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法律机制:成效、困境、改进——基于《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的思考

来源 :中国行政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sskee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法治状况正在向好发展.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公众参与意识逐渐增强,而法律制度的供给相对不足,会影响公众参与的热情和实际效果.2020年12月出台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提出要"健全公众参与重大公共决策机制".当下围绕公众参与行政决策中出现的新问题,需要在2019年《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等中央和地方立法探索的基础上,拓展主体类型、理清事项范围、创新参与形式、规范参与程序、健全责任制度,以保障全过程的公众有效参与.同时,充分用好我国国家治理的理论创新成果,并应用新兴技术手段,推进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法律机制完善.
其他文献
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市场化、城镇化、信息化同步推进,以信用为基础的市场监管和社会治理制度是在广义信用的内涵范畴下建立的,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多种类型的信用产品.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背景下的信用产品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原因在于"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政府或市场提供"并不是划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依据,一种产品按照公共或私人方式提供是由全社会"公平、公益"等价值取向所决定的.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实践所产生的信用产品符合公共产品的这一特征.按照公共产品的提供理论,目前我国应按照公平和效率兼顾的原则在信用数据的产生、
2020年9月22日,在联合国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被称为中国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此后,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会议、气候雄心峰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场合上多次强调了"3060目标".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列入生态省建设布局,环境信息特别是碳排放相关信息的公开成为助力"3060目标"的基础性工作.
期刊
基于求同法的逻辑,对G省三个贫困村产业扶贫政策执行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基层官僚在目标冲突的结构背景及权责分立、发展要素缺乏的情境制约下,对产业扶贫结果产生了消极的预期,进而选择了外包模式来完成产业扶贫任务.这种模式实质上是基层官僚在无法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风险转移的情况下,选择由内而外的途径进行风险规避与转嫁的应对策略,违背了产业扶贫初衷.而上级政府的默许与贫困户的支持,使得此种应对策略成为一种稳定存在的行为模式.与"结构困境"及"利益关联"视角相比,本文呈现了结构困境的具体表现,增加了对情境维度与扶贫预
“蚂蚁森林”是支付宝推出的公益游戏程序,上线以来吸引大量用户入住且取得了瞩目成就.青年群体是网络公益游戏的重要参与者,这是当代青年愿意担当社会责任的体现.通过质性研究发现,青年群体游戏参与行为包括竞争比较、合作共赢和互动社交.从游戏参与频率来看,可分为狂热收集参与者、“佛系”随缘参与者以及间歇性集中参与者;从游戏参与深度上来看,选择的游戏种类和体验广度不一.社交娱乐、竞争攀比、成就累积、公益价值和自我实现五个维度构成了青年群体参与网络公益游戏的动机;自我认同、感知有用、社会责任、公民意识则构成青年群体持续
基于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本文建立农民工过度劳动选择和工作时间方程,并基于方程回归结果对青年和中年农民工过度劳动差异进行分解,分析个体、家庭和工作特征差异以及市场环境带来的选择行为差异对两代农民工过度劳动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中年农民工相比,青年农民工工作时间减少,过度劳动程度下降;个体、家庭和工作特征变化促进了青年农民工过度劳动的缓解;市场环境使得青年农民工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导致其过度劳动进一步加重;教育水平提升、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失业保险享有率上升均有助于青年农民工过度劳动缓解
我国在区域一体化方面的制度建设已落后于现实需要.当前各地区之间签订的合作协议或文件不具有约束力,无法协调较复杂的利益,亦无法保障深入、稳定的区域合作.为化解上述困难,应考虑赋予区域合作文件法律效力.根据我国《宪法》,有效力的区域合作合作文件背后的效力来源不是地方,而只能是中央.它们实质上是中央立法权或行政权在国家部分区域内行使的结果,是区域性的中央规范.区域性规范的制定应体现出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并保障地区平等的目的,但在具体的规范内容上不应涉及由全国性立法调整的事项.区域性文件的形成过程不同于传统的立法审议
当前青年群体社会心态的塑造受到互联网新媒体的深刻影响,新冠疫情中的情绪反应、“内卷”“躺平”等网络热词的传播,不仅反映了青年群体日常生活中多样化的个体情绪,也反映了群体社会心态表达的基本特征.一方面,在互联网公共舆论中形成的情境结构,主导了群体社会心态的生成,体现了群体情绪释放的动态规律;另一方面,群体生活方式的圈层化与主观认知的碎片化形成了情绪表达的动力机制.化解青年群体社会心态表达带来的情绪性风险,需要充分研究与把握社会心态演化的深层机制,通过制度设计畅通青年群体情绪释放渠道,通过舆论引导有效回应青年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关于“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中提出“新建住宅推广街区制”,为我国城市居住模式指明前进方向.探索实施街区制是构建数字化时代社会形态、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共享的应有之义.回顾城市居住模式的演变过程,逻辑主线是围绕以较少的代价扩展城市道路,促进城市绿色发展,缓解城市道路空间运行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同时逐步打开封闭式的单位空间,增强城市空间的开放性,强化城市空间开放共享的功能.因此,面对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的演变,从传统封闭式小区制向更加开放的街区制转型是大势所趋.
期刊
行为公共政策研究已成为学术潮流,但其相关概念、学科/知识框架、研究范式尚待厘清.本文以学科构建视野讨论了四方面问题:行为科学、公共政策核心概念所蕴含的学科特性;行为公共政策的知识框架所包括的三个层次——政策制定的行为依据、政策执行的行为机制、政策效果的行为效应,其中,政策行为效应是尚待开拓的新领域;行为公共政策研究存在着的行为科学和公共管理研究范式,后者更符合公共管理的真实状态,制度—心理互动是行为公共政策研究的理论框架;目前颇为热络的"助推"研究不应是行为公共政策的主体,原因在于政策行为因政策制度性和文
现代化进程中,传统责任与个人意愿并行不悖的张力使得家庭内的劳动性别分工成为现代社会科学界关注的重大热点议题.三孩政策背景下,“子女数量对育龄夫妻市场劳动时间的影响”构成了育龄夫妻生育决策的关键动力.基于CGSS 2017数据中20岁至40岁育龄夫妻样本对上述问题进行考察,回归模型结果发现,子女数量与已婚女性的市场劳动时间呈现出线性负相关关系,子女数量与已婚男性的市场劳动时间呈现出线性正相关关系,由此支持了家庭鸿沟作为一种普遍经验的存在.上述发现深化了对于子女抚育与劳动性别分工关系的理解,也对当代中国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