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灵璧县气候条件分析及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kon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灵璧2015年的气候变化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方法]选取灵璧2015年1~12月平均气温、降水、日照气象要素值与常年对比分析,采用曲线图、数据对比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年灵璧县年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少;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8.2 ℃,≥35 ℃的高温日数为14 d;年极端最低气温为-9.3 ℃;全年无霜期为232 d,较历年平均偏多25 d。年内雷雨大风、连阴雨、干旱、雾霾等气象灾害频繁,对当地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均产生较为突出的不利影响。[结论]2015年灵璧县气候属异常年份,气候条件弊大于利。
  关键词 气候变化;气象灾害;农作物生长;影响
  中图分类号 S1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28-0171-03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mate change characters and main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of Lingbi County in 2015, and its impacts on crop growth. [Method]The average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other years in Lingbi County. Curve chart and data comparison were adopt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in Lingbi County in 2015 was slightly high, while the precipitation and sunshine duration were relatively less. Annual extreme maximum temperature was 38.2 ℃, ≥35 ℃ high temperature days was 14 d; the annual extreme minimum temperature was -9.3 ℃; the annual frost-free period was 232 d, which was 25 d more than the average days of precious years. The main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were thunder wind, continuous rain, drought, haze and so on, which were frequently occurred and had prominent adverse effects o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human life in Lingbi County. [Conclusion]Climate of Lingbi County in 2015 belonged to abnormal year; and the climate condition had more harm than good.
  Key words Climate chang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Crop growth; Impact
  灵璧县地处淮北平原,地势平坦,地形北高南低,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暖温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带,是受强对流灾害性天气影响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灵璧县经常出现的气象灾害有雷雨大风、冰雹、干旱、雷暴、龙卷等[1-2],这些灾害均对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近10年,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较频繁,影响较为突出的年份有2005、2009、2011、2013年,其中2011年和2015年6~8月均出现了旱涝急转,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2015年度灵璧县气候变化较为异常,气象灾情频发。笔者分别对灵璧县异常年份的气候条件及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统计和分析[3-6],在此采用灵璧县23个气象自动站提供的各项气候要素值,气候平均采用1981~2010年平均值,通过历史对比、统计分析等方法对2015年灵璧气温与降水等气象要素的时空特征以及年内发生的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特征和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为该县气候变化的研究以及防灾减灾措施等提供参考。
