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各斯发现自己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traUnA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逻各斯”概念的提出无可否认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创举,这是后来哲学家对前苏格拉底研究后所做出的,并被广泛认可的评价,一般认为:“逻各斯”来源于希腊语“话语”(λσγοζ),并由此带来规律、命运、尺度、比例和必然性的意思。但在有一点上,我们是可以肯定的,即“逻各斯”创立了万物,是一种以太的种子。然而,伴随着我们对逻各斯的认识愈加深入,就愈加产生怀疑,继而生成自己的逻各斯。
   在赫拉克利特之前,从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从来都没有停止对于世界本源的思考。并且哲学家经过了这样一种渐进过程:泰勒斯的水本原——阿拉克西曼德的“无定形”——阿拉克西美尼的“气”——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就连赫拉克利特自身也认为“火”可以充当个当世界的本原。然而,真正到了“逻各斯”的提出,才能算是哲学本原思考的一种伟大的突破。逻各斯来源于话语,而又是一种哲学的存在。逻各斯(logos)的词根同说(legein)一词相联系,具有宽泛意义,它和说话、理性对话形式等有关,因而可以说是构成日常生活经验总结。它是一种规律、比例和关于万物的比例。赫拉克利特的本原“火”,也是在这种尺度上燃烧、熄灭和转变成为其他的生成物质。逻各斯的提出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在赫拉克利特之前,人们思考的方式大多是从客观事物中来挖掘万物的本原,就像是人从类人猿身上来捕捉为我们祖先生活的样子。并进而推理出来水、气、火和数来作为万物本原。哲学家们从经验逻辑上首先树立一杆标尺,并进一步考量这杆标尺包括是不是充盈于万物之间的介质,是不是能够运动转化,是不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等等。从反对神学走向实际功用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具有进步性的,然而,从这个哲学发展过程来看,就不免原始和笨重。逻各斯的出现恰恰相反,从提出的思维方式来看,类同于中国道家的“道”。从思维来看,他不再是人类面对万物来发掘本原是什么,而是从另外的一面设立本原,然后让这个本原接受人们,并让人们从万物中来确定自己的地位。于是人们从认识的主体,变成了认识的客体,这种身份的转变,往往使囿于常规思维的人们无法理解,就像我在前言中提到的一样,当逻各斯横空出世后,“普通人不知道所发生的一切,甚至不知道他们自己在做什么,仿佛他们是在睡梦中生活”。
   世界万物的生成是已经存在的,一定的规律尺度也是固然存在的。然而逻各斯的高妙之处却是让人们从万物中捕捉到它的影子。例如,火的运行燃烧,是在一定的尺度上,这个尺度就是逻各斯。赫拉克利特也曾说“(神就是)永恒流转着的火,命运就是那循着相反方向的旅途创生万物的逻各斯”。由此可以试着归纳一下:万物是由逻各斯生成,万物按照着逻各斯运动转化,人类的智慧和话语是一种媒介,逻各斯借助这个媒介在万物的镜子上端详着自己。赫拉克利特如是说道:“那些没有领会的人,虽然听见了,却恰如聋子一般;正是对他们有谚语为证:他们尽管在场却不在场”“那些不听从我而是听从了这逻各斯、同意一切是一得人是明智的,”对于逻各斯在万物世界中的物理作用,一直以来,人们从赫拉克利特的残篇处往往理解:在逻各斯那里,一切皆流,对立面的和谐统一。
   万物是流转变化的,任何一刻的事物是不同的。“赫拉克利特在某处说,万物流变,无物常住。他把存在着的东西比作一条河流,声称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我们踏入又不踏入同一条河流,我们存在又不存在”赫拉克利主张,在世界中观察到的变化之中的存在着一个度量系统,这个系统在他那里就是逻各斯,但在我们这里,就是时间。时间决定了河流的水流消逝,它决定了世界的本末。赫拉克利特曾说“冷的变热,热的变冷,湿的变干,干的变湿”,这其中的决定性要素,不可否认就是时间,而时间不能改变的也只有逻各斯。
   万物是对立面的统一。在赫拉克利特残篇中有这样一个说明:一条上山下山的路:对于一位在山顶的旅行者来说,这路是一次下山的漫步;对于在山底的旅行者,它是一次上山的跋涉——上升的路和下降的路是同一条。此外,赫拉克利特多次运用对立的实质性名词来解释和谐和对立,例如战争的好坏、隶属于神的季节性变化、海水对于鱼和人类的不同属性、猴子和人类的审美观差异等等。这些对立的和谐有些相似于近代哲学的矛盾,然而在赫拉克利特看来,他们是普遍存在的逻各斯规律体现。我们从空间上来看看待这些赫拉克利特提出的例子时,也会恍然觉悟,它们是再寻常不过的事物。空间对于万物来说具有相对的利弊性,但对于逻各斯来说,只是遵循了它的某些准则。
   综上所述,逻各斯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时空的组合,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上,逻各斯通过人类这个媒介,巧妙地把人类从认识的主体转化为认识的客体存在,并进而通过这样一种特殊的认识工具的存在找到了自己。
  
   参考文献:
   [1]C.C.W.泰勒.从开端带柏拉图[M].中国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9).
   [2]叶秀山.前苏格拉底哲学的研究[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5).
   [3]邓晓芒,赵林.西方哲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4]苗力田.古希腊哲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4).
  
   (作者简介:何祝青(1990.4-),男,湖北巴东人,武汉大学文学院2008级人文科学试验班。)
其他文献
文中阐述了非电类《电工学》实践教学的现状,结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核心从确定实践教学指导思想,强化实践教学目标等方面,设计了高校工科非电类《电工学》CD
教育部高教司最新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
摘 要: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有着本身明确的目标,即培养孩子思想道德观念以及加速孩子思想道德规划,同时初中思想政治有着明确的任务计划, 即在何时、何阶段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的树立与培养,因此本文结合目标与任务计划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教学  众所周知,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远远滞后于时代的发展, 无法满足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因此,这就需要政治教育工作者进 一步分析当前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
为了能够编制高质量的土木工程预算,预算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将市场、企业和工程因素统一结合,才能有效实现土木工程的财务预算目标。本文从工程清单计价模式出发,简要分析
本文由博弈理论的非零和概念导入,考察媒体文化给文学创作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然后提出非零写作的新概念。重点强调非零写作的三个方面一是提倡跨文体写作;二是
李白与杜甫,同是盛唐诗坛的两颗巨星,但是两人的个性和作诗的风格却又完全不同.杜甫《赠李白》诗云:“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李白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地发展,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日益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已被90后的学生所覆盖,90后学生是非常有个性的成长的一代。他们
随着最近几年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不断进步,城市楼房越建越高,城市高楼建筑也越来越常见,所以,对于房屋建筑来说,造价控制管理将显得尤其重要,当造价控制管理远远跟不上房屋建造的话将
摘 要:高等教育质量包括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质量和社会服务质量,其中人才培养质量是核心。对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理论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英、美、法、荷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广泛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相比之下,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虽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却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高等教
课程理念强调要注重学生知识形成阶段的学习能力培养,这远远比学生获得知识的结果来得更为重要.借助德国教育心理学家赫尔巴特的形成阶段理论,将其恰当地与当下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