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到盛夏,小河里翻巴岩鱼的人就多起来。
巴岩鱼生活在小河急流浅滩中的小岩板下,故名“巴岩鱼”。巴岩鱼有黑色、黑白相间等多种颜色,手指头般大小,形状像一把小调羹。小河里的巴岩鱼数不胜数,几乎每块岩板下都有巴岩鱼。
翻巴岩鱼用的笆篓是用竹篾条编织的,滤水性特别好。口圆腹部宽,入口的颈部还设计了一个“漏斗”,小鱼进得去,出不来。
把笆篓口朝下游、对准岩板(因为巴岩鱼从岩板出来,逆水逃往上游),再移动岩板,提起笆篓,活蹦乱跳的巴岩鱼就成了“战利品”。有时候,逃跑的巴岩鱼会钻到脚底下,把脚板当做岩板避难。
我和小伙伴们每次下河,都是满载而归。将巴岩鱼拌上辣椒,炒成“鱼辣子”菜,可好吃啦!
(指导教师 丁小芬 秦庆光)
巴岩鱼生活在小河急流浅滩中的小岩板下,故名“巴岩鱼”。巴岩鱼有黑色、黑白相间等多种颜色,手指头般大小,形状像一把小调羹。小河里的巴岩鱼数不胜数,几乎每块岩板下都有巴岩鱼。
翻巴岩鱼用的笆篓是用竹篾条编织的,滤水性特别好。口圆腹部宽,入口的颈部还设计了一个“漏斗”,小鱼进得去,出不来。
把笆篓口朝下游、对准岩板(因为巴岩鱼从岩板出来,逆水逃往上游),再移动岩板,提起笆篓,活蹦乱跳的巴岩鱼就成了“战利品”。有时候,逃跑的巴岩鱼会钻到脚底下,把脚板当做岩板避难。
我和小伙伴们每次下河,都是满载而归。将巴岩鱼拌上辣椒,炒成“鱼辣子”菜,可好吃啦!
(指导教师 丁小芬 秦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