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u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独特优势,养成学生善于联想、想像、富于幻想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在:一、在阅读教学中,凭借语言材料,鼓励创新想象。二、注重创设情境,迁移训练想象 。 三、从各方面拓宽教学视野,丰富想象教材等 。 有想象力,是学习的主人;没有想象力,是学习的奴隶。联想、想像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因素,比任何知识更重要。有丰富的想像力,就必然产生科学、创造的幻想,就能打破一切观念、思维、方法的束缚。
  【关键词】培养创新精神努力挖掘教材 丰富想象力
  想象力是孩子的活力,是孩子的生命。想象力在孩子的世界里,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孩子没有了想象力,孩子就失去了孩子的特征,孩子就失去了自己的“童话”,孩子没有了自己的“童话”,孩子就失去了创造力。爱因斯坦说: “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6岁的爱迪生就因为向自己的想象力学习,所以才能创造出“1 1=1的事象”与老师的“1 1=2争衡”;16岁的爱因斯坦正因为有“夸父逐日”的想法,才能想象自己跟着光波跑,并以此发现“相对论”。少年瓦特正是有了 “ 為什么蒸汽能把壶盖顶起来 ?” 的思考,才有了后来“蒸汽时代”的到来;莱特兄弟正是有了 “ 人能否长上翅膀,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 ” 的异想,才有了人类飞翔天空的现实......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源于大脑表象的风云际会千变万化。有想象力,是学习的主人;没有想象力,是学习的奴隶。联想、想像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因素,比任何知识更重要。有丰富的想像力,就必然产生科学、创造的幻想,就能打破一切观念、思维、方法的束缚。如何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独特优势,养成学生善于联想、想像、富于幻想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 我们语文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这个教育的主阵地。这个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在阅读教学中,凭借语言材料,鼓励创新想象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处于轻松快乐时,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创新、鼓励、唤醒学生的想象思维。如:教学四年级古诗《山行》,在学生理解了诗句后,我叫学生闭上眼睛,听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想象诗的画面及意境,结果学生纷纷描绘了自己的想象,学生能想象诗中的意境。如:有的说: “ 我看到了夕阳映红了诗人的面庞,映照在枫树中,枫叶更红了。 ” 又一学生说: “ 老师,我看到了白云深处的人家炊烟袅袅,有小孩子正把一片片枫叶串起当做项链挂在脖子嬉戏…… ” 学生说完马上给予鼓励,指出这就是勇于思考,勇于创造的表现,这使全班学生既着急又兴奋,纷纷产生跃跃欲试的心态。课后我要求同学们对《山行》进行想象,进行一次小练笔,结果学生都乐于用形象的语言,生动的语句把自己丰富的想象具体地表达出来。
  创设具有较浓厚趣味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认识感情、理解、吸收为自己的语言,巧妙积累。并重视在平时的想象训练中加以运用。如:天上的云霞好象什么?学生会想象到仙女在那翩翩起舞,神仙在……等。公园装饰得像什么?学生会想到 “ 人间天堂 ” 、 “ 仙境 ” 等。多进行这样的句子想象训练,久而久之,写作文时遇到这样的情境,学生自然而然用上这些平时想象出的好语句。并能胸有成竹地以自己的笔去描绘自己想象的内容了。
  标准答案是磨掉孩子想象力的锉刀;定性思维是孩子想象力的杀手。几乎每个教学工作者都熟悉 “ 雪化了是春天。 ” 的故事。标准答案如同一把坚硬的锉刀,毫不留情地磨掉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往往是我们的一句话就可以抹杀孩子新鲜动人的灵性。为什么我们不去问一问孩子云彩在天空上做些什么?为什么不叫孩子说说他们认为 “ 1 1 ” 等于几?为什么不带领孩子摸一摸、闻一闻、听一听、画一画春风?为什么不给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的机会?...... 其实,在教学中,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和鼓励,多倾听一些新见解,多给他们奇思怪想的表现机会,这就是培养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具体实践。 “ 1 1不等于二 ” 并非没有自己的道理;春风是 “ 柔滑的 ” 、 “ 芬芳的 ” 、 “ 喧嚣的 ” , “ 春风是真正放风筝的孩子 ” 的确是鲜美的感受; “ 鱼儿在水中为什么不闭上眼睛 ” 等疑问无不包含着求知欲望。
  二、注重创设情境,迁移训练想象
  创设一个良好的特定的情境,极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和情节,运用多种媒体,创设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小音乐家扬科》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 后来听到骂声,鞭打声,小孩的哭声,吵嚷声,狗叫声 ┅┅” 教学中,可以先准备好这些音响资料,然后播放这些音响,一边听一边想象,让学生说,听了这些以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有的说,我看见小扬科被人拖到院子里,狠狠地用鞭子抽;有的说,我看见小扬科被打得浑身是血,小孩吓得大哭;有的说,小扬科好可怜,打得很重,只有狗为他鸣不平。学生在自己已有的表象的基础上,渗入了自己的情感,重新创造出新的、悲惨的小扬科形象。只有入境,才能生情。这里的 “ 情 ” 是想象创造之情。
  三、从各方面拓宽教学视野,丰富想象教材