  1 气候概述
  1.1 气温 2015年灵璧县年平均气温为14.8 ℃,较常年偏高0.1 ℃,较2014年偏低0.1 ℃。年内偏低月份有4~9和11月,其余5个月气温均偏高(表1)。年内最高气温为38.2 ℃,出现在7月14日,≥35 ℃的高温日数为14 d;最低气温为-9.3 ℃,出现在11月27日;最热月份为7月,平均气温为26.4 ℃,较常年同期偏低1.0 ℃;最冷月份为1月,平均气温为2.7 ℃,比历史同期异常偏高2.0 ℃。无霜期为232 d,较历年平均偏多25 d。2014~2015年度初、终雪日分别为1月28日和2月28日,初终间隔32 d。冻土最大值为7 cm,出现在2015年1月1日,年冻土总天数8 d,较常年偏少。
  1.2 降水量 全年降水量为824.0 mm,较常年偏少10%,较2014年偏少92.2 mm。年内3、4、6月偏多,3月降水量75.9 mm,比历史同期偏多31.8 mm,比历史同期极端最大值偏少87.0 mm,比历史同期极端最少值偏多87.0 mm;11月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异常偏多78.8 mm,比历史同期极端最大值偏少15.9 mm,比历史同期极端最少值偏多115.0 mm;其余8个月均较常年同期偏少,且7月份降水异常偏少(图1)。全年灵城本站出现2场暴雨,分别出现在3和6月。   1.3 日照时数 2015年日照总时数为1 878.7 h,较常年偏少208.0 h,较2014年偏少32.1 h。其中2、8、9、10月均较历年同期偏多,其余8个月份均较历年同期偏少,且6和11月异常偏少(图2)。2015年春季日照时数最多(543.7 h),夏季次之(505.8 h),冬季最少(388.9 h),秋季较少(440.3 h),四季日照时数较常年平均均偏少,其中夏季较常年偏少61.0 h,冬季较常年偏少41.4 h。
  2 主要气象灾害及影响分析
  2.1 雷雨大风 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4月28日午后到夜里,灵璧县大部分乡镇出现了雷电、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其中冯庙、灵城、浍沟、大庙、大路、禅堂、虞姬、高楼、向阳和开发区10个乡镇遭受冰雹灾害,灵璧本站测得冰雹最大直径2 cm,最大风速7~8级,大部分乡镇还出现20~50 mm的强降水。4月下旬,全县冬小麦处于抽穗扬花期,28日雷雨大风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局部冬小麦出现严重倒伏,穗头被打掉;部分春播作物受害较重;设施大棚薄膜受损。据民政部门统计,农作物受灾面积18 700 hm2,大棚损坏250个,受灾人口23万,全县经济损失近1 800万元。
  受高空低槽影响,灵璧县自8月5日15:30~16:20中西部遭受雷雨大风袭击,其中灵城、娄庄、尤集、朱集、杨疃、下楼、尹集7个乡镇出现7~8级阵风,朱集乡阵风达10级,部分乡镇出现局地短时内涝。但由于前期旱情明显,土壤湿度较小,河道水位较低,此次降水过程缓解了大部分乡镇前期旱情,只是个别乡镇田地出现积水,主要造成灾害的是大风天气,全县有近50%乡镇出现7~8级大风。县内大部分乡镇夏玉米正值开花灌浆期、夏大豆进入开花结荚期,此次大风强降水天气发生期间,雨大风大,致使农田土壤水分短时饱和,部分沙土田块夏玉米因根部土壤松软、下部无法支撑上部穗部重量,特别是在“风雨叠加”作用下,导致玉米发生倒伏,一些处于村庄房屋前后的速生杨树,部分树枝也被吹断,同时部分农业设施大棚也被大风损毁。据民政部门统计,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 540万元,全县受灾人口6万人,造成1人死亡,2人受伤,农作物受灾面积5 000 hm2。但此次大风强降水天气过程对正值开花的夏大豆较为有利,充足的降水有效满足了大豆开花结荚对水分的大量需求。
  2.2 暴雨 受槽前西南气流影响,3月17日20:00~18日20:00灵璧县各乡镇普降中到大雨,冯庙和灵城均达暴雨量级。此次暴雨基本解除了前期的旱情,利于春季农作物生长和发育。6月23~30日副热带高压在安徽省南北摆动,且移动缓慢,造成全省自南到北一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23日20:00~24日20:00灵璧县普降暴雨,向阳和虞姬2个乡镇出现大暴雨,最大降水量是虞姬的106.2 mm,5个乡镇分别出现大风天气,各乡镇风速分别为虞姬18.2 m/s、尤集22 m/s、朱集19.8 m/s、向阳20.1 m/s、黄湾17.9 m/s。24日20:00~25日20:00全县再次出现大到暴雨,最大雨量出现在韦集,24 h降水量为141.5 mm,局地出现短时内涝。26日20:00~27日20:00黄湾、韦集再次出现暴雨,雨量分别为54.0、65.2 mm。23日20:00~30日20:00这次过程累计最大降水量出现在韦集,达307.0 mm。尽管此次降水过程持续时间较长、降水量较大,但由于前期旱情明显,土壤湿度较小,河道水位较低,此次降水过程未造成次生灾害,仅局部乡镇低洼田地出现积水,对苗情造成一定影响。
