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shen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前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技术以及安全性、有效性,特别关注术后视力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连续收治的21例前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MRI评价肿瘤是否全切,眼科评价术后视力变化.结果 随访3 -58个月,肿瘤全切19例(SimpsonⅡ级),l例复发;2例大部切除.21例患者中,视力好转15例,无变化5例,1例恶化.2例患者出现额叶静脉性梗死.结论 尽管病例数较少,随访时间也较短,本研究结果基本可以说明前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是安全有效的。

其他文献
胶质母细胞瘤是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其治疗方式是以包括手术、放疗及化疗的综合治疗.尽管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努力,但患此恶性肿瘤的患者预后仍较差,生存期约为9-12个月[1-2].替莫唑胺(TMZ)作为一种新型的口服二代烷化剂类化疗药,在中枢神经系统可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是一种理想的脑胶质瘤化疗药物[3-4].经过大量临床研究证实TMZ可以明显提高胶质母细胞瘤的生存期,中位生存期提高至14.
期刊
目的 探讨Xper-CT与3D-DSA图像融合技术在合并血肿的小型脑动静脉畸形(AVM)显微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采用该技术指导显微手术的32例脑AVM破裂出血患者.术前DSA检查同时采集Xper-CT图像与三维图像,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融合.充分掌握术前信息后,全麻下行血肿清除加一期血管畸形切除术.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图像融合.根据融合图像,可显示血肿与供
目前,我国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的临床诊治水平与国际水平可以说是并驾齐驱,在某些疾病的治疗方面还有独到之处,但在治疗的规范性上和创新方面尚有欠缺,在基础研究上则与国际水平相距甚远.如何清醒地认识这些问题,做到扬长避短需要每一位有责任心的中国神经外科医生认真对待.我们的优势之一:充足的病例资源。
期刊
干细胞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并通过细胞不对称分裂分化成其他细胞[1].与干细胞相比,祖细胞是已经程序化的、确定向特定细胞系分化的细胞.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血管内皮细胞的祖细胞,它可以持续自我更新,在特定的条件下分化为成熟的内皮细胞.EPCs通常处于静止状态,当机体受到生理或病理刺激后,即发挥其较强的增殖、分化潜能,分化为成熟的血
期刊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有时会出现急性脑膨出,起病急骤,进展快,手术者处理有时颇为困难,对侧迟发性硬膜外血肿为常见原因,既往多需复查头颅CT确诊后再行硬膜外血肿清除术[1-2].我科自2007年4月至2010年12月术中应用超声协助治疗该类患者共22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男16例,女6例.年龄15~59岁,平均40.3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3例,坠落伤6例,
期刊
目的 探讨单侧入路一期手术夹闭急性期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18例38个颅内多发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18例均采取急性期一侧入路一期手术夹闭多发动脉瘤,原则是先处理破裂动脉瘤,再处理未破裂动脉瘤.结果 38个动脉瘤均在急性期行一侧入路一期手术夹闭.术后恢复良好14例,轻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1例,植物生存l例,无死亡病例.1
期刊
垂体腺瘤是发生在腺垂体的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系统的放射学检查和尸检结果显示,垂体腺瘤占普通人群的17%左右[1],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上升.垂体腺瘤虽然是良性肿瘤,但由于垂体特殊的位置和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垂体腺瘤具有双重作用,即内分泌学和肿瘤学的影响.大部分分泌型垂体腺瘤首先出现垂体激素高分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如闭经-泌乳综合征、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库欣病
期刊
脊柱退行性疾病是最常见的脊柱病变,主要表现为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韧带增厚以及椎管狭窄等压迫脊髓、神经根,并由此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由于专科知识及培训背景的不同,骨科医生关注更多的是骨及连接组织,而神经外科医生关注更多的是脊髓及神经,进而决定了在脊柱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治疗中,神经外科医生更多地采用显微外科手术。
期刊
患者男,58岁.因摔倒致头胸部疼痛2h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GCS 15分,左侧外耳道流血,无面瘫,左侧肩锁关节区肿胀,胸廓挤压征阳性,神经系统检查阴性.头颅CT示:鞍上池积血.胸片:左侧锁骨中段骨折,左侧多发性肋骨骨折,创伤性湿肺.肝功能、血生化正常.予抗炎、止血、补液治疗,未用脱水剂.患者伤后1周出现左侧周围性面瘫,予甲钴胺500 mg肌注,每日1次.入院后第10天复查CT示:颅内出血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