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片《华盛顿邮报》的叙事策略及时代意义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ithernor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华盛顿邮报》堪称是传记类影片中的经典作品,此片采用节制内敛的叙事策略,以第三人视角客观节制地组织影片的叙述结构,在用镜头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将宏观历史的发展与微观个人的情感结合,还通过人物及细节的精心设置使影片更耐人寻味,赋予此片一定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斯皮尔伯格;《华盛顿邮报》;叙事策略;时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J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164-01
  《华盛顿邮报》是由美国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根据“五角大楼文件泄密事件”此真实历史改编,为一部具有时代影响力的传记片。该片跳出了刻板概念下所认知的枯燥乏味,以缓急相宜情节推进,可感鲜活的人物塑造,不断吸引着观者的注意力。本文将从叙事策略、人物设置及时代意义三方面对影片《华盛顿邮报》做深入分析。
  一、节制内敛的叙事策略
  该片以一种节制的叙事策略,将《华盛顿邮报》前发行人凯瑟琳·格雷厄姆和编辑本·布拉德利在而临是否刊登五角大楼文件抉择时的艰难困境、与《纽约时报》展开竞争下却又不失职业报人崇高理想信念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第三人视角的节制叙事
  斯皮尔伯格以第三人视角拍摄,采用相对严肃的叙事方式,客观真实地还原了报业视角下的五角大楼事件。电影的情节叙述展现了导演恰到好处的情绪控制,从以往斯皮尔伯格拍摄的《辛德勒的名单》(1993)、《战马》(2011)、《林肯》(2012)等电影来看,他擅于处理类似人物庞杂且性格多样,情节盘根复杂的局而。作为一个叙述者,导演的态度是冷静的,他既没有被沉重的历史主题束缚,也没有刻板地复印历史,而是通过各类镜头的拼接、人物的塑造、台词的组合及色彩的运用,将该事件工整流畅又美观舒适地表现出来。
  (二)宏观历史与微观情感的融合
  鲁迅曾指出,要想得到真正的历史,个人历史往往是最佳途径。历史叙事不仅是解说历史、还原历史的主要方式,对于描述个体生命轨迹来说,历史叙事能够从宏观历史的角度出发,将个体命运与历史发展紧密相连,从而更加凸显出个体命运与时代的关联性。斯皮尔伯格在《华盛顿邮报》中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将微观的情感与宏观的历史融于一体,熟练地营造出一种适当的紧张感,且在细致入微处刻画出人物真实的情感,使得整部电影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既有了大格局,又有了真实感。
  二、女性形象的全方位打造及其他角色的推动作用
  斯皮尔伯格对《华盛顿邮报》所采用的叙事策略不仅表现在第三人视角的节制叙事及宏观历史与微观情感的融合,还内化于对影片人物角色的情节安排与形象塑造上。
  (一)突出相通之处,塑造亲近形象——女性角色形象的全而打造
  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凯瑟琳·格雷厄姆被誉为“美国报业第一夫人”,也是美国女性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格雷厄姆作为一名女性管理者,在1971年的美国极为罕见,当时女性在社会上并不具备与男性同等的地位。所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格雷厄姆在事业上做出任何决定都是十分艰难的。
  导演在对格雷厄姆的人物塑造上是通过多场景的穿插表现出了一个也有不足却不断在成长的女性角色。恰是这样的人物描绘,能引起观众更多的触动。通过多种感情交织的画而重诉,全而形象地用镜头语言描述出了一个立体生动的独立女性形象,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丰富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安排其他角色的作用
  在《华盛顿邮报》中,除了格雷厄姆夫人,斯皮尔伯格对总编辑布拉德利也安排了一定分量的镜头。他作为一个男性形象与格雷厄姆这一女性形象形成了微妙的对比。此外,影片对小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也应重视。如当国防部官员丹尼尔本着公民良知,将上千页的关于越南战争的五角大楼机密文件泄露给《纽约时报》时的镜头,其在片中起到的情节推动作用不荣小觑。像丹尼尔这样的人物还有《华盛顿邮报》的其他编辑员工们等,这些人物虽没有主人公那般夺目,但他们同样是参与到历史发展进程中来书写经典历史的人,这些个人形象与该段历史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历史的发展和内容的进展都有著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对当下商业电影的借鉴意义
  《华盛顿邮报》蕴含着斯皮尔伯格一以贯之的人文价值观,他通过塑造人物的一举一动,将真情实感的现实及对当代社会现状的深思在荧幕反映,表达出了斯皮尔伯格向当年所有美国媒体致以的最真诚敬意。
  审视当下影视业环境,在刺激的镜头、夸张的特效及戏谑的台词等已成为高票房的首选时,斯皮尔伯格则通过做减法,以至真至简的风格,冷静客观审视历史并让观众从中汲取养分。
  正如《洛杉矶时报
其他文献
程抱一的《游魂归来时》这部作品借助古希腊悲剧题材,叙事时间定位在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以荆轲、高渐离历史人物为原型,虚构春娘这一人物来展开情节叙述.本文将借助叙
西汉文学家、美学家扬雄在《法言·问神》中说,“书,心画也”。意思是说书法可以通过千变万化的线条、浓淡相间的墨痕、回味无穷的韵律等来展示作品的意境格调,抒发作者的艺
摘要:爱玛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最受争议的一部作品。本文通过对分析爱玛这位女主人公的行为和对待海伯剩下层人民的态度,探究爱玛行为养成的原因,展现了以爱玛为代表的上层社会传统观念,以及当时门当会对,金钱至上的婚姻观和社交观。  关键词:爱玛:傲慢:偏见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159-01  引言:  《爱玛》被认为
一方美丽的水景给人以清凉、悦目之感,但在水景中如果没有多姿多彩的水生植物,水面就会缺乏生机、黯然失色。 One side of the beautiful water features give a cool, plea
2018年,电影《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借助悲剧元素以独特的感情冲击力获得票房与口碑双丰收,我们将以这两部电影为例,剖析悲剧元素在喜剧电影的主题呈现中具体的应用方
摘要:《哈姆莱特》和《赵氏孤儿》在中西戏剧史上都具有非凡的影响力。同样是复仇,但两部戏剧在主题的完成上却同中有异。本文运用比较文学理论中平行研究的方法对两部戏剧中的复仇行动进行分析,概括得出两部悲剧的同异之处,进而探究其产生悲剧行为的根源。  关键词:平行研究;哈姆莱特;赵氏孤儿;复仇行动  [中图分类号]:J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162-02
韩国导演金基德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导演,他的影片总是聚焦边缘人物,善于表达人在绝境中扭曲的心态,但充斥其中的性与暴力仍让他经常遭受口诛笔伐.金基德作品的镜头语言表达
一看忻然先生的画,无不是能融“诗意”入画,能与欣赏者进行美好情感交流的好作品。他的画,充满祥瑞、喜气的气象,总是能以清新、健康的格调示人。并且生动传神、情趣盎然,具
郝继涛,经济学博士,北京和君咨询公司业务合伙人、副总经理,长期致力于企业文化、品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与咨询工作,翻译有经典著作《企业文化生存指南》《跨文化管理
书法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只有漂亮的汉字才能称得上书法艺术,中国人就应该写好汉字。字也是人的脸面,写得好不仅体现个人具有较高的素质涵养,还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可谓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