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都市报现象”看电视频道专业化

来源 :媒体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ing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都市报”的出现,对繁荣当时的报纸媒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进入21世纪,电视业面临着来自各方的挑战,走“专业化”、“小众化”是电视业摆脱当前困境的必由之路。在实现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过程中,应该借鉴当年都市报创办初期的办报思想,努力开拓思维,逐步形成专业特色鲜明、节目定位准确的专业化频道。
  关键词:都市报现象 频道 专业化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中心城市,诞生了一批以“都市报”冠名的报纸。由于这类报纸抓住了中国报业市场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良好机遇,适应了广大城市居民广泛了解各方面信息的需要,而且在办报方法上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因此,它一出现就不同凡响,在发展速度、规模等方面创造了很多奇迹,形成了一股具有中国特色的、声势较大的办报潮流,其办报思路、风格以及经营模式,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报业,成为引人注目的现象,被新闻界誉为“都市报现象”。
  都市报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殊社会环境下诞生的。九十年代中后期正是我国经济改革如火如荼深入发展的时期,中国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不论是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都在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国报业也在从传统的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换;同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人们思想活跃,对信息的需求空前增大,“他们既要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还想了解日常生活实用信息,让报纸反映自己的呼声和要求。”正是在这样的政治和经济条件下,都市报应运而生,而且从诞生起就树立了与以往不同的办报思路和理念。在都市报面目一新的办报理念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强调面向生活、服务群众。如《海峡都市报》创刊伊始,就将报纸定位为“市民报”,并确定了“为政府分忧,为市民解难”的办报宗旨,强调“信息性”和“服务性”,“努力提供给读者大量有用的和感兴趣的信息,并通过切实有效的舆论监督,反映读者的要求,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彻到办报过程中去。”都市类报纸顺应读者的要求,全方位、立体化地报道广大市民共同关注的各类新闻,从政治、经济到文化、科技、教育、卫生、法制、体育,从社会生活事件到市场行情、天气变化,内容无所不包,几乎成了百科全书。读者一报在手,信息全有。在加强新闻方面,各报都十分注意扩大时事政治新闻信息量,使读者能够及时迅速地了解国内外大事。
  都市报不但在办报内容上有很多改革,在形式上也有所创新。许多报纸在文字语言风格方面也有很多创新,如有的报纸文章从标题到内容尽量多用“白话文”,“一扫多年来新闻业中常见的八股调,用广大市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报道市民喜闻乐见的内容,大大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
  有人说,我国的都市报是在全国2000多种报纸激烈竞争和市场分割基本完毕的历史条件下诞生的。这种说法不无依据:十几年前,如要问谁是报业老大,人们可以毫不犹豫地指出《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当属中国报业之冠。而在今天中国的社会生活中,报摊中已没有固定的“老大”的位置,倒是“新人”辈出,其中一些都市报渐渐稳居“龙头”地位。这一点也不奇怪,城市化和城市的现代化必然需要大众传媒快捷地、大量地提供各类信息,以满足城市居民对信息的需求。因此,面向城市居民的都市报纸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应运而生,并快速生长、发育。《北京青年报》曾经刊发《城市报刊火起来》一文,在分析都市报“火”起来的原因时指出:一方面是由于都市报以其“大、新、快、深、短、活、强”的突出特色,迅速形成了自己的声势;另一方面,由于都市报的新闻时效强,宣传报道切入点新,挖掘有层次,使自己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
  《楚天都市报》前总编辑杨卫平认为:“在传统的新闻学中,我们实际上只研究了一个读者群,即以干部为主的知识分子群,市民是作为报纸的附属读者存在的。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民经济收入增加,文化水平提高,新闻信息需求日益增强。这种需求与干部、知识分子的需求又有较大差别,市民已经不是一个附属的读者层,已逐步成长为一个单独的报纸消费主体。”而都市报的迅速崛起,正是适应了这部分读者群的需求。可以说,都市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面向市场,走向市场,追求市场份额最大化,成为都市报群体的本质特征。
  在世人面前,都市报往往是以平民化、小角度面貌出现的,新闻内容也以贴近百姓生活为主,关注老百姓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报道诸如住房改革、菜篮子工程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反映一些如乱收费、环境污染、社区管理混乱、子女入学难等令群众苦恼的问题。也就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市民需要什么,报纸就刊登什么”。平民化风格还体现在某些都市报的栏目设置上。比如,“新闻故事”以一种类似于讲故事的方式报道新闻,将市井文化与新闻报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寥寥数笔,讲出了市民每天的烦心事、亟待解决的事。
  再反观当前电视节目的设置与发展,我们就能够很清楚地感受到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迫切性、适时性。目前,频道专业化在电视媒体成批发展,从中央台到地方台,几乎都开办了专业频道,频道专业化已经成为办台趋势,而且在未来的几年里将继续向纵深发展。尤其是有了都市报办报的经验借鉴,更加增强了办好专业频道的信心。
  有一些观点认为,频道专业化就是将观众小众化,专业频道是为少数观众设置的,此话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全面。事实上,一个一天的播出时间在十几、二十几个小时的专业频道也不可能只为一小部分观众服务,它必须从广大受众的角度去考虑栏目的设置、节目的编排等问题。而且都市专业频道与都市报还有着本质的不同,受媒介性质的制约,二者在对平民化的表现、对时效性的体现以及对贴近生活的理解等各方面多存在着较多的差异。因此,我认为对“都市报现象”的研究固然可以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但是如果一味地简单“克隆”都市报的经验,只可能事与愿违。
  当然,从“都市报现象”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必须走大众化的路子。我国频道专业化仍然必须以大多数观众的兴趣为出发点,细分大众化的口味。其实,大众收看电视的兴趣就像吃东西,酸、甜、苦、辣、咸样样都有人喜欢,以前电视满足观众兴趣的方法就是将含有这五种味道的菜放在一个盘子里,端给观众,然后由观众去选择,造成的结果就是爱看的被不爱看的给搅和了,本没有兴趣就更加索然无味了。而现在频道资源丰富了,进行频道专业化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观众不同口味的需要,让观众能够更加细致地品味每种味道的独特之处。其实,观众目前的需求无外乎两个:一是了解国内外时事,二是娱乐消遣。因此,在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过程中仍然应该坚持围绕这两方面内容做文章。频道专业化要以满足观众心理需求的方式确定频道的定位,通过触发观众某种情感体验,达到娱乐消遣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国频道专业化在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并不是标新立异,而是抓住大多数观众的兴奋点,把原来大杂烩式的频道,按照某种标准重新组合,变成一道道精致的小菜,呈现给广大的观众。我所认为的大众化是指以大众的兴趣为依据设立专业频道,设立专业频道的目的是将大众的兴趣细致地分成各个不同的方面,然后加以满足,这也是从席卷全国的“都市报现象”细致思索的结果。
  责任编辑:韩剑
其他文献
背景: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其患病率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广泛。目前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有研究表明变应性鼻炎是体外环境因素作用于易感个体
目的:结肠镜检查目前已成为公认的诊断和治疗结肠疾病的金标准,是筛查结肠癌的重要手段,结肠镜检查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肠道准备的质量。理想的肠道准备应是能有效排空肠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