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实验成就了我专业化成长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cun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2月18日是我难忘的日子,这天下午我校举行了市级数学课题开题暨培训会。
  到会的领导有县教研室的刘顺生主任和王海峰主任,还有张教研员。我校申请的市级数学课题——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研究审批下来了。
  我是课题组的一员,我很珍惜学校为我搭建的平台,人应该有所追求,不能满足于做个教书匠,要有精神气,给自己的人生留下痕迹。以前我像是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小舟,而现在有了课题实验这个航标,使我不再迷失方向……每周除了按时参加周三下午的课题组集体学习外,坚持自学,努力使自己理论素养与教学能力有一个大的提升,时刻以一个课题组成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甘于平庸,不步入后尘,不人云亦云,以最为天下先的姿态引领学校教科研的发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意见的交换,同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内化新的理论,形成自己的个性特色,实现教学质量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双赢。
  一、课题实验,促进专业化成长
  课题实验是促使教师专业化成长搞好本教研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课题实验的目标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科研兴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新一轮课程改革非常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它首先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充分利用新课程增加的不确定因素发挥好引导示范作用,竭力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平台,用教育的智慧铸造智慧的教育。
  一个完整的教育科研过程通常包括这样几个基本阶段。一是选定课题,二是查阅资料,三是指定计划,四是实际运作,五是表达成果,六是评估转化。自己的态度决定关注实验的态度,决定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做到实在、实际、实效。我们正在研究的课题是:培养小学生教学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研究。我们施教的对象是小学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能力要从“唤醒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能力,养成创新习惯”四个层次来完成。
  1、唤醒创出新意识
  研究、实践、再研究、再改进,如此反复尝试摸索是研究课题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育是一种唤醒,是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爱,更是一种责任,教师的责任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和鼓励。”生命的特征在于创造。使学生想创造只有唤醒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思维能力最大限度的活跃起来,诱发创新思维,产生创新独到见解,才能充分发挥创造才能。
  2、营造创新氛围
  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学生必须要有创新型的教师。教师职业一大特点是具有创造性,实施创新教育必须对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等进行创新。数学课堂不仅要有浓厚的数学味,还要具有创新火花的魅力课堂,这就要求自己要在课堂实践中逐步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充满灵动和活力的个性课堂。所以要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友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富于想象,敢于标新立异。
  3、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基石,强化问题意识是培养能力的起点。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努力做到让所有的“花儿”都开放,让所有的“鸟儿”都歌唱。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问;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会”问。使学生在“奇”中问,“悱”中问,“动”中问,“用”中问,指导质疑,培养学生“善”问。让学生在观察问题、解决问题中去发现新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在教学中我进行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设问,创设问题情境,用智慧点燃学生思维的心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敢创造。
  4、养成创新习惯
  美国学者欧内斯特曾指出:教学不仅要关注定律真理的判定,更要注重教学知识生成。因而也就必然要求数学教学从重视知识的静态结果转向关注知识的发展的动态过程。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思考问题并成为自己的习惯,激发学生的灵感,使学生会创新。注重学生的观察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提供一题多解、多项思维的材料,激发学生再创造,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创新的快乐,使学生把爱创造想创造养成习惯。
  二、网络学习,促进专业化成长
  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练习,不断融入到工作中去。在日常工作中,阅读、实践、研究、写作促进自己专业化成长。只要教师用心揣摩,反复实践就会功到自然成。教师专业化成长最佳途径是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我们需要走出、请进、换思想,有专家引领做基础,同伴互助,构建教师专业化成长共同体,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资源共享,互利互赢。
  在科学发达的今天,网络学习是我们学习不可缺少的学习方式。一方面通过网络这个大视窗,欣赏名家博客,领悟他们的教育思想,感受他们的教育精髓,从而拓宽自己的教育视野,同时也可走入教育在线等知名论坛,与名师在线交流,在思想的碰撞中感受教育大花园的无限芬芳。由于网络学习它方便,不受时间的限制,闲暇之余就可打开教研网进行学习交流。
  很多事情是求之不来的,莫问收获,只管耕耘,上天会眷顾有心人。走下去,鲜花是会为你一路盛开的。现实是此岸,理解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是架在书面上的桥梁,只有行动才有收获。只要目标明确,努力去完成,成功的脚步就会逐步向梦想迈进。某人说得好:世界上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哪些拥有自动自发心态的人,才能主动、积极地去完成每一个任务,他们会倾尽其所能努力地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我不求成名,但通过课题实验一定会在专业知识方面有一个大的飞跃。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离园是孩子幼儿园教育一天的结束,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本文对怎样使幼儿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情况下离园进行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幼儿教育;离园;离园活动  幼儿离园前的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此时幼儿比较烦躁,盼望家人快点到来,教师也会感到轻松了许多。幼儿轻松、有序、愉快地离园,是每个幼儿教师都希望做到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幼儿开心地离园?根据我从教多年的经验,可从以下几方面
摘要:班主任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领导者、实施者与组织者,在日常的教学中,班主任是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纽带,也是家长与学校的联系纽带。在小学的教育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必须做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必须关心、爱护学生,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塑造学生的个性。本文就是从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出发,具体研究了如何创新管理工作,以望能给相关教师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字:小学 班主任管理工作 创新  一、立足于人的
[摘要]:迫于当前繁重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不得不把孩子交给父母照顾,再加上父母退休后闲暇时间多,又喜欢照顾子孙,这样就不知不觉形成隔代教育,那么隔代教育爱多还是害多? 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论,既然隔代教育部可避免,怎么样减少隔代教育对孩子产生不利的影响,让孩子健康成长,这才是我们所关注的焦点。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隔代教育
期刊
一、教师的语言态度是一种隐性课程  “语言态度”是指人们对语言的看法和所采取的行动,这种看法和行动有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这里所说的“教师语言态度”是指包括教师对自身和对幼儿两个方面的语言态度。每位教师的语言态度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或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只是程度不一而已),而这种倾向性必然对幼儿的语言态度、语言能力和语言面貌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自身的语言态度对幼儿产生的影响。语言
期刊
【摘要】从心出发,用饱含无私的师爱对学生进行精心的呵护与培养,成为了新时期班主任需要努力做好的一份责任。如何正确地对学生施以“师爱”,也成为了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急需破解的课题。  【关键词】 师爱 班主任 工作方法  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也印证了当前教育界流行的一种说法:教育如果没有爱,就不能算是合格
期刊
随着我国政府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差距的不断缩小,再加上城乡居民对于当前自身所参加的医疗保障制度及城乡二元分割存在的医
税务系统正在推行的能级制管理改革,这是对公务员管理体制的探索和细化。能级制管理改革对公务员管理体制改革的“破冰”意义日益凸显,首次部分解决了公务员职业发展空间狭小的
随着近年来法治理念和权利意识渐入人心,学生诉高校不当处分案日益增多,高校学生身份处分权与学生权益之间的冲突正在加剧。如何用法律来规范和协调二者的关系,已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教育法学的独特视角研究公立高等学校学生身份处分权问题,将特别通过案例分析,揭示目前高校学生身份处分权行使中存在的与法治相冲突的问题,进而寻求法律制约,以求法制的完善。本文借鉴法学界有关学校处分权的研究成果,对公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