  2.3 连阴雨天气 春季全县先后出现2次连阴雨过程,分别是3月15~20日和4月1~7日。3月15~20日,全县出现连阴雨天气过程,累计降水量全县平均53.0 mm,较常年同期偏多4倍,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二多年份;从空间分布来看,北部乡镇8~60 mm,南部55~75 mm;从单日降水来看,18日降水强度最大,灵璧本站(53.6 mm)和冯庙(53.0 mm)日降水量创本站有气象记录以来3月极值。夏季,6月下旬23~30日副热带高压在安徽省南北摆动,且移动缓慢,造成全省自南到北一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6月23~30日灵璧县各乡镇普降大到暴雨,累计降雨量均超过100 mm,超200 mm的是灵璧县南部韦集、黄湾、向阳、虞姬4个乡镇,大部分乡镇出现田间积水,南部向阳、韦集、黄湾、虞姬4个乡镇出现局地内涝,对于出苗秋季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秋季,11月4~25日灵璧县出现连阴雨雪天气过程,全县平均降水量(103 mm)和降水日数(12 d)均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而日照时数(24.2 h)为1961年以来最少。23~25日灵璧县出现大范围的雨雪天气,降雪和积雪初日集中在24~25日,降雪初日较常年偏早,积雪初日偏早;最大积雪深度在3 cm,创1961年以来同期极值。
  2.4 气象干旱
  2.4.1 冬季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县内出现中度干旱。2014年12月上旬~2015年1月下旬初县内降水异常偏少,气温偏高,出现轻到重等气象干旱,不利于在地作物安全越冬。12月上旬起,降水持续偏少,2014年12月1日~2015年1月24日乡镇平均降水量仅为1.4 mm,其中12个乡镇降水量为0,较常年同期异常偏少90%以上,为1961年以来最少。加之1月气温异常偏高,自12月末气象干旱露头后持续发展,截至1月24日气象干旱影响范围最广、程度最重,受1月25~30日雨雪天气影响,气象干旱得到有效缓和。受2月中旬末及下旬降水影响,前期气象干旱解除。
  2.4.2 春季3月上中旬县内出现气象干旱。3月1~16日县内各乡镇基本无降水,加之气温回升迅速,气象干旱发生发展。截至3月17日,出现轻到重等气象干旱。受3月中旬后期连阴雨影响,气象干旱基本解除。
  2.4.3 夏季6月上中旬和7月下旬~8月底出现2次干旱过程。受6月1~4日降水过程影响,前期的气象干旱有所缓解,但5日起全县基本无降水,加之气温持续升高,气象干旱发生发展,至15日气象干旱范围和强度达到阶段性极值,15~17日以及6月下旬的强降水过程基本解除了气象干旱。7月下旬起进入少雨时段,并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受此影响,气象干旱再次露头并发生发展,至8月5日出现中旱,虽然其后出现了数次降水过程,但由于降水量整体偏少,对前期旱情的缓解作用有限,至8月31日还是轻旱。   2.4.4 秋季前期干旱解除,后期转为气象雨涝。9月上中旬降水偏多基本解除了前期旱情,9月22~25日、9月29日~10月1日又出现2次降水过程,10月9~25日全县基本无降水,气象干旱再次发展,至11月5日达轻到中等气象干旱。11月4~25日全县出现连阴雨雪天气过程,受其影响,气象干旱解除,且持续阴雨天气导致县内大部乡镇出现不同程度气象雨涝。
  3 极端气候事件监测及灾害影响分析
  3.1 秋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初霜日偏晚,低温创极值 季内冷空气活动频繁,先后出现7次较强降温过程,分别是9月12~13日,10月1~2、9~12、27~28日,10月30日~11月2日,11月6~9、22~27日。根据冷空气等级[7],10月27~28日、11月7~8日、23~25日达到区域性冷空气过程标准,其中11月23~25日冷空气过程最强,24日出现寒潮,灵璧县最低气温-0.7 ℃。11月26~27日最低气温持续走低,11月27日早晨出现初霜或霜冻,初霜日较常年偏晚10 d以上,27日县内最低气温-9.3 ℃(大庙乡),灵城本站为-6.8 ℃,创本站历史同期新低。
  3.2 雾、霾天气频发,给交通运输及人民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2015年多雾、霾天气,且以霾为主,全年县内有气象记录的雾、霾天气共45 d,其中1月4 d、2月2 d、3月5 d、4月2 d、5月5 d、8月4 d、9月3 d、10月9 d、11月5 d、12月6 d,仅6和7月没有出现雾霾。10月5~6日、17~24日雾、霾天气相对集中,影响范围为全县,因雾、霾天气,2015年期间县内高速路段入口多次临时封闭,交通运输及人民生活均受到较大影响。
