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用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试验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rrii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筛选出适合宣州区小麦赤霉病防治的高效药剂,选择200g/L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48%氰烯菌酯·戊唑醇、30%咪鲜胺·戊唑醇、32%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氟环唑·多菌灵、10%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32%吡唑醚菌酯·戊唑醇+芸苔素内酯等7种常用药剂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治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0g/L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48%氰烯菌酯·戊唑醇、30%咪鲜胺·戊唑醇、氟环唑·多菌灵对小麦赤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00g/L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的防效最佳,其次为48%氰烯菌酯·戊唑醇,建议在生产中轮换使用。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5;S48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20-0087-02
  小麦赤霉病属于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具有周期性和暴发性,抽穗扬花期如遇连阴雨、高温等天气,极易大流行[1]。小麦发病后轻则减产15%左右,重则减产80%以上[2],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而且病麦粒中含有镰刀菌代谢产生的真菌毒素,食用后会引起急性中毒甚至出血,影响生育和免疫力,具有致癌、致畸的作用[3-5]。小麦赤霉病是宣州区小麦上的一种常发性病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为筛选出适合宣州区小麦赤霉病防治的高效药剂,选择200g/L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48%氰烯菌酯·戊唑醇、30%咪鲜胺·戊唑醇、32%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氟环唑·多菌灵、10%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32%吡唑醚菌酯·戊唑醇+芸苔素内酯等7种常用药剂,开展了小麦赤霉病防治田间药效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田块选择在宣城市宣州区向阳镇河北村,田块地势平坦,沙壤土,pH 7,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水稻。基肥施用45%(15-15-15)复合肥375kg/hm2;小麦拔节孕穗时追施氯化钾75kg/hm2和尿素150kg/hm2。
  1.2 试验材料
  1.2.1 供试品种 供试小麦品种为镇麦9号,采用免耕撒直播, 2020年11月8日播种,用种量225kg/hm2。田间管理与当地农业生产实践一致,试验期间未使用其他杀菌剂。
  1.2.2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共7种:10%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绩溪农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0%咪鲜胺·戊唑醇(绩溪农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2%吡唑醚菌酯·戊唑醇(绩溪农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氟环唑·多菌灵(绩溪农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8%氰烯菌酯·戊唑醇(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先正达(江苏)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32%吡唑醚菌酯·戊唑醇+芸苔素内酯(绩溪农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3 施药器械 小区试验采用常规电动喷雾器施药,飞防示范区采用极飞T10(广州极飞有限公司生产)施药。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4个药剂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见表1),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74.2m2。采用茎叶喷雾法,电动喷雾器用水量450L/hm2,植保无人机用水量22.5L/hm2。田间设计防治1次和防治2次,防治1次的施药时间及防治2次的第1次施药时间均在小麦扬花初期(2021年4月11日),第2次施药在第1次施药后7d进行(2021年4月18日)。
  1.4 试验期间天气 4月11日施药,白天晴天,夜间有雨,1周内降雨5d;4月18日第2次施药,当天为晴天,4月19日为晴天;截至到5月1日,每天均有不同程度的降雨。4月11—30日日平均气温在14℃以上,相对湿度在91%以上。
  1.5 防效调查及计算 根据病情发展情况,在5月18日小麦蜡熟期、小麦赤霉病集中表现并稳定时开展调査。 每小区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调查法,每点随机调查100穗,调查病穗数及病穗级别。病穗分级标准:无病为0级;发病小穗占全穗的1/4以下为Ⅰ级;发病小穗占全穗的1/4~1/2为Ⅱ级;发病小穗占全穗的1/2~3/4为Ⅲ级;发病小穗占全穗的3/4以上为Ⅳ级[6]。
  病穗率(%)=(病穗数/调查总穗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严重度对应病穗数×病情严重度各级值)/(调查总穗数×4)]×100
  病穗率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病穗率-处理区病穗率)/空白对照区病穗率]×100
  病情指数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区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情指数防效 由表2可知,对照区病穗率达到61.67%,病情指数为18.65,发生程度为5级。7种供试药剂对小麦赤霉病均有一定防效,其中200g/L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防治效果最佳,第1次防治后病穗率为10.33%,病情指数为2.58,病穗率防效为83.24%,病指防效为86.15%;2次防治后病穗率降為3.67%,病情指数降为0.92,病穗率防效达到94.05%,病指防效为95.08%。
  2.2 不同防治次数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防效 由表2可知,7个药剂处理防治2次的效果均优于1次防治的效果。48%氰烯菌酯·戊唑醇2次防治后的病穗率防效达到92.97%,病情指数防效达到94.19%,防治效果与200g/L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相当。30%咪鲜胺·戊唑醇和氟环唑·多菌灵2次防治后的病穗率防效和病情指数防效均能达到80%以上。
  2.3 不同施药方式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防效 由表2可知,药剂氟环唑·多菌灵,采用无人机施药技术,防治2次后的病穗率防效达到82.16%,病情指数防效达到85.25%;与人工电动喷雾器施药氟环唑·多菌灵防治2次后的防效相当。
  2.4 安全性 药后1~7d目测,所有施药区小麦生长均正常,无叶片发黄等异常现象,所有药剂对小麦生长均安全。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200g/L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48%氰烯菌酯·戊唑醇、30%咪鲜胺·戊唑醇、氟环唑·多菌灵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00g/L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的防效最佳,1次施药后的病穗率防效达到83.24%,病情指数防效达到86.15%;2次施药后病穗率防效达到94.05%,病情指数防效达到95.08%。其次为48%氰烯菌酯·戊唑醇,2次防治后的病穗率防效达到92.97%,病情指数防效达到94.19%。
  综上所述,以上4种药剂均可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推荐药剂在宣州区推广使用,但为了降低抗药性、提高防效,建议在小麦扬花初期首次用药和5~7d后2次用药过程中交替使用。植保无人机具有作业效率高、安全性好、节水省药环保等优势,因此无人机施药将是今后农业病虫害防治发展的主要方向,用药液量不能低于22.5kg/hm2。
  参考文献
  [1]张洁,伊艳杰,王金水,等.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植保导刊,2014(1):24-28,53.
