对方更大的空间,更大的自由,更大的宽容,和更多的对生活的爱。
  这两年,陈红专心做起了陈凯歌背后的女人——当然,这个中国最具“美”的女性并不是家庭妇女,从电视剧《吕布与貂蝉》开始,每一部“陈凯歌作品”后面,都由陈红担任监制。在导演中心制的电影生产机制里,普通人看到导演的成功,却很难想象监制的艰辛,监制意味着,大到成本预算、进度质量、景点选择,小到媒体宣传,甚至演职人员的盒饭都要全盘掌控。
  有人评论,这是陈凯歌想实现对电影资本的控制,进而在艺术创造时形成一言堂。但陈凯歌否认:“就是因为陈红看我那么辛苦,说给我帮忙,别让这个负担都让我一个人担着,自然而然。”
  陈红在媒体的描述里则是具备传统妇女美德的妻子,但其实陈凯歌并不强势,尤其是生活中,陈凯歌送给陈红的礼物,都是带有红颜色的,因为妻子的名字里有一个“红”。在内陈红关心老公,辅导孩子功课。《赵氏孤儿》做宣传时陈凯歌曾透露,虽然片场的琐事很多很杂,但是陈红每天不忘给家里打电话问孩子吃些什么,家中的事情都由陈红兼顾。
  记得在《赵氏孤儿》发布会上,一贯慎言家事的陈凯歌公开秀了把恩爱:“在公众面前,我们平时都不太说对方的好。但是今天我要拽一句文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要拉着她的手,跟她过一辈子,白头到老。”并感谢制片陈红“不用再在长夜中暗自落泪”。话音未落,台下的陈红已红了眼。
  “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陈凯歌听了不以为然,“我也知道现在外面社会怎么样,但我活在我的生活里,非常少的诱惑。不知道为什么,好多人觉得会有好多女孩子追求你,没有,完全没有。”
  夫妻之间的关系,如果出现了外遇或者第三者,不是第三者的问题,而是夫妻关系本身出现了问题。所以,在陈红看来,他们的关系是牢不可破的。“ 凯歌是这样容易被美色所吸引的男人吗?我太了解他了,他最热爱的就是电影,电影就是他最亲密的情人。有时候我都会非常非常地好奇,他为《无极》工作3年了,他对这件事情的狂热、着迷、热情和耐心,丝毫没有动摇过。永远都在那样的高峰,不会像水位那样,往下降。”
  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爱情路上奋勇执着,十年、二十年……或许更长,但人生列车行驶的路线未必能如人所愿,但岁月时光仍会不停地向前,人生旅途中能找到知己相伴最好,不是两个人可以一起去旅行,去吃烛光晚餐,而是彼此给予对方真正的力量。
其他文献
迷茫的未来人类学家  2006年,西雅图华盛顿大学。  校园内青绿的草坪上,一个台湾女孩正捧着一本厚厚的《文化人类学》皱着眉头苦读着。突然手机响起,正沉浸在苦思中的她被吓了一跳,丢下书手忙脚乱地找到手机按下接听键:“我很遗憾,你的论文奖学金没能申请下来。”听着电话里温和略带同情的声音,女孩却感到浑身冰冷。放下电话,她呆呆地坐在草坪上,大脑里一片混乱。  这个女孩名叫庄祖宜,没拿到支持论文写作的奖学
期刊
我还是先说一个耳熟能详的小笑话吧。  张乞丐回到乞丐营地山神庙,面泛红光。他跟王、李、赵等一干乞丐说:“今天李财主跟我说了会儿话!”其他乞丐艳羡不已,其中一个问:“怎么说的?”乞乞丐说,“今天早上我到李财主家门口去,正好碰见他出门。我站在他前面,他说:‘滚!’。”  李财主的表现就是我们常说的傲慢,粗鲁、暴躁、不加掩饰。而张乞丐,是傲慢的帮凶,以及信徒。  如果要把傲慢这个词翻译成图像,那么主角应
期刊
她出身名门,姿容出众又锦心绣口,诗书画俱佳。她的小说和张爱玲比伍,入选年度最佳小说;她的画作在国际上获金奖,本人成为中国画院第一代女画师;她的词被认为堪比李清照,“愧煞须眉”,她因此被尊为“金闺国士”。  她又和别的闺秀不同,她爱打扮、爱跳舞,频繁出入各种酒会,与张大千等名家巨擘交往甚密,点滴言行都被各种报纸关注……  她叫周炼霞。以前人们提她时,总爱把她和陆小曼放在一起,两人同属沪上名媛,后者因