  教师只有 抓住儿童喜欢童话的特点,通过生动、贴近儿童精神世界、唤发儿童积极想象的内驱力。童话借助想象,把动植物或没有生命的物体拟人化,编成一幅不平常的图画,从而在儿童面前展开一个五彩斑谰 “ 幻想王国 ” 。利用这些特点,我根据书上和自己给学生提供的事物,让学生编写童话故事。如: “ 红花和绿叶 ” 、 “ 牙膏、牙杯和牙刷 ” 、 “ 红领巾和红旗 ” 等,也可让学生另选事物。不是他们根据自己的愿望和生活实践去塑造这些人物,把自己有意义的想象合理地编入故事。 有了这些练习,学生能够插上想象的翅膀,产生新奇大胆的设想,发散思维得到充分训练,想象能力逐步提高,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想象力的培养并非凭空而来,家长与教师要指导孩子多接触事物、多观察事物,加深对事物的理解,丰富知识,增加表象储备,为想象力的发展作好准备。想象的内容尽管可以千奇百怪,但知识的储备必不可少,以已有表象为基础。有人曾作过这样的实验,让幼儿园的孩子想象人类祖先的形象,结果孩子们都把现代老爷爷的样子当成了人类祖先的形象。这就说明缺乏表象储备,是难以有正确的想象力的。想象总是在思维的参与和调节下进行的,而创造想象总是在创造思维的参与下进行的,而想象又必须用语言等来表达。因此,虽然有了丰富的知识和表象的储备,如果无一定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想象就难以形成。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让孩子想象故事的时代背景,主人公的形象,再用语言作多方位的表述;在游戏中让孩子想象角色的表情,再用形体或语言表达出来。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才是语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教学要能够走进课堂,再走出课堂, “ 放雀出笼 ” ,让学生广泛接触生活,亲自到大自然中,把课堂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更好的想象效果。如:在指导学生写一处秋天的景物,学生没有太多东西想象,那时正是秋天的季节,我们学校后门刚好有田野、菜园,远处有山有海。我大胆让学生走出校门,带学生到野外,有意识引导观察想象,这极大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全体学生极其兴奋,纷纷议论探讨。最后再回到课堂,学生有内容可写,有东西可想象,写起作文来就得心应手。
  我们应该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教材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和独特的眼睛去思考和发现,习惯于倾听不同的声音,见识不同的观念,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正如孩子所说: “ 真正放风筝的孩子是春风 ” ,而真正的孩子也应该是象春风一样。只要我们不吝惜一句温柔的鼓励,一个期待的眼神,一次自由的放飞,孩子必定会在我们的鼓励和期待之中一直走向开满鲜花的精神乐园,会走进科学的神圣殿堂,走进自由美好的人生旅途。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教学是追求美的过程。语文课堂教学里,应积极适应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努力创设和谐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  【关键词】平等对话和谐合作语文课堂  一、尊重学生——师生关系的和谐美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决定着语文教学课堂气氛否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靠铁的纪律和挥动的教鞭“打”出来的,它依赖于教
小学英语教育的普及让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小学阶段有了相当大的提高,但因为刚起步不久,小学教学工作还处于不断探新的阶段.小学口语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年来也存
在美国俄亥俄州的贫民窟里,詹姆斯因为生父不明一直活在别人的白眼中。有一天,詹姆斯与一个白人中学生发生争执,那个中学生用一块石头袭击了詹姆斯,那一刻,詹姆斯发现自己身体里的血液也是鲜红的,和其他人一样,自己并不低贱。  那天晚上,詹姆斯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人到沙漠中探望丈夫,看着满地的黄沙,孤苦难耐之下给家里写信倾诉。父亲的回信只有两句话:“两个人从监狱往外看,一个人低头看见烂泥,一个人抬头看见
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是当前初中英语教师所必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综合性、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从各个层面提升学生的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所以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 和追求,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 、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得出的几点经验: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
期刊
我和爸爸要回老家探亲,激动而又兴奋的家乡之旅正式开始!  一切准备就绪,我们登上了火车。当我第二天起来的时候,眼前的一幕让我惊呆了:一大片庄稼赫然呈现在我的眼前!我看得入神,没注意到爸爸脸上担忧的表情,只听到他说了一句:“今年的旱灾怎么这么严重啊,这么多粮食都旱死了!”我顿时愕然,心想:这么多农作物都死了,农民伯伯该有多么难过啊!  总算回到了老家,时间已经不早了。一到爷爷奶奶家里,吃过饭,我就迫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
随着国际化的发展,英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英语在教学中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初中阶段是学习英语的重要时期,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在
我们班的同学真“奇怪”,一会儿互不相让,一会儿又和好如初,真搞不懂他们在干什么。一个词语,一句话,就能让人愤怒,或者高兴。在我身上,也没少碰到这样的事,下面,我就说说关于我的一件事吧!  记得那天下午放学后,教室里就只剩下比较磨蹭的我和杨佳源了。正当我们要背书包回家的时候,我发现教室门背后躺着几片纸屑,我嬉笑着说:“杨佳源,你把它们扫了吧!”  杨佳源说:“你凭什么命令我做事?”  我一看杨佳源那
期刊
科威尔大学毕业后,和几个朋友一起开了家咖啡馆。但由于经营不善,几个朋友相继撤出,只剩下科威尔一个人苦苦坚守。  一天,科威尔坐火车去看望孀居的姑姑。他坐在一个靠窗的位置,漫无目的地看着窗外的风景,忧郁的心情一下豁然開朗起来。  忽然,一缕浓郁的咖啡香气飘进鼻孔。循着香气,科威尔看到一位女孩一边品尝咖啡,一边悠然自得地欣赏着车窗外的风景。科威尔立刻被这幅优美的画面吸引住了。就在这一刻,他脑海中突然闪