  [2]康霞云.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137,141.
  [3]刘艳,王振军,李梦姣.河南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及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2019(10):192-193.
  [4]艾兰虹.小麦赤霉病及呕吐毒素的分析检测[J].粮油食品科技,2011:5.
  [5]陈然,李俊凯,李黎,等.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14,43(12):1-5.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5796-2011.小麦赤霉病测报技术规范[S].2011.
其他文献
现代旅游业与海洋牧场互相融合,是现代渔业由第一产业转型至第三产业的扩展,集合休闲观光、海湾垂钓和美食餐饮等,大大增加了海洋经济效益.由于我国渔船种类繁多、鱼类捕捞强度较高,给近海渔业的自然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降低渔民捕鱼强度、保护和利用渔业资源,必须加快推进捕捞渔民转产转业,逐步打造旅游休闲渔业带.该文综述了现代休闲渔业的研究进展.
摘 要:该文介绍了丹阳市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工作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字: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现状;对策;丹阳市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20-0103-02  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最终目标的定义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因此,粮食安全既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国际
摘 要:为明确核桃扁叶甲幼虫的发育状况,以便进行预测预报及采取防治措施,通过测量不同时间段核桃扁叶甲幼虫的体长、体宽、头宽和角长等4项形态指标,运用频数分布法和Crosby生长法推断核桃扁叶甲幼虫的龄数,并对其发育中各个龄期幼虫的取食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核桃扁叶甲幼虫共有3龄,头宽是最佳的幼虫分龄指标,体长、体宽和角长则不适合作为分龄指标;幼虫取食量随龄期的增大而增加,且增加十分明显;幼虫取食
摘 要:以大庆引种驯化的美国红枫为材料,利用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获得的美国红枫继代组培苗进行瓶外生根试验,研究益生菌对美国红枫组培苗扦插成活及生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美国红枫组培苗的成活率、根系活力、平均株高、茎段数量、茎粗随着益生菌稀释倍数的增加呈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在稀释倍数为2000倍时达到最大值。叶片数量随益生菌稀释倍数的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稀释倍数为1500倍时达到最大值。益生菌
摘 要: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背景下,蔬菜工厂化育苗已成为蔬菜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厂化蔬菜育苗中,蔬菜育苗基质是关键。该文根据蔬菜育苗基质国内外发展历程,对基质分类、来源、理化性质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阐述。  关键词:蔬菜;工厂化育苗;基质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20-0080-03  现代农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农业生产的科学化、集约化
摘 要:城市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其出现的最终目的是提供复合式宜居环境,满足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开发,解决“城市病”,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该文在系统概述园林景观和城市开发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园林设计环节在城市开发中的作用,从不同角度梳理了当前我国城市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了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开发中的应用
摘 要:园林绿化养护是提高城市形象以及为居民提供舒适环境非常有效的方式。实施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保证园林绿化景观的美观性,同时还能延长景观寿命,提升城市形象。基于此,该文分析了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现状,阐述了园林绿化养护的技术要点,并针对性提出了合理的养护对策,以期提升园林绿化养护质量。  关键词:园林绿化;养护技术;养护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摘 要:农田林网具有防灾减灾、抗御自然灾害、维护农业生态安全、保障粮食稳产高产的作用。蒙城县是皖北农业大县,随着耕地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搞好农田林网建设成为该县林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该文结合蒙城县农田林网现状与实际,简述了农田林网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实施、严格措施等对策,以期我国农田林网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农田林网;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