期刊
“唯有食物知道你灵魂的去处。”这是一位网友看完村上龙的《孤独美食家》后,写下的书评。在村上龙的笔下,毛蟹、咖喱羊脑、热狗……每一种食物都有着一段故事,代表着一段回忆,藏着一个或孤独、或怀念、或感伤的灵魂。  这个世界上,只有美食有着如此的魔力。当一段记忆与一份美食相随,味蕾、视觉……几乎一切的感官的体验都被身体记录了下来,当时你绝不会发觉。而其后才惊觉当记忆与这份美食缱绻纠葛,时间愈久愈蚀骨不散。
期刊
2011年,一段短片在网上让无数的吃货为之疯狂。快速闪动的世界各地美食、轻快的音乐,整部短片将美食的色淋漓尽致地浓缩在了短短的1分钟里。这是3个澳大利亚吃货在44天的时间里走过11个国家,行程加起来绕了地球一周半,最后花了3天剪辑而成的。短片导演Mereki是一个音乐MV导演,这个最爱美食的大吃货一直的梦想就是将自己喜欢的美食展现给全世界的人看。在他幸运得到了澳洲STA旅游的赞助之后,Mereki
期刊
渴求美食的身体  我们为什么对美食总是缺乏抵抗能力?那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对于美食有着强烈的需求。那种从基因、神经、大脑细胞中散发出来的对美食的渴望,是我们做为人本身最基础也是最强烈的欲望。  美国科学家德鲁诺斯基认为:“食欲很多时候是为了满足情感需求,譬如舒缓压力和平复焦虑。”他的研究发现,当人的大脑产生的某种情绪时,海马体、脑岛以及尾核这三个区域就会异常活跃。当人们在面对压力或者产生焦虑的时候,
期刊
坐在大落地窗前看着我的荒芜的园子——松鼠在园子里跳来跳去,自得其乐。去年焦黄的落叶还厚厚一层地铺在地上,松鼠跳在树叶上,钻到树叶低下,玩得不亦乐乎。  我突然想到原来南非的作家,现在已经加入澳大利亚籍的约翰?库切的书《动物的生命》里女作家的儿子和他的妻子的对话,关于松鼠是否有思想的对话。我起身去书房拿我的书,找不到了,问先生:“看到我的那本库切的书了吗?”先生点头:“我在看呢。我正在考察卡夫卡写作
期刊
我的母亲于几年前去美国探望我姐姐,因为心脏病突发,住院动了手术,不适应做飞机,所以一直也没有办法回国。这一晃就三年,家人都很思念她,前几日去哥哥家吃饭,大家说起她来,想起母亲有个口头禅是“我的天啊”,她说什么都爱加这几个字,我们都不太喜欢,曾跟她抗议让她不要再说了。然而有一天这句话突然莫名其妙地从我哥哥的嘴里飘了出来,被大家逮了正着,纷纷取笑他。不过这也不是我第一次发现我们越来越像她,我现在开始喜
期刊
等待  来火车站接我的闺蜜洛希说,和男朋友分手后独自重游旧地?这也太虐心了吧。  我把手中的行李一件件塞进后车厢,摇摇头。偏偏就是这一趟旅程,给了我更多的体会。  我重游连州,再次去了七年前我和陆承安一起去过的一家叫做月弯弯的特色餐馆,也趁此机会重新检视了我和陆承安之间的关系。  我告诉洛希,十分意外地,我在月弯弯见了荫荫。一个多年前在那里认识的朋友。  荫荫坐在月弯弯的收银台里,非常富态,俨然一
期刊
第一次读《昆虫记》是在十多年前。  法布尔一生最大的兴趣,就是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他毕生观察昆虫、研究昆虫,用诗一样的语言描写昆虫世界。很少见到一个昆虫学家能写出这么优美的散文,也很少见一个作家拥有这么精准的昆虫学知识。也因此,法布尔被达尔文誉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被法国文学界赞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古罗马著名诗人)”。他被推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可惜由于他去世而没有获奖。  以人性观察昆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