  4 气候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4.1 冬季 2014年12月上旬~2015年2月中旬灵璧县以晴好天气为主,光热条件较好,大部分地区农田水分供需基本平衡,有利于在地作物生长发育,但降水持续偏少,部分地区出现旱情,加之气温偏高,导致小麦旺长,加大了受冻的风险,不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其后灵璧县出现阴雨雪天气,有效缓解了冬麦区前期旱情。此外,1月末和2月末的降雪对设施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4.2 春季 3月灵璧县光温水匹配较为合理,有利于在地作物的生长发育,3月中旬多阴雨天气,大部分地区土壤过湿,不利于小麦的根系发育以及苗情转化升级,同时对油菜开花授粉有一定影响。4月上旬维持低温阴雨寡照,强降温造成麦菜出现轻度冻害;阴雨导致部分地区农田出现湿渍害,影响油菜的根系生长及早稻育秧;而寡照有利于小麦赤霉病和油菜菌核病的发生。4月中下旬光温水匹配基本合理,有利于在地作物生长及小麦产量形成,但下旬的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部分乡镇作物出现倒伏,影响小麦的后期结实率,同时大风天气对设施大棚和早稻移栽也有一定的影响。
  4.3 夏季 6月初降水导致部分乡镇冬小麦出现倒伏,对夏收工作的顺利开展有一定影响,部分低洼地区出现积水不利于棉花、玉米等出苗和苗期生长发育;中旬起数次持续性的降水天气过程导致全县大部分乡镇出现短时内涝,部分刚播栽的旱作物被淹,同时低温阴雨寡照对刚出苗的夏播作物根系生长有一定影响。7月上旬~下旬前期光温匹配基本合理,土壤墒情适宜,有利于在地作物生长;7月下旬后期~8月上旬前期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各乡镇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对玉米、大豆等在地旱作物的生长不利。8月上旬中后期~下旬初全县阴雨天气,低温寡照不利于农作物生长,部分低洼地段出现短时涝渍灾害,造成棉花蕾铃脱落、夏季作物发育迟缓、高杆作物倒伏等,同时阴雨天气也利于病虫草害的发生蔓延;下旬中后期全县大部分地区光温水匹配合理,土壤墒情基本适宜,有利于夏季作物的生长发育。
  4.4 秋季 灵璧县处于秋收秋播关键期,季内秋收作物基本收获完毕。秋播作物处于苗期生长阶段,大部分地区油菜处于第5真叶期,冬小麦处于分蘖期。9月上中旬全县以多云天气为主,光照充足,有利于秋收作物的后期生长和收获采摘,但由于降水偏少,部分地区旱情显现并有所发展,对在地作物生长略有影响;下旬2次降水过程,局地大风造成在地作物发生倒伏,对秋收晾晒和晚稻灌浆不利,但有利于后期秋种。10月上旬初全县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气温适宜,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适宜,有利于秋收作物晾晒以及秋种的开展,旬中后期连阴雨天气对秋收晾晒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中旬至下旬前期以多云天气为主,降水持续偏少,不利于秋种和已播作物出苗;下旬中后期降水过程为秋种提供充足底墒,利于小麦出苗和苗期生长。11月4~25日全县出现连阴雨雪天气过程,持续阴雨寡照天气导致大部分乡镇农田土壤过湿,局部湿渍害较重,不利于小麦形成壮苗安全越冬;下旬后期天气转好,有利于小麦生长。
  5 小结
  2015年灵璧县年平均气温14.8 ℃,较常年偏高0.1 ℃,较2014年偏低0.1 ℃;年降水量为824.0 mm,较常年偏少10%,较2014年偏少92.2 mm;年日照时数2 125.5 h,较常年偏多38.8 h,较2014年偏多214.7 h;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8.2 ℃,≥35 ℃的高温日数为14 d;年极端最低气温为-9.3 ℃;全年无霜期为232 d,较历年平均偏多25 d,秋季冷空气活动频繁,雾、霾天气频发,冬、春、夏3个季节均出现较为明显的气象干旱,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年内雷雨大风、连阴雨、干旱、雾霾等主要气象灾害频繁,给当地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均产生较为突出的不利影响。总体来看,2015年灵璧县气候属异常年份,气候条件弊大于利。
  参考文献
  [1]许永姿,钱平海. 宿州灵璧县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特征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6):289-291.
  [2]王东,钱平海,赵雪松,等.宿州近60a降水量和暴雨日数的气候特征分析[C]//中国气象学会.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2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南京:中国气象学会,2013:5.
  [3]许永姿,王琳佳,宫传英. 2013年灵璧县气候概况[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6):216-218.
  [4]许永姿. 2011年灵璧县气候分析及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综合评价[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5):285-286.
  [5]许永姿,钱平海. 2009年灵璧县气候分析及对农作物生育期影响的评估[J].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4):249-250,277.
  [6]许永姿. 2005年灵璧县气候分析及对农作物影响的评价[J].农民致富之友,2015(20):293,259.
  [7]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冷空气等级:GB/T 20484—200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89-9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为德宏烤烟生产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准确制订施肥技术方案。[方法]以云烟87、红花大金元、KRK26这3个烤烟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德宏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的施氮水平下,3个参试品种均能表现出较好的特性,随施氮量增加,烟叶产量与产值增加,其中以KRK26产量、产值最高。[结论]初步确定了云烟87、红花大金元和KRK26在德宏烟区种植中的最佳施氮量:云烟87为120~1
期刊
摘要 为了保证兰屿肉桂露地种植产品的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总结了兰屿肉桂露地种植技术规程,包括播种育苗、苗期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环节。  关键词 兰屿肉桂;露地种植;技术规程  中图分类号 S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28-0154-03  Abstrac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and impro
期刊
摘要 对贝母中的活性成分、贝母内生真菌的多样性以及产物、贝母内生真菌发酵条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贝母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为生物碱,其内生真菌种类具有多样性,其中可筛选出可以产生活性生物碱的菌株,这些菌株的筛选、鉴定、发酵条件探索及代谢产物的分离提纯是研究热点。  关键词 贝母;内生真菌;活性成分;多样性;发酵条件  中图分类号 S567.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
期刊
摘要[目的]明确不同烟苗密度对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Ashmead)]繁殖的影响,提高繁蜂效果。[方法]采用4种密度(40、80、160、322株/盘)的烟苗繁殖烟蚜茧蜂,调查烟蚜[Myzus persicae(Sulzer)]繁殖量、烟蚜茧蜂寄生率和发病率、繁蜂生产成本。[结果]各处理的烟蚜、寄生蚜、僵蚜数量与烟苗密度的相关性表现一致,均随着烟苗密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
期刊
摘要[目的]提高细毛羊的繁殖潜能,增加农牧区养殖者的经济效益。[方法]应用绵山羊双羔素(睾酮-3-羧甲基肟·牛血清白蛋白),在新疆巩乃斯种羊场、甘肃天祝种羊场、青海三角城种羊场和黑龙江齐齐哈尔种羊场开展免疫试验。[结果]巩乃斯种羊场试验组产羔率为143.68%,对照组产羔率为125.10%,试验组产羔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8.58%;天祝种羊场试验组产羔率为129.34%,对照组产羔率为102.7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氨基多糖螯合盐对扣蟹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在配合饵料中添加氨基多糖螯合盐,研究其对扣蟹非特异性免疫力[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酸性磷酸酶(ACP)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溶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氨基多糖螯合盐可以有效提高扣蟹AKP、ACP、SOD和溶菌酶活性。[结论]在饲料中添加氨基多糖螯合盐对于增强扣蟹非特异性免疫力有一定功效。  关键词 氨基多糖螯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宁波产宁海白枇杷叶的药材品质。[方法]参考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分别对4批不同采集地的宁海白枇杷叶进行水分含量、总灰分含量、浸出物含量、重金属检查、砷盐检查、薄层色谱鉴别及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测定。[结果]4批不同采集地的宁海白枇杷叶的检查、鉴别和含量测定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的标准。[结论]宁波产宁海白枇杷叶药材品质较高,可以作为药用。  关键词 宁海白枇杷叶;
期刊
摘要 利用1°×1°的GFS分析场数据和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14年5月31日~6月1日发生在安徽阜阳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能够近似地模拟此次降雨过程;高低空急流耦合是此次暴雨过程发生和维持的主要影响机制;暴雨中心上空垂直螺旋度呈现高层负、低层正的分布,这也是触发暴雨的重要机制;降水开始前,大气呈现上湿下干的湿度分布,这种大气层结很不稳定,易导致降雨的
期刊
摘要 首先,运用框图法梳理土地利用、土地管理领域的各级规划,界定土地储备规划概念,分析其在整个土地规划体系中的作用。其次,在研究福清市2016年度土地储备计划编制的基础上,借鉴上海、广州等地土地储备规划的编制规程,运用框图法和文献综述法,从规划形势策略定位和指导方针确定、规划指标配置、规划实施保障措施3个方面系统阐述土地储备规划编制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 土地储备;规划;编制框架;城市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 为了更好地保护、开发、利用和管理新疆园林植物资源,使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旗舰版、MS SQL Server 2008企业版、Photoshop CS4等软件,以Windows Sever 2008 R2、IIS7.0、Framework 4.0、NET C#构建系统运行环境,采用ASP.NET技术、JS技术、面向对象技术、数据库技术、验证码等技术对园林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